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中药

中药

中药,又称汉药、汉方药,是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下应用的药物。分为中药材和中药制剂(包含中成药、科学中药)等。中药在清朝以前称为本草、生药等,日治时代称汉药。现代所称的生药与中药所指的范围有部分重叠,即生药包含中药材,但不包含中药制剂,故因将两者区别清楚。

相关人物
中药相关文献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药顺口溜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中药顺口溜,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对一些中
查看全文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趣名种种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趣名种种,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以功效主治、产地分布命名的;有以色泽形态、气味滋味命名的;
查看全文
中药
中药与生药更多资料:生药中药原名生药,满清末年,将明清沿用已久通称的生药一词改称为中药。发展最初人类对药物的认识是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的。在原始时代,原始人通过采食植物和狩猎,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有可以果腹,也有可以减缓病痛,有的则可以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近代中国的“中药学”研究由于受到中国历代本草内容记载的制约,因此“中药学”的研究皆局限在中国医学理论里所使用生药的研究范畴,但由于近年来中药学的研究方法采用了现代生药学的研究技术,因此国际上多数药学出身的学者皆将中药学视为生药学的研究分支。汉代以前随着文字的出现,对药物知识也有了文字记载。商代金文已有“药”字。《说文解字》训释为:“治病草,从草,乐声。”。西周的《诗经》及《山海经》中已经记载了120多种药物的产地、效用和治疗性能。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已载方280余首,所用药物达240余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本草作为中药的代名词。...
查看全文
中药学
本草本草,在中医药学中,古代指中药,或中药学,或中药学著作。在药史学中,本草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古称,现代指中国历代记载药物的著作。草药草药,在中医药学中,指草药则是民间以口耳相传、使用之药物,亦是中药数量发展的主要来源。参见中药列表生药学本草纲目
查看全文
中药名对联
厚朴行医;从容施药。当归方寸地;独活世人间。海龙海马通四海;红花红藤映山红。金钗布裙过半夏;栀子轻粉迎天冬。红娘合欢一见喜;紫苑迎春广木香。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霞天彩云千里光;仙鹤太子万年青。刘寄奴含羞望春花;徐长卿砒霜采腊梅。使君子走边疆三七当归;白头翁夜关门半夏附子。红娘子牵牛耕熟地;白头翁佛手上常山。白头翁坐常山独活千年;红娘子上重楼连翘百步。厚朴待人使君子长存远志;巫蓉处世郁李仁敢不细辛。大将军骑海马身罩穿山甲;红娘子坐车前头戴旋覆花。红娘子、插金簪,将军一见喜;白头翁,服丹砂,常山万年青。四君子讲八法降乌贼不用大戟;两仙膏话四珍伏海龙专使虎杖。1、两面针八角,三筒管六芝。两面针、八角、三筒管、六芝乃属中药名。2、赤脚马兰七叶胆,青皮树子四方根。赤脚马兰、七叶胆、青皮树子、四方根乃中药名。3、春莲夏柳珊瑚树,青地黄瓜栗豆藤。春莲夏柳、珊瑚树、青地黄瓜、栗豆藤均属中药名。...
查看全文
中药相关标签
中药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药物
中药导读知识
板蓝根是中药吗
板蓝根是中药吗
板蓝根是中药,其属于清热解毒类的中药,为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 【板蓝根药用价值】 一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菘蓝的清热解毒功效主要体现在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 二是抗内毒素作用。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内毒素具有普遍的影响。众多学者对菘蓝抗内毒素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菘蓝可显著降低内毒素性DIC家兔血清LPO水平。提高其SOD的活力,从而拮抗内毒素的生物效应。 三是解热作用。发热是温热病的主要症状。据研究,菘蓝能降低伤寒、副伤寒等所致的体温升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 四是抗炎作用。
浏览量:1491次
金银花是中药吗
金银花是中药吗
金银花是中药。金银花的正式中文名是忍冬,是忍冬科忍冬属植物,也叫做银藤、金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蜜桷藤、鸳鸯藤等。金银花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和朝鲜亦有分布。金银花小枝细长,藤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叶子对生,枝叶均密生柔毛和腺毛。花成对生于叶腋,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球形浆果,熟时黑色,子房无毛,气清香,果实圆形,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花期4~6月,果熟期10~11月。金银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最早的记载见于《名医别录》,而金银花一名出现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并收入《中国药典》。金银花的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对小孩湿疹等皮肤瘙痒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畜禽的饲养过程中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粉或煲水,也有预防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等疾病的作用。金银花药用价值广泛,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而著名。
浏览量:1396次
夏至草
夏至草
夏至草也被称为小益母草、白花益母、白花夏杜、夏枯草、灯笼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夏至草喜向阳湿润的环境,多生于农田、路旁或宅畔,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浙江、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夏至草全草可入药,主治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血虚头昏,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疮痈,冻疮,牙痛,皮疹瘙痒。味辛、微苦,性寒,有小毒。古籍中也多有记载,《救荒本草》云:“生海滨池泽,今田野处处有之。叶似荏子叶,又似艾叶而薄小,色青,茎方,节节开小白花,结子黑茶褐色,三棱细长。……【救饥】采苗叶煠(炸)熟,水浸淘净,以油盐调食。”《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治贫血性头昏,半身不遂,月经不调。"
浏览量:2036次
红景天是什么药
红景天是什么药
红景天是中药材,为景天科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和根茎。 药性和功效:可内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引起的缺氧,也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偏瘫、咳嗽气喘、腹泻、吐血、倦怠、乏力等相关疾病,还可外敷治疗烫伤、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等。 红景天的用途:可内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等引起的缺氧,也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中风偏瘫、咳嗽气喘、腹泻、吐血、倦怠、乏力等相关疾病,还可外敷治疗烫伤、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等。
浏览量:16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