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杭州

杭州

(古代)

杭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隋灭南陈后,始置杭州。治所在钱唐县(唐朝之后改为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今浙江省杭州市由此得名。

辖区在今浙江省桐溪、富春江以北和天目山东南,还有杭州湾北岸的海宁市。唐朝开始为大州,丝织业发达。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最终为钱镠所占。五代十国时,为吴越国辖州,同时吴越国建都杭州,称西府。宋朝在杭州设市舶司。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杭州为行在,改为临安府。元朝改为杭州路。明朝为杭州府。1912年废府为杭县,1927年为杭州市。

杭州简介资料
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杭州
1220.4 万(2021年)
临安、钱塘、武林、杭城
18109亿元(2021年)
Hangzhou
中国浙江省
亚热带季风气候
西湖、京杭大运河、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灵隐寺、六和塔、千岛湖风景区、良渚古城遗址
330100
省会、副省级市、地级市
16850平方千米
杭州相关文献
杭州
参考文献《隋书·志第二十六·地理下》《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宋史》地理志
查看全文
杭州话
语音声母杭州话拥有30个声母。杭州话完整的保留中古全浊声母,即“巴”、“怕”、“爬”三字声母相互对立。次浊依据声调阴阳两分。与典型吴语不同的是,杭州话里古日母、微母多读擦音;古见系二等字多读塞擦音。音如“咝”韵母杭州话有38个韵母。和普通话相比,杭州话韵母多单元音化,如效摄读/ɔ/,而普通话则是读/ɑʊ/。杭州话中保留了入声,但入声韵尾已经合并一律收于喉塞音/ʔ/。古咸山两摄一二等在杭州话中无别,如“关”=“官”。此格局区别周围吴语,却与淮河以北的官话相若。声调杭州话有7个单字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古上声全浊归入阳去,古上声次浊和清音今仍读上声。就调值来看,杭州话中阳声调调值都低于对应的阴声调调值。杭州话有着复杂且丰富的连读变调。文白异读文白异读指日常语音与读书语音不同的现象。由于历史上自南宋起就一直受官话的直接影响,杭州话文白异读较少,对比其他典型吴语,杭州...
查看全文
杭州路
参考资料《元史·志第十四·地理五》
查看全文
杭州对联
两淮文献 万世师模 泰州:宣圣庙,即文庙,祀孔子 人淡似菊 屋小如舟 ——鲁迅故居(绍兴)联 屋小似船 人淡如菊 绍兴:鲁迅故居,在绍兴市都昌坊口19号 义疏三礼 史擅九朝 熊姓人物典故 惠日朗虚室 清风怀古人——钱君匋题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 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绍兴戒珠寺 清响
查看全文
杭州双绝
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都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孩,这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猛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
查看全文
杭州相关标签
58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吴越的州
1129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隋朝的州
杭州行政区划史
北宋的州
浙江的州
唐朝的州
嘉兴行政区划史
家族谱大览
杭州龔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2[1873]刻本. 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迁祖 : (明) 龚潮,字四海 散居地 : 浙江省杭州市等地
浏览:100
河南郡杭州派及石墩头支派越陈褚氏第十六届续修宗谱 [全1册含5章]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1年纂编. 全1册 : 肖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谱含杭州派和永康石墩头派世系资料. 永康始迁祖 : (唐)褚惟诚, 字永昌号碧渊, 由杭州迁永康石墩头. 杭州派一世祖 : (三国)褚汉泰, 字道亨号穆宗. 始迁钱塘褚家庄.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和杭州市等地. 书脊题 : 越陈河南郡褚氏宗谱. 书衣题 : 褚氏宗谱.
浏览:0
杭州汪氏振綺堂小宗譜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4[1925]. 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迁杭始祖 : (明) 汪文宇. 受姓始祖 : (鲁) 颖川侯汪公. 振绮支祖 : (清) 汪宽,字容谷. 散居地 : 浙江省杭县等地
浏览:100
杭州汪氏振绮堂小宗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4[1925]. 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收藏者 : 日本东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迁杭始祖 : (明) 汪文宇. 受姓始祖 : (鲁) 颖川侯汪公. 振绮支祖 : (清) 汪宽,字容谷. 散居地 : 浙江省杭县等地
浏览:0
杭州第一谱
浏览:0
1.维扬江都杭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7[1901].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始祖 : (宋) 杭宗铭,字新盘. 扬郡始迁祖 : 杭锦元 ; 杭锦华.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都县等地. 书背题 : 高邮杭氏族谱.
浏览:100
杭州导读知识
杭州亚运会口号
杭州亚运会口号
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于2019年12月15日,在杭州亚运会倒计时1000天活动上发布,口号是“心心相融,@未来”,英文表述为“HearttoHeart,@Future”。这个口号的两点是中间的互联网通用符号“@”,它象征着杭州是互联网之城,前面半句“心心相融”意指世界各国人民在杭州亚运会这个大舞台上心心相融,体现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向上、紧密相拥、充满活力的愿景,同时也符合全民健身的口号。“@未来”传递出的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是自信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的体现,与“永远向前”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契合,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创辉煌,共同建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浏览量:1622次
杭州西湖十景
杭州西湖十景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而西湖十景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周围的释出建于南宋至清的特色景区,其主要包括了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苏堤春晓: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3千米,西距湖西岸约500米,范围约9.66公顷。是在北宋时期,苏轼用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湖泥堆筑了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根据记载,在宋代的时候,在这附近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麯院荷风”。清代,酒坊关闭,康熙游湖时将“麯”字改成为“曲”,易“荷风”为“风荷”。平湖秋月: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到后面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这个名字是在清康熙年间定下来的。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端。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接苏堤,南北分别毗邻小南湖和西里湖,是一座占地20余公顷的大型公园。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为占地17公顷的大型公园。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范围约7.67公顷,是杭州西湖较具标志性的景观。双峰插云: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5千米。南高峰临近湖,峰高257米。北高峰海拔314米,是灵隐寺的坐山。雷峰夕照:宋吴越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而建,为藏经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中问世较早的景目。早在北宋末期,画家张择端就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
浏览量:1793次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初名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地处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之上,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国九大名塔之一,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雷峰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总高71.679米,总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89平方米;塔身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塔底为原雷峰塔遗址。【雷峰塔塔身】 一层 雷峰塔一层正门上悬有书画家启功先生题写的“雷峰塔”三字金匾;地面使用玻璃铺装,下为雷峰塔遗址保护层顶部(即台基层)。 暗层 雷峰塔暗层用东阳木雕的形式,描绘有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白蛇传》,采用圆雕、半圆雕、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五种雕刻技法相结合的“叠雕”形式,加强了对白蛇传故事情节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 二层 雷峰塔二层的文化陈设主要有《吴越造塔图》。 三层 雷峰塔三层共有四块诗刻陈列,每块诗刻各有三首诗词,共12首,是从历代赞美雷峰塔和雷峰夕照的诗词作品中精选出的名篇佳作,配有风光和人物插图雕刻而成。 四层 雷峰塔四层内部有按西湖十景每个景观所在的具体方位,在相应的部位采用瓯塑陈设景观的画面,总称为西湖新貌。 五层 雷峰塔五层有运用精湛贴金艺术制成的金色穹顶,穹顶中心是一朵硕大的莲花,它象征着圣洁,表达对普世和平的愿望,穹顶上方有暗阁,辟有天宫,放置有传给后代的纪念文字和物品,如雷峰夕照重建大事记、雷峰新塔仿真模型等;五层墙壁上有很多小佛龛,每个佛龛里都有一座金涂塔,共有2002座,象征和纪念雷峰塔在公元2002年重建。
浏览量:2398次
杭州西湖在哪里
杭州西湖在哪里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西湖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西湖具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地理特征。自古以来,它的美丽就名扬天下,并为众多文学艺术作品所称颂。众多古寺宝塔、亭台楼阁、桥涵堤岸等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使西湖变得更加美丽。自南宋起,西湖被认为是“天人合一”最理想、最经典的景观体现。西湖也是历代文人寄情山水之地,他们留下了大量的事迹典故和传世名作。
浏览量:1454次
杭州姓氏排名
杭州姓氏排名
从杭州市公安局公布的数据来看,王姓是杭州最普遍的姓氏,共有431241人姓王,占杭州市常住人口的4.8%,相当于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姓王。全杭州共有408062人姓陈,占常住人口的4.5%。张姓排第三,全杭州共有291560人,占常住人口的3.2%。排在4到10位的姓氏分别是,徐(263954,占比2.9%)、李(236051,占比2.6%)、沈(211159,占比2.3%)、周(195955,占比2.2%)、吴(188979、占比2.1%)、朱(168768、占比1.8%)、方(141965、占比1.5%)。在杭州,这十大姓氏总计有2537693人,这200多万人约占全杭州常住人口的28%。目前全国排名前十姓氏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在杭州排名第五的李姓一跃成为了全国最大姓氏;杭州最大姓王姓则退居次席;杭州榜眼位的陈姓在全国只能落到第五位;张姓不管是杭州还是全国都是第三位。
浏览量:21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