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疏勒王)

,东汉时疏勒(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王。

龟兹(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王建是北匈奴所立,他倚仗匈奴的威势,控制西域北道,进攻并杀死了疏勒王成,将自己的臣子兜题立为新王。74年,班超废除龟兹王建拥立的疏勒王兜题,将疏勒王哥哥的儿子忠立为疏勒王。

成相关文献
武成
大事记出生逝世纪年
查看全文
成汉
建国历史在成汉建国之前,李雄之父李特就在益州发展势力。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302年,李特招集流民团起兵,自称为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第二年定年号建初元年(因此有人认为303年也可作为建国年)。率军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拒守,李特败死,其弟李流继续统领流民作战,然不久病死。李特之子李雄继位,并于304年攻下成都,开始称王,国号“大成”,年号建兴。334年,李雄病死,其兄之子李班继位,不久之后李雄之子李期即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汉”。大修宫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严酷的徭役压迫。李寿死后,其子李势继位,大肆杀伐,国势更加衰弱。347年,东晋桓温率兵入蜀,李势投降,两年后残余力量也被东晋消灭。成汉灭亡。成汉立国共46年。国号其国号先为“成”,史书也有称“大成”,或以为“大”是尊称。国号“成”来自于成都这个地名,也有说是袭用公孙...
查看全文
参考资料司马迁.秦本纪.史记.西汉.
查看全文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汉纪
查看全文
偶成
偶成 秋天,写景,感叹,惜时,早教古诗100首,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译文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柯氏大成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1988年续修. 5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1-13世世系之记事. 始祖(1世) : (唐) 柯成,行十四,字德修,号乐源. 由安徽宣州旌徳寓洪都操石山下,复由武宁逾马迹至羊肠山下而居,名曰柯乐源. 为瑞昌柯乐源始迁祖. 入闽祖(3世) : (宋) 柯怀裕. 仕闽遂家于兴化之蒲田. 派祖(7世) : 柯嵩. 嵩公下房祖(8世) : 柯杰(长二三房祖) ; 柯彻(四房祖). 杰公派下支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 ; 柯文安,号寿春 ; 柯文运,字新春 ; 柯文和,字兴春(迁海盐县). 彻公派下支祖(14世) : (宋) 柯德陵(另有修谱) ; 柯德勉,字上渑 ; 柯德秀(招赘外族) ; 柯德和(武昌樊湖祖). 皆为仁鉴公之子. 大冶桃花庄祖(29世) : (明) 柯忠,号葵轩. 原籍福建兴化府蒲田县. 居大冶. 生子二 : 柯淮; 柯泮. 散居地 : 江西省瑞昌县, 及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柯氏宗谱.
浏览:0
柯氏大成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1988年续修. 5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1-13世世系之记事. 始祖(1世) : (唐) 柯成,行十四,字德修,号乐源. 由安徽宣州旌徳寓洪都操石山下,复由武宁逾马迹至羊肠山下而居,名曰柯乐源. 为瑞昌柯乐源始迁祖. 入闽祖(3世) : (宋) 柯怀裕. 仕闽遂家于兴化之蒲田. 派祖(7世) : 柯嵩. 嵩公下房祖(8世) : 柯杰(长二三房祖) ; 柯彻(四房祖). 杰公派下支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 ; 柯文安,号寿春 ; 柯文运,字新春 ; 柯文和,字兴春(迁海盐县). 彻公派下支祖(14世) : (宋) 柯德陵(另有修谱) ; 柯德勉,字上渑 ; 柯德秀(招赘外族) ; 柯德和(武昌樊湖祖). 皆为仁鉴公之子. 大冶桃花庄祖(29世) : (明) 柯忠,号葵轩. 原籍福建兴化府蒲田县. 居大冶. 生子二 : 柯淮; 柯泮. 散居地 : 江西省瑞昌县, 及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柯氏宗谱.
浏览:0
柯氏大成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1988年续修. 5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1-13世世系之记事. 始祖(1世) : (唐) 柯成,行十四,字德修,号乐源. 由安徽宣州旌徳寓洪都操石山下,复由武宁逾马迹至羊肠山下而居,名曰柯乐源. 为瑞昌柯乐源始迁祖. 入闽祖(3世) : (宋) 柯怀裕. 仕闽遂家于兴化之蒲田. 派祖(7世) : 柯嵩. 嵩公下房祖(8世) : 柯杰(长二三房祖) ; 柯彻(四房祖). 杰公派下支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 ; 柯文安,号寿春 ; 柯文运,字新春 ; 柯文和,字兴春(迁海盐县). 彻公派下支祖(14世) : (宋) 柯德陵(另有修谱) ; 柯德勉,字上渑 ; 柯德秀(招赘外族) ; 柯德和(武昌樊湖祖). 皆为仁鉴公之子. 大冶桃花庄祖(29世) : (明) 柯忠,号葵轩. 原籍福建兴化府蒲田县. 居大冶. 生子二 : 柯淮; 柯泮. 散居地 : 江西省瑞昌县, 及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柯氏宗谱.
浏览:0
柯氏大成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1988年续修. 5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1-13世世系之记事. 始祖(1世) : (唐) 柯成,行十四,字德修,号乐源. 由安徽宣州旌徳寓洪都操石山下,复由武宁逾马迹至羊肠山下而居,名曰柯乐源. 为瑞昌柯乐源始迁祖. 入闽祖(3世) : (宋) 柯怀裕. 仕闽遂家于兴化之蒲田. 派祖(7世) : 柯嵩. 嵩公下房祖(8世) : 柯杰(长二三房祖) ; 柯彻(四房祖). 杰公派下支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 ; 柯文安,号寿春 ; 柯文运,字新春 ; 柯文和,字兴春(迁海盐县). 彻公派下支祖(14世) : (宋) 柯德陵(另有修谱) ; 柯德勉,字上渑 ; 柯德秀(招赘外族) ; 柯德和(武昌樊湖祖). 皆为仁鉴公之子. 大冶桃花庄祖(29世) : (明) 柯忠,号葵轩. 原籍福建兴化府蒲田县. 居大冶. 生子二 : 柯淮; 柯泮. 散居地 : 江西省瑞昌县, 及湖北省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柯氏宗谱.
浏览:0
中华柯氏大成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2004年合修.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柯相. 仲雍六世孙. 会诸侯于柯山,指山为氏. 江西祖(一世) : (唐) 柯成,字德修,号乐源,行二. 由安徽旌德梅里村迁瑞昌乐源. 入闽祖 : (唐) 柯满,号十八公. 成公长子. 生一子 : 柯怀裕,字士曹. 随子入闽,为莆田始祖. 派祖 : (唐) 柯平,字益逊. 成公次子. 名祖(4世) : (唐) 柯昶,字汝明,谥忠烈,行四. 平公下房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行一 ; 柯文安,字世邕,号寿春,行七 ; 柯文运,字新春,行三 ; 柯文和,字兴春,行四. 另房祖(13世) : (宋) 柯仁鉴,字一明,行十一. 延范公长子. 仁鉴公下支祖 : 柯德陵,字上高,行十三(后迁麻城) ; 柯德勉,字上黾,行十九 ; 柯德和,字上顺,行廿一(后迁黄冈). 安徽庐江祖 : (宋) 柯伦,讳述,字仲常. 福建支祖 : 柯旸(南安) ; 柯知刚,字子飞,称塘边叟(永春) ; 柯玄之(长乐) ; 柯宝,字世重,号松山(莆田). 浙江仙居祖 : (唐) 柯谨,字宏慎. 由福建晋江徙浙. 散居地 : 江西省; 福建省; 安徽省庐江县; 浙江省仙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中华柯氏大成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瑞鹊堂, 2004年合修. 7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周) 柯相. 仲雍六世孙. 会诸侯于柯山,指山为氏. 江西祖(一世) : (唐) 柯成,字德修,号乐源,行二. 由安徽旌德梅里村迁瑞昌乐源. 入闽祖 : (唐) 柯满,号十八公. 成公长子. 生一子 : 柯怀裕,字士曹. 随子入闽,为莆田始祖. 派祖 : (唐) 柯平,字益逊. 成公次子. 名祖(4世) : (唐) 柯昶,字汝明,谥忠烈,行四. 平公下房祖(12世) : (宋) 柯文宏,字熙春,行一 ; 柯文安,字世邕,号寿春,行七 ; 柯文运,字新春,行三 ; 柯文和,字兴春,行四. 另房祖(13世) : (宋) 柯仁鉴,字一明,行十一. 延范公长子. 仁鉴公下支祖 : 柯德陵,字上高,行十三(后迁麻城) ; 柯德勉,字上黾,行十九 ; 柯德和,字上顺,行廿一(后迁黄冈). 安徽庐江祖 : (宋) 柯伦,讳述,字仲常. 福建支祖 : 柯旸(南安) ; 柯知刚,字子飞,称塘边叟(永春) ; 柯玄之(长乐) ; 柯宝,字世重,号松山(莆田). 浙江仙居祖 : (唐) 柯谨,字宏慎. 由福建晋江徙浙. 散居地 : 江西省; 福建省; 安徽省庐江县; 浙江省仙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成导读知识
成姓男孩名字大全
成姓男孩名字大全
成姓,中华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15位,在中国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 成姓男孩名字推荐: 【成学之】学:五行属水,用作人名意指有学识、有内涵、谦虚好学之义;之: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善良、坚持、莫逆之交之义。 【成征森】名字出处:出自姜特立的《柳》—森森万木势峥嵘,千尺孤标更上征征:用作人名意指勇敢、智勇双全、顶天立地之义;森:用作人名意指富有生命力、财源茂盛、成就辉煌之义。 【成祺鸿】祺:用作人名意指祥瑞、幸福之义;鸿:用作人名意指学富五车、兴盛、文采斐然之义。 【成临景】名字出处:出自皇甫曾的《送裴秀才贡举》—临流惜暮景,话别起乡情临;用作人名意指坚韧、坚贞、自强不息之义;景:用作人名意指如意吉祥、推崇备至、前程似锦之义。 【成墨渊】墨:用作人名意指才华、博学、满腹经纶之义;渊:用作人名意指才思敏捷、富有、出类拔萃之义。 【成奕阳】奕: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风度、有神采、如花似玉之义;阳: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阳光、开朗、积极向上之义。 【成昱硕】昱: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明亮、灿烂、照耀、前程似锦之义;硕: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健壮、学识、才学、大权在握之义。 【成宇谦】宇: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大度、大气、仪表堂堂、俊俏之义;谦: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有修养、温文尔雅、品德高尚之义。 【成泽恺】泽:五行属水,用作人名意指祥瑞、善良之义;恺: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平易近人、快乐、慷慨之义。
浏览量:1756次
郑和和郑成功是什么关系
郑和和郑成功是什么关系
郑和与郑成功前者生活在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时期,后者生活于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时期,而郑和相传本姓姓马,在后来明成祖朱棣赐姓郑,而称为郑和,世称“三保太监”,所以两者相对来讲是没有太大关系。 从历史角度来看,郑和是明代初年知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7次下西洋对当时的中外经济以及文化、外交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明清文献中相传郑和的祖辈和少数民族有关,他本为云南昆阳州人,虽为宦官,但后裔有经过继立的后嗣;而郑成功作为明末清初的将领,是福建泉州南安人,其父为郑芝龙,在《漳浦营里郑氏族谱》中有记载,郑成功祖先于五胡乱华后的东晋永嘉年间,为了避乱来到了福建,后来在南安定居。
浏览量:2398次
盲人摸象的故事意思
盲人摸象的故事意思
盲人摸象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几个盲人用手摸大象的身体部位,仅凭自己摸到的一部分就推测大象长什么样子。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而固执一点,乱加揣测。从前,有几个盲人到王宫求见国王,国王问他们想要什么。盲人们说:“感谢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看不见,听人说大象个头非常巨大,我们很是好奇,想请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也好知道大象究竟长什么样子。“国王心地善良,便答应了他们,他命大臣牵了一头大象过来,对几个盲人说:“大象来了,你们过来摸吧!”于是几个人兴高采烈地走上前摸大象,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摸到了大象腿,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而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过了一会儿国王见他们摸得差不多了,就问道:“你们现在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知道了!”国王就说:“那你们都来说说看吧。”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就像一根大柱子!”摸到大象鼻子的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条巨大的蟒蛇。”摸到大象耳朵的人急急地打断,忙着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大象又光又滑,就像一把扇子。”摸到大象身体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嘛。”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根绳子。”盲人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最后,国王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何必这样争论是非呢,其实你们摸到的都不是象的整体,自以为得到了全貌。”然后又对大臣们说:“你们宁愿相信浅薄的邪论,而不去研究切实的、整体的佛法真理,和盲人摸象又有什么两样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当只听到或看到事情的一部分时,不要自作聪明的胡乱猜测,只有对事物全面的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浏览量:2030次
苏州范成大祠
苏州范成大祠
范成大祠原名范文穆公祠,位于市郊石湖行春桥畔茶磨屿下,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范成大是南宋诗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石湖是范大成归隐之地,依随地势高下,建造亭台楼榭,遍栽花木,有千岩观、天镜阁、盟鸥亭、玉雪坡、农圃堂诸胜。“石湖”二字是宋孝宗所题字,后来也将此处成为“石湖别墅”。“石湖别墅”早在历史中湮没,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御史卢雍于石湖茶磨山北、行春桥南建范文穆公祠,以纪念范成大。后来也多次修缮过,最近一次是在1984年,全面整修祠宇,并将西南侧海潮寺划入,1986年竣工开放,成为石湖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范成大是南宋名臣、文学家。范成大曾出任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诸多官职。范成大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他在文学上也著作颇丰,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著作传世。
浏览量:2462次
古今图书集成目录
古今图书集成目录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图书汇编》,全书共10000卷,目录40卷,是清朝康熙时期由福建侯官人陈梦雷(1650年-1741年)所编辑的大型类书。该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各部下的资料按分类原则编排,共分十类: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全书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因而成为查找古代资料文献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是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皇帝写序,《古今图书集成》为此冠名“钦定”,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年),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采集广博,内容丰富,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共分为5020册,520函,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内容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
浏览量:16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