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语言学,原作比较文献学,中文习称历史比较语言学。作为历史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目标是确定语言间的历史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即暗示著共同的来源或共同的祖语,比较语言学致力于重构(中国的语言学者习称为“构拟”)祖语并标识出已被文献记载的语言变化的痕迹。为了区别重构的形态和实际出现过的形态(指文字),一般在记录构拟词语的文字前面加上星号标记。(*)
比较语言学的基本方法是比照法,通过该方法对语音系统、形态系统、语法和语汇进行比较。原则上,在有亲缘关系的两种语言之间,各种差异都应该能够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也都对应着系统的演变。以比照法得出的构拟结果虽然仅是理论上的假设,但往往也会有预言的效力。比如在一个典型的实例中:索绪尔曾提出,原始印欧语的辅音系统中应包含一套喉音,但这些音在当时所知的印欧各语种中都不存在。直到后来发现了赫梯语,事实证明了索绪尔推测的正确性。
比照法并不适用于亲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