词条 小键琴

小键琴

小键琴,又称击弦键琴翼琴,是曾经盛行于欧洲的键盘乐器、击弦乐器。现代钢琴发明以前,与“大键琴”(拨弦键琴)同是欧洲音乐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键盘类乐器。

击弦键琴的外形是一个带有键盘的长方形盒子,内部将一组琴弦用琴马横拉于共鸣箱上,琴身的左下侧装有一套键盘,键盘通过一组机械装置连接一组装有金属头的键子。按动琴键,键子抬起击打琴弦发出声音。

击弦键琴的音色甜美优雅,富有韵味,可以对演奏者的力度变化作出小幅度的反应。

击弦键琴的缺点是音量太小,因为机械结构的限制,演奏快速和节奏复杂的乐句会有困难,适合在家庭和小型演奏会上使用。

小键琴相关文献
π键
名称名字中的希腊字母π代表了p轨道,因为π键的轨道对称性与p轨域相同。p轨道通常参与形成π键,然而,d轨道同样能参与形成。π键通常比σ键弱,因为它的电子云距离带正电的原子核的距离更远,需要更多的能量。量子力学的观点认为,键的强度很弱主要是因为平行的p轨道间重叠不足。性质两个p轨道形成一个π键尽管π键本身弱于σ键,但是π键仍然和σ键并存于多键中,因为混合键强度比他们都要大。这一点通过比较乙烷(154pm)、乙烯(133pm)、乙炔(120pm)的键长就可以看出。拥有双键和三键的原子通常有一个σ键,余下的则是π键。π键是由于平行轨道重叠形成的:两个轨道纵向的相遇,形成比σ更弱的键。π键中的电子有时也被叫做π电子。特例π键并不一定要连接几个原子,金属原子和氢分子的σ键间的π交互作用在一些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还原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炔和烯中的π键经常与金属结合,所成的键含有很高的π成分。仅在部分分子...
查看全文
小键琴
参见大键琴
查看全文
键长
参见键级键能键偶极矩
查看全文
大键琴
工作原理大键琴的外形和尺寸大小各异,但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类似的。每个琴键都是一个杠杆,其支点在琴键的中间。演奏者按下琴键时,琴键的另一端抬起,将安装有拨子(一片楔形的羽毛管,现在多用塑料制成)的推杆抬起,从而拨动琴弦。当演奏者抬起琴键时,推杆落下,此时推杆上的拨子会转过一定角度从而绕过琴弦以避免再次拨动。当按键回位后,位于推杆顶端的制音器按住琴弦以阻尼琴弦的震动。外型琴身为三角型,音色华丽,有一至两层键盘,每层键盘有音栓可以控制不同音色,或两层联动。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十分喜爱这种乐器。如巴赫曾为大键琴写作大量作品。大键琴的缺点是音量小,力度变化不明显。欧洲每个国家的大键琴都有其特色,以意大利和弗兰德(现尼德兰、比利时一带)较著名。著名乐曲D·斯卡拉蒂为大键琴创作了555首意大利式的奏鸣曲;J.S.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各6首英国组曲(英语:EnglishSuites(Bach))、法国组曲...
查看全文
σ键
参考文献参见分子结构价键理论π键δ键
查看全文
小键琴相关标签
击弦乐器
键盘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