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东瓯国

东瓯国

东瓯国(Dong"ou State),又称东海国,是古代于越族建立的国家,约存在于公元前472年到公元前138年之间,其国土大致在今浙江省东南温州至台州中南部一带。其国都为东瓯,国王姓骆氏(一作雒氏),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后裔。

东瓯相传是古代越王后裔的封地,越国灭亡之后割据自立。秦灭六国之后,被降为君长。其君长摇率军参加秦末民变,并在楚汉战争中支持汉高祖刘邦,因此在公元前191年,被西汉册封为东海王,建立东瓯国。公元前138年,东瓯受到闽越的侵略而举国内附汉朝,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西部的舒城地区),其故地为闽越所并。

瓯现仍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古称,“瓯越”至今是温州人的自称。

东瓯国相关文献
东瓯沈氏各房族分支简介
东瓯沈氏各房族分支简介,东瓯沈氏各房族分支简介平阳沈步云(兴浒)整理泰顺县据老谱记载,始
查看全文
东女国
参见女儿国
查看全文
东国
概要东国的原住民不是和人,而是虾夷人。自古坟时代至飞鸟时代,大和朝廷不断出兵此地。在日本神话中,有日本武尊出兵东国的记载。进入平安时代的811年(弘仁二年),大和王权才将东国纳入版图。从飞鸟时代起,朝廷开始安置渡来人于此地进行开发。日本朝廷对这里的控制力一向不足,很多被降为臣籍的王子被派遣管理这里,其中最著名的是平高望。这里后来一直是武士根据地,较著名的有坂东平氏和河内源氏。
查看全文
东瓯国
历史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开始分封子弟为公侯,东瓯公被封在东瓯越地。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彊与楚威王作战,战败被杀,后于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越国瓦解。分散在江南海边,温州一带的越国王族与当地的瓯人(百越诸部族的一支)融合,史称“瓯越族”,首领为东瓯王。越王族中还有一支逃入闽地,同闽人(也是百越诸部族的一支)结合,形成“闽越族”。闽越王与东瓯王同为越王勾践的后裔,但为争族长或正统地位常年争纷不断。据《史记·封禅书》引用越人之勇言称:“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秏”。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次年废除了东瓯王及当时的闽越王无诸为君长,其地被置为闽中郡,东瓯从建国到被废共历时252年。但“秦虽置郡,仍为无诸和摇所据,秦不得而有之”。复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响应,越王勾践七世...
查看全文
瓯雒
史籍参考
查看全文
东瓯国相关标签
浙江历史政权
温州历史
东瓯国
前138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已不存在的亚洲君主国
台州历史
汉朝周边国家
周代诸侯国
前472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中国古代民族与国家
古政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