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端午节

端午节

(节庆)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简介资料
端阳节、龙节、正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
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直译)
驱瘟疫、瘟神(福建、四川、西北地区)、驱五毒、吃粽子、悬香草、雄黄酒、佩香囊 、缠五彩丝线、划龙舟
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
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
农历五月初五
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
粽子、五黄、咸鸭蛋、绿豆糕等
每年1次
端午节相关文献
端午节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
查看全文
端午节
端午节,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
查看全文
端午节
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
查看全文
端午节
起源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也是祭龙的节日,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虽然中国的端午节常视为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与吴国忠臣伍子胥的节日,但不少习俗在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学者如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闻一多《神话与诗》的《端午考》),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或装在竹筒中(即现在的粽子),投到江里去。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名称来源“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查看全文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
马上就到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对这个节日的印象大多是吃粽子、赛龙舟。想必大家很少去了解端午节名字的由来吧,但是也会有很多小伙伴会好奇,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要叫端午节,这有什么含义呢? 端午节为什么叫端午节? 其实端午节被叫做端午节主要是与古时的干支计时法有关,而关于为什么叫做端午节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说法一: 五
查看全文
端午节相关标签
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屈原
传统节日
家族谱大览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4卷, 首末各1卷](複本1) : 2冊, 1923
丽水始迁祖 : 端木绅 青田始迁祖 : 端木本华 散居地 : 浙江省丽水县青田县等地
浏览:100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4卷, 首1卷, 末1卷](複本2) : 2冊(190頁), 1923
丽水始迁祖 : 端木绅 青田始迁祖 : 端木本华 散居地 : 浙江省丽水县青田县等地
浏览:100
東魯端木氏小宗家譜
原书: [杭州 : 武林印书馆印], 民国11[1922]. 2册 : 世系表.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始祖 : (周) 端木子贡,讳赐. 南渡始祖 : (宋) 端木八,讳倩,字曼仙. 丽水始迁祖 : 端木绅 ; 端木绶. 青田始迁祖 : 端木本华. 散居地 : 浙江省丽水县, 青田县等地.
浏览:100
东鲁端木氏小宗家谱
原书: [杭州 : 武林印书馆印], 民国11[1922]。 2册 : 世系表。 本微卷缩小42倍率, 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始祖 : (周) 端木子贡,讳赐。 南渡始祖 : (宋) 端木八,讳倩,字曼仙。 丽水始迁祖 : 端木绅 ; 端木綬。 青田始迁祖 : 端木本华。 散居地 : 浙江省丽水县, 青田县等地
浏览:0
林氏族谱
林氏族谱
林氏始祖,湖南始祖林思义,林进祚!
浏览:0
惟乙公世糸石涌房
始祖惟乙其先颖川人汉夏阳侯冯异之苗裔也,隋开皇已酉繇𦈡葛起,为高要县尉寻拜徽仕郎,转知广卅参军前后莅政十六载,治绩显著合郡向风遂建籍,南海居焉妣白氏何氏生子五人,朝元朝恺朝端朝网朝纪此敝房族谱舆敝祠神位
浏览:0
端午节导读知识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全中国以及海外的汉字文化圈,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五月五日这一天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便将端午节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我国历朝历代的诗人创作了许多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有的描写自己对屈原崇高精神的敬仰,有的则描写端午节时赛龙舟的盛况,还有的则是记录民间节庆时热闹的景象。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午宋文天祥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端午 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浏览量:1532次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大臣,一心想要联合齐国对抗秦国。但是屈原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反对,还被陷害、贬黜。在流放途中,听闻楚国已破,伤心欲绝,抱石投进汨罗江。楚国百姓想要保护屈原的尸体免受鱼虾啃食,就往江中投入粽子以供鱼虾食用。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就成了特定的节日习俗。粽子馅料的种类是很丰富的,主要分为咸口儿和甜口儿的。常见的粽子馅料有:碱水、蜜枣、枣泥、花生、绿豆、腊肉、鲜肉、五花肉、豆沙、莲子、八宝、火腿、冬菇、蛋黄、莲蓉、雪菜、红豆、板栗、桂圆、什锦、香芋、紫薯等。粽子还有各种形状的。最常见的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北方小四角粽、牛角粽、马蹄粽、塔形粽、遂昌长龙粽、等等。四角粽也叫枕形粽,因为四个角像枕头,因此得名。牛角粽就是长得像牛角一样,跟古代的粽子长得很像,在广东河源地区比较流行。马蹄粽采用的是芭蕉叶,俗称长粽子,在四川省泸州市很常见。塔形粽是广东地区的特色粽子,外形酷似一座矮塔。长条粽长得很像一节甘蔗,遂昌人称长情粽。
浏览量:1723次
粽子的制作方法步骤
粽子的制作方法步骤
粽子一般都是端午节必备的,所以一般家庭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吃粽子,有些人的公司会发粽子,也有的会直接买现成的粽子,虽说简单方便热一下就好了,但是总会觉得自己家里不包粽子的话,就少了一些过节的氛围感。另外外面包的粽子,口味很多,但是口感上肯定比不上自家包的了,而且自己在家包也可以做多种口味的。包粽子也算是一个技术活,刚开始可能包不好,也许是米漏出来了,也许是形状包得不好看,总之多包几个肯定会越来越好看的,所以下面来分享一下粽子的制作方法步骤,我们就拿最简单的肉粽举例。粽子的制作方法步骤第一步,准备材料,我们需要糯米500克,猪肉300克,粽叶适量、粽绳适量。第二步,将粽叶和粽绳泡软并清洗干净,如果粽叶是干粽叶的话,还需要提前一个晚上把粽叶泡软。第三步,糯米清洗干净,然后浸泡五、六个小时。第四步,猪肉要去皮,切成2-3厘米的块,然后放入2勺生抽、1勺老抽、1勺料酒、1勺盐、1勺白糖用手抓匀,然后腌制3-5个小时,让肉充分入味。第五步,将粽叶放到热水中煮15分钟,煮好后,捞出放到凉水中备用。第六步,将糯米的水分控干,然后放入一勺盐,一勺老抽拌匀。第七步,开始包粽子,取两片粽叶,将一头的硬角剪掉。第八步,把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往粽叶里装入糯米,再放上两块肉,再装入糯米,用勺压实,这个时候的米不要装的太满。第九步,把上面的粽叶向下折,直至完全盖住糯米。然后再将两侧的叶子捏下去,折叠起来。第十步,将粽子捆起来即可。粽子全部包好后,放到锅中煮熟。
浏览量:1809次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端午节挂艾草的传说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据了解,早在晋代人们已经开始把艾蒿(即艾草)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 端午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据说来源于这样一个传说。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这年五月,黄巢大军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在一个村外的路口,遇见一位年轻妇女,背背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小孩,另一只手却抱着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孩,正慌忙逃路。黄巢以为这个妇女不仁,抽刀欲斩,经询问,方知原来大孩子是妇人大哥的遗孤,小孩子是妇人所亲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苦,也不愿让侄儿遭罪,为的是不负大哥托孤之意。 黄巢一听,对这位年轻妇人肃然起敬,认为她是天下少有的义妇,于是挥剑砍下路旁艾草菖蒲,让她拿回家去挂在门上,并严令将士:“进军途中,如遇门挂艾蒲者,须加保护。”妇人听了,半信半疑,但她回到城里后,还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左邻右舍。第二天正是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攻打邓州城,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菖蒲。黄巢果然信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领兵离去。从此,端午节挂艾草菖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浏览量:1920次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端午节节日的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在传统民俗中还有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龙节、正阳节等称呼,而在传统文化中端午还有划龙舟、挂艾草菖蒲、祭祖、吃粽子等诸多的习俗,每到当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就热闹非凡,而这一天还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还有几个民俗节日是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所以在古代端午也是一个大节日。 我们知道端午和历史中不少名人的纪念有关,相关的人物还不止一位,比较熟悉的想必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了,此外还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以及东汉的曹娥、春秋时的介子推。而端午节这一天包的粽子则和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祭祀有着不少联系。从本源来看,端午这一天,最早是起源于上古时期,是和古代早期的天象崇拜以及龙图腾祭祀有很多的联系,上古时期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也是源自对天象的崇拜。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事历书之一《夏小正》中所载“五月初昏大火中”,讲的都是此时的天象。古人把“飞龙在天”这天定为龙的节日,而后世龙及龙舟文化则融入在端午的传承文化历史之中。
浏览量:18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