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宅第―清三水大旗头村
岭南文化―宅第―清三水大旗头村,清三水大旗头村位于三水市乐平镇,全由郑姓家族聚居,故又名郑村。是粤中地区一个有代
清 三水 大旗头村 位于三水市乐平镇,全由郑姓家族聚居,故又名郑村。是粤中地区一个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该村是一个平面略呈方形、布局规整的晚清建筑群,总面积1万平方米。前有振威将军家庙。家庙前临方塘,汇集整条村的地下水,取四水归塘之意。塘基砌以石坎,突出部分形如壶嘴,塘边建一座形笔的三层文塔,连同塔下两方石及晒坪形成一组文房四宝纸笔墨砚的景观。全村200多座房屋密集而规整,内部是当地常见的三进深院落,外以小巷分隔纵横交错如棋盘,为梳式布局。内巷均以条石铺砌。前设闸门楼,便于防卫。一式封火山墙厚实,有的还内夹铁板,坚固异常。排水眼都统一凿成钱眼模样,排水孔下连渗井,汇入暗渠,流进池塘,排水系统合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宅第―清清远马头村大民宅
清清远马头村大民宅位于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马头村。始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该宅由九厅、十八井(庭院)和两排侧房组成,故俗名九厅十八井,总面积5724平方米。九个厅成井字形布局,中间三个正厅面宽五间,六个侧厅面宽三间,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梁架。梁柱与驼墩、瓜柱等构件做工精良,上面刻有人物、云纹等图案。正厅、侧厅和侧房之间,有4条成平行的纵向长巷相隔。每条巷长31米、宽5.5米,两头均建有门楼。厅后有一列18间单房,现已坍塌。民宅前面有宽阔的场地,尚存旗杆夹石和下马石,并有高大的围墙。
· 岭南文化―宅第―清东莞可园
清东莞可园位于东莞旧城西南的博厦村。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以及番禺余荫山房成为粤中四大名园之一,原占地2000余平方米。园主张敬修曾任清朝广西按察使,罢官还乡后,于道光末年(1849~1850年)兴工造园,聘来当地名师巧匠,仿广西、江西名园式样,集岭南晚清园林之大成,结合实际需要,别开生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和风貌。后多次扩建维修。咸丰八年(1858年)基本落成。1961年重修。近几年新建了大门、门内假山和后园,连同可湖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可园建筑内容颇为丰富,厅堂室舍、廊榭房轩、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它运用南方传统民居、庄寨、园林手法,把居住、防卫、游览统筹考虑。主要布局特点是在一多边形的地段内,建筑沿外围压边成群成组布局,旁倚可湖,中设庭院。院内巧布山池花木亭台。回环曲折,院落相套,房室串通,计有大小门户一百四十多个。建筑多用卷棚顶、红石柱、水磨青砖墙。装饰精巧玲珑。按功能和景观需要,大...
· 岭南文化―宅第―明、清东莞逆水流龟村寨
明、清东莞逆水流龟村寨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白沙村。为明崇祯年间太仆寺少卿郑瑜所建,占地6889平方米。全寨建筑布局取形于龟,龟头前面正迎着一条小溪逆流而来,故名。寨内由一条两米宽的直巷纵穿南北,4条3米宽的横巷横贯东西;房屋排列有序,示意金钱龟甲。寨墙四角及南北中端各有一座望楼,北端的代表龟头,南端的代表龟尾。龟尾是全寨的唯一出口,寨门有“里闾保聚”石匾,有木吊桥(今改为水泥桥),四角的望楼代表龟路。墙外是一条宽18米的护寨河。因四面皆水,亦称水围。全寨除部分围墙房子倒塌及个别住房建了新楼房外,其余均保持原貌。寨内水渠、水井等设施保持完好。1993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宅第―清潮阳西园
清潮阳西园位于潮阳市棉城镇西环城路东侧。邑人肖钦创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占地面积约133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书房、房山山房及假山、天井及六角亭三部分。房山山房及假山,是西园的精华部分,面积约500平方米。其建筑艺术名闻遐迩,特点是:综合中西、古今的园林建筑艺术,亭与假山造型均为不规则的棱状体,石楼梯以力学原理构筑,全部以石板干砌。此外,清光绪戊戍科(1898年)状元夏同龠(贵州籍)为西园大门题匾,假山中还有其他名士题刻10多处。1985年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 岭南文化―宅第―清顺德清晖园
清顺德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镇华盖里。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顺德杏坛镇右滩村人黄士俊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明天启元年(1621年),在大良建黄家祠、天章阁、灵柯之阁。祠、阁周围都有花园,是为清晖园之前身。清乾隆年间,大良人龙应时得中进士。此时黄家经已破落,龙应时便将天章阁、灵柯之阁购进,庭院分给其子。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龙应时的儿子龙廷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历官御史。后以父丧,辞官南归“筑园奉母”。嘉庆十一年(1806年)秋,廷槐之子元任请江苏书法家李兆洛书写“清晖园”匾塑于西园门,喻父母之恩如日光,和煦照耀。元任在嘉庆二十二年中进士后,对清晖园大加修整,广栽花木,使之成为格局完整的岭南园林。该园占地3000多平方米,分三个景区:南部为方池,是园中水景区,在岭南园林中,起着调节气温,使人清凉的作用。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是这区的主要景观,建筑物间以滨水游廊联结。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