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大明祖训

2014-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0
转发:0
评论:0
揭秘:大明祖训,大明是一个让很多了为之拥趸的朝代。明朝有组训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等一系列的言论。

大明是一个让很多了为之拥趸的朝代。明朝有组训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等一系列的言论。从后世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对外很强势的国家。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巴。

大明祖训曰: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纵观大明王朝二百七十七年的风云岁月,我对两位皇帝予以了最高的评价。

第一位是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明史》中多他的评价是“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晚明学者朱国桢说过:“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确实如此,他不仅开创了明朝四大盛世之一的弘治中兴,同时,他也是一位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虽然他并不像唐宗宋祖那样声名远扬,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明君。

第二位是明毅宗朱由检,年号崇祯。众所周知,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可能有人不禁产生疑问:“他可是一位亡国之君呀!”我只能倔强地回答:“那有怎样呢?”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是崇祯在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于煤山自缢前,留在衣服上的那份遗诏。最初喜欢他,也仅仅是因为这份遗诏。

古时候,腐朽的封建思想观念紧紧地束缚这人们。别说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帝王,就算是孤苦伶仃的百姓,也希望自己死后留有全尸,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安宁。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崇祯作为一代帝王,为了保护全国百姓的安全,做出了“任贼分尸”的割舍。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依然是他,依然心系百姓。

三十四年前,他是皇五子;十七年前,他是信王。因为并非皇长子,所以他的命运可能将一直定格在信王府,像其他王爷一样,碌碌终生。

但是,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却并非是一个好机会。

1627年,哥哥熹宗朱由校驾崩,由于无子嗣,所以“兄终弟及”,年仅十七岁的信王朱由检接过了哥哥手中的接力棒,或者说是烂摊子,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是一个危险的时刻,此时的奸宦魏忠贤权倾朝野,起爪牙遍布朝中,历史上称这些人为“阉党”。

崇祯虽然年仅十七岁,但是,魏忠贤是什么货色,他还是十分深知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除掉这个恶贯满盈的死人妖。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一直幼稚地认为皇帝的权力极大,甚至无所不能,要想除掉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易如反掌。

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历史并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这时的魏忠贤不再是宫中的那只唯唯诺诺的狗,而早已变成了恶狼。

除奸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就如同下棋一般,一步失手,则满盘皆输,甚至会威胁到他的性命。在这其中足以看出他的冷静、谨慎和睿智,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卓越政治家。

短短几月之间,魏忠贤于发配途中自尽,“五虎”“五彪”尽皆被除,当年残忍折磨杀害东林党的阉党们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再次强调一下,当时的崇祯,仅仅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

还有十七年。是的,还有十七年的风雨。

其实,明末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孙承宗的睿智、袁崇焕的执著、曹文诏的威猛、左良玉的骁勇、卢象升的坚定、孙传庭的谋略,以及杨嗣昌的士为知己者死,筑成明末最后一道坚固的城墙。

他并非多疑,而是一直深信着他们。

当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时,他在第二次平台召对中,将自己的外衣脱下,亲手披在袁崇焕身上。他仅仅是希望袁崇焕可以更加努力工作。

当农民起义军在凤阳烧掠明皇陵时,他毅然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过失,为大臣们背黑锅。他仅仅是希望他们可以更加努力工作。

他很节俭,衣服都打了补丁。

他很努力,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每天要工作七八个时辰(十四至十六小时)。

他很坚定,即使知道自己的结局,却依然尽心尽力、任劳任怨,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十七年间,曾六次下《罪己诏》。检,你对得起你的名字!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这是李自成于崇祯十六年,在西安集结所有兵力准备向京城出发前,下发的一道檄文中的八个字。

是气数,气数尽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族规祖训
家族精神厚德和谐拼搏发展家族族训遵规守纪,序穆厚理,修身自省,谦恭廉洁,敬长爱幼,忠勇孝悌,尊师重读,诚智信义,宽怀大量,循德让礼,勤劳俭朴,拒赌戒色,抚孤帮贫,睦邻团结,供天地祖,荣后世业。
· 杨氏祖训
吾今老矣,虚度光阴,终日奔波,为衣食而不足。随时高下,度寒暑以无穷。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勿使抛荒。懒惰乃败家之源,勤劳为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夜坐三更一点,尚不思眠,枕听晓鸡一鸣,全家早起。门户多事,并立支持;栽苎种麻,助办四时之衣食;耕天凿井,安排一岁之种储。育养糍牲,追陪亲友,看蚕织娟,了纳官租,日用有余,全家快活。世间荡破之辈,懒惰之家,天明日晏,尚不开门,及至日中,何尝早食。居尝爱说大话,说得成,做不成;少年专好闲游,只好吃,不好做,男女长大,家大难当。用度日日如常,吃着朝朝相似。欠米将衣出当,无米出首卖田。岂知浅水易干,其实穷坑难填。不思实效,专好虚花。万倾良田,坐食亦难保守。光阴迅速,一年又是一年,早宜碣力向前,庶免饥寒在后。吾今训尔,莫效,因示后生,各宜体悉。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孝:敬父如天,敬地如母,...
· 田氏祖训
田氏宗族,繁衍维艰;三易始定,赐妫而田;悠悠历史,灿烂文明;载之以史,铭诸以文;敕命褒封,隆爵天恩;思州世守,保境安民;萧墙祸起,手足相煎;黜职失土,忝辱祖先;宗庙俎豆,明德维馨;
· 於氏祖训
岱山於氏祖训是从清代传下来的,岱山於氏自清康熙31年(1692年),先祖携妻儿徏居岱山大岙、石马岙。经三四十年的艰苦奋斗,至第二代即成望族,且经久不衰。至光绪朝,於氏岀了先世英贤79位。这个姓氏家族能够永远流传下来,肯定是离不开他们的祖训,祖戒的。祖训四章训尔子孙第一要孝,人有天伦,家有名教,十月怀胎,,人也有言,养儿待老,孝顺父母,发于至情,不拘丰约,贵在真心,和颜悦色……训尔子孙,同气还须笃。勿因论钱财,兄弟伤和睦,钱财在人为,兄弟为天属……训尔子孙,和睦族党,礼让为先,无分贫富,一体相看,扶危济困,缓急周旋,鳏寡孤独,格外哀怜,乡邻争执,委曲求全,是非公论,不可有偏……训尔子孙,凡为父母之道,教子有义方……祖诫五章一戒赌博,赌博之害,实堪痛哭,败产败名,为鬼为蜮,父母伤心,兄弟不睦,妻妾悲啼,旁人指触,我诚求胜,人亦思嬴,赌若长胜,何必力畊,赌若发迹,何祖训四章必经营,田园卖尽,饿死...
· 《温氏祖训》
一、心地良善为人最宜良善、种德子孙收福、凡事扪心自问、何须念佛吃素、恶念莫起、善举勇为、忠厚传家人称慕。二、品行端正从来人有三品、持身端正为良、贪赃枉法何长、但见天良尽丧、心无邪念、行不乖张、光明磊落子孙昌。三、孝养父母鸟有反哺之义、人子岂无报本?亲慈子温乐天伦、惟尔一家孝顺、三餐美食,不抵温言,随宜身份最自然。四、友爱兄弟兄弟分形连气、亲密不异手足,限孺之语小人言、偏听偏信堪怜、敝履易补,足断难全、莫为些小酿成冤。五、和睦邻里远水不救近火,远亲不似近邻,三家五户要相亲,缓急大家帮衬,是非宜解,莫持豪富莫欺贫,有事常相问讯。六、教育子孙教子最忌溺宠、无规不成方圆、雕琢方成美器、姑息未为慈祥、朴归陇亩秀归庠、不许闲游放荡。七、怜惜孤寡天下穷民有四、孤寡最宜周全、儿雏母苦最堪怜,况复加之贫贱,寒则予以旧絮,饥则授之余饭、积些阴德福无边,劝你行些方便。八、婚姻随宜儿女婚姻事大、攸关家业成败,心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