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中兴黎朝

中兴黎朝

中兴黎朝(越南语:Nhà Lê trung hưng;1533年—1789年)是越南历史学家对后黎朝后半叶时期的称呼。

1527年,权臣莫登庸废黜黎恭皇,建立莫朝。至此初黎朝灭亡。但后黎朝的遗臣仍然活跃。阮淦逃往哀牢,以琴州为中心,进行反莫行动。1533年,拥立后黎朝宗室黎宁为皇帝,复辟后黎朝,史称中兴黎朝。中兴黎朝据守越南南部,而莫朝仅拥有越南北部地区,史称南北朝时代。黎宁没有任何实权,实权掌握在阮淦手里。

阮淦死后,其婿郑检专权,成为世袭的郑主。阮淦的儿子阮潢出镇顺化,成为世袭的广南阮主。1592年,第二代郑主郑松攻破昇龙,灭亡莫朝。莫朝残余势力逃往高平。郑主势力越来越大,开始凌驾于黎皇之上,甚至可以随意废立君主。1627年,广南阮主终于与郑主决裂,爆发郑阮纷争。自此阮主虽名义上自称是黎皇的臣子,但不再向黎廷朝贡。

1672年,郑阮纷争以均势而结束,郑阮双方约定以?江为界河,以北为郑主所辖的北河,以南为阮主所辖的南河...

中兴黎朝相关文献
唐朝的元和中兴指的是什么?唐朝元和中兴简介
唐朝的元和中兴指的是什么?唐朝元和中兴简介,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
查看全文
明朝的改革与中兴:隆庆新政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
明朝的改革与中兴:隆庆新政明朝又重现中兴气象,穆宗即位后,即启用在藩邸的老师高拱、张居正。隆庆初年,位处执政之首的世宗旧臣
查看全文
后黎朝
历史建立后黎朝由黎利于1428年建立。黎利出生于越南陈朝清化省,其家族为当地的豪族。1407年,中国明朝灭亡越南胡朝,并吞越南。明朝在越南多有扰民之举,再加上越南人已建立民族主义,使得反明冲突不断。1418年,黎利在蓝山起义反明,自称“平定王”。黎利听从少尉黎只的建议,于1424年起先占领越南中部地区,再占领东都(今河内)。黎利于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将明朝逐出越南。明朝放弃直接管辖越南,改封黎利于1426年所立之傀儡君主陈嵩为安南国王。黎利将明军驱逐之后,便对陈嵩不利,陈嵩死因众说纷纭,一说是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1428年,黎利建立后黎朝,定都东京(今河内)。太祖黎利于1428至1433年在位。在位之初,明朝不承认其地位,要求立陈朝后裔为安南国王。1431年,黎利表明遍寻不着陈朝宗室后裔之后(或将他们全部屠杀),明朝
查看全文
前黎朝
政局发展黎桓夺权称帝前黎朝开国君主黎桓前黎朝的开国君主黎桓,爱州人,原是丁朝将领,官至“十道将军”。979年,丁朝帝位由年仅六岁的丁璿继任,黎桓任“副王”摄政。丁朝大臣阮匐、丁佃、范盍等忧虑黎桓会对少主不利,乃共同起兵伐桓。黎桓在朝中得到丁朝太后杨氏支持,出兵击破阮匐、丁佃、范盍等人,扫除其掌权障碍。丁朝的内部斗争,引起中国宋朝的注意。980年,宋太宗皇帝听从廷臣“安南(越南)内扰,此天亡之秋,朝廷出其不意,用兵袭击,所谓疾雷不及掩耳”的见解,于该年农历七月,派侯仁宝等率兵南侵。丁朝杨太后命黎桓选勇士拒敌,黎桓及派大将军范巨俩(《越史略》作范巨备)出击。范巨俩临行,认为“今主上(丁璿)幼弱,我众虽竭死力御外侮,脱有尺寸之功,其谁知之?不如先册十道(指黎桓)为天子,然后出师可也”,军士“咸呼万岁”,以表赞同,杨太后亦见黎桓已得到“众心悦服”,于是请黎桓即位。黎桓便即皇帝位,改年号“天福”,建
查看全文
中兴黎朝
相关条目初黎朝莫朝黎莫战争郑主阮主郑阮纷争
查看全文
中兴黎朝相关标签
中兴黎朝
家族谱大览
黎氏宗谱 [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经术堂, 记事约至民国31[1942]. 存28册:插图, 世系表. 远祖: (商周之际) 黎侯,字祖伊. 宿松始迁祖(1世): (明) 黎贵四,字均德,一字福四,号爕亭. 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平常街人,携姪黎受九迁黄梅县新城乡,又标迁宿松县城内东厢通济桥西. 贵四公下房祖(2世): (明) 黎受卿,字举皇,号位庵 ; 黎宣六,字召来 ; 黎宣八,字赞皇,号勉夫. 受卿公派下支祖(4世): (明) 黎从义,字君喻 ; 黎从信 ; 李从敬. 宣六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黎绍星,字日生. 宣八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黎绍容,字修轩 ; 黎绍章,字建庵 ; 黎绍銮,字声和 ; 黎绍尧,字光虞 ; 黎绍文,字学周,号杏村...等. 皖城始迁祖(1世): (明) 黎贵五. 召为陕西儒学提举. 次子黎祥发,字二武,迁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天台里. 太邑始迁祖(1世): (明) 黎贵八,字荣昌,又字朝珠,号显. 二子黎廷起,及黎廷顺同迁太邑(安徽太湖县)之黎家塝. 注: 此谱大部分为贵四公后裔世系. 注: 此谱不全,似缺卷14, 16, 17, 24, 31. 目录, 编纂者...等资料均无. 散居地: 安徽省宿松县, 潜山县, 太湖县, 及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京兆黎氏宗谱 三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33[1944]. 3册 : 世系表. 始迁湖口凰山岭祖(1世) : (宋) 黎宗七. 由乐平县迁居湖口凰山岭. 宗七公派下支祖(4世) : (明) 黎道大 ; 黎道宏. 道大公下房祖(5世) : (明) 黎用文,行暹一(长房) ; 黎用行,行暹二(二房) ; 黎用诚,行暹五(三房) ; 黎用忠,行暹三(四房) ; 黎用信,行暹四(五房) ; 黎用荣,行暹六(六房) ; 黎用华,行暹七(七房) ; 黎用贵,行暹八(八房) ; 黎用昌,行暹九(九房). 散居地 : 江西省湖口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黎氏宗谱 五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经术堂 , 民国35[1946] 重修. 6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主修黎昭荃,字利贞. 督修黎昭桐,字南生 ; 黎时全,字振铎. 编修黎开明,字汉臣 ; 黎时莱,字超群. 清江祖 : 黎元厚,字启宗. 由新淦(干)三洲迁清江版城.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黎孟文,字若诚. 授九江府学教谕,卜居莲花峰下之松林墩(德化乡). 注 : 孟文公下生三子, 分为三大派祖, 如下列. 团林祖 : (元明之际) 黎九璧,字道盛. 孟文公长子. 生子二 : 黎仕珍 ; 黎仕俸. 白塔祖 : (元明之际) 黎九万,字伯春. 自德华乡迁居楚城乡. 孟文公次子. 生子三 : 黎仕高,字玉虚 ; 黎仕显,字学克 ; 黎仕健,字怀才(迁居甘泉西乡). 松林祖 : (元明之际) 黎九庄,字道富. 孟文公三子. 生子三 : 黎仕达 ; 黎仕通 ; 黎仕瑛. 派行 : 德昌漋世泰 开运昭时新 光华绍俊彦 文耀显芳名 书礼存厚道 学富肇宏声 端士宜述守 模训焕成仁. 散居地 : 江西省九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黎氏宗谱 五卷首一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经术堂 , 民国35[1946] 重修. 6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主修黎昭荃,字利贞. 督修黎昭桐,字南生 ; 黎时全,字振铎. 编修黎开明,字汉臣 ; 黎时莱,字超群. 清江祖 : 黎元厚,字启宗. 由新淦(干)三洲迁清江版城.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黎孟文,字若诚. 授九江府学教谕,卜居莲花峰下之松林墩(德化乡). 注 : 孟文公下生三子, 分为三大派祖, 如下列. 团林祖 : (元明之际) 黎九璧,字道盛. 孟文公长子. 生子二 : 黎仕珍 ; 黎仕俸. 白塔祖 : (元明之际) 黎九万,字伯春. 自德华乡迁居楚城乡. 孟文公次子. 生子三 : 黎仕高,字玉虚 ; 黎仕显,字学克 ; 黎仕健,字怀才(迁居甘泉西乡). 松林祖 : (元明之际) 黎九庄,字道富. 孟文公三子. 生子三 : 黎仕达 ; 黎仕通 ; 黎仕瑛. 派行 : 德昌漋世泰 开运昭时新 光华绍俊彦 文耀显芳名 书礼存厚道 学富肇宏声 端士宜述守 模训焕成仁. 散居地 : 江西省九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京兆黎氏宗谱 三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33[1944]. 3册 : 世系表. 始迁湖口凰山岭祖(1世) : (宋) 黎宗七. 由乐平县迁居湖口凰山岭. 宗七公派下支祖(4世) : (明) 黎道大 ; 黎道宏. 道大公下房祖(5世) : (明) 黎用文,行暹一(长房) ; 黎用行,行暹二(二房) ; 黎用诚,行暹五(三房) ; 黎用忠,行暹三(四房) ; 黎用信,行暹四(五房) ; 黎用荣,行暹六(六房) ; 黎用华,行暹七(七房) ; 黎用贵,行暹八(八房) ; 黎用昌,行暹九(九房). 散居地 : 江西省湖口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京兆黎氏宗谱 [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33[1944]. 3册 : 世系表. 始迁湖口凰山岭祖(1世) : (宋) 黎宗七. 由乐平县迁居湖口凰山岭. 宗七公派下支祖(4世) : (明) 黎道大 ; 黎道宏. 道大公下房祖(5世) : (明) 黎用文,行暹一(长房) ; 黎用行,行暹二(二房) ; 黎用诚,行暹五(三房) ; 黎用忠,行暹三(四房) ; 黎用信,行暹四(五房) ; 黎用荣,行暹六(六房) ; 黎用华,行暹七(七房) ; 黎用贵,行暹八(八房) ; 黎用昌,行暹九(九房). 散居地 : 江西省湖口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