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室族谱一览表
大清皇室族谱一览表 导读:

清朝皇室族谱以《玉牒》为核心,系统记载了自努尔哈赤起的爱新觉罗家族谱系,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大类,其中宗室(塔克世直系后裔)入黄册,觉罗(旁支后裔)入红册。以下从皇帝世系、宗室与觉罗区分、玉牒编纂与保存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清朝皇帝世系表(1616-1912)

(一)后金时期(1616-1644)

努尔哈赤(太祖,1616-1626 在位)

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

子嗣:16 子,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太宗,1626-1643 在位)

改国号为 “大清”,完善中央集权。

子嗣:11 子,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

(二)入关后(1644-1912)

福临(世祖,1644-1661 在位)

首位入关皇帝,由多尔衮摄政。

子嗣:8 子,第三子玄烨(康熙帝)因出过天花被选中。

玄烨(圣祖,1661-1722 在位)

平三藩、收台湾,开创 “康乾盛世”。

子嗣:35 子,晚年 “九子夺嫡”,第四子胤禛(雍正帝)胜出。

胤禛(世宗,1722-1735 在位)

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强化军机处。

子嗣:10 子,第四子弘历(乾隆帝)继位。

弘历(高宗,1735-1796 在位)

在位 60 年,自称 “十全老人”,晚年禅位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

颙琰(仁宗,1796-1820 在位)

处决和珅,未能扭转王朝衰落。

子嗣:5 子,次子旻宁(道光帝)因嫡长子身份继位。

旻宁(宣宗,1820-1850 在位)

经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子嗣:9 子,第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

奕詝(文宗,1850-1861 在位)

内忧外患中去世,唯一子载淳(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开始掌权。

载淳(穆宗,1861-1875 在位)

无子嗣,慈禧选胞妹之子载湉(光绪帝)过继为咸丰帝子。

载湉(德宗,1875-1908 在位)

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无子嗣,慈禧指定溥仪(宣统帝)继位。

溥仪(逊帝,1908-1912 在位)

清朝末代皇帝,1912 年退位,无子嗣。

二、宗室与觉罗的区分

血缘界定

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系黄带子,享有封爵、俸禄等特权。

觉罗:塔克世兄弟(如德世库、刘阐)的后裔,系红带子,政治经济待遇远低于宗室,需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

特殊群体

革退宗室:因罪被削籍者降系红带子,如舒尔哈齐后裔、代善后裔等。

革退觉罗:降系紫带子,如德世库后裔。

命名规则

宗室近支需按行辈用字(如胤、弘、永、绵、奕、载、溥),并使用特定偏旁(礻、日、王等);远支和觉罗则无此限制。

三、玉牒的编纂与保存

编纂制度

每十年修纂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皇帝钦定总裁大臣。内容包括生卒、婚丧、封爵等,生者朱书,殁者墨书。

分为满、汉文本,格式有竖格(按辈分)和横格(按支系),皇族女子仅载于竖格玉牒。

历史沿革

首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 1921 年共修 28 次。1936 年伪满洲国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汇历代玉牒为 8 册。

现存情况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600 册,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060 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 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四、学术争议与文化价值

争议点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 “清朝皇族为宋英宗后裔”,但基因研究显示爱新觉罗氏父系为通古斯 C3b 单倍群,与汉族无关。

雍正继位合法性、光绪死因(砒霜中毒)等仍存讨论。

价值

玉牒是研究清代人口史、宫廷制度清朝皇室族谱以《玉牒》为核心,系统记载了自努尔哈赤起的爱新觉罗家族谱系,分为帝系、宗室、觉罗三大类,其中宗室(塔克世直系后裔)入黄册,觉罗(旁支后裔)入红册。以下从皇帝世系、宗室与觉罗区分、玉牒编纂与保存三个维度展开说明:

一、清朝皇帝世系表(1616-1912)

(一)后金时期(1616-1644)

努尔哈赤(太祖,1616-1626 在位)

奠基者,统一女真各部,创立八旗制度。

子嗣:16 子,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皇太极(太宗,1626-1643 在位)

改国号为 “大清”,完善中央集权。

子嗣:11 子,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

(二)入关后(1644-1912)

福临(世祖,1644-1661 在位)

首位入关皇帝,由多尔衮摄政。

子嗣:8 子,第三子玄烨(康熙帝)因出过天花被选中。

玄烨(圣祖,1661-1722 在位)

平三藩、收台湾,开创 “康乾盛世”。

子嗣:35 子,晚年 “九子夺嫡”,第四子胤禛(雍正帝)胜出。

胤禛(世宗,1722-1735 在位)

推行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强化军机处。

子嗣:10 子,第四子弘历(乾隆帝)继位。

弘历(高宗,1735-1796 在位)

在位 60 年,自称 “十全老人”,晚年禅位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帝)。

颙琰(仁宗,1796-1820 在位)

处决和珅,未能扭转王朝衰落。

子嗣:5 子,次子旻宁(道光帝)因嫡长子身份继位。

旻宁(宣宗,1820-1850 在位)

经历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子嗣:9 子,第四子奕詝(咸丰帝)继位。

奕詝(文宗,1850-1861 在位)

内忧外患中去世,唯一子载淳(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开始掌权。

载淳(穆宗,1861-1875 在位)

无子嗣,慈禧选胞妹之子载湉(光绪帝)过继为咸丰帝子。

载湉(德宗,1875-1908 在位)

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软禁,无子嗣,慈禧指定溥仪(宣统帝)继位。

溥仪(逊帝,1908-1912 在位)

清朝末代皇帝,1912 年退位,无子嗣。

二、宗室与觉罗的区分

血缘界定

宗室: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裔,系黄带子,享有封爵、俸禄等特权。

觉罗:塔克世兄弟(如德世库、刘阐)的后裔,系红带子,政治经济待遇远低于宗室,需通过军功或科举入仕。

特殊群体

革退宗室:因罪被削籍者降系红带子,如舒尔哈齐后裔、代善后裔等。

革退觉罗:降系紫带子,如德世库后裔。

命名规则

宗室近支需按行辈用字(如胤、弘、永、绵、奕、载、溥),并使用特定偏旁(礻、日、王等);远支和觉罗则无此限制。

三、玉牒的编纂与保存

编纂制度

每十年修纂一次,由宗人府主持,皇帝钦定总裁大臣。内容包括生卒、婚丧、封爵等,生者朱书,殁者墨书。

分为满、汉文本,格式有竖格(按辈分)和横格(按支系),皇族女子仅载于竖格玉牒。

历史沿革

首修于顺治十八年(1661),至 1921 年共修 28 次。1936 年伪满洲国续修《爱新觉罗宗谱》,汇历代玉牒为 8 册。

现存情况

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600 册,沈阳辽宁省档案馆藏 1060 册,均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 年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四、学术争议与文化价值

争议点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曾提出 “清朝皇族为宋英宗后裔”,但基因研究显示爱新觉罗氏父系为通古斯 C3b 单倍群,与汉族无关。

雍正继位合法性、光绪死因(砒霜中毒)等仍存讨论。

价值

玉牒是研究清代人口史、宫廷制度、宗法社会的核心史料,例如统计显示皇子平均寿命 32 岁,皇女 26 岁。

其编纂体现了 “家国同构” 的统治逻辑,黄绫装帧与避讳制度则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帝系分支或觉罗家族细节,可参考《爱新觉罗宗谱》(学苑出版社 1998 年影印本)或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宗法社会的核心史料,例如统计显示皇子平均寿命 32 岁,皇女 26 岁。

其编纂体现了 “家国同构” 的统治逻辑,黄绫装帧与避讳制度则凸显皇权至高无上。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帝系分支或觉罗家族细节,可参考《爱新觉罗宗谱》(学苑出版社 1998 年影印本)或访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文史图集精选
郎世宁为何能被聘为大清皇室专用画师
郎世宁为何能被聘为大清皇室专用画师
宫廷画师郎世宁本来是一位意大利人,但是在1715年的时候他来到了清朝进行传教,当时他很快就和康熙见了面,康熙本身就十分喜欢科学以及一些艺术,所以尽管并不相信他的宗教问题但是却一直对他十分的礼遇有加,于是在此之后就立即将他封为了专门为大清皇室服务的画师,住进了如意馆之中,之后的五十年郎世宁一直潜心作画,取得了非常多的荣耀。郎世宁作品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一生,有五十多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从康熙开始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更,取得了许多其他人所没有的荣耀,他的成就是之前所有进入中国传教的外国画家所不能企及的,同时也让许多本土的画家无法超越。可是郎世宁在为皇室人员服务的时候,身份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只是一个普通的画家而已,而且当时作画的条件也是十分简陋的,所以说他的荣誉是十分难得的,也可以看出郎世宁为了作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1766年,宫廷画师郎世宁在自己七十八岁生日之前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后他的尸骨被埋葬...
大清灭亡了,爱新觉罗·塔拜子孙仍旧存在,一个“皇族”的村落出现
大清灭亡了,爱新觉罗·塔拜子孙仍旧存在,一个“皇族”的村落出现
距今为止,清朝已经灭亡100多年了,但话题却是一直不断,总有这些那些的事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或许是由于清朝是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灭亡的,所以国民政府并没有对清朝皇室赶尽杀绝,现在在辽宁沈阳的一个镇上,就有一个满堂村,那里住着全是清朝的皇室后裔,爱新觉罗的子孙,并且有1000多人,他们现在仍然不忘祖先的辉煌。他们是当年随同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皇族后裔;他们的先祖在多尔衮入关以后担当起守卫盛京的重任———这一守就是300年。他们曾经是令人羡慕的“红带子”,自出生起每年就享受国家发的银两;他们现在有着共同的姓氏———“肇”。在满堂村,年龄最大的就是肇卫红,现今已经80多岁了,他自称是爱新觉罗·塔拜的后代,是塔拜的第十世孙。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肇老先生甚至拿出了族谱,并且告诉大家这个村子里住着的都是爱新觉罗的后代,从清朝灭亡后,就一直住在这里。肇老先生还说在大清那会,由于祖上都是皇室,所以根本不用自...
郎世宁因何机缘能被聘为大清皇室专用画师
郎世宁因何机缘能被聘为大清皇室专用画师
宫廷画师郎世宁本来是一位意大利人,但是在1715年的时候他来到了清朝进行传教,当时他很快就和康熙见了面,康熙本身就十分喜欢科学以及一些艺术,所以尽管并不相信他的宗教问题但是却一直对他十分的礼遇有加,于是在此之后就立即将他封为了专门为大清皇室服务的画师,住进了如意馆之中,之后的五十年郎世宁一直潜心作画,取得了非常多的荣耀。郎世宁作品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一生,有五十多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从康熙开始经历了三个朝代的变更,取得了许多其他人所没有的荣耀,他的成就是之前所有进入中国传教的外国画家所不能企及的,同时也让许多本土的画家无法超越。可是郎世宁在为皇室人员服务的时候,身份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只是一个普通的画家而已,而且当时作画的条件也是十分简陋的,所以说他的荣誉是十分难得的,也可以看出郎世宁为了作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1766年,宫廷画师郎世宁在自己七十八岁生日之前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后他的尸骨被埋葬...
现代社会告诉你,满清皇室为何子女大都夭折?
现代社会告诉你,满清皇室为何子女大都夭折?
多子多福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在中国古代帝王也是这样想的。而且后宫佳丽三千想不多子女都难,可是他们的子女又有许多夭折,这是为什么呢?清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康熙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的清楚,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康熙一共有七个兄弟,六个姐妹。那么这些人到哪去了呢?康熙的父亲是顺治帝,他的长子,爱新觉罗·牛钮出生89天就夭折了,皇四子荣亲王,三个月大的时候也随大哥而去。皇六子六岁夭折,皇七子19岁,皇八子八岁。都去跟大哥团聚了。皇长女,一岁;皇三女,五岁;皇四女,八岁,皇五女,七岁;皇六女,四岁。所以康熙能够平安的长大真的是上天的眷顾了。那么康熙的儿女又怎样呢?康熙的帝王是由雍正继承的,雍正有35个兄弟,20个姐妹。可是有15个兄弟早死,12个姐妹夭折。那么多的亲王公主早死,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清朝的上层统治者其实就是八旗,而这八旗又有着血缘关系。而挑选妃子首先是从这八旗,从亲戚中挑选...
她是“唯一”一个被皇帝凌迟处死的大清公主
她是“唯一”一个被皇帝凌迟处死的大清公主
关于“凌迟”这一刑罚,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了解。“凌迟”又称作“剐刑”,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历史上死于这种刑罚的人不在少数,例如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大太监刘瑾或是晚清时期骂慈禧的匪盗康老八等等。死于“凌迟”的人虽多,但大部分可以总结为是与当朝统治者立于对立面的一方,即与皇室没什么关系还爱惹皇室的人。网络配图但是你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出身皇室但最终却被皇帝赐予“凌迟”的人,她就是历史上唯一一名被处以“凌迟”的公主莽古济,而这位皇帝就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句话虽一般应用于父子之间,但也多指血浓于水。莽古济与皇太极是姐弟关系,身为一国的公主,莽古济有着高贵的身份与权势,但她为何最终被弟弟判了个“凌迟”呢?说到底还是皇室成员最现实的一点——皇位之争!网络配图莽古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儿,由于母亲很受努尔哈赤的重视,因而莽古济从小就是一名受尽宠...
承德避暑山庄:满清皇室最大的避暑行宫
承德避暑山庄:满清皇室最大的避暑行宫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
文史线索
麦氏家谱文献汇总一览表
麦氏家谱文献汇总一览表广东中山榄溪麦氏族谱十二卷,(清)麦祈总纂,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美国纽约市国立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广东顺德麦氏族谱及兴图不分卷,(清)麦秉钧撰,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顺德市博物馆。广东高明麦氏族谱十三卷,(清)麦秀歧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种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广东新会麦氏族谱一卷,(清)麦德和录,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新会县修志会办公室。广东麦氏族谱不分卷,(清)麦汝球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有两部)。广东麦氏族谱叙不分卷,(民国)麦g琪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麦氏族谱...
6669次浏览 查看阅读>>
家谱研究-大石屯韩氏谱
大石屯《韩氏族谱》编纂纲目(2008-04-0909:09:48)标签:韩氏族谱杂谈大石屯《韩氏族谱》编纂纲目一、前言二、毛泽东、孙中山等名人论修谱三、韩氏溯源(一)韩氏的起源、迁徙史及历史名人1、韩氏的起源(1)韩氏的由来(2)韦、何、卓、麦本姓韩附:A、宋庆龄本姓韩;B、宋庆龄的祖先曾在合浦廉州任知州2、韩氏的迁徙史3、韩氏的历史名人(有待补充)韩非子、韩愈、韩信、韩、韩湘、韩琦、韩世宗、韩先楚、韩念龙、韩叙(二)大石屯韩氏溯源1、大石屯韩氏始祖的来由2、“南阳世胄,东莞家声”―大石屯韩氏寻根的路径3、东莞寻根(1)网上一信息,解开百年谜―东莞寻根行(通讯)(2)东莞石龙坑村韩氏源流附:东莞石龙坑村韩氏宗祠的碑文(3)大石屯韩氏来自东莞石龙坑的渊源考证①附:①东莞市石龙坑村韩氏宗谱(康礼公支派)1至14代宗支一览表(整理)②对石龙坑韩氏族谱及宗祠碑记的三处质疑4、南阳归宗(现暂缺东莞韩...
1907次浏览 查看阅读>>
黄山市汪华文化书画院成员一览表
书画院成员一览表
803次浏览 查看阅读>>
汪华文化书画院收藏一览表
汪华文化书画院收藏一览表.xls
992次浏览 查看阅读>>
爱新觉罗氏近支辈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不会特别严格遵守字辈,例如雍正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訢、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2011年9月15日,“清祖文化园”在吉林省敦化市开园,在其主体建筑“清祖祠”里,一幅清代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族谱问世,该族谱长40米,高10米,是全中国面积最大的族谱之一。
9426次浏览 查看阅读>>
新化彰户历代各房居徙一览表纲要
新化彰户历代各房居徙一览表纲要作者曾宪佳来源曾氏宗亲网发表2006-7-15:39:11人气13569背景色字号大中小据《曾氏彰户四修族谱》我寿祖发四房,既于通谱合族而其系,复户各修谱,纪其里居世次,盖益详矣。彰户始基道公,阅数朝代,族渐众,居渐析,子孙之分徙外省郡县者亦渐多,而世变日益繁,散之四方者几何家,溯之始迁者几何代,非有⒓牵曷便稽观?今自谕祖下道公一派以所居新化亲睦乡珂溪村杉木桥等处为梓里,其里系诸不赘及外,凡由此外徙各房,其始迁时代里居等,悉⒂诖耍便考览焉。泰谕公下道公一派居徙(附“O”者其后嗣于四修族谱有增续)曾泰谕宋大中祥符中,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迁湖南新化县大阳二都横杨山苦竹坪月塘。曾延寿宁时由横杨山迁珂溪上院监井,今属新化县亲睦乡。曾仲经宋时由上院监井迁硐下岩前。曾思妗≡时由硐下迁邹家冲。曾子沅公裔居徙本居邹家冲。曾贞益明万历中徙广东。曾闻芳清顺治中徙桃源孚竹村。曾贞奎、...
2106次浏览 查看阅读>>
人文溯源
陆氏清甫及祖先考
陆氏清甫及祖先考
陆奇勇陆安照陆安信陆德汉摘要陆德晟作为陆希声的嫡孙,祟次子,较其两位兄弟不同的是,他的后裔散徙不复可知,而陆清甫与他的先祖陆德晟又有相似,他的迁徙地在其后代的族谱中记载各有不同,这对于陆氏德晟支系族谱的编修和陆氏宗亲的寻祖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了初步解决这个难题,本文主要从陆氏清甫公的先祖考究开始,通过家系、迁徙、后裔等环节的考证与论述,来重现在各地陆氏德晟与清甫支系族谱上分歧比较大的陆氏德晟公与陆氏清甫公,以此作为寻根问族与重修族谱的依据。关键词:陆氏陆德晟陆清甫目录一、研究意义1二、陆氏先祖考1三、陆德晟考3(一)陆德晟家系研究3(二)陆德晟迁徙谜团41.陆德晟相关史料42.陆德晟各地家谱资料53.陆德晟迁徙考究64.陆德晟支系到底何时迁徙83.陆德晟迁徙后裔考10四、陆清甫考11(一)陆清甫家系研究121.自德晟公传纪公122.陆清甫相关族谱记载13(二)陆清甫迁徙141.族谱记载...
黄姓源头——青铜器里的潢川黄国
黄姓源头——青铜器里的潢川黄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相继掀起编修宗谱(或称族谱、家谱、家乘,可通称谱牒)的热潮。我看到的多种宗谱或宗亲会散发的宣传品,大都因袭明清民国编修的宗谱。凡论及姓氏源流世系的,都存在一个通病,即把自己的姓氏来源,毫无例外地追溯至远古(史前)或上古(夏商周),在远古上古时代找出一个帝王、贤君奉为自己姓氏的远祖;又在汉晋唐宋时代的同姓皇室、显宦、名流中找出一个奉为自己姓氏的直系祖先(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改汉姓者,另当别论)。这种写法,积习已久,约定俗成,根深蒂固,要改也难。我看到的各地黄姓宗谱,都说黄姓是黄帝的后裔子孙,夏代初年受封建国,以国为姓。始封的黄国在哪里?有的说在湖北江夏,有的说在湖北宜城,也有不少说在河南潢川。受封于黄的始祖叫什么名字?有的说是皋陶之子伯益,有的说是颛顼之孙陆终,有的则糅合了二说,说成陆终、伯益始封;甚至仿史记世家体例,补上一篇“远祖世系”,列表昭示,似乎千百年来黄...
各地宋氏家谱文献目录及藏地
各地宋氏家谱文献目录及藏地
宋氏家谱文献目录谱名:宋氏宗谱编者:(明)詹济纂修编纂方式:明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藏地:北京大学图书馆谱名:湖南宁乡宋氏六修族谱三十二卷编者:(清)宋朝鸿修编纂方式: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藏地:湖南省图书馆谱名:上海崇明宋氏世谱编者:(清)宋浦修编纂方式: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册藏地:河北大学图书馆谱名:江苏晋陵沿溪宋氏家乘十九卷编者:(清)宋传兴主修编纂方式: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广平堂木刻活字印本藏地: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谱名:江苏镇江京江宋氏宗谱二卷编者:(清)宋鸣昌等修编纂方式:清光绪六年(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藏地: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谱名:江苏苏州长洲宋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编者:(清)宋廷玑纂修编纂方式:清道光四年(1824年)木刻活字印本藏地:中山大学图书馆谱名:江...
祁县塔寺村渠氏探源
祁县塔寺村渠氏探源
读祁县《塔寺村志》,见第14章第2节渠姓篇有载,渠汉臣在山东沂州做知府返归故里后率儿子移居塔寺村。笔者以为渠汉臣既然曾任知府,在祁县旧志中必然有所记载,结果出人意外,祁志失载。后又检山东沂州地方志,亦无获。近日于国图网站读《同治元年壬戌恩科山西乡试同年齿录》中渠丕烈履历,渠丕烈是渠汉臣后裔。其履历记载:九始祖讳汉臣,山东东昌府沂州大使。看来渠汉臣未曾任沂州知府,而是任职大使,故祁县及沂州地方志未载。在《塔寺村志》中渠姓世系图中未见有渠丕烈所属房支的记载,知其履历当可补其族家谱。渠丕烈子名传芳,《国外珍藏晋商资料汇编第1辑》一书所录中兴和记汉口信稿里有渠传芳其字古香,是中兴和票号祁县掌柜,或即是总号掌柜。时间在宣统年间。中兴和属祁县帮票号,此渠传芳或是同名同姓之人,或即是渠丕烈之子。另《北京经济史资料近代北京商业部分》一书录《1919年京师总商会众号一览表》其中:干果杂货行商会安泰兴安定门内...
寻祖溯源之安溪柯姓(下)
寻祖溯源之安溪柯姓(下)
分布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资料统计,安溪柯姓共9092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25位,主要分布于蓬莱镇、长坑乡。族谱昭穆安溪柯氏各支系历代都有修纂族谱,记载着十分丰富的家族史料,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族谱已经失散,现存的多为明清以后的族谱。1.《蓬溪柯氏坵城族谱》蓬莱《蓬溪柯氏坵城族谱》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由八世孙柯逢春主持首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由柯光胜主持二修;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柯元僚主持三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四修;光绪三年(1877年)由裔孙柯孙炳、柯孝都主持五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修;民国37年(1948年)由裔孙柯贤德主持七修;1996年由柯五良、柯文水、柯鸿源、柯铁钟、柯章发、柯武圳、柯明良主持八修。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分为上下二卷,共1188页。主要内容有:魁头柯氏地形图、全景图、祖宇全景图、始祖肖像、宗支世系图、世...
世界上最长的家谱:记录至今已有90代2700多年
世界上最长的家谱:记录至今已有90代2700多年
一部有2700多年历史的柳下惠后裔的《展氏族谱》面世,该族谱记载,柳下惠子孙曾经两次遭遇了鲜为人知的天灾人祸,遭遇了两次灭门之灾,一次是因“满门抄斩”子孙几乎被斩尽杀绝,还有一次因为山东“蝗灾瘟疫”子孙几乎全部生病亡绝。《展氏族谱》是山东莱芜的柳下惠80世孙展光瑞先生和柳下惠后裔柳明瑞先生所提供,资料及其珍贵。有民国5年的平阴共和石印局石印本和1985年的重修本。谱系从柳下惠至今一代不缺,非常完整,已接近90代。该族系一直追溯到黄帝,单从柳下惠算起,该家谱也比世界上最长的孔子家谱还要早160多年。据该族谱记载,始修谱系的是柳下惠8代孙展迈,后来柳下惠10世孙展瑞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谱。之后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以迄于今,展氏子孙续修族谱近20次。根据族谱记载,柳下惠的曾孙展卓与公子子仲同相而后遭诬告而罹难,遭遇灭门之祸,根据族谱所载被杀的就有5人,唯一一个漏网躲过灭门之灾的是柳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