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相亲

相亲

相亲是中国传统婚礼礼节之一,俗称见面。相门户、面试、对演法。物以类聚,有些人相亲不看外表,会考虑门当户对或工作能力、职业对等问题。就是验证、考察双方的职业或社会地位是否相似或相当、说话是否通顺、顺眼、般配等。中国民间婚姻民俗。

相亲的时候,多由自发或婚介、媒体、人力资源部门、亲戚家族、媒人联系牵线,双方见面议亲。历代相亲形式大同小异。旧时男女当事人并不见,而由父母长亲包办。

部分是在集上、庙会上男女进行所谓的“会面”。男女双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带到集会上。

现代社会相亲在年轻的人群的认知里,是扩展自己的交际圈,给双方一个相互认识的途径。


相亲简介资料
相亲
《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择定日期,初次正式会面。
Blind Date
xiāng qīn
相亲相关文献
“奚氏”相亲原则
“奚氏”相亲原则,如果你是个女孩子,前些天朋友给你介绍了个男友,你们素未谋面,约定今天见面。你精心
查看全文
相亲
常见形式通常是以外出吃饭为主要形式,有些是由家人、亲戚、朋友介绍,除了常见的到酒楼饮茶、吃晚餐或者西餐厅外,相亲地点还有公园、教堂等公众地方。有些是通过婚姻介绍所找符合指定条件的对象,当中包括找来自东南亚或东欧等地外籍配偶的人。也有一些相亲作为一种认识结婚对象的方式,还是比较简单直接的。现代相亲也逐渐演变为以多对多方式为主的联谊相亲活动,不少人喜爱参加一次相亲,就可以认识到好几位对象,可以省时又快速筛选是否有心仪的对象。也因为社会慢慢转变成这种型态的相亲,所以早期的红娘也开始成立公司,以婚友社名义举办大型相亲联谊的活动。特点相亲的特色很符合想于短时间内结婚的人士。不过由于互相之间缺乏一种较长时间的交往,只是凭短时间里的谈话交流所形成的感觉而决定是否继续交往,未必足以产生爱情,双方亦可能不够了解就结婚,婚后不久感情就产生裂痕,甚至离婚。但也有相亲结婚者婚后感情维持比自由恋爱成婚者更为亲密长久...
查看全文
大爷大妈“硬核相亲”火爆出圈,古代会相亲吗?是如何相亲的?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古代的婚姻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其实古代的婚姻并不是完全依照父母的意思去强组或强拆,父母会给子女一定的选择空间。这个选择的过程就类似于现在相亲,古代相亲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查看全文
相亲相爱
相亲相爱【成语意思】:互相之间十分亲爱。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用法分析】:相亲相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间。【成语来源】: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xiāngqīnxiāngài【英语翻译】:bekindtoeachotherandloveeachother【成语声母】:XQXA【相亲相爱的近义词】: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相亲相爱的反义词】:反目成仇【近似成语】:爱憎分明: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爱屋及乌: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爱莫能助:爱:一说通“爰”;隐蔽貌;指隐而不见;另说解为同情怜惜。①原意指德之举...
查看全文
22岁女子回村1天被安排20场相亲,古代男女如何相亲?
近日,一位河南周口的朱女士,22岁,回到村子后的一天内,就被自家人安排相亲20多次,并且表示,村里同年龄段的女孩基本上都结婚了,所以家里人比较着急,一下子就相了那么多,都有点眼花了。相亲一直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现在大部分家长也都比较喜欢给自家还在安排相亲,不过这位朱女士属实有点多了,那么在古代呢?古人相亲也会这么夸张吗?他们是如何相亲的呢?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其实很多人在一些古装的电视剧中就可以看到,古代人的婚姻观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也就表示在古代,古人追求婚姻都是依靠着父母的,由父母安排,当然古人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获得幸福的,所以在婚姻上肯定要安排起来的。像是在先秦时期,当时为了解决国家人口的问题,并且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用父母安排,国家都会在每一年的二月份举办一场相亲大会,只要是30岁左右未娶的和20岁左右未嫁的女子都是可以参加的,在相亲的过程中...
查看全文
相亲相关标签
人际关系
东亚传统婚姻制度
家族谱大览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
6.北漍相氏宗谱, 6, 卷6, 6世三房聿修公起, 20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100
北漍相氏宗谱[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0
相亲导读知识
古代相亲方式
古代相亲方式
现代单身男女,大多数都会走上相亲这条路,而在相亲上,无非就是吃饭、聊天、或者逛公园、逛游乐园。相亲自古就有,但是古人的相亲与现代相亲是不太一样的,那么古代相亲有哪些方式呢?主要有四种方式。第一种,是相亲大会,在周朝时期,官方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就会在每年春天的二月二龙抬头时,举办相亲会,男女都可以参加,然后在这样的相亲会上,男女双方都会拿着一束芍药,如果遇到一位看对眼的人,就会以手中的芍药相赠;如果没有看对眼,双方也不会感到尴尬。第二种,是外出踏青,在唐朝时期,每年的三月初三上巳节,妙龄男女就会外出踏青,感受大自然的风光。然后大家就会选择在河渠边就坐,并且在河渠上游放置托盘,托盘上放着酒杯,托盘会随着酒杯顺水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把杯中的酒喝掉。男女双方就会以这样的方式吸引意中人的注意,如果两人都有意,就可以提前离场,而且为了表示爱意,男女双方会用柳枝相赠。第三种,是媒人说亲,这种相亲方式在唐朝时期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在科举考试放榜的时候,很多富家女子就会外出,到放榜的地方观察那些中了榜的科举士子,如果有相中的,就回家汇报给父母,让父母找媒人说亲,可以说从这个时期开始,媒人也是越来越多,并且成为一种职业。第四种,是家中约见,其实也是依靠媒人说亲,但是方式不太一样,这种相亲方式在明清时期比较流行,具体的就是由媒人带着男子去女方家里,然后经过女方父母以及亲朋的考证,这个时候男方是见不到女方的,如果女子满意这位男子就会走出房间,给男子倒水端茶;如果不满意,就不会出来,这就意味着相亲失败。如此做法也让双方感到不那么尴尬。
浏览量:17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