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北京城墙

北京城墙

北京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京师顺天府的城墙,是北京城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原有4道城墙,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明北京城城墙遗存包括东便门段、西便门段和左安门值房三部分。明代北京城墙分别建于洪武元年(1368)、永乐十八年(1420)和嘉靖三十二年(1553),清代沿用明城墙。20世纪60年代末北京城城墙相继被全部拆除,仅余局部遗存。北京城墙的墙体做法为内外两侧砌城砖,中间填筑三合土。东便门段城墙遗存全长1500米,包括自东南角楼至崇文门之间的一段内城南墙及11座马面、东南角楼之北的一小段内城东墙及3座马面。西便门段城墙遗存,是内城西墙的南端,现存城墙长199.60米,其中有马面一处。城墙南端靠西处有L形城墙残迹。西便门是属于外城西段的一部分,建于1553年。内城、外城均已拆除。这段城墙是1988年在原古城址基础上修复的。因年久失修,逐渐倾塌,“文革”中城砖大部被拆除,仅留100余米长的残...

北京城墙简介资料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39°53′56.23″N 116°21′4.09″E
已毁
The remains of Beijing city wall in Ming Dynasty
北京城墙相关文献
解密:马可·波罗为何说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
解密:马可·波罗为何说老北京元代城墙为白色?,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令人惊讶的是,他明确地写道,它
查看全文
“文山城墙
“文山城墙,简要介绍:“文山城墙"位于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城北茫荡山的莲花山上,城垣旧址长500
查看全文
城墙
中国城墙平遥古城城墙西安城墙瓮城长沙城南古城楼天心阁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城郭和瓮城等部分构成。据统计,中国约有“旧城”两千五百座。其中大部分是各级行政区划的治所。历史上最长的城墙是唐长安城墙,城周36.7平方千米,占地84平方千米。在明清两代,城墙依照城周的长度分为五级。第一级城(巨型城):城周超过25千米。全国只有南京、北京、凤阳三处。第二级城(大型城):城周在超过12-25千米之间。全国有杭州、苏州、广州、太原、福州、西安、济南、成都、开封、庐州等。第三级城(中型城):城周在超过5-12千米之间。各省省会。第四级城(小型城):城周在超过2-5千米之间。所有府、州的城。第五级城(微型城):城周不满2千米。此类城数量最多,如全国多数县城,特别是在西部边疆地区的,周围概小于2千米。地方行政的等级高低,影响城的规模。国都较省城大,省城较府...
查看全文
开封城墙
历史开封城墙可追溯到前365年,魏惠王迁都于大梁并筑城,与今城墙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唐建中二年(781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筑南北朝时的汴州城,是如今开封城墙历史的开始。北宋定都开封,形成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相套的宏大城郭。北宋后期,外城周长50里165步,高4丈,宽5丈9尺。其后因战乱、水灾,开封城墙多次被毁。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高8米,宽5米,周长14.4公里,青砖结构,与北宋时内城规模大体相近。城门西:大梁门(俗称西门),明初朱元璋改西门为大梁门,今大梁门系于1998年重建,是开封目前唯一重建的一座城门,成为古都的重要象征。城门基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北:安远门(俗称北门)南:南薰门(俗称大南门)东:仁和门(俗称曹门)和丽景门(俗称宋门)城墙风波为解决由西边进入开封城墙内,尤其是景...
查看全文
西安城墙
历史唐代唐含光门遗址今天西安城垣修筑始于明初,西、南两面以唐长安皇城城墙为基础修建。唐末,904年,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对长安城进行改建。为便于防守,放弃外城郭与宫城,将皇城加以整修。宋元唐代以后,宋元两朝中城市的名称城和建制经历数次变更,但城墙规模却无变化。明代明西安府城墙夜景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明朝初年,朱元璋认为“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因此将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就藩西安府。并诏令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和都指挥朴英修整西安城,洪武七年(1374年)起,开始兴建西安城墙。城墙最底一层用石灰、土与糯米汁混合夯打而成,上层使用黄土分层夯打。城墙修建时,西、南两面在原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增修加长而成,东墙和北墙进行了新建。整个建设历时八年,到洪武十一年(1378年...
查看全文
北京城墙相关标签
北京城池
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遗产
已毁古迹
人文建筑
家族谱大览
1.北京图书馆藏家谱闽粤, 1, 桥乡卷, 1600-1931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何氏族谱(绍兴到北京)
何氏族谱(绍兴到北京)
始祖何茂昌,从浙江绍兴到北京(起初来北京做师爷)
浏览:0
重複拍攝. 中國北京 _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 研究所圖書館, 1986. 微捲1捲 ; 16釐米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汝南堂, 清咸丰11[1861]. 4册. 封面题: 上湘周氏族谱, 上湘东陈周氏族谱. 卷端题: 东陈周氏族谱. 上湘始迁祖 : (元) 周应清,字德治.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湖南之道州
浏览:100
重複拍攝. (不得複製) 中國北京 _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1986. 微捲1捲 ; 16釐米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永思堂, 民国9[1920]. 6册 : 插图, 世系表.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始祖 : (宋) 黄𫖮,号月山,行百二. 姚江一世祖 : 黄智演,行孝一,号见源. 余姚始迁祖 : 黄时俊,行万二十三. 散居地 : 浙江省余姚县等地.
浏览:100
重複拍攝. 中國北京 _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 史研究所圖書館, 1986. 微捲1捲 ; 16釐米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1913](上海:中华图书馆代印). 8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人像 注 : 据清咸丰1[1851]刊本重印. 师桥始迁祖 : (宋) 沈恒,字维时,行三百八. 散居地 : 浙江省慈谿县等地. 卷端题 : 慈谿师桥沈氏宗谱.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重複拍攝. 北京 _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1986. 微捲1捲 ; 16釐米. (缺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宣统3[1911]. 21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社会科学院. 远祖 :(唐) 邹湛, 字润甫. 邹州始祖 : (后唐) 邹赞, 字明仲.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邹氏家乘. 书名页题 : [邹氏]晚户铭伯裔续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