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元宵

元宵

元宵是一种中国传统节令食品,通常由糯米制成的,是有馅的,而且是甜馅料。

北方人依照习俗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新年烹制食用。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

元宵制作和汤圆不同。元宵馅料多使用甜馅,将直径约1厘米的馅料蘸水之后放入盛满糯米粉的笸箩中,由人工摇制成直径约2厘米的元宵,因此制作元宵称为“摇元宵”。现在多用机器代替人力制作。

元宵馅有豆沙、芝麻、枣泥、白果、果仁、杏仁、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可煮、煎、蒸、炸、拔丝、烤。起初称之为“浮圆子”,水煮后汤如糯米面粥。而在广东一般都会使用糖水煮;糖水可以用红豆,或者姜加冰糖整成。

元宵相关文献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由来与几则元宵节故事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由来与几则元宵节故事,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
查看全文
元宵
和汤圆的区别更多资料:汤圆根据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记载,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也就是认为北方所称的元宵就是南方所称的汤圆。但在当代中国部分地区(如北京市)的市井语言中,对元宵和汤圆有约定俗成的区分:元宵只用素的固体甜馅料;汤圆的馅料有素有荤元宵馅料先切成小块后蘸水沾上糯米粉而成;汤圆乃将糯米粉和好成皮将馅包入元宵皮薄,煮时皮才吸收水分变糊;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元宵一般为元宵节北方的年节食品;汤圆是每年南方冬至食用制作工艺参看糯米食品糯米麻糍麻薯元宵节上元节
查看全文
元宵习俗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是农历继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这天晚上,皓月当空,花灯万盏,真个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人们吃元宵,观花灯,放焰火,猜灯谜……把这华夏的“狂欢节”闹得红红火火。这多彩多姿的节俗活动,有许多也保存在儿童传唱的童谣中。有一首《哪屋元宵扑鼻香》的童谣这样唱道:月亮爷,亮堂堂,哪屋元宵扑鼻香?嫂嫂屋内吃几个,奶奶膝前喝碗汤。扮哥元宝我不要,爱听嫂嫂兜内金钱响叮当。元宵,唐代叫牢丸,宋代叫圆子(又写作“元子”)。因在元宵节煮食,后世又称作元宵,或汤圆。它是用糯米粉包上甜或咸的馅心,放沸水中煮熟而成。元宵节食元宵,取其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这首童谣唱出了元宵节这天吃元宵的欢快景象。另一首童谣叫《扎灯笼》:小灯笼,扎得精,灯笼还用竹篾绷。一面绷的是韩湘子,一面绷的是穆桂英;一面绷的是三思卖孩子,一面绷的是王祥去卧冰。俺把灯笼扎停当,打灯笼送斋宫(即道...
查看全文
元宵对联1
中天皓月明世界; 遍地笙歌乐团圆。 五夜星桥连月殿; 六街灯火步天台。 火树光腾城不夜; 银花焰吐景长春。 火树银花家家晓; 淑气鸿禧处处春。 光腾月殿流蟾魄; 花灿星桥吐凤文。 凤盘双阙壶天外; 鳌驾三山陆海中。 凤舒五彩龙衔烛; 鳌驾三山蜃结楼。 玉烛长调千门乐; 花灯遍照万户明。 玉宇无尘一轮月; 银花有艳万点灯。 玉宇无尘千顷碧; 银花有焰万家春。 匝地楼台春富贵; 喧天歌舞夜风流。 乐同万户金吾驰; 夜是三元玉漏停。 华灯灿烂逢盛世; 锣鼓铿锵颂丰年。 灯火交辉元夜里; 笙歌簇拥月明中。 灯同月色连天照; 花怯春寒傍月开。 轮影暂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金市灯光游子月; 珠帘香袭美人风。 明烛送来千树玉; 彩云移下一天星。 明月皎皎千门秀; 华灯盏盏万户春。 银花火树开佳节; 紫气丹光拥玉台。 雪月梅柳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笙歌...
查看全文
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汤圆和元宵的区别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是春节后的又一重要传统节日,按老一辈人的说法,过了元宵节,春节才算结束了。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南京地区称之为小年,但四川部分地区称元宵节为大年哦。元宵节有很多传统美食,油茶、枣糕、饺子、面灯、元宵茶等,最应节的食品当然是元宵和汤圆喽。那么,汤圆和元宵是同一种东西吗?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呢?元宵节吃汤圆还是元宵?元宵节到底吃汤圆还是元宵,每到这一天都有网友争论这个问题。按照民间传统习俗,北方人这一天吃元宵,而南方则是吃汤圆,所以有“北元宵,南汤圆”的说法。很多人都以为元宵和汤圆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叫法上的区别,但其实它们完全是不同的,不管是做法还是口感都不一样,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元宵与汤圆之间的区别。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做法不同“滚元宵,包汤圆”,北方的元宵制作工艺相对繁琐一些,先将固体馅料切成小块儿,放入装有糯米粉的大框里来回摇晃,一直...
查看全文
元宵相关标签
团子类食品
糯米食品
中国节庆食品
元宵节
家族谱大览
太邑元氏宗譜, 1, 凡例 譜序 行第 世系 外紀 7世于琮公起,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93年(苍南县藻溪镇 : 陈绍袍藏版). 1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 元英. 兰溪祖(5世) : (明) 元明德,字馨远,号芳山. 从河南迁居金华之兰溪. 太平祖(7世) : (明) 元于琮,字朝玉,号昆山. 明德公之孙. 复从兰溪迁于太平. 房祖(9世) : (明) 于尧仁,字公慈(大房) ; 于尧义,字公恩(二房) ; 于尧礼,字公持(三房) ; 于尧智.字公谋(四房) ; 于尧信,字公孚,号逸叟(五房) ; 于尧中,字公式(六房) ; 于尧和,字公贵(七房). 注 : 本谱多为四房以下支系. 四房下支祖(15世) : (明) 于邦御,字惟力 ; 于邦行,字惟用 ; 于邦倩,字惟实. 名辈 : 于天尧舜 孔孟正大 邦崇序昌 升振可最 克昭懋德 历世永泰 光华云景 平章宏化. 字行 : 朝廷公卿 伯叔仲国 惟文君子 恒起显用 英贤济美 庆肇鸣凤 匡赞登臣 邦家隆栋. 庙行 : 本源水木 代发厥祥 统业贻谋 福泽绵长 允守先烈 奕𥜥流芳 承前启后 通达显扬. 散居地 : 浙江省温岭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原州元氏世谱
元贤模,1936年发行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始祖元镜 元喜八的子孙录。
浏览:0
原州元氏族谱 : 附录, 世系图
原州元某从事委员会1989年重新发行园艺 仁济大学中央图书馆, 650-1989 始祖元克猷的子孙录
浏览:0
原州元氏家乘
国立中央图书馆 1872年发行。 原州元氏家族的历史记录及文集。 1872年至1872年元州元氏家族的家族记录、著作和选集。
浏览:0
原州元氏族谱
1989. 始祖:元克猷.
浏览:0
原州元氏世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平安北道全城郡,元圣镐,1936年发行。 始祖元镜,一世祖元剧元克富的子孙录。
浏览:0
元宵导读知识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元宵不是汤圆,两者区别如下: 1、制作方法的不同 俗话说“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元宵:北方的传统美食,就是把提前做好的馅料放入盛有糯米粉的箩中,通过摇晃元宵,让其翻滚,然后蘸水继续滚,这样糯米粉就会一层一层地粘在馅料上,一直滚到核桃大小即可,所以称作“滚元宵”。 汤圆:做法更像包饺子,将糯米粉揉成面团,通过醒面的方式让面团变软,然后下成大小相同的剂子,用手整理成小碗形状,将馅料包进汤圆皮中,所以叫做“包汤圆”。 2、口感不同 元宵:因为是生粉一层一层滚起来的,整体会不牢固,在煮的时候,粉会从元宵皮上落进水中,最后锅中的水会变成糯米面糊一样浓稠的汤汁,吃起来也是口感略粗糙,很有嚼劲,馅料也是比较抱团的状态; 汤圆:因为是包起来的,所以汤圆皮一般都比较薄,不会有多余的糯米粉掉下来,所以煮好的汤圆,锅里的汤汁依然是清澈的,而且汤圆吃起来非常软糯,馅料是流沙状态。 3、馅料和吃法不同 元宵:馅料相对来说传统一些,品种比较单一,以白糖芝麻、花生、山楂、桂花什锦等,吃法基本上就是煮和炸两种; 汤圆:馅料非常丰富,除了平时甜味的馅料,还有咸味的,甚至还有肉馅的,吃法也多种多样,搭配桂花、莲子、糖水和红豆羹等。
浏览量:1570次
元宵节灯谜
元宵节灯谜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很多,比如吃元宵、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我们今天来看看元宵节有趣的灯谜主要有什么?1、左手五个,左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手套2、四角方方,常随常往。伤风咳嗽,数它最忙(打一日常用品)---手帕3、半个西瓜样,口朝上面搁。上头不怕水,下头不怕火(打一日常用品)--锅4、中间是火山,四边是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火锅5、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日常用品名)---蜡烛6、猛将百余人,无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烧身(打一日常用品)--火柴7、 一只八宝袋,样样都能装。能装棉和纱,能装铁和钢(打一日常用品)---针线包.8、远看两个零,近看两个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镜9、有面无口,有脚无手。听人讲话,陪人吃酒(打一日常用品)--桌子10、带着平顶帽,身穿圆筒袄,虽然一只眼,暗中逞英豪(打一日常用品)---手电筒11、前面来只船,舵手在上边,来时下小雨,走后路已干(打一日常用品)--熨斗12、小小东西,放在腋底。有病没病,看它肚皮(打一日常用品)-- 温度计13、一只雀,飞上桌,捏尾巴,跳下河(打日常用品)--汤匙14、鼻子朝天,嘴巴朝地。敲它一锤,惊天动地(打一日常用品)--大钟15、金钩吊银圈,姐妹隔座山。若要来相会,需到天色晚(打一日常用品)--耳环16、生在山崖,落在人家,凉水浇背,千刀万剐(打一日用品)--磨刀石17、薄薄一张口,能啃硬骨头。吃肉不喝汤,吃瓜不嚼豆(打一日常用品)--.菜刀18、外面冷冰冰,里面热心肠,一夜到天亮,肚里还不凉(打一日常用品)-一暖壶19、有硬有软,有长有宽。白天空闲,夜晚上班(打一日常用品)--床20、有风吹不动,它动就生风,若要不动它,待到起秋风(打一日常用品)--扇子
浏览量:1968次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那么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又称之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个习俗的形成的历史是比较久远的,其主要根源是来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会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不过南北方的元宵是不太一样的,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浏览量:1692次
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传说故事有这么几个:传说一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传说二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吕后便垂帘听政。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刘恒登基,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浏览量:1538次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受到重视,汉魏之后正月十五元宵节成为全国性质的民俗节日。元宵节最早起源于民间祈福习俗,正月十四百姓开始准备灯盏,到正月十五正式点灯,也称为“正灯”。因为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古人认为上元”归天官管辖,所以这天要燃灯祈福。到唐朝时,佛教盛行,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自此,元宵张灯就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节的风俗有闹花灯、踩高跷、吃元宵、舞狮子、猜灯谜、游龙灯、迎紫姑、放烟花、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古代元宵节有专门的假期,汉朝放假一天;隋唐时期放假三天;宋朝放假五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元宵节开放城门,解除宵禁,允许城乡居民彻夜观赏花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记载的便是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赏灯欢庆的场面。其中,“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写出元夕夜灯火辉煌、歌舞繁盛、游人众多的热闹景象。
浏览量:15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