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磷酸化
通过化学渗透转移能量的概述氧化磷酸化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来驱动需要能量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为是偶联反应。电子在电子传递链上从电子供体(如NADH)到电子受体(如氧)的流动,是一个放能的过程,而ATP的合成是一个耗能的过程,需要输入能量。电子传递链和ATP合酶都在膜中,在称为“化学渗透”的过程中,通过质子穿过这层膜的运动,将能量从电子传递链转移到ATP合酶中。实际上,这就像一个简单的电路,质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中的质子泵酶,从膜带负电位的N端流向带正电位的P端。这些酶如同其中的电池,做功来驱动电流在回路中流动。质子的移动产生了跨膜电化学梯度,这通常称为“质子动力”。它包含两部分:质子浓度差(H梯度,ΔpH)和电势差,其中N端有负电荷。ATP合酶接通电路,让质子顺着电化学梯度流动,回到膜的N端,从中释放储存的能量。这动能驱动着酶的部分结构旋转,并与ATP的合成相偶联。质子动力的两种组...
三氯化金
结构固态和气态的三氯化金都是二聚物;金的溴化物——AuBr3也是如此。两个Au分别位于两个正方平面的中心。此结构称为平面型结构,AlCl3及FeCl3也属于这个结构。AuCl3中的化学键主要是共价的,反映了它的高化合价和相对高的电负性。化学性质无水AuCl3在160℃左右分解为AuCl。但后者更高温时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金属金及AuCl3。AuCl3是一种路易斯酸,可生成多种加合物,例如:与盐酸反应生成氯金酸(HAuCl4):三氯化金的水溶液极易与其它金属反应置换出金属金,包括钾、钠等活性大的金属(只是反应时三氯化金的浓度要较浓,因为这样钠或钾的原子遇到三氯化金分子的机会才会大),原因是金的活性序排在很后面,因此只要排在它前面都能与它置换,例如镁、铝、铜反应式为:2AuCl3+3Mg→3MgCl2+2AuAuCl3+Al→AlCl3+Au2AuCl3+3Cu→3CuCl2+2Au一些氯化物...
三溴化磷
制备三溴化磷可通过单质磷与溴化合制备,以PBr3自身作溶剂(白磷可溶于其中):磷要过量,否则会生成五溴化磷。反应及有机合成应用三溴化磷与水反应,生成溴化氢和亚磷酸,反应激烈时会发生爆炸:三溴化磷和三氯化磷、三氟化磷类似,都可作为路易斯酸或路易斯碱。一方面,它可与三溴化硼生成1:1加合物Br3B-PBr3;另一方面,它也可作为亲电试剂与胺反应。PBr3最常用作转化醇为溴代烃,分子中的三个溴原子都可溴化:机理涉及SN2亲核取代反应,如下图所示:由于机理的缘故,该反应只对一级和二级醇起作用,而且反应后α碳发生构型翻转。类似地,三溴化磷也可与羧酸反应生成酰溴:三溴化磷也可用作羧酸α氢溴化反应中的催化剂,制取Hell-Volhard-Zelinsky反应反应物酰溴的前体以及合成药物等。三溴化磷是强还原剂,与氧气的反应比三氯化磷更加激烈,最终爆炸性生成P2O5和Br2。
2,4-二氯苯氧乙酸
历史2,4-D是由英国洛桑试验站的研究人员在朱达·赫希·夸斯特尔的领导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现的,当时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在战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4-D在1946年商业化销售之后,迅速成为第一例成功的选择性除草剂并大大提高了种植小麦、玉米、稻以及其他谷类饲料作物农田中的杂草控制。因为2,4-D只杀死双子叶植物(阔叶植物)而留下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作用方式2,4-D是以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素。它被叶片吸收后转运至植物的分生组织,随后使得植物不受控制的并不可持续的生长,导致茎干卷曲,叶片萎蔫,最终造成植物的死亡。2,4-D通常是以铵盐的形式使用的。制造2,4-D是卤代苯氧型除草剂系列中的一种,其他包括: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2-甲基-4-氯苯氧乙酸(MCPA)2-(2-甲基-4-氯苯氧基)丙酸(mecoprop,MCPP)2-(2,4-二氯苯氧基)丙酸(dichl...
三磷酸鸟苷
用途能量转化GTP参与细胞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比如,在三羧酸循环中,一种酶能产出GTP分子。这也相当于产生了一分子的ATP,因为GTP能被核苷二磷酸激酶(英语:Nucleoside-diphosphatekinase)(NDK)转化为ATP分子。基因转译在转译过程中,GTP作为氨酰tRNA与核糖体A位点结合、核糖体在mRNA上自5"端向3"端转位等过程的能量源。微管动力学不稳定性在维管聚合过程中,每一个异质二聚体都由携带两分子GTP的一个α和一个β微管蛋白分子生成。这些分子携带的GTP会在二聚体加到延伸中的微管正端时水解。上述GTP水解对微管生成并不是必须的,但似乎只有与GDP结合的微管蛋白可以解聚。因此,不难推测,一个GTP结合微管蛋白在微管尖端作为一个“帽”来防止解聚。一旦这个GTP分子水解,微管就会开始解聚,并迅速缩短。线粒体功能蛋白质转位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需要与GTP和ATP的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