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宗教)

罪经常用于指称一种被禁止或不被认可的行为;在某些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某些教派)中,罪可以指一种思想状态而不是特指一种行为。口头上任何被认为不道德的、可耻的、有害的或者不友好的思想、言论或行为都可以称为“有罪的”(sinful)。

在各种宗教中对于罪的常见概念有:

  • 他人、今生或身后的神和泛指的宇宙对于罪的惩罚。
  • 犯罪是否必须故意的问题。
  • 自知犯罪者的良知会产生罪恶感的观念。
  • 对于罪行大小的判定尺度。
  • 对于罪行(表示后悔并保证不再犯)的忏悔,与对过去罪行的救赎(atonement,赎罪)。
  • (经常通过与神的交流或者灵媒进行)恕罪的可能性;基督教中常被称为救赎(salvation,不同于赎罪)。

法律上的犯罪和公正是相关的世俗概念。

罪相关文献
原罪
犹太教经学观点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犹太教不相信人有原罪,但是相信祖先的罪恶会对后世的人造成影响。如原祖亚当犯罪导致世人有了必死的命运,金牛犊的罪过在人类每一代都留下痕迹。托拉也如此写道:“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们,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惩罚他们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但同时犹太教相信人出生时便带着罪恶的冲动,直到十三岁时善的冲动才降临到人的身上。基督教神学观点部分新教神学家认为,人是有原罪和罪性的,原罪的存在将人类和上帝隔绝,使人类终生受苦,不得解脱。圣经里虽没有出现过原罪、罪性或原罪论等字眼。但圣经对原罪这个概念有清楚的表达。所以,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罪性,这种罪性是无法消除的,而且是一代传给一代,永无停止,这就是“原罪”。而原罪的由来是来自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要得到救赎,只有靠耶稣基督。对于“原罪”,不同基督教学派对这段《圣经》记载有不...
查看全文
罪己诏
历代罪己诏汉朝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年)诏曰:“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过与?……将百官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汉武帝征和四年(前89年),所下轮台罪己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内容丰富、保存完整的罪己诏。汉明帝永平八年(65年)冬十月,出现日蚀。诏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唐朝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冬天,大旱,帝乃“罪己”求雨。宋朝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闰九月,有大雷。丙申,以雷发非时,下“罪己诏”。明朝建文帝于燕王兵临城下之时下罪己诏,其文不存。明成祖于新建北京紫禁城遭雷击大火后,到宗庙去修省下罪己诏。正统八年,雷震奉天殿鸱吻,英宗亦曾下罪己诏:实自祁镇不德所致,祁镇内怀祗惧,兢兢弗胜,继自今戒谨修省,不敢怠荒。景泰二年十月,代宗下罪己诏:君失其德,臣失其职。正德...
查看全文
在西方语言中的词源在英文中“crime”一词是指违反世俗法律的行为或称罪行,而sin则指宗教概念。sin这个词来源于古英语的synn,最早的使用见于记载是在9世纪。同样的词根出现在几种其他的日耳曼语中,如古诺斯语的synd,或德语的Sünde。可能存在一个日耳曼语的词根*sun(d)jō(字面意为“为真”)。《新约圣经》中的通用希腊语词汇ἁμαρτία(hamartia)经常被翻译为“罪”。在古典希腊语中它的意思是“未中标记”或“未中目标”,也是古英语中的箭术词汇。但是在新约圣经时代所说的通用希腊语中,这个翻译是不确切的。“辛”(Sin)也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的月神的名字。最近的某些学生曾将其与现代英语词汇“sin”联系起来,但是这似乎是出于民间词源学的一种联想,因为辛这个词是从苏美尔的月神名南纳衍生而来。在苏美尔神话《恩里尔与宁里尔》[2]中,辛被囚禁在地下世界,恩里尔与宁里尔的儿子们被...
查看全文
罪不当罚
【成语】罪不当罚 【成语】罪不当罚 【读音】zuìbùdāngfá 【解释】罪过还没有达到来惩罚的地步,但现在也指罪罚1~3月过轻或20~50年过重。 【出处】《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反义词】赏罚分明
查看全文
罪上加罪
罪上加罪【成语意思】:指罪恶更为严重【用法分析】:罪上加罪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罪恶更为严重。【成语来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zuìshàngjiāzuì【成语声母】:ZSJZ【罪上加罪的近义词】:罪加一等【成语接龙】:罪上加罪→罪应万死→死中求生→生动活泼→泼天大祸→祸福有命→命在旦夕夕阳西下→下落不明→明效大验→验明正身→身无寸铁→铁壁铜墙→墙面而立立身行己→己溺己饥→饥駈叩门→门当户对→对牛弹琴→琴瑟之好→好语如珠珠零锦粲→粲然可观→观往知来→来情去意→意气风发→发上冲冠→冠袍带履履穿踵决→决一胜负→负担舍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之当然→然糠自照
查看全文
罪相关标签
罪 (宗教)
宗教法
犹太教术语
宗教学
伊斯兰教术语
基督教神学术语
语言文字
家族谱大览
天岳李氏谱 [37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龙西堂, 民国29[1940]八修. 32册: 插图,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至少缺卷首上,卷2,4,7,18,21,31. 受姓祖: (商) 李利贞. 父理征以直道得罪纣王而死,与母避祸改理氏为李. 远祖: (唐)李承汞,字泰陵. 由江西建昌之磨刀迁平江. 始迁祖: (元明之际) 李名远,讳敬安,号远山,行朝五. 居天岳山麓之田平. 继二公次子. 名远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李万实,讳景文,字杏庭,行贤二 ; 李万高,行贤三(后不详) ; 李万芳,讳景旻,字杏轩,晚号镇东,行贤四. 实, 芳二公下共分12房. 长房祖: 李郁高, 行阜一.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长子. 二房祖: 李政高,讳时敏,字南隐,行阜二. 万实公长子. 三房祖: 李惟高,讳时中,字云隐,行阜三. 万芳公长子. 四房祖: 李汉高,讳时干,字溪隐,行阜四. 万实公次子. 五房祖: 李升高,讳时显,字岳隐,行阜五. 万芳公次子. 六房祖: 李崇高,讳时谦,字梅隐,行阜六. 万实公三子. 七房祖: 李用高,讳时彦,字林隐,行阜七. 万芳公三子. 八房祖: 李本高,讳时道,字仙隐,行阜八. 万芳公四子. 九房祖: 李伯高,讳时学,字乐隐,行阜九. 万实公四子. 十房祖: 李楚高,讳时才,字东隐,行阜十. 万芳公五子. 十一房祖: 讳时儒,字松隐,行阜十一. 万芳公六子. 十二房祖: 李信高,行阜十二.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次子. 十三房祖: 李胜高,行十三.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三子. 派行: 远万高和玉 茂广绍兴隆 克承先世德 嗣述永昌荣 良谋贻后泽 光大迪新猷 善继前人志 诗书启懋修 忠孝传家训 纲维重本源 英贤襄盛治 景运庆升恒. 散居地: 湖南省平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义乌刘金氏宗谱汇编 [3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7年重修. 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远祖 :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外纪一世祖 : 刘源明,号丹朱,亦称监明. 受封于刘,故为刘姓. 居山西临汾. 鲁山始迁祖 : (夏) 刘累. 因避罪故隐居河南鲁山. 为源明公下18世孙. 义乌始祖 : (汉) 刘秀,字文叔,又为汉光武帝. 为源明公83世孙. 内纪一世祖(1世) : (西晋) 刘万章,又为晋宁公. 源明公93世孙. 青㴋刘氏始祖(29世) : (宋) 刘祖益,百七. 青岩刘氏始祖(29世) : (宋) 刘祖尹,百十. 凤山金氏始祖(29世) : (宋) 金天民,百十一,字元明,又名昂行文七七. 绍圣丙子年间自浦江刘源迁居金华孝川义井,为凤山金氏第一始祖. 崇儒金氏始祖(29世) : (宋) 金仪,百八,字伯度. 崇儒公下派祖(37世) : (宋元之际) 金大河,正四,字泉甫(达塘派) ; 金守,嵩一(龙溪派) ; 金增,字伯常(薛山派) ; 金一谦,和一,字元吉,号带溪(山景派) ; 金文林,钟五,字宗荣,号素贞处士(青村派)...等. 辈份字似为 : 源永济岁正 长德仁廷爵 行复茂孔日 德聚累益歆 咏相单美单 炳文明隆明. 注 : 刘金两姓是同宗同源,即皆为汉景帝刘启的子孙. 注 : 重修年代据书衣及序文为2007年, 版心为2006年. 书名据书衣题, 及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义乌刘金宗谱汇编. 散居地: 浙江省义乌县等地.
浏览:0
沈丘县李楼村李氏族志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4年(郑州创维彩印制作). 1册(约360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注 : 谱内派系众多繁杂, 详请查阅谱第72-99页. 受姓祖 : 利贞公. 父理政,工商. 纣时为翼隶中吴柏,以直谏不容于纣,得罪赐死. 利贞翁避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生命,遂改理为李. 始祖 : (明) 李奎 ; 与弟李松 ; 李尚东. 祯公第24世孙. 由山西洪洞迁至沈丘县. 奎公下四子 : 李志高(居西楼) ; 李志豫(居后楼) ; 李志才(居前楼) ; 李志广(居东楼). 称四楼李. 李楼村始祖(一世) : 李瑞安. 乃志高公第九代孙. 为避水涝灾而迁刘庄店. 因建有楼房,故称李楼. 瑞安公下二子 : 李云峰(居沟西) ; 李云启(居沟东). 此谱主要记录云启公房下后裔资料. 云启公下二房(3世) : 李润渍(下一子 : 李宗臣) ; 李润泽(下二子 : 李宗耀 ; 李宗旗). 七世祖 : 李尚元. 晓广公之子. 云启公第六代孙. 旧字派 : 元三仁学向. 新字派 : 金玉福祥治 保国兴华强. 散居地 : 河南省沈丘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编目.
浏览:0
天岳李氏谱 [37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龙西堂, 民国29[1940]八修. 32册: 插图,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至少缺卷首上,卷2,4,7,18,21,31. 受姓祖: (商) 李利贞. 父理征以直道得罪纣王而死,与母避祸改理氏为李. 远祖: (唐)李承汞,字泰陵. 由江西建昌之磨刀迁平江. 始迁祖: (元明之际) 李名远,讳敬安,号远山,行朝五. 居天岳山麓之田平. 继二公次子. 名远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李万实,讳景文,字杏庭,行贤二 ; 李万高,行贤三(后不详) ; 李万芳,讳景旻,字杏轩,晚号镇东,行贤四. 实, 芳二公下共分12房. 长房祖: 李郁高, 行阜一.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长子. 二房祖: 李政高,讳时敏,字南隐,行阜二. 万实公长子. 三房祖: 李惟高,讳时中,字云隐,行阜三. 万芳公长子. 四房祖: 李汉高,讳时干,字溪隐,行阜四. 万实公次子. 五房祖: 李升高,讳时显,字岳隐,行阜五. 万芳公次子. 六房祖: 李崇高,讳时谦,字梅隐,行阜六. 万实公三子. 七房祖: 李用高,讳时彦,字林隐,行阜七. 万芳公三子. 八房祖: 李本高,讳时道,字仙隐,行阜八. 万芳公四子. 九房祖: 李伯高,讳时学,字乐隐,行阜九. 万实公四子. 十房祖: 李楚高,讳时才,字东隐,行阜十. 万芳公五子. 十一房祖: 讳时儒,字松隐,行阜十一. 万芳公六子. 十二房祖: 李信高,行阜十二.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次子. 十三房祖: 李胜高,行十三.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三子. 派行: 远万高和玉 茂广绍兴隆 克承先世德 嗣述永昌荣 良谋贻后泽 光大迪新猷 善继前人志 诗书启懋修 忠孝传家训 纲维重本源 英贤襄盛治 景运庆升恒. 散居地: 湖南省平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天岳李氏谱 [37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龙西堂, 民国29[1940]八修. 32册: 插图,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至少缺卷首上,卷2,4,7,18,21,31. 受姓祖: (商) 李利贞. 父理征以直道得罪纣王而死,与母避祸改理氏为李. 远祖: (唐)李承汞,字泰陵. 由江西建昌之磨刀迁平江. 始迁祖: (元明之际) 李名远,讳敬安,号远山,行朝五. 居天岳山麓之田平. 继二公次子. 名远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李万实,讳景文,字杏庭,行贤二 ; 李万高,行贤三(后不详) ; 李万芳,讳景旻,字杏轩,晚号镇东,行贤四. 实, 芳二公下共分12房. 长房祖: 李郁高, 行阜一.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长子. 二房祖: 李政高,讳时敏,字南隐,行阜二. 万实公长子. 三房祖: 李惟高,讳时中,字云隐,行阜三. 万芳公长子. 四房祖: 李汉高,讳时干,字溪隐,行阜四. 万实公次子. 五房祖: 李升高,讳时显,字岳隐,行阜五. 万芳公次子. 六房祖: 李崇高,讳时谦,字梅隐,行阜六. 万实公三子. 七房祖: 李用高,讳时彦,字林隐,行阜七. 万芳公三子. 八房祖: 李本高,讳时道,字仙隐,行阜八. 万芳公四子. 九房祖: 李伯高,讳时学,字乐隐,行阜九. 万实公四子. 十房祖: 李楚高,讳时才,字东隐,行阜十. 万芳公五子. 十一房祖: 讳时儒,字松隐,行阜十一. 万芳公六子. 十二房祖: 李信高,行阜十二.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次子. 十三房祖: 李胜高,行十三.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三子. 派行: 远万高和玉 茂广绍兴隆 克承先世德 嗣述永昌荣 良谋贻后泽 光大迪新猷 善继前人志 诗书启懋修 忠孝传家训 纲维重本源 英贤襄盛治 景运庆升恒. 散居地: 湖南省平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天岳李氏谱 [37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龙西堂, 民国29[1940]八修. 32册: 插图,世系表. 收藏所: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至少缺卷首上,卷2,4,7,18,21,31. 受姓祖: (商) 李利贞. 父理征以直道得罪纣王而死,与母避祸改理氏为李. 远祖: (唐)李承汞,字泰陵. 由江西建昌之磨刀迁平江. 始迁祖: (元明之际) 李名远,讳敬安,号远山,行朝五. 居天岳山麓之田平. 继二公次子. 名远公下三子 : (元明之际) 李万实,讳景文,字杏庭,行贤二 ; 李万高,行贤三(后不详) ; 李万芳,讳景旻,字杏轩,晚号镇东,行贤四. 实, 芳二公下共分12房. 长房祖: 李郁高, 行阜一.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长子. 二房祖: 李政高,讳时敏,字南隐,行阜二. 万实公长子. 三房祖: 李惟高,讳时中,字云隐,行阜三. 万芳公长子. 四房祖: 李汉高,讳时干,字溪隐,行阜四. 万实公次子. 五房祖: 李升高,讳时显,字岳隐,行阜五. 万芳公次子. 六房祖: 李崇高,讳时谦,字梅隐,行阜六. 万实公三子. 七房祖: 李用高,讳时彦,字林隐,行阜七. 万芳公三子. 八房祖: 李本高,讳时道,字仙隐,行阜八. 万芳公四子. 九房祖: 李伯高,讳时学,字乐隐,行阜九. 万实公四子. 十房祖: 李楚高,讳时才,字东隐,行阜十. 万芳公五子. 十一房祖: 讳时儒,字松隐,行阜十一. 万芳公六子. 十二房祖: 李信高,行阜十二.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次子. 十三房祖: 李胜高,行十三. 继一公支下万诚公三子. 派行: 远万高和玉 茂广绍兴隆 克承先世德 嗣述永昌荣 良谋贻后泽 光大迪新猷 善继前人志 诗书启懋修 忠孝传家训 纲维重本源 英贤襄盛治 景运庆升恒. 散居地: 湖南省平江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0
罪导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