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部分人誉为中国文化中的神话爱情经典。七夕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便是从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们将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产物。牛郎织女故事雏形最早见于《诗经》,后经历代流传和加工,最终形成了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该故事的大意是牛郎与织女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后王母娘娘允许牛郎织女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牛郎织女的故事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牛郎织女简介资料
牛郎织女
劳动人民集体创作
古代
《古诗十九首》、《牛郎织女传》
民间故事
丝绸,织锦
喜鹊,黄牛,蚕,人类
翡翠山珠、李子、葡萄
七夕节
相关人物
牛郎织女相关文献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
查看全文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
查看全文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
查看全文
牛郎织女
故事梗概颐和园长廊彩绘:牛郎织女鹊桥会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牛郎的孤儿,随哥哥嫂子生活,嫂子对他不好,给了他九头牛却让他领十头回来,否则永远不要回去。沮丧之时他得到高人指点,在山上发现了一头生病的老牛,他悉心照料,才得知老牛原来是天上的金牛星被打下凡间,牛郎于是将其领回家。后来得到老牛指点,牛郎找到了下凡仙女们洗澡游玩的地方,拿起了其中一个的衣服,那个仙女名字叫织女,两人相识,堕入爱河,后生育有龙凤胎。但由于触犯天规,织女被带回天界。老牛告诉牛郎,它死之后把皮做成鞋穿上就可以腾云驾雾。后来牛郎终于上了天界,眼看就要和织女团聚,被王母娘娘头上银簪所变的银河拦住去路。天上的喜鹊被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化作“鹊桥”,牛郎织女终于团聚。王母娘娘有些动容,后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两人才可在鹊桥相会。之后,每年七夕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筐中用扁担挑起,上天与织女团聚,成为佳话。在正本当中,牛郎织女的婚姻...
查看全文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
查看全文
牛郎织女相关标签
牛郎织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夕
中国神话
神话传说
家族谱大览
1.中卫牛氏家谱, 1, 1602–2013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郎氏宗譜, 1, 卷1_ 新序,祖訓,家規,凡例,像贊,歷代纂修名次,大同凡例,排行字母等, 191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8[1919]年. 16册: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费伯,字岑父. 避伯御之难,筑城于郎,子孙因以为氏. 迁浙始祖(30世) : (唐) 郎珦,字孟珍,一字美珍,行首一. 任温州刺史.自北海迁居浙江临安之永安乡仁和里. 提为一世. 西郎派始祖(5世) : (宋) 郎笥,字叔度,行继三. 永康公之子. 居永康华溪武平. 子一 : 郎萃(行干五). 武林始祖(5世) : (宋) 郎简,字叔廉,谥桓靖,行继二,号武林居士. 永寍公之子. 徙居武林嘉树里.子孙析置钱塘湖府安吉,临安洪村,高村,石璧,石龙溪,西后村等地. 简公生三子 : 郎洁,字水鉴 ; 郎淑 ; 郎渭,字胜水(象山县令,居余杭). 派祖(6世) : (宋) 郎淑,字善庆,行详二. 继叔郎策公为嗣,随居安吉. 为本谱之祖. 生二子 : 郎璜 ; 郎琚. 子孙析置兰溪,潜分水,永康,衢州等地. 合派祖(13世) : 郎𦃗,字顼之,行子一. 映公之后. 由进士任分水县令. 为潜分水各村及永康三门,孝丰五港口,临安志坎下合派祖. 永康始迁祖(15世) : (宋) 郎元,字善长,行曾五. 𦃗公之孙. 由湖州迁永康白云山下,为永康三门发祥之始祖. 生三子 : 郎孝(止) ; 郎忠(止) ; 郎友,字笃信,行玄三. 排行字第 : 首追源本 继详系传 高尊祖考 子孙曾玄 禄祯祥兴,汪寅敬铭 正顺义泰 法中和盛 崇信教显 启达承贤 会宗赞绪 万世昭然 云礽远烈 理学绵延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郎氏续修宗谱 目录题 : 谷溪郎氏宗谱 卷端题 : 华溪义丰乡三门郎氏宗谱
浏览:100
郎氏宗譜, 2, 卷2上_ 縉紳錄,節孝錄,傳敘,行狀,墓銘等, 191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8[1919]年. 16册: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费伯,字岑父. 避伯御之难,筑城于郎,子孙因以为氏. 迁浙始祖(30世) : (唐) 郎珦,字孟珍,一字美珍,行首一. 任温州刺史.自北海迁居浙江临安之永安乡仁和里. 提为一世. 西郎派始祖(5世) : (宋) 郎笥,字叔度,行继三. 永康公之子. 居永康华溪武平. 子一 : 郎萃(行干五). 武林始祖(5世) : (宋) 郎简,字叔廉,谥桓靖,行继二,号武林居士. 永寍公之子. 徙居武林嘉树里.子孙析置钱塘湖府安吉,临安洪村,高村,石璧,石龙溪,西后村等地. 简公生三子 : 郎洁,字水鉴 ; 郎淑 ; 郎渭,字胜水(象山县令,居余杭). 派祖(6世) : (宋) 郎淑,字善庆,行详二. 继叔郎策公为嗣,随居安吉. 为本谱之祖. 生二子 : 郎璜 ; 郎琚. 子孙析置兰溪,潜分水,永康,衢州等地. 合派祖(13世) : 郎𦃗,字顼之,行子一. 映公之后. 由进士任分水县令. 为潜分水各村及永康三门,孝丰五港口,临安志坎下合派祖. 永康始迁祖(15世) : (宋) 郎元,字善长,行曾五. 𦃗公之孙. 由湖州迁永康白云山下,为永康三门发祥之始祖. 生三子 : 郎孝(止) ; 郎忠(止) ; 郎友,字笃信,行玄三. 排行字第 : 首追源本 继详系传 高尊祖考 子孙曾玄 禄祯祥兴,汪寅敬铭 正顺义泰 法中和盛 崇信教显 启达承贤 会宗赞绪 万世昭然 云礽远烈 理学绵延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郎氏续修宗谱 目录题 : 谷溪郎氏宗谱 卷端题 : 华溪义丰乡三门郎氏宗谱
浏览:100
萧山郎氏宗谱 [4卷, 首1卷]
版心题 : 郎氏宗谱 萧山始迁祖 : 郎永一(元末明初) 散居地 : 浙江省萧山县等地. 摄影 : 美国犹他州盐湖城 : 家谱学会, 1971. -- 微卷2卷 ; 35厘米.
浏览:0
历代名贤列女氏姓谱 [157卷]
原书: [湘乡] : 职涛山房藏板, 清干隆57[1792]镌(清嘉庆20[1815]序刊本). 160册.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浏览:0
5.山西汾西 成家庄牛户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4. [7], 63页. 成家庄始迁祖: 牛春和字气清(明清之际). 散居地: 山西省汾西县等地.
浏览:100
牛郎织女导读知识
七夕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浏览量:1648次
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
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记载于《诗经》后来经过历代的流传和加工,就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时牛郎织女故事的胚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最早源于人们对牵牛星和织女星的神化和人格化。如今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织女是天上的神仙,而牛郎只是人间一个平凡的放牛郎。有一天织女与姐妹们来到人间游玩,她们在湖水中洗澡嬉戏,被牛郎看见了,牛郎偷走了织女的衣服,于是她无法回到天庭,在人间与牛郎做了夫妻。他们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这件事瞒不过玉帝和王母娘娘,他们下令抓走了织女。牛郎看到妻子被抓走就用扁担一边挑起一个孩子,在后面追了上去。这是王母娘娘出现了,她划来一条银河挡住了去路,不过王母娘娘见他们感情真挚,于是破例让他们每年七夕可以想见一次,七夕这天喜鹊飞来,架起一道鹊桥,牛郎和织女终于能相会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表现出了珍贵的、曲折的爱情,反映了古代的浪漫主义情怀。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浏览量:17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