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IUPAC名:niobium,化学符号:Nb)是原子序为41的化学元素,曾有旧称Columbium,化学符号:Cb)原在美洲使用,1949年IUPAC决定采欧洲使用的名称。铌是一种质软的灰色可延展过渡金属,一般出现在烧绿石英语Pyrochlore铌铁矿英语Columbite中。其命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尼俄伯,即坦塔洛斯之女。

铌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与钽元素相近,因此两者很难区分开来。英国化学家查理斯·哈契特在1801年宣布发现一种近似于钽的新元素,并将它命名为“Columbium”(钶)。1809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顿错误地把钽和钶判定为同一个元素。德国化学家海因里希·罗泽在1846年得出结论,指钽矿物中确实存在另一种元素,他将其命名为“Niobium”(铌)。在1864至1865年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最终确认,铌和钶实为同一元素,与钽则是不同的元素。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内,两种称呼都被广泛通用。1949年,铌成为了这一元素的正式命名,但美国至今仍在冶...

铌相关文献
历史“钶”的发现者,查理斯·哈契特尼俄伯,希腊式雕塑1801年,英国化学家查理斯·哈契特发现了铌元素。他在1734年从美国马萨诸赛州寄来的一份矿物样本中,辨认出了一种新的元素。他根据美国一个带有诗意的别名哥伦比亚(Columbia)将这种矿物命名为“Columbite”(钶铁矿)。哈契特所发现的“钶”很可能是新元素与钽的混合物。当时,科学家未能有效地把钶(铌)和性质极为相似的钽区分开来。1809年,英国化学家威廉·海德·沃拉斯顿(WilliamHydeWollaston)对钶和钽的氧化物进行比较,得出两者的密度分别为5.918g/cm及超过8g/cm。虽然密度值相差巨大,但他仍认为两者是完全相同的物质。另一德国化学家海因里希·罗泽(HeinrichRose)在1846年驳斥这一结论,并称原先的钽铁矿样本中还存在着另外两种元素。他以希腊神话中坦塔洛斯的女儿尼俄伯(Niobe,泪水女神)和儿子...
查看全文
五氯化铌
结构固态的五氯化铌为二聚体,含有两个氯桥连的结构,见右图及下图。每个铌原子都为六配位变形八面体构型,两个桥键长为256pm,平键键长225pm,直键键长229.2pm。直键向内变形,与两个氯桥组成的平面形成的角度为83.7°,氯桥的Nb-Cl-Nb键角为101.3°。Nb-Nb距离较长,为398.8pm,不足以产生金属-金属相互作用。相似的五溴化铌、五氯化钽、五溴化钽等也都采取这种结构。气态时的五氯化铌是单分子的。用途五氯化铌是有机合成中的路易斯酸,可以催化烯烃发生羰基Ene反应和Diels-Alder反应。它与某些吡咯烷反应得到N-酰基亚胺盐,后者可以进一步与烯丙基三甲基硅、吲哚、烯醇硅醚等亲核试剂反应,如下例。参考资料Cotton,F.Albert;Wilkinson,Geoffrey(1980).AdvancedInorganicChemistry(4thEdn.).NewYork:...
查看全文
铌相关标签
化学元素
第5周期元素
过渡金属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