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圣阿芒莱索

圣阿芒莱索

圣阿芒莱索(法语:Saint-Amand-les-Eaux)是法国北部-加来海峡大区诺尔省的一个市镇,是瓦朗谢讷区圣阿芒莱索右岸县与圣阿芒莱索左岸县的行政中心。该市镇2009年时的人口为16732人。

圣阿芒莱索简介资料
59526 / 59230
16,732
圣阿芒莱索右岸县、圣阿芒莱索左岸县
50°26′55″N 3°25′41″E
490/平方公里(1,300/平方英里)
14~39米(46~128英尺)、(平均:26.5米)
33.81 平方公里(13.05 平方英里)
圣阿芒莱索相关文献
路易·弗朗索瓦·阿尔芒·德·维涅罗·迪·普莱西
军事事业1733-1734年他参加了在莱茵河战役,分别在德廷根(Dettingen)和丰特努瓦(Fontenoy)战斗,那里他指挥用葡萄弹攻击英军整列列队,并且三年之后他做了精采的热那亚防御,1756年他从米诺卡岛Minorca逐出了英军,夺取了圣费利佩SanFelipe的要塞。1757-1758年他从那些掠夺的战斗中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在汉诺威他获得了petitpèredelamaraude的外号。政治事业和阴谋他真正的政治生涯开始于十年前他在莱茵的战役,在战争以后他再次陷入了法院阴谋。最初他是路易十五国王最好的朋友,与国王自幼相识。但是当他反对路易的情妇蓬帕杜尔侯爵夫人时,关系以后冷却了一点。1764年在蓬帕杜尔死了以后,法庭恢复了他的职位,他与国王最后的情妇杜巴利伯爵夫人有着亲密的友谊。1774年路易十五的孙子路易十六继承王位后,他再次失势。这归结于实际上的新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烦恶
查看全文
阿瑟·圣克莱
早年阿瑟·圣克莱生于1737年苏格兰瑟索,自幼丧父,家境并不优渥。圣克莱后来入读爱丁堡大学医科,并跟随名医威廉·亨特实习。后来圣克莱的母亲在1756年过世,促使圣克莱决定弃医从戎,在1757年加入英国陆军。圣克莱入伍时正值法国印第安战争时期。圣克莱被派到北美作战,先后参与路易堡围城战(英语:SiegeofLouisbourg(1758))及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战争结束后,圣克莱在1762年以中尉军衔退役。他在岳父詹姆斯·鲍登(麻省总督)的财政支持下,成为宾夕法尼亚州西境、阿帕拉契山脉以外的大地主,逐渐建立政治人脉。1770年代初,圣克莱身兼多项公职。他是坎伯兰县的量地官及法官,又是贝德福县和威斯特摩兰县的首席法庭书记官(Prothonotary),后来更出任威斯特摩兰县县长。当时宾夕法尼亚州及维珍尼亚州的开拓者正在争夺俄亥俄谷地的开发及居住权利。1772年,英军在庞蒂克战争(英语:Ponti...
查看全文
克莱芒会议
概述教皇乌尔巴诺二世(PopeUrbanII)先在在1095年约10-11月初在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举办的会议上疾呼西欧应收复圣地并解救同为基督教兄弟的危难,但对抗强大的穆斯林势力必须有更多的团结势力,于是教皇在同年11月18-28日在法国克莱芒召开更大的基督教会议发表演说以号召更多响应者,此次参与会议多达数万人并且包含了各地大主教与封建贵族骑士与平民,造成贵族与平民间热烈响应,并且确立以十字记号为军队徽帜,制订大量徽章大量发放,十字军(Crusader)的名称由此而来。克莱芒会议意在讨伐东方的异教徒失去的圣地(此处指占领拜占庭帝国的阿拔斯王朝的穆斯林),其中会议以夺回圣城耶路撒冷为主要目的,同时展示罗马正统天主教会对于希腊正统东正教的强大势力。
查看全文
莱芒湖
名称历史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由蒙特勒观看日内瓦湖,1810年这座湖自罗马帝国时期有记录以来的第一个名称叫“LacusLemannus”,而在中世纪时有LacusLausonius、LacusLosanetes等不同的名称演变。到了日内瓦公国的时候,日内瓦湖这一名称才出现。十八世纪时,雷蒙湖(LacLéman)开始在法国流传。它从前在日内瓦称做日内瓦湖,在其他地方称做雷蒙湖,但现在大家习惯的称法是雷蒙湖(LacLéman),即使在英语里依旧称它为LakeGeneva。有些地图则会标示此湖为Lacd"Ouchy,自从洛桑的港口建造完成之后。各语言的念法(用IPA标示)—周围的城市与地区莱芒湖与周边地区参看瑞士湖泊列表
查看全文
圣阿芒莱索
人口圣阿芒莱索人口变化图示参见诺尔省市镇列表
查看全文
圣阿芒莱索相关标签
诺尔省市镇
家族谱大览
阿啥赫楚家支简谱
阿啥赫楚家支简谱
先祖阿啥赫楚,系武僰后裔,僰阿颖支直系。生于明朝永乐十一年,阿啥赫楚取三妻,生五子,阿维阿露,是赫楚布熙这一房之母、阿景娄娄,是赫楚布着这一房之母、俄索查洁,是赫楚布举这一房之母。其余的夭折。
浏览:0
阿童木
阿童木
一个平凡又不普通的平凡人
浏览:0
1.阿姓家谱
原书: 稿本影印, 清光绪2[1876]记事. 1册(13页) : 世系表. 始祖 : (清) 阿天秩,童名真龟,名乘守,周号仁让. 散居地 : 琉球群岛等地.
浏览:100
1.阿姓家谱
原书: 稿本影印, 清光绪2[1876]记事. 1册(13页) : 世系表. 始祖 : (清) 阿天秩,童名真龟,名乘守,周号仁让. 散居地 : 琉球群岛等地.
浏览:100
邓氏族谱 [1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6年.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5. 受姓祖 : 邓曼季,字德扬. 邓氏出自南阳(今河南邓州市). 宗祖 : (汉) 邓伯华. 籍新野. 上杭祖 : 邓美昭. 乳梅始祖(1世) : 邓东福,字寿南. 荣敏公之子. 美昭公之孙. 自福建迁乳源梅花. 东福公下六子(2世) : (明) 邓友瑛(居军营下) ; 邓友琼,字仲二,行二(居曹家坪) ; 邓友猷,字仲三,行三(居槐树下) ; 邓友宽(居玉字桥) ; 邓友泰,字仲五,行五(居加昌水) ; 邓友瑄,字仲六,行六(居大庙下). 注 : 六房分居图引详见卷一之影像156-157页. 友瑛公下房祖(5世) : 邓玉 ; 邓全 ; 邓钦 ; 邓四 ; 邓从 ; 邓浩 ; 邓闻通 ; 邓闻禄. 友琼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贤,行一(居后洞) ; 邓文 ; 邓益金 ; 邓朝仰 ; 邓璋 ; 邓兰 ; 邓太 ; 邓玉 ; 邓韵 ; 邓澄 ; 邓学 ; 邓良 ; 邓桂 ; 邓瓒 ; 邓选 ; 邓瑛 ; 邓清 ; 邓龙. 友猷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庭福 ; 邓庭秀,行一 ; 邓庭爵,行二 ; 邓秀恒 ; 邓万禄 ; 邓庭桂 ; 邓庭槐 ; 邓庭澄 ; 邓庭宠 ; 邓庭安. 友宽公下房祖(5世) : 邓銮 ; 邓琦 ; 邓养 ; 邓釜 ; 邓荣 ; 邓华 ; 邓举 ; 邓成 ; 邓铭 ; 邓宗圣 ; 邓庭晓 ; 邓庭昌 ; 邓本崇 ; 邓本铭 ; 邓春 ; 邓季 ; 邓本清 ; 邓本泰 ; 邓本兴 ; 邓本政; 邓本和. 友泰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法林,行一(居大山背) ; 邓桥,字通二,行二 ; 邓常 ; 邓珊. 友瑄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侃,字东梅 ; 邓景兰 ; 邓盛梅 ; 邓竹梅 ; 邓右梅. 排行 : 美荣东友上 佐朝圣明彰 大廷崇文士 正为邦国光 天培良材作 修安治平昌 景隆开泰运 道德振伦常 品学高超世 声名达玉堂 贤儒当贵显 长发庆其祥 宗祖功勋伟 家风奕远扬 书翰凌云志 科甲冠群芳. 散居地 : 广东省乳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邓氏族谱 [1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6年.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缺卷5. 受姓祖 : 邓曼季,字德扬. 邓氏出自南阳(今河南邓州市). 宗祖 : (汉) 邓伯华. 籍新野. 上杭祖 : 邓美昭. 乳梅始祖(1世) : 邓东福,字寿南. 荣敏公之子. 美昭公之孙. 自福建迁乳源梅花. 东福公下六子(2世) : (明) 邓友瑛(居军营下) ; 邓友琼,字仲二,行二(居曹家坪) ; 邓友猷,字仲三,行三(居槐树下) ; 邓友宽(居玉字桥) ; 邓友泰,字仲五,行五(居加昌水) ; 邓友瑄,字仲六,行六(居大庙下). 注 : 六房分居图引详见卷一之影像156-157页. 友瑛公下房祖(5世) : 邓玉 ; 邓全 ; 邓钦 ; 邓四 ; 邓从 ; 邓浩 ; 邓闻通 ; 邓闻禄. 友琼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贤,行一(居后洞) ; 邓文 ; 邓益金 ; 邓朝仰 ; 邓璋 ; 邓兰 ; 邓太 ; 邓玉 ; 邓韵 ; 邓澄 ; 邓学 ; 邓良 ; 邓桂 ; 邓瓒 ; 邓选 ; 邓瑛 ; 邓清 ; 邓龙. 友猷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庭福 ; 邓庭秀,行一 ; 邓庭爵,行二 ; 邓秀恒 ; 邓万禄 ; 邓庭桂 ; 邓庭槐 ; 邓庭澄 ; 邓庭宠 ; 邓庭安. 友宽公下房祖(5世) : 邓銮 ; 邓琦 ; 邓养 ; 邓釜 ; 邓荣 ; 邓华 ; 邓举 ; 邓成 ; 邓铭 ; 邓宗圣 ; 邓庭晓 ; 邓庭昌 ; 邓本崇 ; 邓本铭 ; 邓春 ; 邓季 ; 邓本清 ; 邓本泰 ; 邓本兴 ; 邓本政; 邓本和. 友泰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法林,行一(居大山背) ; 邓桥,字通二,行二 ; 邓常 ; 邓珊. 友瑄公下房祖(5世) : (明) 邓侃,字东梅 ; 邓景兰 ; 邓盛梅 ; 邓竹梅 ; 邓右梅. 排行 : 美荣东友上 佐朝圣明彰 大廷崇文士 正为邦国光 天培良材作 修安治平昌 景隆开泰运 道德振伦常 品学高超世 声名达玉堂 贤儒当贵显 长发庆其祥 宗祖功勋伟 家风奕远扬 书翰凌云志 科甲冠群芳. 散居地 : 广东省乳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