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玄宗与乐师的音乐人生

2014-05-2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9
转发:0
评论:0
唐玄宗与乐师的音乐人生 ,作者:刘永加近期在北京卫视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引发人们对唐朝

  作者:刘永加

  近期在北京卫视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引发人们对唐朝兴衰的思考。剧中有一段,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宫殿里观看乐师演奏。因为广平王李俶冒充乐师奏错了音符,安禄山要杀他,危急关头,一位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乐师为了保护李俶挺身而出,指着安禄山破口大骂,被安禄山的手下拖下去处斩。

  其实,这个乐师历史上真有其人,他就是唐玄宗最为欣赏的宫廷乐师之一雷海青。不过,史籍上的记载,比电视剧的情节更惨烈。雷海青被杀,终结了其传奇的一生,而随之终结的还有唐玄宗的音乐传奇。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音乐方面,颇有建树,不仅创作了多部大型乐曲,还成立了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大力促进了汉族音乐的发展。

  乐师雷海青死后成“戏神”

  雷海青,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乡村。因其出生时,嘴巴周围皮肤乌黑,家人以为不祥,便丢弃在路边。这时有一个木偶戏班经过那里,见襁褓中的婴儿嗷嗷直叫,有一只毛蟹正爬在嘴唇边,用涎沫喂他,戏班便将他带走,代为抚养。由于婴儿头顶戴的帽子上绣有一个“雷”字,后取名“雷海青”。小海青每天同艺人们一起生活,读书写字,弹琴唱戏。到十八岁时,既能扮演不同角色,又会弹奏各种乐器,特别是善于吹奏一种名叫“筚篥”的笛管。

  据传,唐玄宗李隆基因“游月宫”而羡慕天上仙乐,后命乐师按其旋律谱成《霓裳羽衣曲》。在排练演奏时缺少一名吹箫的乐官,有人就推荐了福建的雷海青。雷海青赴考,一举中了探花,皇后亲自为他簪花。雷海青拿起玉箫,当殿吹起悠扬悦耳、优美动听的《霓裳羽衣曲》。满朝文武百官和乐师名优们听了齐声叫好,唐玄宗当即恩赐雷海青状元及第,并封他为翰林院大学士,钦赐御酒饮宴奖赏。

  雷海青为人豪爽,忠心耿耿,加上才华横溢,唐玄宗十分器重他,便任命他为掌管宫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园的教官。后来,他的同乡江梅妃被选入宫并封为皇妃后,他不但教会梅妃及乐官们演奏他自己谱成的乐曲《引梅敬酒歌》,跳家乡的舞蹈《白玉惊鸿舞》、《八仙过海祝寿舞》等,还把福建当地流行的民间音乐和曲艺节目引进了宫廷,又在宫中专攻琵琶弹奏,终成一代琵琶高手。雷海青还培养了不少梨园乐师。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秋,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变,攻陷长安城,逼走唐玄宗,把雷海青以及教坊梨园子弟和宫廷乐官三百余人,都掳进洛阳城。安禄山在凝碧池设宴庆功,令雷海青和众乐官弹奏琵琶宫乐,宫娥妃嫔歌舞助兴。雷海青与梨园子弟久久不肯动手演奏,并痛斥安禄山的罪恶,安禄山恼羞成怒,喝令手下用刀剜雷海青的嘴唇,雷海青仍骂不绝口,安禄山急令将其舌头割掉。雷海青口含鲜血,忍着剧痛,拼尽全力将手中琵琶对准安禄山的头部掷去。安禄山气急败坏,立命刀斧手把雷海青绑到戏马殿前,凌迟处死。时为唐天宝十四年八月廿三日。这段史料被记载于《明皇杂录补遗》。大诗人王维闻知雷海青死难之事后,很是感动,赋一首七绝:“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安史之乱后,唐肃宗赠封宫廷乐师雷海青为“死难大臣”。

  有趣的是,宫廷乐师雷海青在去世后,人们开始了对他的“”运动。

  由于在雷海青生前,唐玄宗曾命他率领宫廷梨园子弟到江梅妃的家乡福建莆田演出,而雷海青等宫廷梨园子弟的到来,对莆田“百戏”(木偶戏、杂戏等)的发展以及莆仙戏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当地乐工在得知雷海青惨烈牺牲后,拜雷海青为保护神、祖师爷,戏神雷海青就这样诞生了。

  到了宋朝,宋高宗又加封雷海青为“大元帅”。“大元帅”雷海青有文武两种不同造型,文造型多为金面金身,即“戏神”装扮。武造型为红脸红袍,手执令旗,即“大元帅”装扮。传说有一年,一个莆仙戏班出海演出遭遇风暴,危急时刻他们请求戏神“雷海青”庇佑,雷海青果然显灵救了戏班,在天空中帅旗上的雷字被云彩遮住,只露出田字部分,于是雷海青是天庭“田公元帅”的传言就传开了。

  后来,田公元帅的传说不再局限于戏剧界,在福建的一些地方,他被赋予全民保护神的身份。如,莆田老百姓在正月闹元宵的时候,有抬着菩萨神像绕境巡道的习俗,这些菩萨有“娘妈”(妈祖)、“张公”(张巡)以及“田公元帅”(雷海青)等神。

  唐玄宗时宫中乐工有数万人

  雷海青等音乐人才受到重视,这与唐玄宗对音乐的重视有着直接的关系。唐玄宗在音乐方面的才能非常突出。首先他善于音乐表演。唐玄宗能演奏多种乐器,其中最擅长演奏羯鼓。唐玄宗演奏羯鼓的技术非常精湛,节奏准确且表现力丰富。据说唐玄宗敲羯鼓仅敲坏的鼓槌就有四柜子之多。唐玄宗还善于演奏竹笛。唐代杨巨源《吹笛记》载:“上尝坐朝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玄宗上朝之际尚身怀玉笛构思作曲。”

  唐玄宗还善于作曲。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乐曲,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相传就是唐玄宗所作。据唐中期诗人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的记载,全曲共分三十六段,由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曲破十二段三部分组成。其“散序”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儿山回宫之后,依据他对女儿山的神奇想象写成的。这一部分白居易认为相当精彩,所以他在《重题别东楼之一》诗中说“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仓皇出逃途中,还不忘用音乐来表达心情。有一次在途中,他命左右取长笛,自制一曲吹之,怨切动人,乐工记其谱,入蜀后将该曲命为《滴仙怨》。这期间他还写了《雨霖铃曲》,此曲倾诉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乐师张野狐演奏这首曲子后,唐玄宗听后泪流满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善弹琵琶的著名乐师苏祗婆,作为宫廷音乐家他有哪些成就?
乐师在古代是一种独立的职业,南北朝时期的宫廷音乐家苏祗婆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乐理上有诸多的贡献,其善弹琵琶,琵琶也因他名声大躁,成为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苏祗婆是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其最重要的成就在于促进乐理的发展。他是西域龟兹人,其所传的龟兹乐是历北周、隋、唐三代宫廷所用龟兹乐的重要传派之一。在《隋书·音乐志》中有记载表明,苏祗婆曾向郑译传授了龟兹乐调“五旦七声”理论。这说明了隋唐俗乐调有关宫调体系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是龟兹乐,同时龟兹乐既与唐俗乐二十八调有关,也与宋燕乐二十八调间接相关。图源网络关于苏祗婆的记载并不多,只知出生于音乐世家,其父在乐理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曾向其父学习了西域所有的“五旦”“七调”(五旦即五均,相当于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等五均,每均有七声)等宫调理论。后来,他也把这些宫调理论带到了中原。苏祗婆还不遗余力推广龟兹乐,大力弘扬《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
· 乐师师涓故事
靡靡之乐:春秋时,卫灵公手下有一个很有才华的乐师,叫师涓。有一次,师涓跟随卫灵公出访晋国。走到濮水边上一个叫桑间的地方时,天色已晚,他们就在附近的驿馆里住下来。夜半时分,卫灵公忽然听到濮水上有人弹琴,琴声时隐时现。卫灵公想,在宁静的夜晚,面对波光粼粼的濮水,赏月听琴,真是一件美事。卫灵公于是问左右侍从可否听到琴声,但出乎意料,竟没有人听到有什么琴声。卫灵公十分生气,命令把师涓找来。师涓匆匆赶来,问有什么事情吩咐。卫灵公说:“我明明听见有人弹琴,可是问左右却都说没听见,大概是他们耳朵有问题。我要你听了后把它记下来,然后弹给我听!”师涓马上答应:“是!”就在琴桌旁坐了下来,伏耳静听。卫灵公和侍从们都去睡了,师涓还正襟危坐在窗前。第二天一大早,师涓就告诉卫灵公说:“我已经记下了那支乐曲,只是还需要加以练习。请再住一天吧!”卫灵公表示同意。过了一天,师涓就将乐曲弹给卫灵公听,竟然弹得和卫灵公在濮水...
· 嵇康与音乐
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释弘论》),还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遭到礼法之士的忌恨,被当权者司马氏所杀害。临刑前从容弹奏《广陵散》,叹息说:“《广陵散》于今绝矣!”以后人们多认为这首乐曲表述了他愤恨不平的情绪。他的《声无哀乐论》针对儒家音乐思想,强调对音乐的领略因人而异,虽有其片面性,但深人探讨了音乐美学的各种问题,不失为我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理论专著。他的《琴赋》生动地描述了琴曲艺术的多种表现,并评论了当时的一些琴曲,具有可贵的史料价值。此外,他还作有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即嵇氏四弄,与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另外还有《玄默》、《风入松》、《孤馆遇神》等琴曲也传为他的作品。嵇康生活在封建社会秩序经过农民战争而遭到一度破坏之后,他的一生又与魏晋之间的政治斗争密切结合。所以,他的思想,在清谈思想中成为一种突出的典范。嵇康的音乐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声无哀...
· 揭秘音乐家皇帝唐玄宗:音乐造诣匪浅
短命的隋朝迅速灭亡以后,给予新兴的唐朝以深刻的启示与影响。唐太宗登基以后,深深地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注1:《贞观政要》卷四)“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注2:《贞观政要》卷一)的深奥道理,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刺激生产,农民的地位得到改善,社会生产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人口日益增多,击出了历史上所谓“贞观之治”。对外击败,并扩大唐帝国对邻国之间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使唐朝成为两汉以后的最大朝代,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盛唐,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千古流芳的作品不可胜数。网络配图音乐事业的发展如同其他领域一样迅速而猛烈。具体说这一时期在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民歌、说唱音乐、歌舞、戏曲等)、宫廷音乐、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燕乐艺人的创造与贡献(声乐、器乐、歌舞、散乐、作曲等方面)、乐器的制作、乐曲形式的改革、...
· 揭秘音乐家皇帝唐玄宗:音乐造诣匪浅
短命的隋朝迅速灭亡以后,给予新兴的唐朝以深刻的启示与影响。唐太宗登基以后,深深地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注1:《贞观政要》卷四)“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注2:《贞观政要》卷一)的深奥道理,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刺激生产,农民的地位得到改善,社会生产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人口日益增多,击出了历史上所谓“贞观之治”。对外击败,并扩大唐帝国对邻国之间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使唐朝成为两汉以后的最大朝代,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盛唐,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千古流芳的作品不可胜数。网络配图音乐事业的发展如同其他领域一样迅速而猛烈。具体说这一时期在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民歌、说唱音乐、歌舞、戏曲等)、宫廷音乐、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燕乐艺人的创造与贡献(声乐、器乐、歌舞、散乐、作曲等方面)、乐器的制作、乐曲形式的改革、...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