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沅州

沅州

沅州,中国武周时设置的州。

天授二年(691年)改巫州置,治所在龙标县(今湖南省怀化市东南洪江市原黔阳县)。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怀化、洪江、芷江、会同、靖州、通道、新晃及贵州省天柱等市县地。长安三年(703年)分西部置舞州(后改鹤州、业州),略有缩小。唐朝开元十三年(725年)改为巫州,大历五年(770年)改为叙州。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复为沅州,移治卢阳县(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属荆湖北路。绍圣以后辖境相当今怀化、芷江、洪江、麻阳、新晃等市县地。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沅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为沅州府。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复降为州,以州治卢阳县并入,属长沙府。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又升为沅州府。下辖:龙标县、夜郎县(长安三年改隶舞州)、渭溪县(长安三年改隶舞州)、郎溪县、谭阳县(先天二年析龙标县置)。

沅州相关文献
江苏省-苏州顾沅
顾沅(1799—1851),字澧兰,号湘舟,又自号沧浪渔父,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道光间官至教谕。居辟疆小筑,建藏书楼为“怀古书屋”、“艺海楼”,“图书之富,甲于东南”。扬仲羲称“艺海楼”藏书不及四库者600余种,四库未及者2000余种。咸丰十年(1860),藏书尽为丁日昌所收购。襟怀淡泊,热心故里慈善事业。凡苏州的名人祠墓已沦没于荒烟蔓草者,他必斥资“搜剔整顿”,又以宋代范仲淹为榜样,捐田千亩,建立“义庄”,收容资助贫困者,还刻印了几部劝人为善的图书,广泛赠送。善诗,有《听漏吟》、《游山小草》、《然松书屋诗钞》若干卷。热衷于地方史志的整理和研究,手辑并刻印有《吴郡名贤图传赞》、《赐研堂丛书》、《娄东文略》等,著有《玄妙观志》等。他非常敬仰历代忠臣义士,收集上自周秦下迄元明忠义之士的诗篇,辑刻《乾坤正气诗集》。另辑有《吴郡文编》约400万字,计246卷,分装80册,收录了散见于历代志乘、碑...
查看全文
沅州府
参考文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清史稿同治沅州府志
查看全文
刘沅
生平概要祖籍湖北麻城,先世于明末避匿峨眉山,高祖刘坤始定居四川双流。刘沅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入为双流县庠生,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被选拔为贡生。翌年(1789年)选拔明经,国子监典簿,不久辞归奉母。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拔贡中试举人。早年刘沅身体羸弱,道家野云老人授以“存神养气”口诀,老当益壮,连生八子,创火居道派(法言坛)。居乡讲学,教学不计酬劳,弟子分布于川西、川南地区,世称“槐轩学派”。医道高明,郑钦安曾从刘沅学医。道光五年(1825年),授刘沅文职正二品资政大夫。数十年笔耕不辍,著有《法言汇篡》、《十三经恒解》等书。晚年喜公益活动,集资筹办慈善事业。卒于咸丰5年(1855年),后人编有《槐轩全书》。子刘桂文等。孙刘咸荥(字豫波,1857-1949)是成都“五老七贤”之一。孙刘咸炘乃是著名历史学家。
查看全文
余联沅
参考文献编纂委员会.《上海旧政权建置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ISBN7-80618-881-9.
查看全文
澧兰沅芷
【成语】澧兰沅芷 【成语】澧兰沅芷 【拼音】lǐlányuánzhǐ 【解释】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查看全文
沅州相关标签
怀化行政区划史
武周的州
1736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宋朝的州
湖南的州
清朝的州
贵州的州
691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明朝的州
黔东南行政区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