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火棘属

火棘属

火棘属(学名:Pyracantha)为蔷薇科苹果亚科或绣线菊亚科的一群常绿多刺大型灌木,分布于东南欧至东南亚,与栒子属很相似,但叶缘为锯齿状,多刺。株高可达6米,花白色或红色,梨果橙黄色或红色,花期春末至夏初,果期始于夏末,深秋成熟。

火棘属简介资料
火棘属 Pyracantha、M.Roem
参见本文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被子植物门
火棘属相关文献
关于“汉广郡、南棘阳、西棘阳、百宁县”
关于“汉广郡、南棘阳、西棘阳、百宁县”,关于“汉广郡、南棘阳、西棘阳、百宁县”(一)关于汉广郡汉广郡(1)北魏析新野郡置
查看全文
西棘阳县
参考资料《读史方舆纪要》
查看全文
棘阳县
历史周朝时,是诸侯国谢国属地。战国时,属楚国。公元前304年楚怀王与秦昭襄王在这里签订了“黄棘之盟”。西汉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置县,封杜得臣为棘阳侯。北魏时,为了区别于其西北三十里处设置的西棘阳县(县治位于今新野县沙堰镇古城村),而改名为南棘阳县。西魏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南棘阳县被改名为百宁县。北周时,棘阳县与新野县合并为新野县。新野县前高庙乡的汉代棘阳故城遗址尚存,遗址有诸多的汉墓、汉井、房基、街巷、水道、石兽等古迹,当地仍有“大堂”、“岑坟”、“花园”等地名流传。参考资料《读史方舆纪要》
查看全文
单棘鲀科
分类单棘鲀科下分十多个属,如下:刺尾革单棘鲀属(Acanthaluteres)勃氏刺尾革单棘鲀(Acanthaluteresbrownii):又称勃氏刺尾革鲀。缰刺尾革单棘鲀(Acanthaluteresspilomelanurus):又称缰刺尾革鲀。饰圈刺尾革单棘鲀(Acanthaluteresvittiger):又称饰圈刺尾革鲀。鬃尾单棘鲀属(Acreichthys)琉球鬃尾单棘鲀(Acreichthyshajam):又称琉球鬃尾鲀。薄体鬃尾单棘鲀(Acreichthysradiatus):又称薄体鬃尾鲀。白线鬃尾单棘鲀(Acreichthystomentosus):又称白线鬃尾鲀。革鲀(革单棘鲀)属(Aluterus)紫点革鲀(Aluterusheudelotii):又称紫点革单棘鲀。单角革鲀(Aluterusmonoceros):又称单角革单棘鲀。橙斑革鲀(Aluterusscho...
查看全文
钩章棘句
钩章棘句钩章棘句钩章棘句的意思钩章棘句是什么意思钩章棘句什么意思钩章棘句的近义词钩章棘句的反义词钩章棘句的拼音【成语意思】:钩:钩取;章:章节;棘:刺;句:字句。形容文辞艰涩或作文的艰苦【用法分析】:钩章棘句联合式;作谓语;指文辞艰涩拗口。【成语来源】: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搯擢胃肾。”【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gōuzhāngjíjù【成语声母】:GZJJ【近似成语】:句斟字酌: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句比字栉:见“句栉字比”。
查看全文
火棘属相关标签
苹果亚科
附果
火棘属
物种
家族谱大览
李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45[1956]序. 全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始祖 : (宋末) 李珠. 官都督. 祖籍甘肃巩昌府陇西县. 因避兵乱入闽. 先居邵武,再徙长汀府宁化县. 一世远祖 : (宋末) 李火德. 珠公第四子. 自宁化迁上杭. 火德公下三子 : 李三一郎,字朝文(本派祖) ; 李三二郎,字朝宗(后迁广东) ; 李三三郎,字朝美(后居上杭官田). 湖坑祖 : 李千三郎,又名庆三郎. 朝文公第三子. 由上杭迁永定. 南靖祖 : 李诠,字淑逊. 孝梓公长子. 火德公9世孙. 开基南邑油坑. 诠公下三子 : (明) 李仲宗(开基蕉塔) ; 李仲仪,字念七(本支祖,开基晋江雁塔) ; 李仲信(迁诏安). 仲仪公下二子(2世) : 李九郎(伯支) ; 李十郎(叔支). 九郎公下三支 : 李十四郎(居高坵) ; 李十六郎(居埧头) ; 李十八郎(居大坪头). 十郎公下四支 : 李十二郎,字积德(居寨房) ; 李十三郎,字观成(居乌石下房) ; 李十五郎(居秀屋洋房) ; 李十七郎(居蛇坑房). 诏安始祖(6世) : 李我任,号有信. 伯支渡台祖(9世) : (清) 李士衡,字定荣,号十公 ; 与姪李益敕,号令春,谥弘毅. 另迁台祖(10世) : 李晚,号益墙 ; 李怀秩,号益缕 ; 李次孟,号益仲. 散居地 : 福建省南靖县, 及台湾省桃园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陇西堂李氏族谱[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2000年四修. 合4册: 插图, 世系表. 远祖: (商) 李利贞,原名接力. 入闽祖(1世): (宋) 李火德,原名炳凤,号闽海,别号伯庄. 任宁化县教论. 利贞公83世孙. 火德公下三子(2世): (宋) 李三一郎 ; 李三二郎(移居广东程乡松口村松源) ; 李三三郎(移居广东程乡). 南雄水西祖(8世): (元明之际) 李朴诚,讳胜. 三二郎公之后. 始兴祖(8世): (元明之际) 李吉泰. 原籍福建, 自明初由闽迁粤至惠州府兴宁县, 携子卜居雄郡始兴白石岗. 为三三郎公之后. (土 并)塘水祖(9世): (明) 李宗贵. 由白石岗迁居(土 并)塘水. 为吉泰公长子. 石下祖(10世): (明)李必盛. 为宗逵公(吉泰公次子)次子. 南雄小水祖(15世): 李永其. 生子三: 李伯胜 ; 李子昌 ; 李子泰. 为三三郎公之后. 李氏大宗祠新字辈90字: 火朝神州旺 历代有贤良 念祖光前业 嗣孙裕后昌 积善修余庆 诗书集锦章 奋发求智识 科学新海洋 平生宜廉洁 严正立纲常 振兴伟中华 国泰民安康 居家崇勤俭 仁和福禄长 睦邻恒忠信 文明礼义邦 史成传寰宇 万世永流芳. 注: 各地世派对照表编列于卷1, 影像第67页, 谱书第129页. 注: 此谱为火德公派下福建, 石下, 兴贤, (土 并)圹水, 仁化, 陆源等派合谱.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广东省始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脊题: 李氏族谱.
浏览:0
李氏历代高曾祖族谱
原书: 写本, 民国71[1982]记事. [10]叶. 始祖 : 李火德 台湾始迁祖 : 李正平 ; 李基焕 ; 李基宏 散居地 : 广东省梅县隆文乡及台湾省台东县鹿野乡龙田村桃园县台北市等地
浏览:0
李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3年[1907]修木活字本. 70册 : 插图.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 皋陶,字庭坚. 名祖 : 李耳,字伯阳,谥聃子. 二大派祖 : (宋) 李木德(福建龙岩人) ; 李火德,字闽海(居福建汀州). 木德公下三子 : 李骏(北冲房) ; 李驹(醴萍房) ; 李骑(鹿角房). 火德公下三子 : 李三一郎,名元培 ; 李三二郎,名干培,号德生 ; 李三三郎,名坤培. 木德派迁浏祖 : (清) 李洪秀 ; 李常秀 ; 李廷秀等. 火德派迁浏祖 : (清) 李茂华 ; 李文开 ; 李文振等.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福建省
浏览:100
李氏宗谱 [2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3年[1907]修木活字本. 70册 : 插图.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 皋陶,字庭坚. 名祖 : 李耳,字伯阳,谥聃子. 二大派祖 : (宋) 李木德(福建龙岩人) ; 李火德,字闽海(居福建汀州). 木德公下三子 : 李骏(北冲房) ; 李驹(醴萍房) ; 李骑(鹿角房). 火德公下三子 : 李三一郎,名元培 ; 李三二郎,名干培,号德生 ; 李三三郎,名坤培. 木德派迁浏祖 : (清) 李洪秀 ; 李常秀 ; 李廷秀等. 火德派迁浏祖 : (清) 李茂华 ; 李文开 ; 李文振等.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李氏宗谱 [2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3年[1907]修木活字本. 70册 : 插图.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一世祖 : 皋陶,字庭坚. 名祖 : 李耳,字伯阳,谥聃子. 二大派祖 : (宋) 李木德(福建龙岩人) ; 李火德,字闽海(居福建汀州). 木德公下三子 : 李骏(北冲房) ; 李驹(醴萍房) ; 李骑(鹿角房). 火德公下三子 : 李三一郎,名元培 ; 李三二郎,名干培,号德生 ; 李三三郎,名坤培. 木德派迁浏祖 : (清) 李洪秀 ; 李常秀 ; 李廷秀等. 火德派迁浏祖 : (清) 李茂华 ; 李文开 ; 李文振等.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