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南-辰河高腔

2014-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6
转发:0
评论:0
湖南-辰河高腔,辰河高腔是戈阳腔传入辰河地域后与当地方言、民谣、宗教等不断融合形成的曲牌体声
  辰河高腔是戈阳腔传入辰河地域后与当地方言、民谣、宗教等不断融合形成的曲牌体声腔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围鼓坐唱人声帮腔的初始期、矮台木偶戏演唱的发展期和高台演唱成熟期,最终成为沅水流域独特的地方剧种。“目连戏”是辰河高腔的代表。


湘西浦市辰河高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是明代万历年间风靡全国的戏曲———古青阳腔的遗脉。青阳腔当时与昆腔齐名,人称“时调青昆”。前些年,它的余脉在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流传,可惜日渐衰微。如今,我们却再次听见了这种“绝唱”。走进“相约花戏楼”古树,残阳。一群鬓发花白的老人竭尽全力,在深情歌唱,苍凉古朴的歌声延续着一个古老剧种的最后一线血脉。在岳西县五河镇五河初中的校园内,古树苍遒,残阳如梦。近百名师生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半圆,侧耳聆听,举目凝望。树阴下,七个老人坐成两排,其中几位双鬓已白。前排,居中坐的一位老人,架腿挺腰,双目半闭,神情悠然。他旁边的一位老人一手拿着手抄本,一手执扇,不时回首与后排众人细语。另五位老人各自手持鼓板锣钹等打击乐器。居中的老人唱几句,大家便随音和唱,同时击鼓鸣锣,于古朴的喧闹声中透出一份苍凉凄婉。这群年近古稀的老人们演唱的就是在舞台上已绝响30年,被人们称为戏曲史上的“活化石”的岳西高腔。日前,安徽...
· 安徽-岳西高腔
岳西高腔属地方古老剧种,承袭于明代青明腔而来,其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活动形式自成体系。剧目可分为“正戏”和“喜曲”两类,“正戏”占多数,“喜曲”所唱均为吉庆之词,主要在民俗活动中演唱。岳西高腔的演唱有“围鼓坐唱”、舞台表演和民俗文化活动三种表演形式,有严格而成熟的程式规。岳西高腔《古城会》一折《过府》
· 湖湘文化—湖湘戏曲—辰河戏
以高腔为主,兼有昆、低、弹腔。流行于今怀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邻省贵州、四川,湖北与湖南毗连地区,即沅水中、上游(俗称“辰河”)一带,故名“辰河班子”,又叫“辰州班子”。民国33年(公元1944年),“辰河戏”名称首见于沅陵《力报》。1955年正式定名。泸溪县浦市镇是其形成、发展的基地,舞台语言由浦市官话提炼而成。现存曲牌200余支,唱腔高亢、粗犷,具有湘西地方特色,习称"浦腔浦调"。表演艺术分下河路子(以浦市为中心,讲究诙谐)、上河路子(以洪江为中心,表演艺术严谨规范)、白河路子(以永顺县王村为中心,艺人多兼演木偶)4个流派。历代名艺人,下河路子有米殿臣、杨学英、向代健、陈德生、石玉松、陈依白、杨仕元、康桂卿、陈盛昌等;中河路子有刘子焕、杨世济、舒洛成、刘德书、杨宗道等;上河路子有安启家、杨锦翠、向玉翠、李福彩、吴松林、王兰芳等;白河路子有李刚仄、曾金堂等。辰河戏有高腔剧目183...
· 越文化—民间艺术—西安高腔
传统戏剧类西安高腔形成于浙江衢州,因衢州古称西安而得名。它是在流传于衢州一带的南戏弋阳腔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地方戏。最迟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以衢州为中心,流传于浙江温州、金华、江西东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西安高腔形成后,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到清道光年时达到鼎盛,有西安高腔戏班20多个。之后,因战乱不断,至民国初年戏班仅剩3个,1940年日寇入侵衢州,戏班全部偃旗息鼓,西安高腔流散于民间。解放后,地方政府对西安高腔进行了抢救,保存了西安高腔的大量资料,上演了部分西安高腔的剧目,其中《槐荫分别》于1954年9月在华东第一届戏曲会演中获得演员一等奖(见第63页)。近几年,在衢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有多部西安高腔传统剧目被重新排演,西安高腔重新走上了舞台,受到国内众多戏曲专家的赞扬,2005年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浙政发〔2005〕6号)。西安高腔是南...
· 越文化—民间艺术—松阳高腔
传统戏剧类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也是目前浙江省唯一尚能演出的剧种。她产生于元末明初,至今尚流传在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远至闽、赣、皖。清朝乾隆至光绪年间是她的鼎盛时期。松阳高腔具有曲调优美、样式质朴的特点,保留了戏曲的原始状态,自创建班社起以来,代代相传,至今已传23代之久,至今还保存有40多个剧目,被戏曲界行家们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由于她的历代班社都有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和周安村高腔班,尤其是白沙岗村的高腔班代代传承,延续不断,故又被称为“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称为“高腔”,“松阳高腔”则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称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先后多次对“松阳高腔”进行恢复继承和挖掘整理。2003年9月,松阳高腔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第一批重点项目。2004年松阳高腔被列为浙江省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