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滴滴涕

滴滴涕

DDT,中文又作滴滴涕,别名迪迪替,学名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化学式:(ClC6H4)2CH(CCl3)。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对人类毒性低,曾经是最著名的合成农药和杀虫剂。后来人们发现DDT不易降解,积累下来对鱼类和鸟类生存繁殖不利,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停止使用DDT,只有少数地区继续使用以对抗疟疾。

滴滴涕简介资料
P03
50-29-3
4,4"-(2,2,2-trichloroethane-
* 113 mg·kg−1(大鼠经口)300–500 mg·kg−1(哺乳动物)
Clc1ccc(cc1)C(c2ccc(Cl)cc2)C(Cl)(Cl)Cl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C14H9Cl5
无色有特征性气味的可燃固体。纯品为结晶,工业品呈蜡状
S
1.55 g/cm&sup3
354.49 g·mol⁻&sup1
185–187 ℃(7 Pa)
易溶于
1.2 µg·
108.5–109 ℃
R
滴滴涕相关文献
滴滴涕
特性工业品DDT为白色或微黄固体,组成一般为70%的p,p"-DDT及20%的o,p"-DDT,后者杀虫活性较弱,是主要的副产物。DDT是高度疏水的无色结晶固体,有微弱的特征气味。
查看全文
滴滴涕相关标签
杀虫剂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氯代烃
芳香化合物
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