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高若拙-古诗文选集

高若拙-古诗文选集

您可以为此词条添加一条概述!
高若拙-古诗文选集简介资料
中文(文言文)
集部
高若拙-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陕西省-西安李若拙
李若拙(944~1001年),字藏用,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父李光赞曾任贝、冀两州观察判官。若拙初以父官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再举进士,擢为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太祖乾德二年(964),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胆识,改授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今陕西商州市)坑冶”【注:见《宋史·李若拙传》】。迁太子左赞善大夫。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知乾州(治今陕西乾县)。有同宗人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露被诛,若拙受株连被削籍流放海岛。一年之后,复授卫尉寺丞,知陇州(治今陕西陇县)。四年,复旧官。在任以政绩显著,被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治今江苏泰州市),徙判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县)。经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召归御史台。不久改为右补阙。因宗室诸王出阁,他献颂词称旨,受皇帝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
查看全文
北京市陈若拙
陈若拙自幼好学,太宗曾夸奖他回答问题详雅不俗,要授予他军职,陈若拙苦辞不受。进士及第后,通判鄂州,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单州。因为政绩好,改任太常丞,迁监察御史,充盐铁判官。太宗在阅览奏章时发现益州关押的犯人众多,感到惊讶不已,便召陈若拙上殿,当面授意,让他区别情况,疏散部分人犯。事毕,陈若拙调任殿中侍御史、益州通判。淳化三年(992),任命为西川转运副使,时间不长,改正使,令其回朝。这时李至守洛阳,上表奏请太宗允许陈若拙协助自己,陈若拙改任度支员外郎,通判西京留司。时间长了,柴禹锡镇守泾州,也上奏皇帝请准陈若拙担任自己的副职,陈若拙担任司封员外郎,随部押送粮食至塞外,完成任务后,受到太宗皇帝的嘉奖。回朝后担任盐铁判官,转工部郎中。因与三司使陈恕有矛盾,又改任他职。太宗车驾北巡时,命李沆留守东京,陈若拙为判官。黄河水在郓州(今山东郓城)决口,满朝文武大臣商议迁郓州城以避水患,命陈若拙与阎承翰
查看全文
李若拙
生平李若拙为李光赞之子。李光赞曾任贝州和济州观察判官。李若拙也因恩荫被授予太庙斋郎,又举拔萃,被授予大名府户曹参军,居于符彦卿幕下。建隆元年举进士,李若拙受到主考官王祐的赏识而中第,被授予密州防御推官。又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受到宋太祖嘉奖,授著作佐郎。依照惯例,通过制科者本应当被授予拾遗、补阙之类的官职。李若拙认为自己未受公正对待,于是上书朝廷。这一举动令宋太祖厌恶。李若拙反被贬出京,任商州坑冶。后升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其父名有“赞”字,他上书请辞,未获准许。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任乾州知州。当时李飞雄诈称使者,伪造诏令,接连逮捕了朝廷派往秦州的官吏,欲占据秦州城发动叛乱。但不久即被刘文裕和田仁朗合谋擒获。李飞雄被灭族。因李飞雄父名为李若愚,宋太宗怀疑他与李若拙有兄弟关系,当即令卢令珣将李若拙逮捕入狱。经核实两家没有亲缘关系,在叛乱一事上亦没有往来,但李若拙仍被削籍贬往沙门岛。太...
查看全文
大巧若拙
【成语】大巧若拙 【成语】大巧若拙 【读音】dàqiǎoruòzhuō 【释义】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出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近义词】大智若愚 【反义词】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
查看全文
与世无争,大巧若拙
一元一国学网摘要:“大辩若讷”和“大巧若拙”道理相同,讲的也是生存的技巧和策略,其主要特点就是将自己高明的面目掩藏起来,装出一副软弱、低能、愚笨、木讷的样子给人看,而不是表现出强硬和锋芒毕露,这是十分睿智的处世方略。老子反对张扬,在他看来,当强壮者、富足者、当权者刻意炫耀自己的权位和财富时,那
查看全文
高若拙-古诗文选集相关标签
唐代诗文
东方古籍
家族谱大览
高氏家谱
始祖:高傒 地区:河南省鲁山县高村 编修:高铭,高学俭,高树森
浏览:0
高氏族谱 [2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4[1945]. 21册 : 插图, 世系表. 经理 : 高德纯,字粹轩. 湖北祖(1世) : 高德性. 先世籍于江西袁州府宜春县. 世祖(5世) : 高道友 ; 高道传. 道友公下四房(6世) : 高伯安 ; 高伯谦 ; 高伯聪(迁居响水堰) ; 高伯宪(迁孝感) ; 高公(龙井冲). 道传公下一房(6世) : 高袭爵(或锡爵). 伯安公下支祖(7世) : 高松 ; 高本 ; 高世 ; 高荣 ; 高俸(居大塆). 伯谦公下支祖(7世) : 高显 ; 高赞 ; 高恕,字洞章 ; 高圣(子孙析置卢河) ; 高升 ; 高鹏(居大塆). 伯聪公下支祖(8世) : 高日升 ; 高日昱 ; 高日星 ; 高日㫤(迁居麻邑) ; 高日晟(迁居光邑梅花店). 排行字(18世起) : 世维立志 德厚锡昌 希文绍序 永世其芳 时逢盛治 普庆明良 克承先统 继业安祥.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市,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一部分版心题 : 高氏宗谱.
浏览:0
高氏六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漂麦堂, 民国29[1940]续修(两全堂梓).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外纪一世祖 : 公子高. 文公赤之次子. 姜尚九世孙,封于高邑. 以字为姓始改姜为高,故为受姓祖. 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高胜二,原名坤,行二郎. 为公子高之67世孙. 永乐年间以总戎调镇鼎州,迁居于益阳,隶籍资阳赤塘. 胜二公下派祖(2世) : (明) 高以清,字明佐 ; 高以信,字思忠,号心田. 以清公派下房祖(5世) : (明) 高楚汉,字玉朝 ; 高楚佐,字玉辅. 以信公派下房祖(5世) : (明) 高楚昱 ; 高楚昂 ; 高楚魁,字占先 ; 高楚泰,字国安 ; 高楚鄂,字丹阳 ; 高楚鹏,字飞万. 旧派语(1世起) : 胜以光南楚 荣添名希大 日月庆邦宁 德政贤才拔. 新派语(21世起) : 秀起先声振 芳腾世泽昌 传家敦道学 华国焕文章.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谱序题 : 益阳高氏续修族谱. 版心题 : 高氏族谱. 另题名 : 湖南资阳赤塘高氏续修族谱.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浏览:100
高氏六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漂麦堂, 民国29[1940]续修(两全堂梓).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外纪一世祖 : 公子高. 文公赤之次子. 姜尚九世孙,封于高邑. 以字为姓始改姜为高,故为受姓祖. 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高胜二,原名坤,行二郎. 为公子高之67世孙. 永乐年间以总戎调镇鼎州,迁居于益阳,隶籍资阳赤塘. 胜二公下派祖(2世) : (明) 高以清,字明佐 ; 高以信,字思忠,号心田. 以清公派下房祖(5世) : (明) 高楚汉,字玉朝 ; 高楚佐,字玉辅. 以信公派下房祖(5世) : (明) 高楚昱 ; 高楚昂 ; 高楚魁,字占先 ; 高楚泰,字国安 ; 高楚鄂,字丹阳 ; 高楚鹏,字飞万. 旧派语(1世起) : 胜以光南楚 荣添名希大 日月庆邦宁 德政贤才拔. 新派语(21世起) : 秀起先声振 芳腾世泽昌 传家敦道学 华国焕文章.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谱序题 : 益阳高氏续修族谱. 版心题 : 高氏族谱. 另题名 : 湖南资阳赤塘高氏续修族谱. 散居地 : 湖南省益阳县等地.
浏览:10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高氏家模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高氏家模>文白对照诠释编辑委员会, 2007年. 全1册(约384页)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页数不包含后续影印资料部分. 受姓祖 : 高傒. 姜太公之裔. 春秋齐桓公时改姓高. 始祖 : (明) 高全. 从蒙阴县迁居淄川. 生子一 : 高彦祥. 彦祥公下四子 : 高铎 ; 高鉴 ; 高钦 ; 高鈂. 惟鈂公无后. 鉴公派下七大房祖(4世) : 高宽(生一子 : 高杰) ; 高亮 ; 高江 ; 高海 ; 高河 ; 高淮 ; 高潭. 杰公派下四大房祖(6世) : 高昂 ; 高冔,字殷宗,号仰黉(生子一) ; 高鼎 ; 高旻. 此谱主要记录冔公房下后裔资料. 七世祖 : 高汝登,字自卑,号柳溪. 为冔公之子. 生子四 : 高攀 ; 高举,字鹏程,号东溟 ; 高誉,字鹍程,号南溟 ; 高觉. 迁日照祖 : 高理,字性原. 为杰(杰)公之裔. 字派(12-51世) : 肇绪贻谋远 承徽继庆长 名传家永立 祚衍世其昌 守法昭令德 勤修茂厥良 忠孝盛金玉 仁智上谦彰. 散居地 : 山东省淄川县, 日照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脊题 : 高世家模.
浏览:0
中华高姓大通谱 : 总谱 [上下卷]
原书: 北京 : 作家出版社, 2011年(北京春雨印刷). 2册(共1364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包括 : 国内外收藏高姓家谱文献目录, 825-862页. 初祖 : 姜太公,名姜尚,又名吕尚,字子牙. 又称师尚父,太公望,齐太公. 受姓祖 : 公子高. 文公赤之次子. 姜尚九世孙,封于高邑. 始祖 : 高傒. 公子高之孙,以祖名为姓. 总辈序(姜太公第91世孙起) : 渤海宗源久 尊贤福泽长 敦仁承伟业 勤学启华章 玉凤鸣祥瑞 金麟佑栋梁 匡时仰慧哲 兴国继维纲 齐鲁曜千古 诗书化万方 升平修谱志 恒永乐安康. 散居地 : 全中国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