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伦敦大火

伦敦大火

1666年伦敦大火英语:Great Fire of London)是英国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火灾,火势自儒略历9月2日(星期日)开始蔓延,至9月5日(星期三)才扑灭。火灾烧毁了不列颠尼亚城墙内的中世纪伦敦城建筑,并直逼贵族势力范围威斯敏斯特、查理二世的怀特霍尔宫和许多近郊贫民区,但幸及时获得控制。火灾损失包括13200户住宅、87座教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以及多数市政府建筑,估计造成城市8万人口之中的7万居民无家可归。火灾的死亡人数已不可考,但传统上推测伤亡甚少,纪录上也只有六人被证实死于大火。然而,近年来另出现了挑战此推想的观点,认为贫民和中产阶级的死亡人数并未列入纪录,且火灾可能焚毁了受害者的尸首,才没有留下易于辨认的遗体。[何时?]

1666年9月2日星期日凌晨1点左右,伦敦城普丁巷(Pudding Lane)有一间面包铺失火。一阵大风将火焰很快吹过几条全是木屋的狭窄街道,然后又进入了泰晤士河北岸的一些仓库里。大火延烧了整个...

伦敦大火简介资料
51°30′57″N 0°05′32″W
伦敦大火相关文献
伦敦大火纪念碑
做为科学仪器雷恩和虎克建造纪念碑,使它成成为一种双功能的科学仪器。它的中心轴是一架天顶望远镜,并连接到地下的实验室(现在是售票亭),用于重力和摆的实验中。但来自街道上繁忙车流引发的震动,使实验的条件难以掌握。一个有绞炼盖的瓮被放置在中心轴的通道上,所有的阶梯都是6英寸,这让他们可以从事气压的研究。全景系统在2007-2009年翻修时,在纪念碑上安装了360度的全景相机。相机24小时运作,每分钟更新一次画面。它提供天气、建筑和城市的地面活动纪录。来自纪念碑顶部的伦敦全景。参考
查看全文
明历大火
经过日本江户(今东京)发生大火,火势从本乡丸山的本妙寺燃烧。当时本妙寺正在举行葬礼,死者是本乡元町麹屋吉兵卫的女儿,一名年仅16岁的少女因重病身亡,火化时身着紫色的振袖,此时恰好风势太大,火势顺着风势从本妙寺的前庭烧了起来,之后大火蔓延到了江户城的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处,一发不可收拾,因此称为“振袖大火”。这场大火在短短两天之内将江户的三分之二化为灰烬,十九日下午2点火势终于扑灭,但500多家大名宅邸、700多家旗本宅邸、不计其数的武士宅邸、300多座寺庙、400多个市镇已经被烧掉。江户城的西之丸、天守阁、本丸御殿全部都被烧毁,死亡人数高达10万7千人以上,延烧面积达2574公顷。但是这场大火之后也促成了都市更新计划,计划包括有防灾措施,开辟防火巷、广小路。至于吉原游廓则迁移到浅草寺后面的农田地区,面积较原来多出五成,超过2万坪。本丸御殿、二之丸、三之丸的橹、门分别进行重建。由于重建计划...
查看全文
伦敦
历史欧洲裔人在18世纪接触此处前,现伦敦一带原为中立原住民族(NeutralNation)和奥达瓦(Odawa)/欧及布威族(Ojibwa)的聚落。考古研究发现原住民族在此处栖息了至少1万年。1793年,上加拿大副总督闪高(JohnGravesSimcoe)选择此处为该殖民地的首府,并打算将此处命名为“佐治拿”(Georgina)以纪念国王佐治三世,但建议被总督多彻斯特否决。此处的聚落待到1826年才设立村级行政区划,并以英国首都之名取名为“伦敦”。伦敦没有像闪高预期般成为上加拿大的首府,却成为首府约克(即现多伦多)以西地域的行政中心。汤玛士·塔尔博特上校(ThomasTalbot)获任为该地区的首席殖民官,主管了该带的土地勘探并筹建了西安大略半岛地区的政府办公建筑群,伦敦村和西南安大略的其他聚落因此得益。1837年上加拿大起义期间,伦敦是托里派(Tory,即支持政府的一方)的主要阵营之一...
查看全文
内伦敦
1963年伦敦政府法案(ILEA版)196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1963年伦敦政府法案》(LondonGovernmentAct1963)废除了原本的伦敦郡、将伦敦郡下属的行政区升级为自治市,并将这些自治区合称为内伦敦。该法案所定义的内伦敦大致与伦敦郡的范围一致,唯一的例外北伍利奇(英语:NorthWoolwich)(NorthWoolwich)原本是伦敦郡的一部分,但在该法案中却被划归在外伦敦的范围。1990年4月1日内伦敦各自治市的教育主管单位进行整合,组成单一的内伦敦教育局(英语:InnerLondonEducationAuthority)(InnerLondonEducationAuthority,ILEA),是目前主要使用伦敦政府法案所定义区域范围的单位。除了改为单一的教育主管组织外,将伦敦市也纳入管辖范围是ILEA版的内伦敦与1990年之前的内伦敦定义不同之处。在此定义下的内...
查看全文
大火地岛
简介火地岛的冰川风光别具一格。冰川奇形怪状,雪山重峦叠嶂,湖泊星罗棋布。最大的法尼亚诺冰川湖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周围群山环抱、森林密布,湖水清且静,风光秀美。火地岛的夏天白天长达近20个小时,半夜23时太阳才落入海面,凌晨4~5时,太阳又升起。由于岛上的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岛上有不怕人的海豹和企鹅,有优良品种的羊和众多的野兔,茂盛的山毛榉树构成了森林的主体。在岛南面的海域一带,还时常有巨大、珍贵的蓝鲸出没。另外,火地岛的印地安土著奥那族人的流浪式生活和风俗也独具特色。因此,火地岛因其特殊的地域、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旅游者来此观光。所以,阿根廷于1960年在岛上建立了国家公园。参见火地火地群岛
查看全文
伦敦大火相关标签
伦敦历史
英国火灾
17世纪英国
1666年
人为灾害
家族谱大览
5-8冊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伦敦堂, 清光绪15[1889]. 8册 : 插图, 世系表. 始祖 : 方启,讳天珍. 丁山始迁祖 : (宋) 方山京,字子高. 散居地 : 浙江省余姚县等地. 版心题 : 四明丁山方氏宗谱.
浏览:100
1-5冊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伦敦堂, 清光绪15[1889]. 8册 : 插图, 世系表. 始祖 : 方启,讳天珍. 丁山始迁祖 : (宋) 方山京,字子高. 散居地 : 浙江省余姚县等地. 版心题 : 四明丁山方氏宗谱.
浏览:100
敦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嘉庆9[1804]. 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不确定是否齐全. 一世远祖 : (唐) 郭敬之,字持己,封祈国公. 敬之公下二子 : (唐) 郭子仪,字伟卿,谥忠武,封汾阳王 ; 郭幼种,字英卿. 子仪公下二大派祖 :(唐) 郭曜,字时光 ; 郭暧,字明光. 宗祖(22世) : (宋) 郭理甫(曜公之后) ; 郭知彰,字明善(暧公之后). 暧公下支祖 : (宋) 郭崇蛟,字添瑞. 崇蛟公下房祖 : (明) 郭元恭,字希顺,号静轩 ; 郭元敬,字希止,号野逸. 皆为隆三公之子. 派字 : 大伦长谨守 德立定名彰 士遇熙朝世 齐平景运昌. 散居地 : 广东省南雄县等地.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部分版心题 : 汾阳堂郭氏重修族谱. 其他版心题 : 都庆堂郭氏重修族谱.
浏览:0
敦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嘉庆9[1804]. 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不确定是否齐全. 一世远祖 : (唐) 郭敬之,字持己,封祈国公. 敬之公下二子 : (唐) 郭子仪,字伟卿,谥忠武,封汾阳王 ; 郭幼种,字英卿. 子仪公下二大派祖 :(唐) 郭曜,字时光 ; 郭暧,字明光. 宗祖(22世) : (宋) 郭理甫(曜公之后) ; 郭知彰,字明善(暧公之后). 暧公下支祖 : (宋) 郭崇蛟,字添瑞. 崇蛟公下房祖 : (明) 郭元恭,字希顺,号静轩 ; 郭元敬,字希止,号野逸. 皆为隆三公之子. 派字 : 大伦长谨守 德立定名彰 士遇熙朝世 齐平景运昌. 散居地 : 广东省南雄县等地.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部分版心题 : 汾阳堂郭氏重修族谱. 其他版心题 : 都庆堂郭氏重修族谱.
浏览:0
敦氏重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嘉庆9[1804]. 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不确定是否齐全. 一世远祖 : (唐) 郭敬之,字持己,封祈国公. 敬之公下二子 : (唐) 郭子仪,字伟卿,谥忠武,封汾阳王 ; 郭幼种,字英卿. 子仪公下二大派祖 :(唐) 郭曜,字时光 ; 郭暧,字明光. 宗祖(22世) : (宋) 郭理甫(曜公之后) ; 郭知彰,字明善(暧公之后). 暧公下支祖 : (宋) 郭崇蛟,字添瑞. 崇蛟公下房祖 : (明) 郭元恭,字希顺,号静轩 ; 郭元敬,字希止,号野逸. 皆为隆三公之子. 派字 : 大伦长谨守 德立定名彰 士遇熙朝世 齐平景运昌. 散居地 : 广东省南雄县等地.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部分版心题 : 汾阳堂郭氏重修族谱. 其他版心题 : 都庆堂郭氏重修族谱.
浏览:0
高雄市昭伦四姓宗亲会会员名册
高雄市昭伦四姓宗亲会会员名册 地区:台湾高雄市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