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梵文:ब्रह्मन्bráhman),印度宗教概念,源于自祭祀仪式所得的神秘力量,指宇宙的超越本体和终极实在,现世相对来说则只是不真的现象。又如: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梵门(清净的法门)、梵事(清净的法事)。

梵相关文献
梵语
历史在尼泊尔境内发现的写在棕榈叶上的梵文(11世纪)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它关系最密切的上古语言是伊朗语支的古波斯语和阿维斯陀语。在印欧语系范围内,梵语同咝音语言(特别是斯拉夫语言和波罗的语言)还有希腊语共享相同的特征性语音演变。已证实的最早梵语文本是印度教的梨俱吠陀,定位在旁遮普地区,时间为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中后期。虽然找不到这么早期的文本,但学者确信文本的口头传播是可靠的,并且认为这是对宗教传承至关重要的仪式文献。要探讨从梨俱吠陀到波你尼时代(大约公元前四世纪)梵语的发展,可以考察印度教其它文本,如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梵书和奥义书。在此期间,这门语言的威望、它的神圣用途及其正确发音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保守力量,防止梵语像普通语言一样随时间而演变。现存最古老的梵语文法是波你尼的《八篇书》,大约于公元前四世纪成形。它本质上是规范性文...
查看全文
梵网经
题解盖以大梵天王之因陀罗网,重重交错无相障阂,诸佛之教门亦重重无尽,庄严法身无所障阂,一部所诠之法门重重无尽,譬如梵王之网,故称梵网经。传译据经序所说,原有一百十二卷六十一品,现仅存第十品〈菩萨心地品〉两卷。由内容大要及编排看来,与《菩萨璎珞本业经》十分相似,即卷上似《华严经》,卷下转为戒律的教示。学术界认为《梵网经》应为中国人于刘宋末年所编述,并非源于印度。内容本经说明菩萨修道之阶位及应受持之十重四十八轻之戒相。上卷为释迦佛于第四禅天普接大众,使归莲华藏世界之紫金刚光明宫中,向台上卢舍那佛请问菩萨之行因,卢舍那佛乃对千百之释迦广说十发趣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等三十心及十地等四十法门。下卷则论及菩萨戒,列举十重禁戒、四十八轻戒;系释迦佛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之菩提树下所揭示。地位此经被视为汉传大乘律之第一经典,颇为中国、日本佛教界所重视。学界一般认为惠能之“无相戒”属于《梵网经》系统。天台大师智...
查看全文
起源“梵”的原意是禁咒曼荼罗、祭祀仪式和唱诗僧侣,引申为自祭祀仪式所得的神秘力量;人如作出供奉,端正歌曲,就有“梵生”;再引申为宇宙的精力,天地运行和人类生命,都有赖于梵。梵为本体的观念,则由《吠陀》中宇宙精神主宰“祈祷主”演变而来。概念梵与“我”或“彼一”,都是古印度所指的终极实在,是超越和不可规范的唯一实在,多通过否定(非……,非……)加以讲述。《奥义书》和其后的各正统学派在通过否定后,正面断定“梵”与“我”的存在,而且是唯一、不二的存在。这种终极观是实体性的,在思想的最高位置。“梵”是“非概念”的,超越一切名相概念和判断推理,不能靠思辨体验,只能通过瑜伽直接体验。梵我无处不在,现世只是“终极实在”一种扭曲、不充分的表现,追求梵我时必须舍弃与现世的根本联系。婆罗门教视现世是不真的,但亦明白表达在一切无常无我之上,有一个肯定性的梵我境界。其后吠檀多宗以梵为真如,视世间为;僧佉(数论)以梵...
查看全文
梵书
简介传统上将梵书视为吠陀圣典的一部分,附在吠陀本集之后(白夜柔吠陀的梵书部分,即散文体的说明部分是夹在本集行文里的,其“本集”部分则多半是梨俱吠陀里已有的颂诗)。它们的编写时间大约在前900年至前500年之间,这段时间因此被称为“梵书时代”。最古老的梵书可能与夜柔吠陀中的黑夜柔吠陀编写于同一时期。梵书用梵语写成,在其中发展出梵语文学最早的散文体。在语言学上,梵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资料。在梵书时代,印度盛行祭祀至上主义。祭祀本身成了宗教的最高目的;天神没有什么地位而只是祭祀的对象,通过准确举行祭祀可以支配天神。关于祭祀的具体方法,则被祭司集团(婆罗门)设置得无比复杂。这种现象的本质是夸大祭祀的意义,同时令一般人无法准确举行祭祀,于是婆罗门种姓可以垄断其中的好处(婆罗门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为他人举行祭祀,从而获取布施)。梵书就是这样的思想状态下产生的祭祀手册。它们是各派祭司内部进行师徒传授用的,其主...
查看全文
梵呗
参见佛教音乐梵呗简谱网易博客/梵呗简谱百度相册/FB15202104554简谱字幕伴奏56网简谱字幕伴奏土豆网/home/_103904660梵呗简谱的使用说明
查看全文
梵相关标签
印度教哲学概念
家族谱大览
樊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0[1921]七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樊忠桢,字骏德 ; 樊典玉,字春伦 ; 樊典裘,字壬发 ; 樊典亮,字加喜 ; 樊典赐,字鸿福. 注 : 此谱版心不含卷数. 卷数仅标列于书衣. 资阳始祖(1世) : (元) 樊思斋,字舜臣,号玉𤲅. 由江西太和县峩岭徙湖广,居郴州兴宁县管塘梵石垇. 安仁始祖(4世) : (明) 樊宗远,字祖尧,号青庵. 荣夫公长子. 思斋公3世孙. 宗远公生六子(5世) : 樊俊宁,字万威,号月山 ; 樊俊英,字明秀,号永吉 ; 樊俊琳,字琢之,号望山 ; 樊俊奇(籍云南,另谱) ; 樊俊宣(失考) ; 樊俊明(一传后失考). 俊宁公下二子(6世) : (明) 樊克清,字明宇(下四子: 樊玉,字含章 ; 樊枲,原名玺,字士宝 ; 樊璲 ; 樊𤩽) ; 樊克浩(赴云南参军). 俊英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政,字明才. 生二子(7世) : 樊恭,字敬先(浆村) ; 樊贵,字𢖍山(葫芦塘). 俊琳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惠,字德彰 ; 樊克敬,字慎章,号东山 ; 樊克善. 克惠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庸,字正常(管塘) ; 樊俭 ; 樊亮. 克敬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璇,字舜占,号玉庵(石门楼) ; 樊玑,字玉山,号龙庵(石𡎠) ; 樊璋(徙广西桂林). 庸公下房祖(10世) : (明) 樊楚辂,字月堂(管壕坪). 从良公(字产甫)之长子. 生五子: 樊朝秦 ; 樊朝楚 ; 樊朝周,字从吾 ; 樊朝蜀,字耕野 ; 樊朝韩. 排行字 : 思景夫宗俊 克樊大从楚 朝廷兴文士 英豪启典谟 忠孝传家国 彦秀志诗书 科甲光先绪 声名振斗枢 世诞象贤裔 永锡玉麟符 德泽流芳远 积善庆有余. 散居地 : 湖南省资兴县, 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樊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0[1921]七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樊忠桢,字骏德 ; 樊典玉,字春伦 ; 樊典裘,字壬发 ; 樊典亮,字加喜 ; 樊典赐,字鸿福. 注 : 此谱版心不含卷数. 卷数仅标列于书衣. 资阳始祖(1世) : (元) 樊思斋,字舜臣,号玉𤲅. 由江西太和县峩岭徙湖广,居郴州兴宁县管塘梵石垇. 安仁始祖(4世) : (明) 樊宗远,字祖尧,号青庵. 荣夫公长子. 思斋公3世孙. 宗远公生六子(5世) : 樊俊宁,字万威,号月山 ; 樊俊英,字明秀,号永吉 ; 樊俊琳,字琢之,号望山 ; 樊俊奇(籍云南,另谱) ; 樊俊宣(失考) ; 樊俊明(一传后失考). 俊宁公下二子(6世) : (明) 樊克清,字明宇(下四子: 樊玉,字含章 ; 樊枲,原名玺,字士宝 ; 樊璲 ; 樊𤩽) ; 樊克浩(赴云南参军). 俊英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政,字明才. 生二子(7世) : 樊恭,字敬先(浆村) ; 樊贵,字𢖍山(葫芦塘). 俊琳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惠,字德彰 ; 樊克敬,字慎章,号东山 ; 樊克善. 克惠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庸,字正常(管塘) ; 樊俭 ; 樊亮. 克敬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璇,字舜占,号玉庵(石门楼) ; 樊玑,字玉山,号龙庵(石𡎠) ; 樊璋(徙广西桂林). 庸公下房祖(10世) : (明) 樊楚辂,字月堂(管壕坪). 从良公(字产甫)之长子. 生五子: 樊朝秦 ; 樊朝楚 ; 樊朝周,字从吾 ; 樊朝蜀,字耕野 ; 樊朝韩. 排行字 : 思景夫宗俊 克樊大从楚 朝廷兴文士 英豪启典谟 忠孝传家国 彦秀志诗书 科甲光先绪 声名振斗枢 世诞象贤裔 永锡玉麟符 德泽流芳远 积善庆有余. 散居地 : 湖南省资兴县, 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樊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0[1921]七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樊忠桢,字骏德 ; 樊典玉,字春伦 ; 樊典裘,字壬发 ; 樊典亮,字加喜 ; 樊典赐,字鸿福. 注 : 此谱版心不含卷数. 卷数仅标列于书衣. 资阳始祖(1世) : (元) 樊思斋,字舜臣,号玉𤲅. 由江西太和县峩岭徙湖广,居郴州兴宁县管塘梵石垇. 安仁始祖(4世) : (明) 樊宗远,字祖尧,号青庵. 荣夫公长子. 思斋公3世孙. 宗远公生六子(5世) : 樊俊宁,字万威,号月山 ; 樊俊英,字明秀,号永吉 ; 樊俊琳,字琢之,号望山 ; 樊俊奇(籍云南,另谱) ; 樊俊宣(失考) ; 樊俊明(一传后失考). 俊宁公下二子(6世) : (明) 樊克清,字明宇(下四子: 樊玉,字含章 ; 樊枲,原名玺,字士宝 ; 樊璲 ; 樊𤩽) ; 樊克浩(赴云南参军). 俊英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政,字明才. 生二子(7世) : 樊恭,字敬先(浆村) ; 樊贵,字𢖍山(葫芦塘). 俊琳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惠,字德彰 ; 樊克敬,字慎章,号东山 ; 樊克善. 克惠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庸,字正常(管塘) ; 樊俭 ; 樊亮. 克敬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璇,字舜占,号玉庵(石门楼) ; 樊玑,字玉山,号龙庵(石𡎠) ; 樊璋(徙广西桂林). 庸公下房祖(10世) : (明) 樊楚辂,字月堂(管壕坪). 从良公(字产甫)之长子. 生五子: 樊朝秦 ; 樊朝楚 ; 樊朝周,字从吾 ; 樊朝蜀,字耕野 ; 樊朝韩. 排行字 : 思景夫宗俊 克樊大从楚 朝廷兴文士 英豪启典谟 忠孝传家国 彦秀志诗书 科甲光先绪 声名振斗枢 世诞象贤裔 永锡玉麟符 德泽流芳远 积善庆有余. 散居地 : 湖南省资兴县, 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樊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0[1921]七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樊忠桢,字骏德 ; 樊典玉,字春伦 ; 樊典裘,字壬发 ; 樊典亮,字加喜 ; 樊典赐,字鸿福. 注 : 此谱版心不含卷数. 卷数仅标列于书衣. 资阳始祖(1世) : (元) 樊思斋,字舜臣,号玉𤲅. 由江西太和县峩岭徙湖广,居郴州兴宁县管塘梵石垇. 安仁始祖(4世) : (明) 樊宗远,字祖尧,号青庵. 荣夫公长子. 思斋公3世孙. 宗远公生六子(5世) : 樊俊宁,字万威,号月山 ; 樊俊英,字明秀,号永吉 ; 樊俊琳,字琢之,号望山 ; 樊俊奇(籍云南,另谱) ; 樊俊宣(失考) ; 樊俊明(一传后失考). 俊宁公下二子(6世) : (明) 樊克清,字明宇(下四子: 樊玉,字含章 ; 樊枲,原名玺,字士宝 ; 樊璲 ; 樊𤩽) ; 樊克浩(赴云南参军). 俊英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政,字明才. 生二子(7世) : 樊恭,字敬先(浆村) ; 樊贵,字𢖍山(葫芦塘). 俊琳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惠,字德彰 ; 樊克敬,字慎章,号东山 ; 樊克善. 克惠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庸,字正常(管塘) ; 樊俭 ; 樊亮. 克敬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璇,字舜占,号玉庵(石门楼) ; 樊玑,字玉山,号龙庵(石𡎠) ; 樊璋(徙广西桂林). 庸公下房祖(10世) : (明) 樊楚辂,字月堂(管壕坪). 从良公(字产甫)之长子. 生五子: 樊朝秦 ; 樊朝楚 ; 樊朝周,字从吾 ; 樊朝蜀,字耕野 ; 樊朝韩. 排行字 : 思景夫宗俊 克樊大从楚 朝廷兴文士 英豪启典谟 忠孝传家国 彦秀志诗书 科甲光先绪 声名振斗枢 世诞象贤裔 永锡玉麟符 德泽流芳远 积善庆有余. 散居地 : 湖南省资兴县, 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樊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0[1921]七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樊忠桢,字骏德 ; 樊典玉,字春伦 ; 樊典裘,字壬发 ; 樊典亮,字加喜 ; 樊典赐,字鸿福. 注 : 此谱版心不含卷数. 卷数仅标列于书衣. 资阳始祖(1世) : (元) 樊思斋,字舜臣,号玉𤲅. 由江西太和县峩岭徙湖广,居郴州兴宁县管塘梵石垇. 安仁始祖(4世) : (明) 樊宗远,字祖尧,号青庵. 荣夫公长子. 思斋公3世孙. 宗远公生六子(5世) : 樊俊宁,字万威,号月山 ; 樊俊英,字明秀,号永吉 ; 樊俊琳,字琢之,号望山 ; 樊俊奇(籍云南,另谱) ; 樊俊宣(失考) ; 樊俊明(一传后失考). 俊宁公下二子(6世) : (明) 樊克清,字明宇(下四子: 樊玉,字含章 ; 樊枲,原名玺,字士宝 ; 樊璲 ; 樊𤩽) ; 樊克浩(赴云南参军). 俊英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政,字明才. 生二子(7世) : 樊恭,字敬先(浆村) ; 樊贵,字𢖍山(葫芦塘). 俊琳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惠,字德彰 ; 樊克敬,字慎章,号东山 ; 樊克善. 克惠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庸,字正常(管塘) ; 樊俭 ; 樊亮. 克敬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璇,字舜占,号玉庵(石门楼) ; 樊玑,字玉山,号龙庵(石𡎠) ; 樊璋(徙广西桂林). 庸公下房祖(10世) : (明) 樊楚辂,字月堂(管壕坪). 从良公(字产甫)之长子. 生五子: 樊朝秦 ; 樊朝楚 ; 樊朝周,字从吾 ; 樊朝蜀,字耕野 ; 樊朝韩. 排行字 : 思景夫宗俊 克樊大从楚 朝廷兴文士 英豪启典谟 忠孝传家国 彦秀志诗书 科甲光先绪 声名振斗枢 世诞象贤裔 永锡玉麟符 德泽流芳远 积善庆有余. 散居地 : 湖南省资兴县, 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樊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0[1921]七修.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纂修者 : 樊忠桢,字骏德 ; 樊典玉,字春伦 ; 樊典裘,字壬发 ; 樊典亮,字加喜 ; 樊典赐,字鸿福. 注 : 此谱版心不含卷数. 卷数仅标列于书衣. 资阳始祖(1世) : (元) 樊思斋,字舜臣,号玉𤲅. 由江西太和县峩岭徙湖广,居郴州兴宁县管塘梵石垇. 安仁始祖(4世) : (明) 樊宗远,字祖尧,号青庵. 荣夫公长子. 思斋公3世孙. 宗远公生六子(5世) : 樊俊宁,字万威,号月山 ; 樊俊英,字明秀,号永吉 ; 樊俊琳,字琢之,号望山 ; 樊俊奇(籍云南,另谱) ; 樊俊宣(失考) ; 樊俊明(一传后失考). 俊宁公下二子(6世) : (明) 樊克清,字明宇(下四子: 樊玉,字含章 ; 樊枲,原名玺,字士宝 ; 樊璲 ; 樊𤩽) ; 樊克浩(赴云南参军). 俊英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政,字明才. 生二子(7世) : 樊恭,字敬先(浆村) ; 樊贵,字𢖍山(葫芦塘). 俊琳公下派祖(6世) : (明) 樊克惠,字德彰 ; 樊克敬,字慎章,号东山 ; 樊克善. 克惠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庸,字正常(管塘) ; 樊俭 ; 樊亮. 克敬公生三子(7世) : (明) 樊璇,字舜占,号玉庵(石门楼) ; 樊玑,字玉山,号龙庵(石𡎠) ; 樊璋(徙广西桂林). 庸公下房祖(10世) : (明) 樊楚辂,字月堂(管壕坪). 从良公(字产甫)之长子. 生五子: 樊朝秦 ; 樊朝楚 ; 樊朝周,字从吾 ; 樊朝蜀,字耕野 ; 樊朝韩. 排行字 : 思景夫宗俊 克樊大从楚 朝廷兴文士 英豪启典谟 忠孝传家国 彦秀志诗书 科甲光先绪 声名振斗枢 世诞象贤裔 永锡玉麟符 德泽流芳远 积善庆有余. 散居地 : 湖南省资兴县, 郴州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