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鼬狐猴属

鼬狐猴属

鼬狐猴属(学名 sportive lemurs),灵长目鼬狐猴科(嬉猴科)现存的唯一一属。与其他狐猴一样,它们也生活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共有20多种。

鼬狐猴体毛为灰褐色或红褐色,腹部为乳白色。它们的头较短,耳朵大而圆。体长通常为30-35厘米(尾长相当),体重可达0.9公斤。

鼬狐猴只在晚上活动,栖息在树林中,通过强壮的后腿在林间跳跃。在地面上,它们像袋鼠一样跳跃。白天,鼬狐猴躲藏在树荫处或树洞中,一般为独居。

鼬狐猴的食物以树叶为主。

雌鼬狐猴在每年的九月至十二月产仔,怀孕期为120-150天。每胎一仔,一般产在树洞的巢穴中。断奶期为四个月,18个月后完全成熟。寿命约为八年。

鼬狐猴属简介资料
真后生动物亚界
原猴亚目
脊椎动物亚门
真核域
鼬狐猴属 Lepilemur、I. Geoffroy, 1851
四足总纲
动物界
鼬狐猴科 Lepilemuridae、Gray, 1870
哺乳纲
后口动物总门
脊索动物门
鼬狐猴属相关文献
狐猴
分类狐猴属Lemur美狐猴属Eulemur驯狐猴属HapalemurProlemur领狐猴属Varecia
查看全文
臭鼬
分布臭鼬广泛分布在北美洲墨西哥以北的广大地区,在加拿大和美国都非常常见,甚至被当作宠物驯养。形态臭鼬的体毛为黑色,身体两边则为白色条纹。前额也有一条较窄的白色条纹。其身体大小与家猫相仿,体重为3-6公斤,体长为33-46厘米(不包括尾巴),尾巴呈现丛毛状,长18-25厘米,有时尖端为白色。臭鼬可以放出奇臭的气味,很容易辨别,这种气味常在遇到威胁时释放出来。习性主要在黎明和黄昏出外觅食,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此外也吃鸟蛋、腐肉、幼虫、浆果等。太阳升起后,它们就躲到自己的巢穴中(一般在地下)或者岩石底下。臭鼬并不冬眠。交配期通常为每年二、三月,孕期为42-63天,一般在五月产仔,每胎五到六仔。
查看全文
黄鼬
特征黄鼬体长为25-39釐米,尾长13-21釐米,体重一般在360-820克,体色为棕黄色。分布主要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至中国西藏、泰国等地,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习性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与很多鼬科动物一样,它们体内具有臭腺,可以排出臭气,在遇到威胁时,起到麻痹敌人的作用。民间谚语说“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实际上黄鼬很少以鸡为食。用途黄鼬的皮毛适合制作水彩或油画的画笔,因此很受画家的欢迎。参考资料
查看全文
伶鼬
亚种伶鼬东北亚种(学名:Mustelanivalispygmaea),J.Allen于1903年命名。分布于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西岸以及中国的河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鄂霍次克海西岸,Gichiga。伶鼬四川亚种(学名:Mustelanivalisrusselliana),Thomas于1911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康定附近。伶鼬莎车亚种(学名:Mustelanivalisstoliczkana),Blanford于1877年命名。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莎车。
查看全文
鼬科
特征大多数鼬科动物身体细长、灵巧,只有獾亚科的动物和貂熊的身材比较臃肿。一般它们的皮毛呈棕色或黑色,有些有斑点、条纹等。尾和四肢比较短。足上有五根弯的、无法收入的爪。嘴比较短,耳小。牙齿数从28至38枚不等,一个共同特征是缺乏上颚第二枚臼齿。与臭鼬科动物一样所有鼬科动物拥有发达的肛腺,它们使用其分泌物来标志领域。有些种(比如蜜獾)也使用其肛腺来防卫自己。与其它食肉动物相比大多数鼬科动物比较小,但是相互之间它们的大小差异很大。伶鼬是世界上最小的食肉目动物,体重最高只有250克,而海獭、巨獭和貂熊的体重则可达30千克以上。大多数鼬科动物有明显的性双态性,平均雄兽可以比雌兽重25%。分布和栖息地除大洋洲、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加勒比海群岛和其它孤立的岛屿外世界各地均有鼬科动物生活,它们可以在多种生态环境中生存,不过一般避免过于干燥的环境。许多鼬科动物需要近水的环境,它们生活在河流和湖泊的岸边,有...
查看全文
鼬狐猴属相关标签
鼬狐猴科
食叶动物
物种
家族谱大览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