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元代 杯渡禅师

杯渡禅师

杯渡禅师为南北朝刘宋时代的佛教僧人。

据《佛祖通载》描写:“神僧杯渡,初出冀州,如清狂者,挈一木杯,渡水必乘之,因号焉。”《高僧传·卷第十·神异下·杯度八》记载有一人,有神力。当时的人不知他的姓名,但因他常以木杯放水中泛行渡海,故此称其为“杯度”。最后在元嘉五年三月初八,杯度见过一些佛教信徒后,自称:“贫道当向交广之间不复来也”云云。当时的交广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广东省、广西省和越南北部。

相传他后来来到香港屯门修道,在青山的大山岩居住。因而,此山获名为“杯渡山”,其门徒在岩前筑一茅屋作“杯渡庵”,后称“青山古寺”;至民国初年改建成“青山禅院”。

杯渡禅师简介资料
杯渡禅师相关文献
虚云禅师
虚云禅师,虚云禅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
查看全文
寿涯禅师
寿涯禅师北宋人,据《鹤林寺志》记载:「宋寿涯禅师,与胡武平(宿)、周茂叔交善。茂叔尤依寿涯,读书寺中,每师事之,尽得其传焉。其后二程之学本于茂叔,皆渊源于寿涯云。《鹤林寺志》将寿涯禅师列为高僧,又记载宋儒胡武平(宿)、周茂叔(敦颐)两人都曾在江苏润州鹤林寺读书,并以寿涯为师,以上所说足证寿涯禅师在学问与修行上都有一定的水平。
查看全文
宝志禅师
生平七岁时,依锺山(今紫金山)僧俭出家,居道林寺,专心禅观,因而得道。后以神通及不修边幅的言行而闻名,与佛图澄有相似之处,有许多神异的事迹。梁武帝时为帝师,极受崇信。相传梁武帝曾使张僧繇为他画像,志公现出了“十一面观音像”,因此他又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代流传的《梁皇宝忏》(《慈悲道场忏法》)即是梁武帝为了超度他的皇后郗氏,请志公与十位高僧所作。他与傅大士被认为是禅宗的先驱人物。后世流传的济公传说,起初的原型可能就是来自志公。相传他曾经向梁武帝引荐菩提达摩,但梁武帝与达摩话不投机,后达摩东渡至北魏。这可能是后人伪托的传说。参考资料【高僧轶事】宝志禅师撰制《梁皇宝忏》《智慧之源》258期宝志禅师
查看全文
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
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禅师
概论在古印度,称身心合一的修法为瑜伽。修行瑜伽者,称为瑜伽士或瑜伽师。佛教发展之初,特重禅那的修行。随着宗派分化,在大毘婆沙论时代,瑜伽与瑜伽师成为常见的名词。传入中国时,将瑜伽称为禅,而瑜伽师就称之为禅师。
查看全文
杯渡禅师相关标签
南北朝僧人
香港秦朝至元朝历史
香港历史人物
南北朝人
家族谱大览
丹阳李氏光化派族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950-1935 平安北道龙川郡内中面,李信默,1935年发行。 始祖李杯换的子孙录
浏览:0
虎岫李氏家谱
族谱名:虎岫李氏家谱 编纂者:不知 地区:台湾彰化县彰化市西兴里 始祖:渡台始祖李序山,李洪双夫妇 原籍:福建泉州安溪县修仁乡 世代:总9世 年份:清光绪朝末
浏览:0
丹阳李氏族谱, 750-1937
李永直, 1937. 李杯焕.
浏览:0
虎岫李氏家谱
族谱名:虎岫李氏家谱 编纂者:不知 地区:台湾彰化县彰化市西兴里 始祖:渡台始祖李序山,李洪双夫妇 原籍:福建泉州安溪县修仁乡 世代:总9世 年份:清光绪朝末
浏览:0
丹阳李氏明悟派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950-1937 始祖李杯换的子孙录 平安北道龙川郡内中面,李成洽,1937年发行
浏览:0
上党郡鲍氏宗谱
原书 : 平阳县 : [出版者不详], 1988年重修. 12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敬叔. 仕齐,食采于鲍,遂以为姓. 其子为鲍叔牙. 宗祖 : (唐末) 鲍藻. 由余姚避乱徙会稽. 藻公下有三子 : 鲍琯(居永嘉,为大房) ; 鲍琳(移居龙泉,为二房) ; 鲍璨(显于钱塘,为三房). 福佑始祖 : (唐宋之际) 鲍绍远,字克承. 琯公之子. 绍远公下三孙 : 鲍凤翔(大房) ; 鲍春晖(二房) ; 鲍若雨(迁雁池). 大房下支祖(9世) : (宋) 鲍浩沛,字沛久 ; 鲍浩渡,字沛济. 二房下支祖(9世) : (宋) 鲍浩泽,字沛穆 ; 鲍浩济,字沛敷. 雁池祖 : (宋) 鲍若雨,字商霖,号敬亭. 下有四子 : 鲍伯英 ; 鲍伯杰 ; 鲍伯达 ; 鲍伯助. 旧定行第(19世起) : 德一庆源深, 流远本盛敷, 克(荣)承宗必大, 斯乃邦家昌. 新定行第 : 日上山川秀, 云开万象清, 丹心荥(钦)国册, 鸿业振声名.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上党郡鲍氏大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