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型城镇化路径 争当中欧城镇化示范区
昨日,在佛山举行了中欧城市创新国际研讨会,会议认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中国和欧盟共同的利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认为,佛山可以争当中欧城镇化合作的示范区。此次研讨会主题为“创新与挑战DD城市解决方案”,如何落实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智慧城市、绿色交通等领域双方有哪些合作契机?这些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李铁表示,支持广东佛山争当中欧城镇化合作的示范区。“中欧城镇化合作示范区是不能通过行政审批来确定的,而是经过市场化方式,只要地方有积极性,与欧洲城市双方都有合作意愿,就可以直接进行合作。对于地方的积极性,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给予支持。”李铁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城镇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根据城镇化目标,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仅51%,虽然公开数据显示佛山城镇化率达94.1%,《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显示佛山城镇化质量排名第5位,按户籍人口计算城镇率也已经达到52.05%,但这种城镇化的质量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甚至还存在较多的诟病。因此,建设新型智慧城镇也成为佛山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 一、佛山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佛山对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做出了不懈努力,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佛山新型城镇化创造了优越的经济环境。 佛山大力推进机构改革,率先实施区大部制改革、镇(街)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为佛山新型城镇化营造了更加优良的政务环境。依托“广佛都市圈”的发展,佛山较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这同时也为佛山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和坚实的后援支撑。 二、佛山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镇化整体规划质量有待提高。 佛山已经基本建立起 “多级、网络化、组团式”的城镇空间结构。然而,各个组团的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组团之间、中心城区与中心镇之间、中心镇与中心村之间的道路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产业布局不清晰,通达性与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2、城镇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性大。 近年来,佛山的镇、村整体发展迅速,但城镇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尤为突出。简单地以大沥镇和桂城街道的整体观感来说,大沥镇中心城区楼房低矮破旧,治安混乱,而同在南海区的桂城街道却是高楼林立,商圈发达,现代化水平比较高。从城镇化区域发展水平来看,三水、高明与禅城、南海、顺德的差距比较明显。 3、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病严重。 城市病一般具有四大特征,在佛山都有迹可寻。一是人口膨胀,二是交通拥堵,三是环境恶化,四是高房价。 4、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 从《佛山生态城市建设规划(2012-2020年)》看到, 2001-2010十年间,佛山生态用地减少15.8%,目前为61.2%,低于广东省其它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全省排名最后一位。另外,目前佛山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为1.329HM2(公顷)/人,远超中国0.4HM2/人的平均赤字水平。 三、佛山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1、充分考虑广佛同城的大环境,积极推进佛山城镇化的发展契机。 当前,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一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为广佛同城化发展提供了深厚而良好的发展腹地。因此,佛山应抓紧广佛同城的契机,利用两市频繁的经济互动和日益紧密的分工协作,进一步吸取广州的城镇化发展经验,完善佛山城镇化的布局。 2、做好佛山城镇化整体规划,适应城镇化演变的规律。 发展新型城镇,科学规划应先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佛山城镇化的建设会在3~5年内呈现出新的规模,然而,缺乏差别和特色的城镇化建设,无法产生长久持续的活力。 因此,在此过程,佛山可以“联系”视角和“前瞻”思维科学规划城市的结构、布局和功能,基于各区特色,如服务中心趋势的禅城区、专业镇先锋的顺德区、园区工业文化的南海区、创新潜力巨大的三水区、旅游资源丰富的高明区,通过合理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和打造区域品牌,然后再根据城镇的特色做进一步的规划,打破固有的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思维,把规划和建设的力度下移,推动新一轮城镇的发展,打造出各类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和谐的区域性城镇。 3、协调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的同步发展路径。 佛山应该利用广佛同城的机遇和佛山本身优越的地理环境,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诱导,招商引资,促使投资企业在区域和布局上的适当集中,推动空间布局一体化。例如,以专业镇和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完善城镇生活配套功能,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 另一方面,建立覆盖所有城镇的管理体系,推动中心城市管理向中小城镇社区延伸,优化中心城市的资源配置,引导中心城市集中发展优势重点项目,并将充分利用中小城镇的闲置资源,辅助中心城市项目的开发,从而达到同步发展的目标。 4、克服新型城镇化中的城市病。 城市病是一个没法回避的问题,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不断的改善来治理。第一是转变发展模式,基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尊重自然的发展方向,继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第二是改善佛山交通,取消公交分段收费和分散经营,加强地铁、高铁等与广州的接轨,完善交通网络;第三是通过旧村居改造、廉租房、经济房等建设,降低城镇在就业、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准入门槛,以县(市)城区、中心镇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切实解决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人的城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