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阳城-古诗文选集

阳城-古诗文选集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世为宦族。早年隐于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其学。李泌闻其名,荐为着作郎,寻迁谏议大夫。时裴延龄等进用,陆贽等遭诬贬黜,无敢救者。城乃伏阁上书,几获罪,时论许为直臣。后改国子司业,复因事出为道州刺史,甚有政声。顺宗立,诏征之,而城已卒。诗一首。(《全唐诗》无阳城诗,事迹据《旧唐书》卷一九二本传)
阳城-古诗文选集简介资料
中文(文言文)
集部
相关人物
阳城-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咸阳城
历史《史记》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建筑了“冀阙”,定都咸阳,并开始了商鞅变法。同时,以“冀阙”为开端的咸阳都城建设逐次展开,形成为功能齐全的配套建筑,统称之为“冀阙宫廷”。经过历次的修建,咸阳已经形成“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的规模。王学理认为,今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即“冀阙”遗址。在咸阳作为秦国都城的144年之间,其早期的政治重心在渭河之北,围绕“冀阙宫廷”展开。持续时间也长,自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开始,约到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昭王时期(公元前306年~前251年),政治重心有了向渭河南岸广阔地域转移的倾向。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公元前221年),开始还想在咸阳宫的基础上对咸阳城市重新规划,也曾“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以便形成“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三辅黄图》)的格局。但在随后的时间里,处理政务就转到...
查看全文
阳城县
历史阳城古称濩泽,北魏时始称阳城。地理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沁河。行政区划阳城县辖1个街道、10个镇、7个乡:东城街道、凤城镇、北留镇、润城镇、町店镇、芹池镇、次营镇、横河镇、河北镇、蟒河镇、东冶镇、白桑乡、寺头乡、西河乡、演礼乡、固隆乡、董封乡、驾岭乡。交通侯月铁路晋阳高速公路[[阳翼高速公路]]人口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阳城县常住人口388788人。经济阳城的煤炭产业和旅游业较发达。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9.86亿元,财政总收入25.34亿元。风景名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交汤帝庙、开福寺、润城东岳庙、海会寺、郭峪村古建筑群、砥洎城、陈廷敬故居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寿圣寺及琉璃塔、屯城东岳庙、阳城文庙阳城县文物保护单位蟒河风景区,被誉为北方小桂林县城东门外基督教八福客栈旧址(当地还称呼为旧耶稣堂院),该客栈通过英格丽褒曼主演的好莱坞影片《六福客栈》,被西方广为人知。名人陈...
查看全文
阳城乡
行政区划阳城乡下辖以下地区:西阳城村,东阳城村,孝臣村,田屯村,小虢城村,靳屯村,东龙观村,西龙观村,文侯村,乔家庄村,赵家庄村,吴南社村,峰南村,西路家庄村,见喜村,董和村,东官村,西官村,虞城村,普会村,董家庄村,干河村,节义村,牛庄村,史家堡村,北庄村,东堡村,北堡村,申家堡村和东路家庄村。参考资料
查看全文
栎阳城
概述前383年,秦献公从雍城迁都栎阳。秦献公和秦孝公曾对栎阳经营三十四年,开始了秦国社会变革,夺取河西之地。前349年,秦孝公迁都咸阳。栎阳成为咸阳门户、交通要冲、军事重镇。同时也成为经济中心之一。楚汉战争时期,项羽三分关中,栎阳成为塞王司马欣的都城。刘邦占领关中后,曾以栎阳为都。迁都长安后,汉太上皇留居栎阳。直至去世。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封景丹为栎阳侯,废栎阳入万年县,栎阳城遂废。考古1980-1981年,经过发掘。栎阳故城为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1600米长方形城址。发现南、西二城墙和三处门址。南墙现长1640米,宽6米。西墙现长1420米,宽8-16米。三个门址各长13米,13米和11米。宽5.5米、6.7米和7.3米。探明秦汉道路十三条,其中东西6条,南北7条。勘探秦汉建筑遗址,一般居址和手工作坊遗址十五处。出土大量文物。
查看全文
阳城
简介家贫不能学,担任集贤院写书吏,偷偷阅读官书,发愤苦读而成大儒,后来进士及第,隐居于中条山。李泌为宰相时,拜谏议大夫,遇事不肯多言。韩愈作《争臣论》讥讽他,“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但后来他谏力阻裴延龄为相,因裴延龄曾诬陷陆贽,张滂、李充等人。在河南道州刺史任上,“治民如治家,税赋不能如额”。州上长官打考绩时,阳城自署“抚字心劳,追科政拙,考下下”。《新唐书》载,唐朝时道州多侏儒,且大多被迫入宫为宦官,阳城任刺史时,冒死上书,请求免此苛政。后白居易亦将此事写进诗中,因而天下流传,将阳城当作救灾之神供奉,尊之为“阳公福神”、“福星”。相关条目福禄寿
查看全文
阳城-古诗文选集相关标签
唐代诗文
东方古籍
家族谱大览
衡山欧阳氏七修通谱 [16本,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渤海堂, 民国31[1942]年七修. 18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始祖(1世): (唐) 欧阳万,字一本. 万公派下六房祖(5世): 欧阳谟(洞渊始迁祖) ; 欧阳托(安德里始祖) ; 欧阳詃(黄石里始祖) ; 欧阳堂(永和祖) ; 欧阳宏(钧源祖) ; 欧阳戊(义历祖). 本谱为托公南湾房之后裔世系为主. 谟公派下支祖(24世): 欧阳遵治,字海清(坪头房滩头湾支初祖) ; 欧阳遵学,字智海(坪头房辖神湾支初祖) ; 欧阳正五,字日湖(坪头房大堡支初祖) ; 欧阳遵元,字干道(坪头房黄旗岭支初祖). 詃公派下支祖(21世): 欧阳禄(西关房初祖) ; 欧阳学远(新田房初祖) ; 欧阳嵩(新田支初祖) ; 欧阳连(石塘绩麻房初祖) ; 欧阳明震(雷市房初祖)...等. 堂公派下支祖(22世): 欧阳景 ; 欧阳信. 兄弟由江西卢陵徒衡山为霞流房初祖. 宏公派下支祖(21世): 欧阳启寅,字志亮. 下洋塘房初祖. 戊公派下支祖(19世): 欧阳仁亮(高功岭成功桥丰塘坪房初祖) ; 欧阳仁礼(一码渡房初祖). 托公派下支祖: 欧阳崇礼(17世,山田房初祖) ; 欧阳来凤(20世, 吴集化龙桥大源塘初祖) ; 欧阳信奎(22世,义田母房初祖) ; 欧阳以文(23世,荆田房初祖) ; 欧阳以德(23世,白云房初祖) ; 欧阳炙(28世,上洋塘房初祖) ; 欧阳瑞添,字凝禧,号祥麟,行营一郎(31世,南湾房初祖). 瑞添公派下支祖(35世): (明) 欧阳隆宝 ; 欧阳元宝,字大成(高见支) ; 欧阳国宝(居攸县,世系未垂) ; 欧阳仁宝(徒居衡阳,世系未垂) ; 欧阳玉宝(居善化湘潭,世系未垂). 隆宝公派下支祖(36世): 欧阳孔 ; 欧阳袭 ; 欧阳辉. 元宝公派下支祖(36世): (明)欧阳斌,字兼武,号又峰 ; 欧阳海,字涵川. 派行(36世起): 积厚其洪发 敦纯绪炳衡 英才同振起 翼赞定观成. 新添派行: 乐善荣余庆 因亲笃远情 隆家关建国 首计在民生. 注: 编校欧阳润苍,字又佣. 注: 本谱为欧阳氏13房之通谱. 其中以南湾房居多. 注: 本谱以本为单位, 公谱4本, 及托祖派谱14本. 散居地: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页题: 衡山县欧阳氏七修通谱.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衡山歐陽氏七修通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渤海堂, 民国31[1942]年七修. 18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始祖(1世): (唐) 欧阳万,字一本. 万公派下六房祖(5世): 欧阳谟(洞渊始迁祖) ; 欧阳托(安德里始祖) ; 欧阳詃(黄石里始祖) ; 欧阳堂(永和祖) ; 欧阳宏(钧源祖) ; 欧阳戊(义历祖). 本谱为托公南湾房之后裔世系为主. 谟公派下支祖(24世): 欧阳遵治,字海清(坪头房滩头湾支初祖) ; 欧阳遵学,字智海(坪头房辖神湾支初祖) ; 欧阳正五,字日湖(坪头房大堡支初祖) ; 欧阳遵元,字干道(坪头房黄旗岭支初祖). 詃公派下支祖(21世): 欧阳禄(西关房初祖) ; 欧阳学远(新田房初祖) ; 欧阳嵩(新田支初祖) ; 欧阳连(石塘绩麻房初祖) ; 欧阳明震(雷市房初祖)...等. 堂公派下支祖(22世): 欧阳景 ; 欧阳信. 兄弟由江西卢陵徒衡山为霞流房初祖. 宏公派下支祖(21世): 欧阳启寅,字志亮. 下洋塘房初祖. 戊公派下支祖(19世): 欧阳仁亮(高功岭成功桥丰塘坪房初祖) ; 欧阳仁礼(一码渡房初祖). 托公派下支祖: 欧阳崇礼(17世,山田房初祖) ; 欧阳来凤(20世, 吴集化龙桥大源塘初祖) ; 欧阳信奎(22世,义田母房初祖) ; 欧阳以文(23世,荆田房初祖) ; 欧阳以德(23世,白云房初祖) ; 欧阳炙(28世,上洋塘房初祖) ; 欧阳瑞添,字凝禧,号祥麟,行营一郎(31世,南湾房初祖). 瑞添公派下支祖(35世): (明) 欧阳隆宝 ; 欧阳元宝,字大成(高见支) ; 欧阳国宝(居攸县,世系未垂) ; 欧阳仁宝(徒居衡阳,世系未垂) ; 欧阳玉宝(居善化湘潭,世系未垂). 隆宝公派下支祖(36世): 欧阳孔 ; 欧阳袭 ; 欧阳辉. 元宝公派下支祖(36世): (明)欧阳斌,字兼武,号又峰 ; 欧阳海,字涵川. 派行(36世起): 积厚其洪发 敦纯绪炳衡 英才同振起 翼赞定观成. 新添派行: 乐善荣余庆 因亲笃远情 隆家关建国 首计在民生. 注: 编校欧阳润苍,字又佣. 注: 本谱为欧阳氏13房之通谱. 其中以南湾房居多. 注: 本谱以本为单位, 公谱4本, 及托祖派谱14本. 散居地: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页题: 衡山县欧阳氏七修通谱.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中华文氏源流谱, 1, 上册, 420–2010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文氏三房族譜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崇本堂, 民国20[1931]. 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受姓祖 : (周) 祈公. 文王支孙,以谥为姓. 一世远祖 : (宋) 文时,字春元. 始祖 : (元明之际) 文丙三,字佑启,号周塘. 由江右迁湘西. 尖山冲支祖 : (明) 文志诚,字慎独,原字如神. 志诚有六孙 : (明) 文永黻,字周冕 ; 文永绶,字金玺 ; 文永中,字汤执 ; 文永缙 ; 文永干 ; 文永坤.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编纂者 : 文大厚,字四勿 ; 文前甲,字石薰 ; 文大必,字牖初.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吉安
浏览:100
济宁文氏家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26[1846]. 1册(126页)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始祖 : 文指挥. 济宁始迁祖 : (明) 文显. 散居地 : 山东省济宁县等地.
浏览:0
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谱
原书: 湖南衡山县 : 六义堂, 民国21[1932]. 4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祖 : (宋) 文公行,字正道,号蓬山. 支祖 : (元明之际) 文肇郎 ; 文养晦 ; 文昱 ; 文益云 ; 文以章 ; 文隆昌 ; 文思恭 ; 文彦起 ; 文廷裕 ; 文福八.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 衡阳县, 湘潭县, 湘乡县, 醴陵县等地. 版心题 : 衡山文蓬公派六修族谱. 吉安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