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世叔仪

世叔仪

世叔仪,《左传》作太叔仪,即太叔文子姓,谥号,名,卫国世叔/太叔氏。

前559年夏,孙林父驱逐了卫献公,四月廿六,太叔仪跟随卫献公随后逃到了齐国。鲁襄公派郈成叔到卫国访问,太叔仪回答:“群臣没有才能,得罪了寡君。寡君不依法惩处下臣却抛弃他们,成为国君之忧。国君不忘先君之好,承蒙慰问群臣,又再加哀怜。谨拜谢国君之令,再拜大贶。”回去对臧武仲说,卫献公终会回国,内有太叔仪留守,外有同胞兄弟公子鱄(子鲜)跟随。

前548年夏,宁喜同意帮助卫献公复国。太叔文子听说了,说:“《诗经》‘我躬不说,皇恤我后(我一身还不能被人容纳,哪来得及顾念我的后代)?”宁子可说是不顾后代。可以吗?大概一定不可以。君子有行动,要考虑到结果,想到下次能再如此。《书经》:‘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经》:‘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现在宁子看待国君不如下围棋,怎能免于祸难?下棋举棋不定,就不能击败对方,何况安置...

世叔仪简介资料
卫国大夫
世叔/太叔
世叔仪相关文献
高仪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昭仪
中国西汉元帝时,元帝的妃子傅婕妤有殊宠,冯婕妤舍身救主有功,且都生有皇子(傅婕妤生定陶王刘康、冯婕妤生中山王刘兴),为了显示出两位宠妃的异宠,但汉元帝仍在位,两妃无法称王太后,于是在婕妤之上新设昭仪一位,取“昭其仪”之意,封傅氏与冯媛为昭仪。自此汉朝沿用之册封最高级的妃嫔,位仅亚于皇后。三国时曹魏后宫,夫人下有昭仪,爵比县侯。晋朝避司马昭讳,不设置昭仪封号。但五胡十六国依然时有采用。北朝时期恢复昭仪封号,依然用于册封高级或最高级妃嫔,有时分设左昭仪和右昭仪;南朝则仅作为嫔的其中一级,唐朝因之,为九嫔之首,位次四妃。自明朝前期之后,后宫不再设置昭仪。朝鲜王朝昭仪也是朝鲜王朝后宫嫔御等级之一,为正二品内命妇,地位次于嫔、贵人,而在淑仪之上。相关条目西汉昭仪冯媛,汉元帝妃,曾以身当熊救护汉元帝傅昭仪,汉元帝宠妃赵合德,汉成帝宠妃,皇后赵飞燕的妹妹。董昭仪,汉哀帝妃,男宠董贤的妹妹。五胡十六国昭仪...
查看全文
锺仪
生平楚共王七年(前584年)随楚令尹子重攻打郑国,战败被俘,郑国把他转送晋国囚禁。楚共王九年(前582年),晋景公见钟仪被囚两年仍然不忘故国,备受感动,于是释放回楚,并与楚国修好。参考文献.《左传&m
查看全文
杨仪
生平杨仪最初在曹魏荆州刺史傅群手下担任主簿(文书,次于功曹),后私自投奔关羽,关羽任命杨仪为功曹(郡县的书吏),并派遣杨仪入蜀诣见刘备。入四川后,刘备与论军国大事,受到刘备赏识,命为左将军兵曹掾,后来升任尚书。但任尚书期间因与尚书令刘巴不睦,遂被贬为遥署弘农太守。(曹魏领地)后来杨仪跟随诸葛亮北伐,任长史,深受诸葛亮重用,每次兵出,“常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然而在北伐中,杨仪又与大将魏延不和,两人势如水火,诸葛亮亦常对这两位手下要员的关系十分头痛。诸葛亮于五丈原病危时,与杨仪、费祎、姜维商讨退军事宜,决议由魏延断后,但同时也担心魏延抗命,所以也决议如果魏延抗命的话,就自行引军撤退,让形势上等同强迫魏延断后。诸葛亮死后,杨仪掌握军权,秘不发丧,并命费祎去试探魏延。魏延既不满北伐又告中断,更愤恨竟然要听命于政敌杨仪作断后将,所以强留费祎共谋夺取兵权。费祎
查看全文
仪姓 姓氏源流仪(Yí仪)姓源出有三:1、出自虞姓,起源于夏朝初年,仪狄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潜夫论》载,出自虞姓,夏朝初年,大禹持掌天下之后,其下有大臣名仪狄,最擅酿造美酒,在古人的文章里,仪狄的名字常作酒的代称,这位酿酒师的后代,便以祖名的仪字为姓,称为仪氏。2、出自春秋时卫国大夫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受封于仪邑(今河
查看全文
世叔仪相关标签
春秋人
卫国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1.仪征糜氏宗谱, 1, 卷1: 目录(图像3-6) 谱序 派字(图像58-59), 20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尚德堂, 2014年重修. 6册 : 插图(部分彩色),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支糜氏, 是在太平天国(1851-1864)时期避乱, 离开句容老家从江南逃至长江北岸的仪征, 最终在陈家集定居. 糜氏始祖 : 熊绎. 三国蜀安汉将军糜子仲嫡传第45世裔孙: 糜仲志. 字辈(40世起) : 邦大一丛(崇) 怀志学玉 在家(加)万年 长泽尧天 续订派行 : 百事昌明德 三春法茂林 文才兴业建 礼乐定光荣.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 南京市, 扬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糜氏宗谱.
浏览:100
4.仪征糜氏宗谱, 4, 卷4: 世德堂 仪征陈集友好大糜庄分居南京六合冶山岗陈 48世在松起, 20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尚德堂, 2014年重修. 6册 : 插图(部分彩色),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支糜氏, 是在太平天国(1851-1864)时期避乱, 离开句容老家从江南逃至长江北岸的仪征, 最终在陈家集定居. 糜氏始祖 : 熊绎. 三国蜀安汉将军糜子仲嫡传第45世裔孙: 糜仲志. 字辈(40世起) : 邦大一丛(崇) 怀志学玉 在家(加)万年 长泽尧天 续订派行 : 百事昌明德 三春法茂林 文才兴业建 礼乐定光荣.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 南京市, 扬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糜氏宗谱.
浏览:100
2.仪征糜氏宗谱, 2, 卷2: 世德堂 仪征陈集友好大糜庄分居刘集夏窑马鞍 45世仲志起, 20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尚德堂, 2014年重修. 6册 : 插图(部分彩色),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支糜氏, 是在太平天国(1851-1864)时期避乱, 离开句容老家从江南逃至长江北岸的仪征, 最终在陈家集定居. 糜氏始祖 : 熊绎. 三国蜀安汉将军糜子仲嫡传第45世裔孙: 糜仲志. 字辈(40世起) : 邦大一丛(崇) 怀志学玉 在家(加)万年 长泽尧天 续订派行 : 百事昌明德 三春法茂林 文才兴业建 礼乐定光荣.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 南京市, 扬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糜氏宗谱.
浏览:100
仪征糜氏宗谱 [6卷]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支糜氏, 是在太平天国(1851-1864)时期避乱, 离开句容老家从江南逃至长江北岸的仪征, 最终在陈家集定居. 糜氏始祖 : 熊绎. 三国蜀安汉将军糜子仲嫡传第45世裔孙: 糜仲志. 字辈排行16字 : (40世起)邦大一丛(崇) 怀志学玉 在家(加)万年 长泽尧天 续订派行20字: 百事昌明德 三春法茂林 文才兴业建 礼乐定光荣.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 南京市, 扬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糜氏宗谱.
浏览:0
3.仪征糜氏宗谱, 3, 卷3: 世德堂 仪征陈集友好大糜庄分居刘集新华 47世玉宽起, 201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尚德堂, 2014年重修. 6册 : 插图(部分彩色),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支糜氏, 是在太平天国(1851-1864)时期避乱, 离开句容老家从江南逃至长江北岸的仪征, 最终在陈家集定居. 糜氏始祖 : 熊绎. 三国蜀安汉将军糜子仲嫡传第45世裔孙: 糜仲志. 字辈(40世起) : 邦大一丛(崇) 怀志学玉 在家(加)万年 长泽尧天 续订派行 : 百事昌明德 三春法茂林 文才兴业建 礼乐定光荣.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 南京市, 扬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糜氏宗谱.
浏览:100
仪征糜氏宗谱 [6卷]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支糜氏, 是在太平天国(1851-1864)时期避乱, 离开句容老家从江南逃至长江北岸的仪征, 最终在陈家集定居. 糜氏始祖 : 熊绎. 三国蜀安汉将军糜子仲嫡传第45世裔孙: 糜仲志. 字辈排行16字 : (40世起)邦大一丛(崇) 怀志学玉 在家(加)万年 长泽尧天 续订派行20字: 百事昌明德 三春法茂林 文才兴业建 礼乐定光荣.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 南京市, 扬州市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及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 糜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