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节俭治国:国库存银五千万两
康熙皇帝崇尚节俭治国之策,至康熙四十年前后,国库存银达到五千万两,跃居清初以来的最高峰,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初步繁荣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二十六日,皇帝大驾光临南京地方,亲自祭祀完毕,对扈驾的官员们说:“朕过去就到过南京,特别熟悉这个地方的情况。这次因 为视察河务之便,又来到这里观风问俗,调查民间疾苦。不久前拜谒明太祖陵,当走到后湖的时候,看到地方官装饰一只舟船,等待迎接我。
“朕出京以来,纤夫(拉着纤使船前进的人)以外所需要的一切,都是由国库开支采办,不准丝毫派取民间,加重百姓负担。我所用的沙船(江苏、山东沿海的一种帆船),是由库银开支修造的。扈从人员们用的小船,都是用官价租的船。大家明白了吧?”
康熙坚决表示:今天地方宫们为朕预备用的船,朕不但不能坐,而且也不愿意去看。同时还告诉扈从官员,都要通达事理,明白皇帝的意愿。并通知江南、江西总 督傅拉塔等人说:“朕回到北京后,不能说此船是朕坐过的,当做纪念物品,欺骗世人。存放起来。造船所用的材料,全部拆卸下来,一定要用到应该用的地方。”
康熙一生崇尚节俭。就社会环境而言,当时正值大乱之后,民生凋敝,广大劳动人民以赋税形式向统治者提供财富数量有限,使得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的各级贵族 官吏没有条件任情挥霍。就康熙个人而言,早年寄养宫外,未曾受到宫中奢靡生活的熏陶和影响。
成人之后,他又比较系统地接受了儒家经典中有关节俭的教育,从 而在思想上牢固地树立起节俭是一种美德,奢侈腐化不只有损君德,而且还易于招致祸乱的观念。因而,在他实际执掌政权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一直极力克制自 己的享乐欲望,个人生活十分朴素,宫中用度一省再省。
在他的影响下,各级贵族官吏也不敢过分靡费,在社会上普遍形成了节俭的风尚,使得社会财富较多地用于 扩大再生产,对于康熙朝政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康熙受过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他极为赞成儒家经典中有关节 俭的论述。他认为“私欲弘多,则德义鲜少;德义不行,则途者早离距违,甚言奢之不可不戒也”,因而终其一生。生活朴素,对个人要求十分严格。对此,法国传 教士白晋所著《康熙皇帝》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记载,该书中说:
“从康熙可以任意地支配无数的财宝来看,由于他的国家辽阔而富饶,他无疑 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君主。但是,康熙个人的生活用度绝不是奢侈豪华的。因此可以认为,他严格地遵守着国家的基本法。
王公贵族自不必说,即使皇帝本人,不 是以公共利益破格花费资的款项,也是国法所不容许的。在中国,由于寄食于宫廷的官吏和御膳房的人员极多,皇室费用不能不远远地大于欧洲豪华奢侈的宫廷。然 而,康熙本人的生活是简单而朴素的。
在帝王中是没有先例的。实际上,像康熙这样闻名天下的皇帝,吃的应该是山珍海味,用的应该是适应中国风俗的金银器皿。 可是康熙满足于最普通的食物,绝不追求特殊的美味;而且,他吃得很少,从饮食上未看到他有丝毫铺张的情况。
“皇城范围很大,仿佛是一 座美丽的城市。建筑物上铺着金黄色的琉璃瓦,看上去相当壮观。从建筑物的宏伟以及其他方面,马上就可以看出这是闻名天下的大皇帝居住的地方。
如从建筑物的 内部和房间,特别是皇帝的内室来看,装饰着两三张壁画,用金属镶嵌的饰物和相当粗糙的彩色织锦。这种织锦在中国是很普通的,所以用不着节约。除此之外,其 他装饰几乎就是内室的整洁了。
“康熙在距北京二里远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离宫。他很喜欢这个离宫,一年要有一半以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他 让人在这座离宫内挖了两个大池塘和两三条水沟。除此之外,在这里再也看不到像康熙这样有财势的君主应有的豪华迹象了。这个离宫布置得确实是整洁而朴素。无 论是从建筑上看,还是从占地面积来看,这座离宫远不如巴黎近郊的几个王公的别墅。
“从日常的服饰和日用品方面,也可以看出康熙喜欢朴素的美德。其大致情况如下:冬天,他穿的是用两三张黑貉皮和普通貉皮缝制的皮袍,这种皮袍在宫廷中也是极为普通的。此外就是用非常粗糙的丝织品缝制的御衣。这种丝织品在中国是极其一般的。
“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他常常穿一件羊皮呢绒外套,这种外套在中国被认为是一般的服装。在夏季,有时看到他穿着用尊麻布做的上衣;尊麻布是老百姓家中常 用的东西。除了举行仪式的日子外,从他的装束上能够看到唯一奢华的东西,就是在夏天他的帽沿上镶着一颗大珍珠。这是满族人的习惯风俗。
“在不适于骑马的季节,康熙在皇城内外乘坐一种用人抬的椅子。这种椅子实际上是一种木制的轿,粗糙的木材上面涂着颜色,有些地方镶嵌着铜板,并装饰着两三处胶和金粉木雕。骑马外出时几乎也是同样的朴素,御用马具只不过是一副漂亮的镀金铁马蹬和一根金黄色的丝缰绳。
“除康熙之外,亚洲的君主们在所到之处,都喜欢炫耀自己的豪华和奢侈。这种情形在康熙周围是看不到的。我们觉得这是因为康熙确信一个帝王的伟大不在于有 华丽的外表,而在于有高尚的品德。然而,康熙却过着朴素的生活。就其衣着来看,丝毫没有奢侈浪费的感觉。这并非由于他爱财和吝啬。他自己虽然力求节俭,但 对用于国家的经费却特别慷慨,只要是有利于国家,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即使支出数百万两的巨款,他也从不吝惜。”
除此之外,不少文献也 都记载了康熙自奉俭约的情况。如据法国传教士张诚记载。在北征噶尔丹期间,为了节约军粮,康熙曾下令军队每天只吃一顿饭,并自己带头执行。
另据实录记载, 一直到了康熙晚年,他还拒绝太医要他服用补药的建议,而宁甘于粗茶淡饭,并为此而赋诗以明已志。这一方面是出于养生的需要,同时也说明了他长期养成的节俭 习惯不易更改。该诗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