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族谱以《玉牒》为核心,系统记载了自努尔哈赤起的爱新觉罗家族谱系,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大类,其中宗室(塔克世直系后裔)入黄册,觉罗(旁支后裔)入红册。以下从皇帝世系、宗室与觉罗区分、玉牒编纂与保存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清朝皇帝世系表(1616-1912)
(一)后金时期(1616-1644)
努尔哈赤(太祖,1616-1626 在位)
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
子嗣:16 子,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太宗,1626-1643 在位)
改国号为 “大清”,完善中央集权。
子嗣:11 子,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
(二)入关后(1644-1912)
福临(世祖,1644-1661 在位)
首位入关皇帝,由多尔衮摄政。
子嗣:8 子,第三子玄烨(康熙帝)因出过天花被选中。
玄烨(圣祖,1661-1722 在位)
平三藩、收台湾,开创 “康乾盛世”。
子嗣:35 子,晚年 “九子夺嫡”,第四子胤禛(雍正帝)胜出。
胤禛(世宗,1722-1735 在位)
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强化军机处。
子嗣:10 子,第四子弘历(乾隆帝)继位。
弘历(高宗,1735-1796 在位)
在位 60 年,自称 “十全老人”,晚年禅位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
颙琰(仁宗,1796-1820 在位)
处决和珅,未能扭转王朝衰落。
子嗣:5 子,次子旻宁(道光帝)因嫡长子身份继位。
旻宁(宣宗,1820-1850 在位)
经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子嗣:9 子,第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
奕詝(文宗,1850-1861 在位)
内忧外患中去世,唯一子载淳(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开始掌权。
载淳(穆宗,1861-1875 在位)
无子嗣,慈禧选胞妹之子载湉(光绪帝)过继为咸丰帝子。
载湉(德宗,1875-1908 在位)
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无子嗣,慈禧指定溥仪(宣统帝)继位。
溥仪(逊帝,1908-1912 在位)
清朝末代皇帝,1912 年退位,无子嗣。
二、宗室与觉罗的区分
血缘界定
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系黄带子,享有封爵、俸禄等特权。
觉罗:塔克世兄弟(如德世库、刘阐)的后裔,系红带子,政治经济待遇远低于宗室,需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
特殊群体
革退宗室:因罪被削籍者降系红带子,如舒尔哈齐后裔、代善后裔等。
革退觉罗:降系紫带子,如德世库后裔。
命名规则
宗室近支需按行辈用字(如胤、弘、永、绵、奕、载、溥),并使用特定偏旁(礻、日、王等);远支和觉罗则无此限制。
三、玉牒的编纂与保存
编纂制度
每十年修纂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皇帝钦定总裁大臣。内容包括生卒、婚丧、封爵等,生者朱书,殁者墨书。
分为满、汉文本,格式有竖格(按辈分)和横格(按支系),皇族女子仅载于竖格玉牒。
历史沿革
首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 1921 年共修 28 次。1936 年伪满洲国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汇历代玉牒为 8 册。
现存情况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600 册,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060 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 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四、学术争议与文化价值
争议点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 “清朝皇族为宋英宗后裔”,但基因研究显示爱新觉罗氏父系为通古斯 C3b 单倍群,与汉族无关。
雍正继位合法性、光绪死因(砒霜中毒)等仍存讨论。
价值
玉牒是研究清代人口史、宫廷制度清朝皇室族谱以《玉牒》为核心,系统记载了自努尔哈赤起的爱新觉罗家族谱系,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大类,其中宗室(塔克世直系后裔)入黄册,觉罗(旁支后裔)入红册。以下从皇帝世系、宗室与觉罗区分、玉牒编纂与保存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清朝皇帝世系表(1616-1912)
(一)后金时期(1616-1644)
努尔哈赤(太祖,1616-1626 在位)
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
子嗣:16 子,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太宗,1626-1643 在位)
改国号为 “大清”,完善中央集权。
子嗣:11 子,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
(二)入关后(1644-1912)
福临(世祖,1644-1661 在位)
首位入关皇帝,由多尔衮摄政。
子嗣:8 子,第三子玄烨(康熙帝)因出过天花被选中。
玄烨(圣祖,1661-1722 在位)
平三藩、收台湾,开创 “康乾盛世”。
子嗣:35 子,晚年 “九子夺嫡”,第四子胤禛(雍正帝)胜出。
胤禛(世宗,1722-1735 在位)
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强化军机处。
子嗣:10 子,第四子弘历(乾隆帝)继位。
弘历(高宗,1735-1796 在位)
在位 60 年,自称 “十全老人”,晚年禅位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
颙琰(仁宗,1796-1820 在位)
处决和珅,未能扭转王朝衰落。
子嗣:5 子,次子旻宁(道光帝)因嫡长子身份继位。
旻宁(宣宗,1820-1850 在位)
经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子嗣:9 子,第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
奕詝(文宗,1850-1861 在位)
内忧外患中去世,唯一子载淳(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开始掌权。
载淳(穆宗,1861-1875 在位)
无子嗣,慈禧选胞妹之子载湉(光绪帝)过继为咸丰帝子。
载湉(德宗,1875-1908 在位)
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无子嗣,慈禧指定溥仪(宣统帝)继位。
溥仪(逊帝,1908-1912 在位)
清朝末代皇帝,1912 年退位,无子嗣。
二、宗室与觉罗的区分
血缘界定
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系黄带子,享有封爵、俸禄等特权。
觉罗:塔克世兄弟(如德世库、刘阐)的后裔,系红带子,政治经济待遇远低于宗室,需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
特殊群体
革退宗室:因罪被削籍者降系红带子,如舒尔哈齐后裔、代善后裔等。
革退觉罗:降系紫带子,如德世库后裔。
命名规则
宗室近支需按行辈用字(如胤、弘、永、绵、奕、载、溥),并使用特定偏旁(礻、日、王等);远支和觉罗则无此限制。
三、玉牒的编纂与保存
编纂制度
每十年修纂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皇帝钦定总裁大臣。内容包括生卒、婚丧、封爵等,生者朱书,殁者墨书。
分为满、汉文本,格式有竖格(按辈分)和横格(按支系),皇族女子仅载于竖格玉牒。
历史沿革
首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 1921 年共修 28 次。1936 年伪满洲国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汇历代玉牒为 8 册。
现存情况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600 册,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060 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 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四、学术争议与文化价值
争议点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 “清朝皇族为宋英宗后裔”,但基因研究显示爱新觉罗氏父系为通古斯 C3b 单倍群,与汉族无关。
雍正继位合法性、光绪死因(砒霜中毒)等仍存讨论。
价值
玉牒是研究清代人口史、宫廷制度、宗法社会的核心史料,例如统计显示皇子平均寿命 32 岁,皇女 26 岁。
其编纂体现了 “家国同构” 的统治逻辑,黄绫装帧与避讳制度则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帝系分支或觉罗家族细节,可参考《爱新觉罗宗谱》(学苑出版社 1998 年影印本)或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宗法社会的核心史料,例如统计显示皇子平均寿命 32 岁,皇女 26 岁。
其编纂体现了 “家国同构” 的统治逻辑,黄绫装帧与避讳制度则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帝系分支或觉罗家族细节,可参考《爱新觉罗宗谱》(学苑出版社 1998 年影印本)或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