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王虔休

王虔休

王虔休(737年-799年),原名王延贵,字君佐,汝州人,唐代军事人物,曾任昭义节度使,加检校工部尚书。

善于音乐、武艺,早年任汝州刺史李深之部将。昭义节度使李抱真闻王延贵有才,特意向李深借将,收王延贵入幕府,任昭义押衙。延贵随抱真四处征战,皆身先士卒,不畏弓矢,晋为步兵都虞侯,朝廷封为御史中丞。

贞元十年(794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元谊与元促经认为应该要立抱真之子李缄世袭,延贵反对,认为应该归顺朝廷,而后延贵被朝廷立为留后,赐名王虔休,元谊非常不满,要求以洺州、磁州、邢州另作一军,虔休怒而讨伐元谊,元谊诈降;王虔休以裨将率领二千人入洺州城接收,元谊将他们全部杀死,但两方的征战,元谊毕竟失利,还是率领洺州士卒五千人、百姓五万家投奔魏博。

贞元十二年(796年),王虔休真除为昭义节度使。

王虔休简介资料
737 年
799 年
王虔休相关文献
山东省-临沂王僧虔
王僧虔(426—485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齐间著名的书法家。王僧虔是王羲之的第四世族孙。他的曾祖父王洽,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父亲王昙首,也是南朝屈指可数的书法家。王昙首“幼而素尚,兄弟分财,唯取图书而已。”(陈思《书小史》)文帝时,为侍中、骁骑将军,善行、草。昙首草字,行笔痛快。王僧虔的伯父王弘,也是南朝有名的书法家。叔父王微,是书画兼书画理论家。王僧虔不仅具有家学的教养,而且也影响到子孙。他的长子王慈、次子王志、三子王思文,以及侄子王俭等,都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王僧虔卒于齐武帝永明三年(485年),享年59岁。王僧虔在宋文帝时,开始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后历任御史中丞、吴兴太守、吏部尚书。入齐后,迁侍中、左光禄大夫、湘州刺吏。开府仪同三司。死谥简穆。王僧虔广学博闻,多才多艺,词雅笔丽,论者认为可比王献之。他喜文、史,解音律,尤善书法,工正、行书。他的隶书写得也很好。宋文...
查看全文
桓石虔
生平勇猛怖敌桓石虔有才干,矫健敏捷更是无与伦比。其父桓豁自升平五年(361年)起出驻荆州,桓石虔亦跟随。一次围捕狩猎活动中,有一猛兽中了数支箭,伏在地上,众将向来知道桓石虔勇猛,于是戏弄他,要他去拔箭。桓石虔迅速到了猛兽旁并拔了一箭,猛兽跳起,桓石虔也跳起,跳得比猛兽还高,及至猛兽落地再伏下,桓石虔再拔一箭才离开。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北伐,桓石虔亦随军进攻前秦。在一场战事中,叔父桓冲被前秦丞相苻雄所围,快要被俘,桓石虔竟乘马突入,从乱军中救回桓冲,竟没有人敢阻截他,威震敌军。因为他的勇猛,对疟疾的人大喊一声:“桓石虔来了”,患病的人多数会被吓好,可见人们对桓石虔的畏惧。屡建战功太和四年(369年),袁真以寿春叛归前燕,桓石虔以宁远将军、南顿太守率众攻打寿春,攻克了南城。太和六年(371年),前秦派了王鉴及张蚝来救援坚守寿春的袁瑾,桓石虔与桓伊等人迎击,在石桥击败王鉴,获五百匹战马。后...
查看全文
王虔休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
查看全文
王僧虔
生平王僧虔才学高,以幽默机警著称,元徽中,官至吏部尚书。升明元年(477年),迁尚书仆射,寻转中书令,左仆射。二年(478年),为尚书令。南齐建国,建元元年(479年),转侍中,抚军将军,丹阳尹。建元二年(480年),进号左卫将军,固让不拜。改授左光禄大夫,侍中、尹如故。常与齐高帝萧道成同案挥毫,帝问:“谁为第一?”王僧虔答说:“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著有《戒子书》、《论书》、《笔意赞》、《书赋》。《笔意赞》提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的理论。永明三年(485年)逝世,时年六十。追赠司空,侍中如故。谥号为简穆。家族子女王慈,长子,女儿是南朝齐海陵王萧昭文的皇后王韶明。王志,次子。王揖,三子。王彬,四子。王寂,五子。孙辈王氏,王慈之女,萧锋之妻。王泰,王慈长子。王观,王慈次子。王韶明,王慈次女,萧昭文之妻。王缉,王志长子。王休,王志次子。王諲,王志三子。王操,王志四子。王素,王志...
查看全文
服虔
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更名虔,河南荥阳人。少年清苦励志,尝入太学受业,举孝廉,官至尚书侍郎、高平令,中平末,迁九江太守,因故免官,遭世乱,病卒。虔少有雅才,善文论,所著赋、碑、诔、书记、连珠、九愤凡十余篇,其经学尤为当世推重,著春秋左氏传行谊三十一卷。郑元欲注春秋传尚未了,听服注传意,多与同,遂为服氏注。清儒惠栋后汉书补注谓:“服氏解谊:僖十五年遇归妹之暌。文十二年在归之临。皆以互体说易,与郑氏恉意合”。清儒标榜:“六经师服郑,百行孝为先”者,信不谬也。此书今已不全,清儒王谟有辑本四卷,汉魏遗书钞经翼第三册收。清马国翰亦有辑本,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春秋类收。又著有春秋汉议驳二卷,以左传驳何休之驳汉事者,六十余条,书已散佚。春秋左传膏肓释痾,马国翰有辑本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春秋类收。春秋成长说,马国翰辑本一卷,楚南书局刊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春秋类收。通俗文二卷,清儒任大椿辑本,翠琅玕馆丛...
查看全文
王虔休相关标签
737年出生
王姓
唐朝军事人物
昭义节度使
799年逝世
其他
家族谱大览
介休霍村王氏家谱
介休霍村王氏家谱
太原正派,有牌匾为证,迁居霍村,祖宅虽经翻新,窑顶照壁仍存。部分支房在湖北襄阳,介休张兰曾有益成号繁多的产业
浏览:0
新安武口王氏统谱 [共264卷计40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45[1780]. 存2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该谱共264卷包括: 首集4卷, 末集10卷, 甲集70卷(二府君支), 乙集19卷(三府君支), 丙集25卷(四府君支), 丁集20卷(五府君支), 戊集52卷, 己集2卷, 庚集6卷, 辛集44卷, 壬集9卷, 癸集3卷. 注 : 本谱不全,仅存40册中的第1-3,7,9-13,19-21,23,26,28-29,32,35-36,40册 武口一世祖 : 王希翔. 散居地 : 安徽省开化县, 休宁县, 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武口王氏总谱.
浏览:0
武口王氏总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45[1780]. 存2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该谱共264卷包括: 首集4卷, 末集10卷, 甲集70卷(二府君支), 乙集19卷(三府君支), 丙集25卷(四府君支), 丁集20卷(五府君支), 戊集52卷, 己集2卷, 庚集6卷, 辛集44卷, 壬集9卷, 癸集3卷. 注 : 本谱不全,仅存40册中的第1-3,7,9-13,19-21,23,26,28-29,32,35-36,40册 武口一世祖 : 王希翔. 散居地 : 安徽省开化县, 休宁县, 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武口王氏总谱.
浏览:100
新安武口王氏统谱 [共264卷计40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45[1780]. 存2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该谱共264卷包括: 首集4卷, 末集10卷, 甲集70卷(二府君支), 乙集19卷(三府君支), 丙集25卷(四府君支), 丁集20卷(五府君支), 戊集52卷, 己集2卷, 庚集6卷, 辛集44卷, 壬集9卷, 癸集3卷. 注 : 本谱不全,仅存40册中的第1-3,7,9-13,19-21,23,26,28-29,32,35-36,40册 武口一世祖 : 王希翔. 散居地 : 安徽省开化县, 休宁县, 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武口王氏总谱.
浏览:0
武口王氏总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45[1780]. 存2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该谱共264卷包括: 首集4卷, 末集10卷, 甲集70卷(二府君支), 乙集19卷(三府君支), 丙集25卷(四府君支), 丁集20卷(五府君支), 戊集52卷, 己集2卷, 庚集6卷, 辛集44卷, 壬集9卷, 癸集3卷. 注 : 本谱不全,仅存40册中的第1-3,7,9-13,19-21,23,26,28-29,32,35-36,40册 武口一世祖 : 王希翔. 散居地 : 安徽省开化县, 休宁县, 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武口王氏总谱.
浏览:100
武口王氏总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45[1780]. 存20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该谱共264卷包括: 首集4卷, 末集10卷, 甲集70卷(二府君支), 乙集19卷(三府君支), 丙集25卷(四府君支), 丁集20卷(五府君支), 戊集52卷, 己集2卷, 庚集6卷, 辛集44卷, 壬集9卷, 癸集3卷. 注 : 本谱不全,仅存40册中的第1-3,7,9-13,19-21,23,26,28-29,32,35-36,40册 武口一世祖 : 王希翔. 散居地 : 安徽省开化县, 休宁县, 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及目录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武口王氏总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