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郭无为

郭无为

郭无为(?-979年),号抱腹山人,五代末年棣州(今山东惠民)人。

早年为道士,曾于武当山出家。后汉干佑三年(950年),郭威出兵征讨李守贞,郭自荐于军前。郭威惊异于他对国事的见识,但是为免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猜忌,未接受郭的投奔。

其后,北汉刘承钧即位,征召郭无为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其为相,执掌国政。968年刘承钧死后,刘继恩继位,怨恨郭无为在立储问题上不曾为其出力,欲逐之,未果。同年刘继恩为侍从所杀,郭立即迎立其弟刘继元,时人多有怀疑他是幕后主使。

979年,宋太宗征北汉,郭欲降,被刘继元绞死。

郭无为简介资料
979 年
郭无为相关文献
山东省-东营-广饶县郭无为
郭无为(?-公元979年),字无不为,号抱腹山人,五代青州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方颡鸟喙,杂学多闻,长相很特别。好学多闻善于谈辩,未知其师承关系,穿着粗布的道士服装,隐居在武当山。投奔郭威不得,至北汉为相。979年,宋太宗征北汉,郭无为欲降,被刘继元绞死。早年的时候,郭无为曾在武当山出家做道士,十年不离武当山半步。当年,周太祖郭威称帝的时候,郭无为已经大名鼎鼎,郭威见他气质非凡,决定一纸诏书聘请他当军师,不过,衙门内的事情,有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郭无为当时没钱贿赂行政部门的高官,长相凶神恶煞,很有雷公的气质。有一次,郭无为顶撞上级,不料被人谗言,便失去了郭威的信任,还好,这段时间结交了赵匡胤,两个人私下关系良好。此后,郭无为离开武当山,一路北上,便到太原闯荡去了,刘崇的儿子刘钧即帝后,听说此人自诩诸葛,一合计,北汉朝堂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三顾茅庐一样把他请到了朝中,倍加宠信。郭无为成了北...
查看全文
无为市
历史释名关于无为地名的来历,通常有两种说法。其一以《太平寰宇记》为代表:另一说以《燕翼诒谋录》为代表:古代清嘉庆八年(1803)所刊《无为州志》州城图。夏朝末年,成汤将桀流放到古巢国,也就是今天的无为境内。东周时(周顷王四年起),楚国和吴国多次在此交战。起初楚国在争夺中占优势,于灵王二十四年占领了巢国全境,后于景王七年灭巢。但此后吴国于景王八年敬王元年、二年、十一年、十二年多次击败楚国,并最终于吞并巢国。战国期间,无为属楚国。秦灭楚以后(前221年),改由九江郡统辖,属居巢县。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景帝四年(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东汉初平四年(193年)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三国时属吴庐江郡濡须。晋太康元年(280年)属庐江群居巢、临湖、襄安县。咸和四年(329年)属豫州。太元(376年-396年)...
查看全文
无为之治
无为之治【成语意思】: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用法分析】:无为之治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úwéizhīzhì【成语声母】:WWZZ【近似成语】:治丝而棼: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治国安民:治:治理;安:使安定;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定。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治郭安邦:犹治国安邦。治病救人:治疗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成语造句】:1、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和无为之治、不言之教的社会管理方法,其自身结构和运行既能够保证理想个体的生存可能,又...
查看全文
品读《老子》:何谓“无为”、谁之“无为”
摘要:何谓“无为”?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相比之下,学界关于“无为”的种种解读,多是借老子之[注:名称子之具体介绍子之(?-前314)战国时燕王哙相。办事果断,擅刑名之术。燕王哙晚年,不理朝政,把王位让给他,凡傣禄三百石以上的宫员,由他另行委派;国事无大小,由他专决。]“无为”表达自己的“无为”,已离开老子“无为”的本意。何谓“无为”?老子“无为而无不为”(《老子·37章》)的表述已明确告诉我们“无为”的反面是“无不为”,“无为”即“不为”,别无他意,更无特别的深意。相比之下,学界关于“无为”的种种解读,多是借老子之“无为”表达自己的“无为”,已离开...
查看全文
自然无为篇之《清虚自守、无为而为》
自然无为是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关于治理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思想,在老子看来,理想的圣人之治,应当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3章)。亦即圣人治国,注重使百姓心胸开阔,生活安康,意志柔韧,体魄健强,使百姓没有伪诈的心智和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造作妄为。以顺从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天下就没有不走向大治的。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是“无为而治”,这一重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注: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了舱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了,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贞观...
查看全文
郭无为相关标签
生年不详
五代十国政治人物
979年逝世
郭姓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郭氏宗谱 [2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汾阳堂藏, 1993年四续. 2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黄冈始迁祖 : (元明之际) 郭明甫,字寅玉. 与胞兄郭云甫 ; 郭虚甫. 由饶郡余干迁湖广云梦,再同徙黄冈县庶安乡石屋山区. 派祖 : 郭希秀,户名郭秀,字道宪(留黄冈) ; 郭希祖,户名郭祖(迁麻城岐亭). 皆明甫公之子. 希秀公下房祖 : 郭永清,字常定 ; 郭永洪 ; 郭永道. 清公下五子 : 郭大邦 ; 郭大贤,字次圣 ; 郭大经 ; 郭大怀 ; 郭大赞,字秉逐,号烈山. 洪公下二子 : 郭大沧 ; 郭大海. 道公下三子 : 郭大舜 ; 郭大汤(不详) ; 郭大武.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郭氏宗谱 : 竹溪支谱
原书: 湖北十堰 : 深圳吉祥印务, 2010年(十堰皇佳传媒制作). 1册(约276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无说明其余一世祖跟文惠公之间关系. 受姓祖 : 虢叔. 周文王之弟. 封于虢,为虢叔. 传至书公,而始为郭. 名祖 : (唐) 郭子仪. 始祖(1世) : (明) 郭文惠. 自江西泰和徙迁湖北竹谿(溪). 另支祖(1世) : 郭文卿(下三子 : 郭吉 ; 郭玑 ; 郭珍) ; 郭文辉(下一子 : 郭金) ; 郭文选 ; 郭文远(下一子 : 郭许) ; 郭文运 ; 郭际帮(下一子 : 郭红) ; 郭际彩(下一子 : 郭义). 房祖(6世) : 郭如亨 ; 郭如盘 ; 郭如存 ; 郭如连 ; 郭如曾 ; 郭如秀. 如亨公下四子 : 郭维垣(无传) ; 郭维基 ; 郭维干 ; 郭维坤. 为宾楚公之裔. 如盘公下二子 : 郭维翰 ; 郭维元(无传). 为樊楚公之裔. 如存公下一子 : 郭维帮. 为思楚公之裔. 如连公下一子 : 郭维庸. 为交楚公之裔. 如曾公下六子 : 郭维典(后止) ; 郭维谟(后止) ; 郭维训(后止) ; 郭维耀 ; 郭维扬(无传) ; 郭维经(后止). 为岗楚公之裔. 如秀公下二子 : 郭维藩(不传) ; 郭维仕. 为凡楚公之裔. 字派 : 文吉大学楚 如维万盈崇 世代永兴隆 南国联宗绪 西江念祖风 发源吉安地 肇本太和中 秉礼家声远 明经科第通.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散居地 : 湖北省竹谿县等地.
浏览:0
郭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7年. 1册(约302页)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颜亨公下3-11世资料失传. 受姓祖 : 虢叔. 周文王之弟. 封于虢,为虢叔. 传至书公,而始为郭. 始祖 : (明) 郭天明. 原籍山西汾阳人, 寄居山西洪洞后迁至河南滑县. 天明公下七子 : 郭颜威 ; 郭三老 ; 郭颜亨(迁长垣) ; 郭颜良 ; 郭颜宾 ; 郭颜隆 ; 郭八老. 此谱主要记录颜亨公派下后裔资料. 房祖(12世) : 郭鉴 ; 郭万 ; 郭泰. 鉴公下一房 : 郭永贵(下三子 : 郭纯 ; 郭松 ; 郭玉). 万公下一房 : 郭永*(子失传, 下二孙 : 郭大公 ; 郭二公). *为失名. 泰公下一房 : 郭永春(下一子 : 郭全). 字派(19-58世) : 朝清国可昌 世治定崇良 景本从君建 为傅树德康 仁义礼智信 福禄永祯祥 勤俭启乾坤 和平安家邦. 散居地 : 河南省长垣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河南省长垣县小务村郭氏(颜亨公支系)家谱. 书脊题 : 长垣县小务口村郭氏家谱.
浏览:100
郭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文美堂梓, 清道光4[1824]重修. 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郭子仪. 赐号尚父. 麻冈始祖(1世) : 郭晖,字伯阳,行九. 追封广国公.宦居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麻塘村. 生三子 : 郭轩(本谱之祖) ; 郭𫐌 ; 郭轮. 轩公下派祖(5世) : 郭龙(徙高村社原,未载) ; 郭圣(留居麻冈) ; 郭宣,字光季(徙吉水谢屯仓田). 圣公下支祖(7世) : 郭统(未考) ; 郭绂 ; 郭绶. 绂公生二子(8世) : 郭该(徙同江蒋沙岩渚祖) ; 郭谧(徙炯村江边寮下芙江祖). 绶公生四子(8世) : 郭议,字建言,行十一(徙居留田南村后冈祖) ; 郭诫(徙卢田祖) ; 郭训(徙抚州祖) ; 郭谓(留居麻冈及分徙焦塘,桥东,葛陂祖). 宣公下五房(10世) : 郭仁(由仓田徙池头) ; 郭义(徙谌塘) ; 郭礼(子孙析置修川邵武等地) ; 郭智(子孙析置岭口,安乐坪,苦竹冈等地) ; 郭信(徙下北坑). 新化祖(15世) : (南宋) 郭弥邵,字德卿,号修斋,行九. 迁新化城南青石街. 子孙析置三尖峰, 宁邑天台山等地. 安化祖(20世) : (明) 郭寿,字南山. 宣公之后. 洪武年间自吴迁楚,落业安化附城之南桥. 寿公下支祖(22世) : (明) 郭正荣,字祥龙(居安化田心) ; 郭正华,字景云 ; 郭正富,字家丰 ; 郭正贵,字佐潮(皆居安化南桥). 合修新派行 : 合志开宏绪 敦伦定发祥 诗书传代业 仁义懋家纲 巨望鸣金鼎 殊勋灿汉章 贤才征济美 甲第永辉煌. 注 : 本谱并附各支老派序. 散居地 : 江西省吉安县, 吉水县, 宁都县 ; 湖南省安化县, 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郭氏重修族谱 谱序题 : 麻冈郭氏重修族谱 卷端题 : 麻冈郭氏族谱
浏览:0
郭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文美堂梓, 清道光4[1824]重修. 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郭子仪. 赐号尚父. 麻冈始祖(1世) : 郭晖,字伯阳,行九. 追封广国公.宦居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万福镇麻塘村. 生三子 : 郭轩(本谱之祖) ; 郭𫐌 ; 郭轮. 轩公下派祖(5世) : 郭龙(徙高村社原,未载) ; 郭圣(留居麻冈) ; 郭宣,字光季(徙吉水谢屯仓田). 圣公下支祖(7世) : 郭统(未考) ; 郭绂 ; 郭绶. 绂公生二子(8世) : 郭该(徙同江蒋沙岩渚祖) ; 郭谧(徙炯村江边寮下芙江祖). 绶公生四子(8世) : 郭议,字建言,行十一(徙居留田南村后冈祖) ; 郭诫(徙卢田祖) ; 郭训(徙抚州祖) ; 郭谓(留居麻冈及分徙焦塘,桥东,葛陂祖). 宣公下五房(10世) : 郭仁(由仓田徙池头) ; 郭义(徙谌塘) ; 郭礼(子孙析置修川邵武等地) ; 郭智(子孙析置岭口,安乐坪,苦竹冈等地) ; 郭信(徙下北坑). 新化祖(15世) : (南宋) 郭弥邵,字德卿,号修斋,行九. 迁新化城南青石街. 子孙析置三尖峰, 宁邑天台山等地. 安化祖(20世) : (明) 郭寿,字南山. 宣公之后. 洪武年间自吴迁楚,落业安化附城之南桥. 寿公下支祖(22世) : (明) 郭正荣,字祥龙(居安化田心) ; 郭正华,字景云 ; 郭正富,字家丰 ; 郭正贵,字佐潮(皆居安化南桥). 合修新派行 : 合志开宏绪 敦伦定发祥 诗书传代业 仁义懋家纲 巨望鸣金鼎 殊勋灿汉章 贤才征济美 甲第永辉煌. 注 : 本谱并附各支老派序. 散居地 : 江西省吉安县, 吉水县, 宁都县 ; 湖南省安化县, 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郭氏重修族谱 谱序题 : 麻冈郭氏重修族谱 卷端题 : 麻冈郭氏族谱
浏览:0
郭氏宗谱 [8卷]
安徽始祖 : 郭荣益(明) 安徽合肥始迁祖 : 郭繁郭达 散居地 : 安徽省合肥县等地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