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拾遗和歌集

拾遗和歌集

拾遗和歌集》,是继《古今》、《后撰》后第三本敕撰和歌集。它与《古今》、《后撰》被合称为“三代集”。分为春、夏、秋、冬、贺、别、物名、杂(上、下)、神乐歌、恋(共五卷)、杂春、杂秋、杂贺、杂恋、哀伤,共计二十卷。总共收录了约1350首和歌。虽然通说此书是由花山天皇亲撰,或是花山天皇下令由藤原长能及源道济编纂,但皆没有确实证据。

由题名中“拾遗”两字可知,此书收录了许多未被收入前两部敕撰和歌集中的作品。

拾遗和歌集相关文献
拾遗
参考文献书目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
查看全文
古今和歌集
编撰过程公元905年,醍醐天皇正式下令,命令宫廷诗人,被称为平安时期和歌圣手的纪贯之与纪友则、凡河内躬恒、壬生忠岑四人成立机构,组织人力编撰一部大型和歌集。编撰的目的是收集自奈良时代末期《万叶集》成书之后到平安时代初期一百三十余年以来的作品。初拟名《拟万叶集》后经天皇改名为《古今和歌集》。编撰历时九年,914年全书基本得以完成,但编撰者之一的纪友则未及书成即已辞世。纪贯之领头呈上所编,并为其撰写了有深远影响序言。结构全书共收和歌一千余首,仿照《万叶集》,分成二十卷。所收的每首和歌,均先列题目,然后列作者名字。其中的著名诗人除去编撰的四人,还有索性法师,藤原敏行等人,这些宫廷诗人后来都被列入三十六歌仙。《古今和歌集》采取的收入大量恋歌和它的分卷结构也成为后来的敕撰和歌集的范本。从它开始,到1216年《新古今和歌集》完成,平安时代的各代天皇共下令编写了八部和歌集,合成“八代集”。之后到1439...
查看全文
敕撰和歌集
概要
查看全文
后撰和歌集
参考文献片桐洋一校注、解说。《后撰和歌集》pp471-500,岩波书店〈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6〉。1990年。ISBN4002400069大曽根章介等校注。《本朝文粋》,岩波书店〈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27〉。1992年。ISBN4002400271
查看全文
拾遗补缺
【成语】拾遗补缺 【成语】拾遗补缺 【拼音】shíyíbǔquē 【解释】捡取遗漏,弥补缺失。也即补充旁人所欠缺的东西。 【出处】《晋书·江统传》:“臣闻古之为臣者,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献可替否,拾遗补阙。”《清史稿·李菡传》:“夫献可替否,宰相之责也;拾遗补阙,谏官之责也。”
查看全文
拾遗和歌集相关标签
平安时代典籍
11世纪书籍
和歌集
古籍
家族谱大览
铜梁陈氏一修支谱 [3卷及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景源堂, 民国17[1918]一修. 6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茶陵迁湘祖: 陈自景, 明洪武由江右迁湘肇居茶陵之东山. 中湘始迁祖 : 陈和鸾, 于嘉靖代由茶陵迁中湘十四都之六甲神冲. 本支铜梁始迁祖 : 陈贵琼, 由中湘徙居今之铜梁陈家湾.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和茶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陈氏支谱.
浏览:0
铜梁陈氏一修支谱 [3卷及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景源堂, 民国17[1918]一修. 6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茶陵迁湘祖: 陈自景, 明洪武由江右迁湘肇居茶陵之东山. 中湘始迁祖 : 陈和鸾, 于嘉靖代由茶陵迁中湘十四都之六甲神冲. 本支铜梁始迁祖 : 陈贵琼, 由中湘徙居今之铜梁陈家湾.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和茶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陈氏支谱.
浏览:0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
原书: [武汉大族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制 :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编纂委员会编], 2010年. 存3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本谱缺卷9, 28, 32. 注: 本谱含胡氏源流, 江西庐陵胡氏源流演变迁徙世系 注: 江西庐陵胡氏的最早基祖: 胡公霸, 胡公真(贞), 胡公阳, 胡裕, 胡兆昌, 胡用和, 胡昌宗, 胡国宝. 注: 江西庐陵, 即江西吉安. 详见卷首沿革表(图像259-260) 泰和澜溪始祖: (唐)胡公铎, 名受生讳振号木蓭. 从兄官解谋居因游吉州胜景至泰和东镇王山下十里遂居焉. 散居地: 江西省万安县, 吉安县, 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编目. 书脊题:江西庐陵分谱.
浏览:100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
原书: [武汉大族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制 :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编纂委员会编], 2010年. 存3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本谱缺卷9, 28, 32. 注: 本谱含胡氏源流, 江西庐陵胡氏源流演变迁徙世系 注: 江西庐陵胡氏的最早基祖: 胡公霸, 胡公真(贞), 胡公阳, 胡裕, 胡兆昌, 胡用和, 胡昌宗, 胡国宝. 注: 江西庐陵, 即江西吉安. 详见卷首沿革表(图像259-260) 泰和澜溪始祖: (唐)胡公铎, 名受生讳振号木蓭. 从兄官解谋居因游吉州胜景至泰和东镇王山下十里遂居焉. 散居地: 江西省万安县, 吉安县, 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编目. 书脊题:江西庐陵分谱.
浏览:100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
原书: [武汉大族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制 :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编纂委员会编], 2010年. 存3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本谱缺卷9, 28, 32. 注: 本谱含胡氏源流, 江西庐陵胡氏源流演变迁徙世系 注: 江西庐陵胡氏的最早基祖: 胡公霸, 胡公真(贞), 胡公阳, 胡裕, 胡兆昌, 胡用和, 胡昌宗, 胡国宝. 注: 江西庐陵, 即江西吉安. 详见卷首沿革表(图像259-260) 泰和澜溪始祖: (唐)胡公铎, 名受生讳振号木蓭. 从兄官解谋居因游吉州胜景至泰和东镇王山下十里遂居焉. 散居地: 江西省万安县, 吉安县, 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编目. 书脊题:江西庐陵分谱.
浏览:100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
原书: [武汉大族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制 :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编纂委员会编], 2010年. 存3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本谱缺卷9, 28, 32. 注: 本谱含胡氏源流, 江西庐陵胡氏源流演变迁徙世系 注: 江西庐陵胡氏的最早基祖: 胡公霸, 胡公真(贞), 胡公阳, 胡裕, 胡兆昌, 胡用和, 胡昌宗, 胡国宝. 注: 江西庐陵, 即江西吉安. 详见卷首沿革表(图像259-260) 泰和澜溪始祖: (唐)胡公铎, 名受生讳振号木蓭. 从兄官解谋居因游吉州胜景至泰和东镇王山下十里遂居焉. 散居地: 江西省万安县, 吉安县, 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编目. 书脊题:江西庐陵分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