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民间故事: 一桩案件四个官

2014-05-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6
转发:0
评论:0
民间故事:一桩案件四个官,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则发生在嘉庆年间的民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嘉庆年间,寒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则发生在嘉庆年间的民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嘉庆年间,寒冬夜里的几声枪响。许文诰和弟弟许文显都在自己的卧房里睡觉,两人同时被枪声惊醒,知道来了强盗,急忙抓枪在手,冲出卧房,招呼家丁往外冲。一阵对射之后,强盗逃走,兄弟俩带着家丁追赶,但由于夜黑如墨,最后无功而返。

两人刚进门就听到许文显妻子的哭声,走进许文显的卧房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俩目瞪口呆。房里凌乱不堪,显然是刚被洗劫过。许文显刚结婚,媳妇娘家陪送了好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看来,强盗盯上的就是这些东西,他们使了一招调虎离山计。直到这时,许文诰才想起聘请的护院武师柏永柱。家中遭劫,他应该冲锋在前,怎么始终没有看到他的人影?正想派人寻找,有家丁过来报告:“柏永柱被打死了,尸体在大门外的墙根下呢。”

许文诰急忙来到街上,只见柏永柱躺在墙角下,他查看了下尸体,见柏永柱的前胸后背都被打烂了。不用说,是强盗先设计引诱家丁,柏永柱仗着武功高强出门查看,被埋伏的强盗从两边击中。

盖好尸体,天已微明,许文诰急匆匆到县衙报案。知县汪汝弼听了案情,沉思了一番,让许文诰先回家,他随后就到。

许文诰回到家左等右等,直到第三天,才等到了汪知县。汪知县先验看了尸体上的枪伤,然后看了许文显的卧房,见门窗都没有损坏,问道:“劫匪是怎么进屋的?”许文诰回答,当时只顾去打劫匪,忘记了关门。汪知县又问劫走的金银首饰,许文显一一回答,当问及衣服有多少件,各是什么颜色时,许文显两口子都答不上来。汪知县冷笑一声,说:“自己的衣服,怎么会不知道是什么颜色?”许文显的妻子回答,衣服都是母亲以及佣人准备的,她还没来得及逐件查看,所以答不上来。按说这个理由说得过去,但汪知县一脸不相信。

现场看完,汪知县来到客厅,屏退左右及汪家的家人,只留下许文诰说:“案情已经基本明了,是你与护院武师之间有了矛盾,你杀了他,然后制造抢劫假象,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强盗。”

许文诰大枉,说:“我讲的没有半句假话,护院武师为人忠厚,对许家忠心耿耿,知县大人可以到街上走访,我们有没有矛盾。”汪知县摆摆手,“主人杀死仆人,有罪但不至死,而且可以赎人,根本不用受什么牢狱之苦。看在你家是本县知名大户的分上,你若以此招供,我可以作实他先有弑主之心,你是迫于无奈……”

许文诰仍枉。汪知县见许文诰就是不开窍,威胁说:“如果你不听我的,早晚会后悔!”许文诰说:“我不是不听,是没法听!”汪知县再也不理,拂袖而去。许文诰怎么也想不明白,明明是强盗杀人抢劫,为什么汪知县非要说成是杀人自盗?想来想去终于有所醒悟,自己一向不与达官贵人打交道,不拜访,不送礼,老老实实做人,所以得罪了官府,汪知县好容易抓住他的“把柄”,必然趁机敲诈银两!

与弟弟商量一番,许文诰决定托朋友给汪知县送上三千两银子。可没想到汪知县坚决不收,并下令衙役许文诰。许文诰只得仓皇逃走,藏身在亲戚家,心里暗骂汪知县胃口实在是太大了。

就在许文诰惶惶不可终日之时,忽然传来好消息,有强盗在济南落网,将在许文诰家杀人抢劫的事一一招供了。原来,济南历城县衙役抓到了一个叫杨进忠的嫌犯,他在交代犯罪事实时,主动供出了曾在泰安许家杀人抢劫,并供出了主犯从犯等十一人。历城县刑房书吏与许文诰是亲戚,两家经常走动,得此口供,便火速派人告诉许文诰,让他前去辨认赃物。

有了历城县抄录的供词,许文诰觉得案情明了,铁证如山,越想越对汪汝弼的做法感到气恼,于是写下状子,到山东省按察院鸣冤,汪汝弼袒护强盗,诬陷良民。

时任山东省按察使的官员叫程国仁,他和汪汝弼是老乡,平时也没少收汪汝弼的贿赂,一见状子,就生了袒护之心。程国仁假惺惺地说:“汪汝弼是朝廷命官,你若告他,必须有确凿的证据,他说要抓你只是你听说而已,口说无凭,本官怎么能相信你?”许文诰回答:“他已经派出了衙役,只是我跑了没有抓到。再说,他不秉公办案,就触犯了大清条律。”程国仁承认许文诰说得对,但仍说道:“汪汝弼毕竟是个县官,你一个普通百姓,没有必要非得罪他不可,我从中间调停一下,保证你俩消除过节,成为好朋友怎么样?”许文诰回答:“我不愿意与这样的小人成为朋友,还请程大人明察。”一句话激怒了程国仁,说:“我是为你好,你反而恶语伤人,那你就回去等着吧!”

程国仁当然明白,他和汪汝弼的关系众所皆知,如果亲自审问杨进忠让他改口,恐怕难以服众,于是将杨进忠交给了长清县知县戴屺重审。戴屺一听要他重审,立刻揣摩到了程国仁的用意,他派人将杨进忠押进死牢,严加看守,待来日开审。却不料第二天提审犯人时,杨进忠却不见了。这下可把戴屺吓坏了,急忙命令衙役全城搜捕,他自己亲自去找程国仁请罪。没想到程国仁眼珠一转,没有怪罪戴屺,只是下令火速追捕逃犯,一旦发现,格杀勿论。戴屺心里明白,此乃杀人灭口,省得杨进忠再“胡说八道”。

搜捕了一整天没有结果,程国仁命令扩大搜索范围,衙役们只好东奔西走,严加搜捕。两天后终于有了消息,据一路人说,曾见过此人往泰安方向跑了。戴屺立刻带着衙役赶往泰安,同时请求程国仁协调汪汝弼支援。

两个县的衙役在泰安县城展开搜捕,终于杨进忠被长清县衙役在岱庙前抓了个正着。汪汝弼闻讯赶到,想立刻将其杀掉,却被戴屺拦住了,说在这样香客云集的地方,绝不能乱来,以免引起众怒。汪汝弼害怕杨进忠被戴屺带走,心慌地问:“戴大人的意思呢?”戴屺说:“此地离汪大人的府衙很近,倒不如押进县衙,立刻审问。”汪汝弼没想到戴屺会这样说,放心了不少,立刻附和说:“就依戴大人吧。”将杨进忠带进泰安县衙大堂,戴屺又拉着汪汝弼的手说:“此为泰安县衙大堂,理应由您汪大人主审。”汪汝弼心中高兴,装模作样地谦让一番,便坐在了主审的位置上。没想到无论怎样引诱和用刑,杨进忠就是不改口供,只气得汪汝弼脸一阵红一阵白,但是碍着戴屺,又不好发作。

案子审完,口供与历城县审的几乎一模一样。戴屺收起卷宗说:“有劳汪大人了,待本官如实汇报给程大人。”

程国仁一听是汪汝弼主审,以为反转成功,没想到结果还是原样,气得大骂汪汝弼无能。他将杨进忠转到济南府,由济南府重新审理。

戴屺回到长清县衙,不由得哈哈大笑。他是不想亲手制造冤案,又了解到杨进忠是个犟种,不会改口,得到的口供只会换来程国仁的不满,就等于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所以他耍了个花招,到泰安让汪汝弼当主审。可怜程国仁、汪汝弼都是聪明人,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济南知府胡祖富摸清程国仁的意思后,心中不由暗笑:程大人也真是迂腐,管杨进忠怎么说干什么,直接整许文诰不就得了。于是他命衙役抓来许文诰,一句话不说,先来了八十大板,打得许文诰死去活来,连喊饶命。

胡祖富这才说道:“想活命容易,把怎样杀死柏永柱的事如实招来。”许文诰不承认,胡祖富喊再打,几次三番,许文诰虽然被打昏泼醒,泼醒再打昏,但就是咬紧牙关不承认。

严刑拷打得不到想要的口供,胡祖富只好改变方式,拉家常一样地问:“柏永柱是不是有个媳妇?”许文诰回答是。胡祖富又问:“是不是很漂亮?”许文诰说漂亮谈不上,但她有个外号叫“一见掉魂”。胡祖富哈哈大笑,说一见就掉魂还不漂亮?你掉了多少次魂啊?许文诰说:“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胡祖富继续问道:“你想让柏永柱休掉她,然后纳她为妾对不对?”许文诰略带冤枉地说:“小民没心纳她为妾,只想让她随叫随到。”胡祖富得意地说:“随叫随到柏永柱当然不同意,于是你就趁他不备,杀了他!”许文诰没有直接回答,却说胡大人这是诱供。胡祖富更加得意,立刻传令去柏永柱之妻柏氏,等有了柏氏的口供,铁证如山,可以结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嘉庆年间的一桩官贿案
清嘉庆年间曾发生一起李毓昌秉公查赈而遭毒害的大案,一时震动了朝野上下。李毓昌,字皋言,山东即墨人。清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分发江南,以知县候补。在候补期间,于十四年夏初,奉两江总督铁保委派,查勘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县)赈灾款发放事宜。当时的黄河流经徐州、苏北入海。因河道逐年淤高,河水泛滥,加上苏北的诸湖、河水道堙塞,常有水灾。这样,年年修河,年年赈灾,而工款和赈款,大部分为贪官污吏侵吞中饱。河道总督所属的河工官员与苏北的地方官员,都成了最肥的职位。上司也常派出查勘委员,但来时盛宴相待,去时厚礼相赠,如此逐级敷衍交差,各有所得,相安无事。甚至把派员查勘作为对候补人员的一种照顾。李毓昌奉派后,即带领跟班仆役李祥、顾祥、马连升三人到了山阳。李毓昌是一个还未沾上封建官场恶习的新进人物,他以为民做主、忠君尽职为己任,竟认真地查勘起来,亲历受灾各乡各户查对,结果查明山阳县浮报冒领、侵吞赈灾巨款,而...
· 民间故事:县官断案
下面,小编和大家讲一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从前有个县官很会断案,靠他的机智,很多无凭无据的案子都断得一清二楚。一次有两个人扯着一块白布来告状。异口同声都说:“我拿着白布到集上去卖,半路遇了雨。正好走到前不靠村,后不靠店的漫洼里,只好把白布展开遮雨。这个人,央求我也让他遮遮雨。我看他淋得可怜,就答应了。雨过天晴之后,这个人硬说这块白布是他的。没办法,只好来衙门请县官审断。”县官一听两人说的都一样,又无第三人在场,怎好判断。想了一下,心生一计,就说:“老爷无法断这无证人的案子,你们一人一半把布分开回家去吧!”随即叫人把布一截两半,叫他俩下堂去了。二人走后,县官立即吩咐差人:“分别跟上他俩,把面带喜色的人给我抓来。”果然两个人中,有一个满脸带笑,另一个却是愁眉苦脸。公差把那个笑的带回公堂,稍加审问,就招认了。果然是他骗了人家的布。又一次,有个卖锅的,拉着一个瘸子来告状。他说:“近几天一连少了几个...
· 民间故事:赃官现形镜
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则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民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康熙年间,中国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发明家,此人名叫黄履庄,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第一架温度计、第一个探照灯,还发明了最早的机器人、空调,这些发明都比洋人早一百多年。黄履庄这么大能耐,却一直猫在民间,根本不被官府重视。康熙亲政以后,一直为一件事头疼。什么事?朝野上下赃官太多了,搞得他日子挺紧吧。自己要想过好日子,就得把赃官消灭喽。赃官脸上又没写着字,怎么消灭呢?这天,康熙向督察院的人问策,一个江南的御史出了个主意,他说扬州有个人叫黄履庄,此人善制神秘机械,如果把他召进宫中,或许能研究出什么东西甄别赃官。康熙一听,这主意不错,赶紧让黄履庄进宫!一个月之后,黄履庄进宫了。康熙把他的想法一说,黄履庄想了想,说:“有办法,我搞个东西出来,可以让赃官立刻现形!”康熙一听,高兴了,忙说:“好,你马上给朕造出来!”几个月之后,黄履庄还真造出一...
· 曾格案件
背景北美本土派势力(商人和地主)的兴起后,要求对殖民地事务享有更大的控制权,但由于本地仅有的一份报纸是布雷德福所有的《纽约公报》(NewYorkGazette),而且是由殖民当局所控制,所以本土派势力需要能有人出面替他们搞宣传,正好一位布雷德福过去的学徒约翰·彼得·曾格(JohnPeterZenger)开办了印刷厂。于是1733年秋,商界在和曾格磋商后,1733年11月5日,曾格的《纽约新闻周报》(NewYorkWeeklyJournal)出版。风格犀利的《新闻周报》使得当局越发不满,总督威廉科·斯比爵士(SirWilliamCosby)一方面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另一方面命令其一手提拔的首席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但大陪审团拒绝提出一项正式法案,议会也同样不愿提出起诉。最后,总督从咨询会议中挑选了一批人,同意对曾格采取法律行动。1734年11月1...
· 潮汕文化―民间故事―县官选婿
古时有一个县官,自认为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远近无人能辩胜他。他想女儿长大,何不采用口辩方式,选一佳婿。于是他在县衙门口搭一台子,贴出一张午夜:凡能辩胜他者,愿将女儿话柄为妻;若辩输,打屁股二十大板。开始那天,一位公子登台对辩。县官问:“公子从什么地方而来?”公子答:“自然是从府中而来。”县官问:“你可曾禀告双亲?”公子答:“本公子谁都管不得,怎用告知父母?”县官说:“为人子者。远行必告双亲,方为孝也。你之所为,是大不孝也。”公子目瞪口呆,无言答辩,被打二十大板,赶下台去。第二天,一位跛足郎中,背着药箱,登台对辩。县官问:“足下干何职业?”郎中答:“祖传秘方,行医济世。”县官问:“你身背何物?”郎中答:“那还用问,此是药箱。”县官问:“箱藏何物?”郎中哈哈大笑道:“药箱自然是藏药。我箱中藏百药,能治百病,药到病除,无不神验。”县官也哈哈大笑道:“呵!既是箱中百药,能治百病,请问你,你的足跛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