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地质学)

是一个细分的地质时间,将宙划分成更小的时间单位。显生宙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宏观化石代表了主要的阶段。灾难性灭绝事件作为这些代的界线,P-T界线作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分界,K-T界线作为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分解。有证据表明在划定的时代之间的差异上,灾难性的陨石撞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时期被作为一个整体以前称为前寒武纪。这个时期覆盖了地球上硬壳动物出现前的四十亿年历史。然而,最近这些宙被详细细分为代。

代相关文献
溥任后代溥任后代资料溥任后代最全概述
溥任后代溥任后代资料溥任后代最全概述,溥任后代溥任后代资料溥任后代最全概述(图):溥任,又名金友之,清王朝后代
查看全文
代郡
行政区划参考资料《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
查看全文
概要后一代粒子的质量要比前一代的要大,但是中微子可能是例外(它们的质量非零,但却小得很,故现时还未有准确地测量出它们的质量)。比方说,第一代的电子质量只有0.511MeV/c2,而第二代的μ子质量为106MeV/c,第三代的τ子质量则为1,777MeV/c(几乎是质子质量的两倍)。质量级列使得较后代的粒子会衰变至第一代的粒子,因此日常的物质(原子)都是由第一代粒子所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核则由质子及中子构成,它们则是由上及下夸克所组成。第二及第三代的带电基本粒子,并不会在一般的物质中出现,而只会在极高能量的环境下出现,例如宇宙射线或粒子加速器。代这一个词最早是由哈伊姆·哈拉里(HaimHarari)使用,并于1976年的法国勒斯乌舍(LesHouches)物理夏令营中正式提出。所有代的中微子都在宇宙间飘流着,但都很少会与一般物质产生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希望,透过深入研究轻子各代间关系
查看全文
参见地质年代宙
查看全文
历史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赵国一分为二:以张耳为常山王,原来的赵王赵歇为代王,代国都城代县(今河北省蔚县)。陈余不服,汉二年(前205年)十月,驱逐张耳,使赵歇成为赵王,自己作代王。汉三年(前204年)十月,刘邦派韩信灭赵,代国再为代郡。前202年,刘邦称帝,将韩王信迁到太原郡为王,都城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至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仍为韩王。前201年,刘邦以二哥刘喜为代王,代郡、雁门郡、云中郡为代国。国都在代。前200年,白登之围之后,韩王信降匈奴,刘喜被消除王爵。代郡、雁门郡、云中郡、太原郡作为代国,刘如意为代王。前198年,赵王张敖被废,代王刘如意封为赵王。前197年,代国相国陈豨谋反,被平定。前196年,刘邦以四子刘恒为代王。国都在晋阳,汉高帝去世后,代国迁至中都县(今山西省平遥县)。前179年,刘恒即位为汉文帝,以二儿子刘武为代王。前176年,刘武为淮阳王,文帝三子...
查看全文
代相关标签
地质年代
家族谱大览
袋毬翁氏宗譜歷代譜序, 3, 世系 毓豪 33世勳閃公起, 200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0年重修(虹桥图林印务社胡金耀承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纂修者 : 翁勋福,字勋福 ; 翁猷孟,字友孟 ; 翁猷德,字昌德 ; 翁猷陆,字老六. 一世祖 : (唐末) 翁邾,字季子,号旅樗. 生一子: 翁药,字草圣,号民济. 派祖(5世) : 翁文贲,字观文,号帛园(乐清派) ; 翁文寳,字同文,号璧国(江北张堡派). 排岩头祖(6世) : 翁诜,字宜振,号振兮. 文贲公长子. 房祖(7世) : 翁之才,字宗旦,号全美. 生三子: 翁舜钦,字明虞,号仪备 ; 翁舜侯,字次公 ; 翁舜陟. 舜钦公生三子(9世) : 翁宪,字德翰(九曲巷) ; 翁容,字德仁 ; 翁寅,字德明. 舜陟公生三子(9世) : 翁忱,字诚之,号基山(排岩头) ; 翁慥,字兰慥(袋毬) ; 翁㤔. 江北张堡文寳公下房祖(9世) : 翁溱,字希铎,号慕槐(居平阳). 袋毬慥公生三子(10世) : 翁卷,字灵舒,又字继古(大房) ; 翁永年,字尚可(二房) ; 翁仿,字如周(三房). 二房永年公下支祖(13世) : 翁延孙,本名祥铭 ; 翁建孙 ; 翁挺孙 ; 翁廷孙. 平阳溱公下房祖(17世) : 翁从升,字公谨(居袋毬牛楞岭). 袋毬二房永年公下分祖(20世) : 翁际隆,字锡盛,又家政(大林). 延孙公下房祖(21世) : 翁元哲,号滔吾(支湾李岙). 由袋毬徙小芙蓉,再徙李岙支湾. 袋毬大房卷公下房祖(25世) : 翁宗华(大荆). 袋毬二房永年公下分支祖(25世) : 翁宗传,号良玉 ; 翁宗璧,字君选 ; 翁宗起,号明甫 ; 翁宗居,号明之. 讳行(12世起) : 庄祥增馥永 有士天际元 从良洪宗世 尚德毓时方 成绍明志道 荣逢应彦光. 表字(12世起) : 信素秉华慕 辉瑧孚锡皆 瑄大启君文 希升恭汝呈 祯淳礼克绍 仪存日攸勤. 雁行(12世起) : 乐定莹穆守 显享慎淑和 忠敬爱仁贤 宽柔直惠忭 松筠廉静谊 衍泽善源连. 新修排岩头迁袋毬讳行(8世起) : 宗舜必中之 梦文世日仕 如道祥成允 时可一增元 俊彦启声华 勋酞振浩天 光国惟贤宝 传家有庆长 文德盛昭代 治道焕隆昌. 表字(28世起) : 圣绍作庭表 维新邦国宁 礼义开先业 诗书可立常 安康申永福 万世必忠良.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袋毬翁氏宗谱
浏览:100
采珠捕鱼打牲三代档案清册信亲王包衣尔哥佐领属下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宣统1[1909]. [21]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83, 2461-2471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伯都讷地方京都满洲厢蓝旗连科佐领下比丁三代档册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光绪32[1906]. [5]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94-27-29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伯都讷地方厢白旗永福佐领下比丁三代档册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光绪32[1906]. [36]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93-118-135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清代八旗]厢红旗富勒吉扬阿佐领下查报三代册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清光绪32[1906]. [38]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64-90-108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旧五代史 : [150卷 : 目录2卷]
五代中国名人传记。 原书 : 钞本. 16册. 本馆仅存卷1-60, 目录2卷(册1-7).
浏览:0
代导读知识
田氏代齐的故事简介
田氏代齐的故事简介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逐渐控制政权并取代姜氏成为齐侯的事件。齐国在春秋早期由国、高二氏掌握大权,以后又有崔、庆二氏,这4家都是齐的公族;属于异姓贵族的有姬姓的鲍氏和妫姓的田氏。田完本是陈国公子,逃到齐国后,桓公使其为工正。齐庄公时,田氏渐渐得势。景公时,田氏采用小斗进、大斗出的手段笼络民心,使齐国大量民众逃往田氏门下,既提高了田氏的声望,又发展了经济实力。景公死后,田氏灭国、高二氏,田乞专政。到其子田常时,严厉打击旧贵族,将鲍氏等有势力的公族一一诛除。田氏占有的土地比齐君封邑还大。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册封田和为齐侯,称齐太公。公元前378年,齐康公死,田氏在齐国的统治完全确立。
浏览量:2526次
押司在宋代是什么官
押司在宋代是什么官
押司在宋代是衙门里的书吏,也就是写文书的人员。 宋朝在州和县衙内都有押司一职,主要是招募而来,也有经受差遣的。押司属于官吏阶层,衙门中的书吏要比官多,他们享有免役的特权。 在穿戴上,可以穿长衫(虽然只能是黑色),和秀才一样可以结一根长长的儒绦衣带,脚蹬靴子;而普通百姓只能穿短衫,蹬高帮鞋。 更重要的是,书吏同时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可以满足部分人的权势欲望。再者是历代法制都允许书吏在供职一定年限后,经过考核,证实在职内没有过错,就可以得到升级为官的提拔。 就押司的工作内容来看,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或者秘书,但需要注意,总经理的助理和董事长的助理那是不一样的,“押司”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的上级“官”的地位职位越高,所属“押司”的地位也就越高。
浏览量:2305次
杭州古代叫什么地名
杭州古代叫什么地名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副省级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 杭州曾用名:扬州、余杭、钱塘、杭州、临安。 1、扬州。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2、余杭。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3、钱塘。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4、杭州。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直至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唐朝初期改为杭州郡,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余杭郡置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 5、临安。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民国元年(1912年)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
浏览量:2321次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
古人认为最早的礼仪从饮食活动中产生。《周礼》中已经有饮食相关的礼仪:周人席地而坐,食器直接放在席上,饭菜摆放有规则。古人注重礼节,因此在饮食上也自有一套礼仪。中国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是按阶层划分的: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一般的顺序是主人邀请到期门前迎客;客人到,互相问候,到客厅小坐,用些茶点;主人引导客人入席,按顺序坐定;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享用饭菜;结束后客人再到客厅小坐喝茶直到辞别。在这一系列的流程中还有很多细节之处的礼仪讲究。宴席的座次主要是为了区分尊卑上下。古代皇帝总是坐北朝南,所谓“南面为王”,故,通常把朝南的座位当作尊位。另一种说法,认为东向为尊,室内聚会,以坐西向东为尊。如果是八仙桌,朝南有两个座位,以右为上。古代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大鱼脊向宾客的右方。古代的菜肴摆放规则,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以及烧烤肉类、蘸料、汤羹等的摆放在《礼记·少仪》和《礼记·曲礼》中均有详细记载。在用餐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不能用筷子指人、用筷子敲击盘碗、在菜盘里不停地扒拉等等。古代的用餐礼仪比我们现在更为繁琐,了解并遵守这种礼仪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浏览量:1482次
辛弃疾的后代
辛弃疾的后代
辛弃疾,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儿子 长子辛稹:字兆祥,生有三子:辛奇、辛章、辛童,一女,赘丰城县进士李迩。次子辛秬:字广润,曾任崇仁县尉,娶妻熊氏,生一女,过继一子辛立中。再娶李氏,生四子。早夭子辛㔶:又名铁柱,早逝。三子辛稏:字望农,曾任直秘阁、潼川提刑等。原配熊氏,去世后赠硕人。续娶辛弃疾之妻范氏之外甥女、韩居仁之女韩氏,生四子辛鞬、辛律、辛棣、辛肃,皆官于朝。四子辛穮:字子尚,官至迪功郎、潭州冲县尉。娶妻聂氏,生一子辛健。五子辛穰:字康功,官至承务郎。娶妻祝氏,生一子辛肇。六子辛穟:字君实,官至承务郎,娶妻黄氏,再娶王氏,三娶丁氏。生一子辛庸。七子辛秸:字宾夫,早逝。娶妻林氏,有一子辛韦。八子辛褎:字仲举,黄朴榜(1229年)及第,官至从仕郎,平江府司户。生一子辛逮。 孙子 辛康弼:辛秬之子,字仲安,淳熙二年(1175年)生辛鞬:(1209-1275)字仲武,辛稏长子,娶绍兴名御史魏矼之孙女,一生沉浮州县佐吏,晚年官至朝奉郎,虽得知英州、辰州、南雄州,但未能到任辛律:辛稏之子辛棣:辛稏之子辛肃:辛稏之子辛健:辛穮之子辛肇:辛穰之子,字仲初,嘉定癸未年生,早卒辛庸:字仲登,黄朴榜(1229年)进士,官至从仕郎,平江司户。娶妻刘氏,生一子辛徽辛韦:辛秸之子,早卒辛逮:(1222-1270),辛褎之子 曾孙 辛德燗:辛康弼之子,嘉泰四年生辛衍:辛鞬之子,弱冠而卒辛冲:辛鞬之子,衡州军事判官辛徽:辛庸之子,字庆美。官至通仕郎、余姚教喻。娶三衢魏中丞的孙女,生一子辛寿南 玄孙 辛绍贤:辛德燗之子,字英奇,淳祐四年(1244年)生辛寿翁:辛鞬之孙辛关郎:辛鞬之孙辛进弟:辛鞬之孙辛寿南:辛鞬之孙
浏览量:35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