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 of Venice (or Paulus Venetus) (1369–1429) was a Roman Catholic Scholastic philosopher, theologian, and realist logician and metaphysician of the Hermits of the Order of Saint Augustine. He was teacher to Paolo da Pergola.
威尼斯的保罗相关文献
威尼斯
历史起源及历史威尼斯与威尼斯潟湖威尼斯的起源没有历史文献记载。数名历史学家引用可靠证据指出:早期人口为罗马城市的难民,他们为了逃避日耳曼人攻击,便从帕多瓦、阿奎莱亚、Altino及Concordia(今格鲁阿罗港)而来。从166-168年开始,夸迪人(Quadi)和马可曼尼人(Macromanni)破坏了这个区域的主中心──Oderzo。罗马帝国的防线再度被西哥德人于5世纪初期时所撕裂,而在50年后,阿提拉领导的匈人也再度侵略罗马帝国。而最后与最持久的侵略则是伦巴第人在568年所造成的。使得威尼斯脱离了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人们开始建立新的港口,包括威尼斯潟湖的马拉莫科与托切洛的港口。威尼斯主岛的人造卫星图片:铁路和公路把岛屿西北部和意大利半岛连接,贯穿岛中央的是威尼斯大运河(CanalGrande)。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中部与北部的统治在751年被伦巴第国王艾斯杜尔夫(Aistulf)所结束,...
威尼斯之死
情节故事描写一位德国慕尼黑的作家古斯塔夫·冯·奥森巴哈(GustavvonAschenbach)因长年刻苦严谨的写作生涯而感到倦怠。一天,他突然看见一个肩上扣着一只帆布包的怪家伙似乎是去旅行,他这时“企图尽力摆脱本身的工作和刻板的、冷冰冰的、使人头脑发胀的日常事务”,于是前往水都威尼斯度假,住在丽都岛的“至上饭店”(HotelExelsior)。威尼斯华丽得化不开的美景,唤醒了奥森巴哈的内心长久的感性思维。在异国国度里他邂逅一位美少年达秋(Tadzio),他深深爱上这位俊美如希腊雕像的波兰少年,“长著一头蜂蜜色的柔发,鼻子秀挺,而且有一张迷人的嘴。”奥森巴哈认为“这不是自然界的塑造,也不是造形艺术至今所能创构的宏伟巨作”。他每每追随着达秋,完全被激情所左右,几乎是到达忘我的境界。少年达秋成为老年丧女的奥森巴哈的一种补偿,他对少年由欣赏到赞叹,再由赞叹到关心。威尼斯的天气使他产生一种憋闷的感...
威尼斯广场
历史交通罗马地铁B线-罗马竞技场站罗马地铁C线-威尼斯站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