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张衡年谱

2015-01-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8
转发:0
评论:0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张衡年谱,   张衡,字平子,世为南阳著姓。祖父堪,字君游,少治《梁丘易》,光武时,为蜀郡

    张衡,字平子,世为南阳著姓。祖父堪,字君游,少治《梁丘易》,光武时,为蜀郡太守,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卒后妻子贫困。衡父无闻。
    公元78年(东汉章帝建初三年)——1岁张衡生于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夏村)其好友崔瑗生,与衡同年。
    79年(章帝建初四年)——2岁马融生(79——166)。班固编成《白虎通义》。
    80年(章帝建初五年)——3岁马严徵拜大中大夫,迁将作大匠。
    81年(章帝建初六年)——4岁五符或生是年。六月鲍昱卒。
    82年(章帝建初七年)——5岁    班固《汉书》成。
    83年(章帝建初八年)——6岁诏诸儒从贾逵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郑众卒。
    84年(章帝元和元年)——7岁   荀淑生(84——149)。八月章帝东巡狩至沛,使祠桓谭冢。
    85年(章帝元和二年)——8岁   二月诏颁编诉,李梵等所作《四分历》。
    86年(章帝元和三年)——9岁
    87年(章帝章和元年)——10岁 
    88年(章帝章和二年)——11岁
    89年(和帝永元元年)——12岁七月窦宪大破北匈奴,勒铭燕然山。鲍德居黄门侍郎。陈宠出为太山太守。
    90年(和帝永元二年)——13岁《论衡》的作者王充卒。班超击破月氏。
    91年(和帝永元三年)——14岁  胡广生。贾逵为左中郎将。
    92年四月十八日京师地震。六月十九日郡国十三地震。陈宠为大司农。崔瑗之父崔马因卒。
    93年(和帝永元五年)——16岁李固生(93——146)。
    94年(和帝永元六年)——17岁当在三辅?九月吕盖为光禄勋。陈宠迁廷尉。
    95年 18岁 游三辅,作《温泉赋》。入京师,观太字,遂通《五经》,贯《六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崔瑗至京师。九月二十五日京师地震。
    96年(和帝永元八年)——19岁当在京师2年。结识马融、王符、窦章、崔瑗。作《七辩》。始草《二京赋》。
    97年(和帝永元九年)  ——20岁当在京师3年。徐稚生(97——168)。光禄勋吕盖为司徒。三月初十陇西地震。上方令蔡伦监作秘剑。班超在西域派甘英访问大秦(罗马),被安息所阻。
    98年(和帝永元十年)——21岁当在京师4年。  马严卒(17——98)。
    99年(和帝永元十一年)——22岁当在京师5年。作《定情赋》。
    100年(和帝永元十二年)——23岁鲍德为南阳太守,衡为鲍德主簿。作《同声歌》。吕盖奏劾张酉甫。许慎作《说文解字》。 
    101年(和帝永元十三年)——24岁为鲍德主簿2年。作《扇赋》。司徒吕盖罢。
    102年(和帝永元十四年)——25岁当为鲍德主簿3年。司徒吕盖卒,作《司徒吕公诔》。
    103年(和帝永元十五年)——26岁当为鲍德主簿4年。作《绶笥铭》。九月和帝南巡,至云梦。
    104年(和帝永元十六年)——27岁当为鲍德主簿5年。十月,陈宠拜司空。陈实生(104——187)年84岁。以兖、豫、徐、冀四州连年多雨伤稼,禁沽酒。 
    105年(和帝元兴元年)——28岁当为鲍德主簿6年。宦官尚方令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蔡候纸”。五月二十一日扶风雍地震。十二月和帝崩,幼子隆仅百日,继位为殇帝。
    106年(殇帝延平元年)——29岁当为鲍德主簿7年。四月司空陈宠卒。作《司空陈公诔》。夏,郡国三十七雨水;秋、冬又多处大水。罢鱼龙曼延戏。八月殇帝死,立清河王之子刘祜为安帝。
    107年(安帝永初元年)——30岁当为鲍德主簿8年。作《二京赋》。作《南阳文学儒林书赞》。是年郡国十八地震。
    108年(安帝永初二年)——31岁当为鲍德主簿9年。南阳太守鲍德拜大司农,衡回籍读书。是年,京师及郡国四十大水、大风、雨雹。郡国十二地震。十一月邓骘拜大将军。邓骘召马融为舍人,融不就。
    109年(安帝永初三年)——32岁当在家读书2年。大将军邓骘累召,不应。扶风窦章避羌乱,家于外黄。李膺生。
    110年(安帝永初四年)——33岁,积累学识。刘珍请衡参论东观,不果。作《南都赋》。马融应邓骘召,拜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三月初九郡国四地震。九月初三益卅郡地震。
    111年(安帝永初五年)——34岁  当在家读书末年。  拜郎中。研究《太玄》。有《与崔瑗书》。作《太玄注》。作《玄图》。  大司农鲍德卒,衡作《大司农鲍德诔》。正月初七郡国十地震。
    112年(安帝永初六年)——35岁居郎中2年。同刘珍参议汉家礼仪,未定而迁。
    113年(安帝永初七年)——36岁居郎中3年。
    114年(安帝元初五年)——37岁  奉孝廉,迁尚书侍郎。研究天文、阴阳、历、算。为《黄帝飞鸟历》。正月诏禀三辅并、凉六郡流冗贫人。六月二十八日河东地陷。是年郡国十五地震。
    115年(安帝元初二年)——38岁  再迁太史令。作地形图,为后汉六画家之首。河南及郡国十九蝗,时蝗灾已连续七年。十一月初九郡国大地震。
    116年(安帝元初三年)——39岁  居太史令二年。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小浑。马融上《广成颂》。二月郡国十地震。
    117年(安帝元初四年)——40岁居太史令3年。造浑天仪。以漏水转之于室内,与天相应,若合符。作《浑天仪图注》、《漏水转浑天仪注》。刘珍等《汉家法》。  胡广举孝廉。是年郡国十三地震。
    118年(安帝元初五年)——41岁居太史令4年。著《灵宪》,作《灵宪图》。是年郡国十四地震。
    119年(安帝元初六年)——42岁居太史令5年。著《算罔论》。十二月初一,日有食之,郡国八地震。
    120年(安帝永宁元年)——43岁居太史令6年。刘珍、刘马余受诏作建武以来《名臣传》。崔瑗辟度辽将军邓遵府。是年京师及郡国三十三大水,郡国二十三地震。
    121年(安帝建光元年)——44岁为太史令,转公车司马令。有《与特进书》。是年五月特进邓骘自杀。五月崔瑗自邓遵府免归。是年九月二十日许冲上《说文解字表》。各上封事陈得失。遣光禄大夫案行,赐死者钱,人2千。除今年田租。其被灾甚者,勿收口赋。
    122年(安帝延光元年)——45岁居公车司马令2年。黄宪卒。九月初七郡国二十七地震。
   123年 (安帝延光二年)----46岁居公车司马令3年同周兴议历。崔瑗辟车骑将军闫显府。以杨震为太尉。
     124年(安帝延光三年)——47岁居公车司马令4年。二月从安帝东巡狩,祠孔子。衡作《东巡诰》。作《舞赋》。作《羽猎赋》。马融上《东巡颂》。崔瑗为安帝废太子事说陈禅。
    125年(安帝延光四年)——48岁居公车司马令5年。三月朔日蚀,有《日蚀上表》。十一月初四京师及郡国十六地震。
    126年(顺帝永建元年)——49岁居公车司马令末年。复转为太史令。为去冬大疫上顺帝封事。作《应间》。李因天变上书顺帝。十一月初四京师、郡国十八地震。
    127年(顺帝永建二年)——50岁复居太史令2年。作《鸿赋》。七月五日郑玄生(127——200)。
    128年(顺帝永建三年)——51岁复居太史令3年。正月二十五日诏勿收汉阳今年田租、口赋。夏四月初四,遣光禄大夫案行汉阳及河内、魏郡、陈留、东郡、禀贷贫人。
    129年(顺帝永建四年)——52岁    复居太史令4年。作《羽猎赋》。大水,左雄上疏推校灾异。
    130年(顺帝永建五年)——53岁复居太史令5年。《上陈事疏》。马续拜护羌都尉。
    131年(顺帝永建六年)——54岁复居太史令6年。九月缮起太学,凡240房,共1850室。
    132年(顺帝阳嘉元年)——55岁    复居太史令7年。七月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作《侯风地动仪图注》。上《论举贡疏》。
    133年(顺帝阳嘉二年)——56岁复居太史令8年。衡作《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  尚书令左雄举马融、张衡等,李固对策第一,拜议郎。上《请禁绝图谶疏》。  迁侍中,上《论贡举疏》。  蔡邕生(133——192)。
    134年(顺帝阳嘉三年)——57岁居侍中2年。上疏请专事东观,收检遗文。并上《表求合正三史》。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
    135年(顺帝阳嘉四年)——58岁居侍中3年。作《思玄赋》。著《周官训诂》。  欲补易说彖象,未就。崔瑗辞大将军梁商辟,岁中举茂才。商以李固为从事中郎。十二月三十日(136年2月18日)京师地震。
    136年(顺帝永和元年)——59岁居侍中末年,出为河间相。作《怨篇》。  马续迁度辽将军。
    137年(顺帝永和二年)——60岁居河间相2年。作《四愁诗》、《髑髅赋》、《冢赋》。
    138年(顺帝永和三年)——61岁居河间相3年。二月作《归田赋》。上书乞骸骨。徵拜尚书。左雄卒。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徵,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二月十六日太白犯荧惑。一家皆被害,为收敛之。除今年田租,尤其者勿收口赋。
    139年(顺帝永和四年)——62岁居尚书卒,葬于西鄂。  闰四月初八京都地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张衡的诗
《文心雕龙》中又说:“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言其《怨》诗的清丽典雅是可以体味出来的。《文心雕龙》是齐朝末年撰成的。它是文学批评书,又是文学方法论,是自西周以来文学的大总结,说明张衡的诗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张衡的诗作中,《四愁诗》是代表作。这首诗写于公元137年(东汉顺帝永和二年),他当年60岁,正在任河间相的位置上。顺帝时国内阶级矛盾更趋激化,官逼民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浪潮此起彼伏;边境上的战争时起,危机四伏。内忧外患,朝廷昏庸,政治腐败,民怨沸腾,都给张衡的思想上情绪上以沉重的压力。他感到满腔热诚被泼上了冷水,忧国忧民而又无从报国。苦闷、压抑、悲愤、哀叹,忧心忡忡,百感交集,歌而为诗。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样的心情中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四愁诗》。张衡采用了民间文学中那种重重叠叠反复咏叹的手法,像朴素无华的山歌一样浓化气氛,加深印象,水乳交融,雅俗共赏,写得清新婉转,真挚感人。...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张衡和他的宇宙观
张衡(78~139),字平子,汉南阳郡西鄂县(今卧龙区石桥镇西南)人。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其家世代为名门望族。张衡曾经深入学习和研究了当时天文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并通过多年的实际观测和理论研究,写下了世界史上不朽的天文学名著《灵宪》等。张衡从哲学和科学的高度全面地阐述天地的生成和结构,解释日月星辰的本质和运动。一、天体演化思想天地万物是怎样起源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这个问题是宇宙观的核心。“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矛盾论》)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是对宇宙发展法则的正确和科学的见解,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对宇宙发展规律歪曲和颠倒的反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试图从物质变化本身来阐述天地的起源问题,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人关于天体演化思想只能是很朴素...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张衡与文学艺术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具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他最知已的朋友崔瑗曾说他“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这种概括和全面的赞誉并不过分。《后汉书·张衡列传》称:“衡少善属文”,“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据历史记载和留存下来的作品来看,他在文学方面实在是有很高的水平又异常勤奋。他...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何晏
三国曹魏哲学家、文学家。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汉末大将军何进之孙。何进被杀后,其母尹氏被曹操纳为夫人,晏亦被收养。后来又娶曹操女金乡公主为妻。性骄矜,曹丕、曹植都讨厌他,所以长期得不到任用。至正始初,曹爽执政,何晏才被重用,擢为散骑侍郎,迁侍中、吏部尚书。正始十年(249),司马懿,何晏也作为曹爽党羽之一被杀。何晏少时即以才秀知名,好老、庄,是魏晋玄学家代表人物之一,与王弼合称“王何”。他的作品,主要是散文和赋,散文多是哲学、政治论文,如《无名论》、《无为论》、《韩白论》、《冀州论》等。赋今仅存一篇,即《景福殿赋》,魏明帝曹□在许昌建成景福殿,何晏受命而作此赋。赋分三部分,先述兴建缘起,中间一大段写宫殿规模、结构、环境、装饰,并从写政治、人事相结合的角度,解释其象征性含义,末尾则按照劝百讽一的传统写法,说了一些正面的道理。此赋与东汉王延寿所撰《鲁灵光殿赋》,同为描写宫殿辞赋的名作...
· 中原访古—名人名胜—干宝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他是东晋初著名史学家,祖父干统,为吴奋武将军,父干莹为丹阳丞。干宝少勤学,博览群记,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又因平定杜弢之乱有功,赐爵关内候。晋元帝即位,未置史官,由中书监王导举荐,干宝“始领国史”。“以家贫求补山阴令,迁始安太守。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晋书·干宝传》)他对史学有研究,著《晋纪》。《晋书》称:“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文心雕龙》誉“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史通》赞“理切而多功”。干宝“性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博采异同,混虚实”,“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撰成《搜神记》三十卷,“又为《春秋左氏义外传》,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同上)干宝于易学造诣极深,《晋书》明言注《周易》。《隋书·经籍志》载有:《周易》十卷,晋散骑常待干宝注,又《周易爻义》一卷,干宝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