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炉灶厨灶灶头是一种固定的烹饪的设施,透过加热炊具来达到将食物变熟的目的。中文语境中有时也以灶来指窑,例如佛山的南风古灶。

早期的灶多是粘土制灶的,用最原始的火来加热。中国在春秋战国已经有灶君出现,孔子即有“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之说。古希腊时也有用来烤面包的火灶。 中国和中世纪的欧洲很早之前就使用砖砌、石制的炉灶来做饭。

灶相关文献
灶王
灶王,张生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这个丁香非常贤惠,自嫁给张生后,起早睡晚,收干晒
查看全文
敬灶王
敬灶王 ,张生娶了个媳妇,名叫郭丁香。这个丁香非常贤惠,自嫁给张生后,起早睡晚,收干晒湿,
查看全文
减灶
减灶,减灶”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孙子列传》。  公元前342年,魏国的太子申和大将庞
查看全文
相关条目灶君外部链接
查看全文
敬灶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经典。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风风雨雨中走过五千年,最传统的节日莫过于春节。转眼间,春节就要到了,更多的人喜欢把春节称为“中国年”。中国年,自然要有中国的过法,而要想过一个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中国年,都该做点啥准备?不妨听我们细细为您道来。■记者王昕/报道本报讯“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灶糖也叫关东糖,是北方特色,因为在南方,天气不够冷,是冻不住的。飞雪飘落,转眼间,腊月也过了大半,还有一天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国人习惯且亲切地将这一天叫做“小年”。当街头阔别了一年的爆竹摊子再次支起来的时候,当农贸市场里,红红火火的春联和福字铺天盖地的时候,我们都闻到了空气中浮动着独属于年的味道。为啥会有小年的说法,小年这一天又该咋样过?昨日,吉林省著名的民俗学家施立学,给本报读者进行了诠释。小年是中华民族对火...
查看全文
灶相关标签
烹饪工具
家族谱大览
1.浦东六灶傅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9[1940]. 1册 : 世系表. 谱含三房世系资料. 江苏南江县北六灶始祖(62世) : (明) 傅荣,字龙庵,号伯牛. 散居地 : 江苏省南汇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傅氏家谱
浏览:100
1.浦东六灶傅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1914]. 1册 : 世系表. 本谱为五房世系资料. 江苏南江县北六灶始祖(62世) : (明) 傅荣,字龙庵,号伯牛. 散居地 : 江苏省南汇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傅氏家谱.
浏览:100
汝南郡丹灶里應氏宗譜, 1, 卷1_ 譜序 傳 行第 世系 1世德鎔公起, 198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5年序(瑞安市平阳坑 : 王敏臣梓辑). 2册 : 世系表. 编纂者 : 应奠文,字光鼐. 始迁祖(1世) : 应德镕,号广俊,行十四. 自台州府仙居县徙居金华府永康县. 生二子 : 应干,行天一 ; 应坤. 丹灶里始祖(13世) : 应芊. 生二子 : 应经(自永康苦竹桥迁居台州府仙居县) ; 应轻(自永康苦竹桥至乐邑芙蓉居路门西墓石碧前). 永嘉祖(22世) : (明) 应奉进,字选明. 轻公之后. 生三子 : 应仲言,字思乐 ; 应仲公,字爱春 ; 应仲弥. 丹灶里派祖(23世) : (明清之际) 应仲弥,字思彩,号明清. 二传(25世) : 应永槐,字锦生 ; 应全美,字公彦(二传后止) ; 应永振,字麟生. 永槐公下房祖(26世) : (清) 应继源,字肇远,号隐清(长房) ; 应继德,字肇正(二房) ; 应继清,字肇宁(三房) ; 应继巧,字肇聪(四房). 永振公下房祖(26世) : (清) 应继富,字肇贵,号眷斋(长房) ; 应继宝,字肇瑞,号祯斋(二房). 旧讳行 : 五伦承训学 规矩教久传 天生迎百福 祖旺保乾坤. 旧字行 : 武顺文培守 太和定必祥 贤宁长可庆 上志立全功. 旧雁行 : 世忠邦乡国 荣宗子孙昌 洪裔先世念 积德显仁慈. 讳行(9世起) : 积德星明月 孝敬定庆臣 朝宣泰奉仲 叔永继必昌. 新增讳行 : 燕翼贻谋良 光泽裕统常 修齐存厚道 政治日恢张. 新增字行 : 诗礼希孔圣 甲第绍窦家 时中法前哲 兰桂启英华. 新增雁行 : 恭宽信敏惠 义智𢑱美隆 尊亲振衍祚 婣睦植绳纲.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丹灶里应氏宗谱. 谱序题 : 应氏宗谱.
浏览:100
丹灶里應氏宗譜, 1, 譜序 傳 行第 世系 1世德鎔公起, 192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本堂藏板, 民国17[1928](周炽卿刻). 1册 : 世系表. 编纂者 : 王玑胡,字启诠. 注 : 部分世系破损. 始迁祖(1世) : 应德镕,号广俊,行十四. 自台州府仙居县徙居金华府永康县. 生二子 : 应干,行天一 ; 应坤,行天二. 丹灶里始祖(13世) : 应芊,行炅四. 生二子 : 应经,行辰一(自永康苦竹桥迁居台州府仙居县) ; 应轻(自永康苦竹桥至乐邑芙蓉居路门西墓石碧前). 永嘉祖(22世) : (明) 应奉进,字选明. 轻公之后. 生三子 : 应仲言,字思乐 ; 应仲公,字爱春 ; 应仲弥. 丹灶里世祖(23世) : (明清之际) 应仲弥,字思彩,号明清. 二传(25世) : 应永槐,字锦生,行元一 ; 应全美,字公彦,行元四(二传后止) ; 应永振,字麟生,行元三. 永槐公下房祖(26世) : (清) 应继源,字肇远,号隐清,行亨一(长房) ; 应继德,字肇正,行亨二(二房) ; 应继清,字肇宁,行亨三(三房) ; 应继巧,字肇聪,行亨五(四房). 永振公下房祖(26世) : (清) 应继富,字肇贵,号眷斋,行亨八(长房) ; 应继宝,字肇瑞,号祯斋,行亨九(二房). 旧讳行 : 五伦承训学 规矩教久传 天生迎百福 祖旺保乾坤. 旧字行 : 武顺文培守 太和定必祥 贤宁长可庆 上志立全功. 旧雁行 : 世志邦乡国 荣宗子孙昌 洪先裔世念 积德显仁慈. 讳行(9世起) : 积德星明月 孝敬定庆臣 朝宣泰奉仲 叔永继必昌. 讳行 : 燕翼贻谋良 光泽裕统常 修齐存厚道 政治日恢张. 新增字行 : 诗礼希孔圣 甲第绍窦家 时中法前哲 兰桂启英华. 新增雁行 : 恭宽信敏惠 义智𢑱美隆 尊亲振衍祚 婣睦植纪纲.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应氏宗谱.
浏览:100
金门县山灶许氏族谱
原书: 金门县 : 许氏族谱文献资料珍藏室, 民国97[2008]续修. 全1册(411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漳南太始祖 : 许陶,字尧甫 ; 率子许天正,字允心,号云峰. 自河南入漳州. 山灶始祖 : (元) 许赋远,行四八郎. 卅六郎公长子. 安岐始祖 : 许贻远,行四九郎. 卅六郎公次子. 贻远公下二子 : 许元承 ; 许元冲. 注 : 山灶村, 及安岐村皆位于金门县金宁乡. 昭穆 : 祖元贞惠 德启绍肇 嗣征榕汉 志元永章 克公允侯 嘉乃丕绩 燕翼贻谋 敬明其德. 散居地 : 福建省金门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金门县山灶安岐许氏族谱.
浏览:100
金门县山灶许氏族谱
原书: 金门县 : 许氏族谱文献资料珍藏室, 民国97[2008]续修. 全1册(411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漳南太始祖 : 许陶,字尧甫 ; 率子许天正,字允心,号云峰. 自河南入漳州. 山灶始祖 : (元) 许赋远,行四八郎. 卅六郎公长子. 安岐始祖 : 许贻远,行四九郎. 卅六郎公次子. 贻远公下二子 : 许元承 ; 许元冲. 注 : 山灶村, 及安岐村皆位于金门县金宁乡. 昭穆 : 祖元贞惠 德启绍肇 嗣征榕汉 志元永章 克公允侯 嘉乃丕绩 燕翼贻谋 敬明其德. 散居地 : 福建省金门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金门县山灶安岐许氏族谱.
浏览:0
灶导读知识
祭灶节的来历
祭灶节的来历
我国每年都有祭灶的习俗,尤其在年关将近的时候和小年时候,南北方都会祭祀灶神。祭灶节是怎么来的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国民间的祭灶节。祭灶风俗始于周代。祭灶时间不一,汉朝从前祭灶在夏天,汉至宋在腊月二十四,明清时,祭灶已为腊月二十三。传说故事中,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的神,他每年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回报,当他返回天上之前,民间为其设祭送行。节日这天家家在灶前贴一两只灶君菩萨升天时骑的“纸马”,用酒果、糕饼、麻糖、胡桃、纸帛作祭。并敬以麦芽糖,意为粘牢灶神嘴巴,不让他乱说。或将酒糟抹在灶门,以醉灶神。祭完之后,揭下灶君旧像,贴上灶君新像,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等条幅。如今,随着科学文化的认识祭灶风俗已不复存在,但祭灶特有的传统小甜食,如糖冬瓜、松糕、酥饼、麻糖等,却被流传下来,年年为人们增添了节日的甜美和欢乐。
浏览量:1759次
祭灶节
祭灶节
“祭灶节”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年”,也被称为灶王节、扫尘日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幅员辽阔,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过小年的日期也有差别,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祭灶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拜火习俗,《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就是执掌灶火的神,管理饮食,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民间传说,灶王每年腊月小年要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人们为了表示对灶王的敬重就有了祭灶这一风俗,以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祭祀灶神也逐渐成为过小年的主要活动内容。小年的民俗活动还有扫尘、吃灶糖等,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从这天起,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年货,打扫房屋,干干净净过个好年,同时也表达了人们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浏览量:2190次
祭灶节的风俗
祭灶节的风俗
祭灶节又称为小年、灶王节、扫尘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有扫尘、祭灶、吃灶糖等等。祭灶节传统习俗:1、扫尘土也叫做扫年,到了祭灶节,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北方人叫做“扫房”,南方则称为“掸尘”。2、祭灶王相传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都会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的善恶,以降福祸。人们就会祭拜灶王爷,供放瓜果等贡品,还会将关东糖用火融化,堵上灶王爷的嘴,这样他就不会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3、吃灶糖“二十三,糖瓜粘”,吃灶糖的习俗与灶王爷的传说有关,灶糖用饴糖制作的一种甜味食品,可用作祭祀,味道甜甜的。4、洗浴按照传统习俗,家里的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部分地区的人们还会用开水洗脚,不留一点污秽。
浏览量:1604次
祭灶神是哪一天
祭灶神是哪一天
祭灶神是每年农历的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南方)或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北方),就是小年哪一天。 祭灶是我国古代延续至今的一种传统习俗,而民间祭灶神主要源自上古时期古人对于拜火的习俗,我们不妨看一下晋代名人周处的《风土记》,里面就有关于当时祭灶神相关的描述,其中有:“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而在宋代时期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还有《祭灶诗》一首流传后世,其中就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的记载。 从对“灶”字的理解上来看,古代的时候也不光是指灶台,《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在历史中留有很多的传说,从时间上来看就是现在小年这一天,所以在南北小年当天大家都有祭灶的习俗。
浏览量:1627次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是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为“交年”、“灶神节”、“祭灶节”等。因为各地风俗不同,所以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完全相同。北方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本来南北方最开始都是腊月二十四国小年,但是北方地区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又因节省开支的目的,就顺便在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爷,于这一日过小年了。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又将除夕前一晚称为“小年夜”。所以江浙沪地区有两个小年,分别是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天。在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过小年,他们的大年则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南京的部分地区是在正月十五国小年,也就是元宵节的时候。与春节一样,小年也有许多习俗:1、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王爷。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天地汇报民间的日子。这天人们会为祭灶做准备,会做清扫,并且准备灶糖,让灶王爷上天只言好事。有的地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2、吃灶糖。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3、扫尘土。从腊月二十四到除夕,我国民间将这段时间叫作“迎春日”,也叫作“扫尘日”。也就是说,这是进行大扫除的时间,家家户户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等。4、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因为正月里不兴理发剪指甲,所以会在这段时间做好清洁,迎接新年。5、赶乱婚。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相信神明已经上天,没有什么禁忌了。所以娶媳妇、嫁女儿都不用选日期,这就是所谓的“赶乱婚”。
浏览量:14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