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道教

道教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中后期才有教团产生。张陵在益州(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师道,信奉老子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尊封老子,说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包括道家、术士等)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寻求有关实践练成神仙的方法。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

道教简介资料
战国时期
尊道贵德
道教相关文献
茶与道教
茶与道教,天人和一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
查看全文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渊源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渊源,       道教是我国古老的宗教,早于世界其他各种宗教。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
查看全文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美学
巴蜀文化—道教文化—道教美学,   道教美学是关于道教文学艺术的审美关系的理论。美学本身就是一个学派众多的理论
查看全文
大道教
大道教是金代刘德仁开创的新道派。金皇统二年(1142年)刘德仁托称有老人授其玄妙道,此即大道教的创立。刘德仁以九条戒法传习门徒,其内容主要为忠君孝亲,诚以待人,清净无邪,安贫乐道,力耕而食,量入为用,不盗窃,不饮酒,不骄盈。这些得到许多人信仰,“传其道者几遍中国”。刘德仁逝世后被追赠真人号,相继掌教的有二祖陈师正,三祖张信真,四祖毛希琮。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年),大道教曾一度被禁止,此后几十年间隐于民间传播,没留下什么记载。到元宪宗时,传给第五代祖师郦希诚,得到统治者宠信,改称其教为“真大道”。元以后,真大道逐渐衰落并消失,或已合并于全真道。
查看全文
道教名山
十大洞天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七十二福地四大道教名山中国四处主要的道教圣地,分别是:位于湖北省十堰丹江口市的武当山;位于四川省成都都江堰市的青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贵溪市的龙虎山;位于安徽省黄山休宁县的齐云山。道教发源地位于四川成都大邑的鹤鸣山;五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也称为“东岳”。华山,位于陕西渭南华阴市。也称为“西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衡山县。也称为“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浑源县。也称为“北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登封市。也称为“中岳”。其他道教名山罗浮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昆嵛山,位于山东省威海市和烟台市交界处。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云梦山(鬼谷山),位于河南省鹤壁淇县;天桂山,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北约90公里处的平山县境内。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和常州市金坛区交界处。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千山,位于辽宁...
查看全文
道教相关标签
蒙古帝国
道教
家族谱大览
李公道氏族通讯录
原书: [台湾 : 编者], 民国92[2003]. 1册 : 世系表. 始祖(一世) : (清) 李道. 于乾隆间自福建泉州j入台开基. 派祖(3世) : 李姜. 下有二子 : 李怨 ; 李车. 怨公下四房 : 李剪 ; 李字 ; 李述 ; 李踏. 车公下三房 : 李成 ; 李益 ; 李春. 散居地 : 台湾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通讯录中包括家族成员姓名, 出生年月日, 服务单位, 职称, 通讯地址, 电话号码等资料.
浏览:0
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
浏览:0
道光松桃厅志
浏览:94167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
侯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忠堂, 民国21[1932]重修. 存6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世系卷3, 8 ; 及齿录卷6, 13, 17. 纂修者 : 侯崇士,原名善士,名锡卿,字丞九 ; 侯崇纹,原名大纹,字理丞 ; 侯崇权,原名昌标,学名时中,号玉衡 ; 侯知先,原名继先,字振廷 ; 侯教森,原名荣森,字荫林 ; 侯道益,原名承益. 始祖(1世) : (宋) 侯念三十九郎. 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徙桂阳,再徙东塘. 派祖(5世) : (宋) 侯和铭,原名子铭(大湖塘) ; 侯和武,原名清武(黄廊塘) ; 侯和展,号君伯(黄廊塘) ; 侯和钧,原名钧大(凫溪) ; 侯和属(东塘). 铭公下一子(6世) : (宋元之际) 侯千夫,即千八郎. 武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庆夫. 展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康夫,原名大夫. 钧公下一子(6世) : (宋) 侯善夫,行九郎,字国器. 属公生五子(6世) : 侯才夫 ; 侯代夫,原名大夫,字上卿 ; 侯贵夫(徙乌珠石) ; 侯秀夫(徙侯家塘老屋场) ; 侯用夫. 字辈 : 念大万九和 夫叟伯均子 伦纪克肇修 中庸统性理 尊亲道教崇 知识赋全体 芳型仰含象 休征日以长 应时生贤哲 新猷振友邦 学术策进化 福利颂造端 博爱表同情 雍睦敦庭谊 治平鉴在兹 康阜允余裕 丰勋铭鼎钟 用纾作育意. 注 : 各派旧字辈详阅卷首5(第4册) 影像46-49页. 散居地 : 湖南省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桂阳侯氏宗谱
浏览:100
道教导读知识
玄元节
玄元节
降圣节,又称玄元节、真元节、老君诞等,是太上老君的降诞之日。降圣节为道门节令,殷商武丁九年(公元前1245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炁,托孕于玄妙玉女八十一载,于二月十五日降生为老子。所以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徒都在宫观中举行隆重斋会进行庆贺。 降圣节也是唐宋时期的官方法定节日,唐宋时期尊崇道教,将这一节日推广为全国性的节日,百官休假,以示庆祝。降圣节是海内外华人共贺的节日,新加坡将二月十五日定为“道教节”,中国香港地区则将二月十五日定为“道教日”。
浏览量:2849次
王重阳简介
王重阳简介
王重阳是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他自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他47岁时,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1159)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活死人墓”中潜心修持2年,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王重阳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王阳明的传世着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馀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浏览量:1744次
老君山适合几月份去
老君山适合几月份去
河南老君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老君山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是道教中历史最长的山脉。春秋时期,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在此归隐修炼,这里因此成为“道源”和“祖庭”。北魏始于其上建老君庙以纪念。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赐名“老君山”,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老君山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石林景观对游人开放,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老君山最佳旅游季节是5-6月和10-11月。老君山景区山中树木茂盛,风景如画,山泉处处可见。每年5、6月份杜鹃花盛开时节来老君山最佳。秋天十月左右,老君山的风景也很好,老君山海拔2200多米,年平均气温12.4℃,很适宜出游。金秋时分周边地区更是赏红叶的绝佳选择。
浏览量:18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