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追忆弹词名家、“侯调 ”创始人侯莉君

2015-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6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追忆弹词名家、“侯调”创始人侯莉君,著名弹词名家、“侯调”创始人侯莉君2004年2月9日在上海辞世,享年80岁。

    著名弹词名家、“侯调”创始人侯莉君2004年2月9日在上海辞世,享年80岁。

   侯莉君1925年11月生于无锡市,自幼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她有个亲戚在书场里干活,因此她小时经常去书场听书,朦胧地对评弹发生了兴趣。在读小学三 年级时,母亲无力供她继续读书,经人说合,就在无锡进了当时评弹界显赫一时的“钱家班”学艺。

   进“钱家班”条件苛刻,要从师姓,连名带姓都要改掉,她艺名叫“钱凌仙”,还规定学三年、帮三年。她抱着“学得艺术在身,可以养妈妈苦度光阴”的想法, 咬紧牙关,苦熬6年。到1940年,名义上学了3年,“老师”却从未教她唱过一句,只靠自己平时在师姐弹唱时跟着学唱。后来,从师姐们谈话中发觉钱家班主是个令 人发指的恶魔,她更冒险逃离了“钱家班”,只是畏惧恶魔势力,从此脱离书坛,不敢露面。直至解放,才启用侯莉君之名重返书坛。

   旧社会“钱凌仙”销声匿迹;新社会侯莉君枯木逢春,孕育出声情并茂的“侯调”唱腔,成为评弹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上世纪50年代初,侯莉君和徐琴芳并档演唱《落金扇》、《梁祝》等曲目。

   徐琴芳原先下手刘小琴,擅唱“俞调”,但定调较低,徐琴芳也习惯这样的低调演唱。后来侯莉君和她并档,虽然也唱“俞调”,但总感觉定调太低,不能发挥自 己嗓音特长。后来试唱“蒋调”,因为女声唱“蒋调”,要比原先的D调高3个音,要重新调音,当时台上只用一副三弦、琵琶,因此不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侯 莉君头脑中盘旋着。后来,两人到上海演出。那时,上海评弹协会第三组的陆耀良、沈小梅、汪梅韵、李伯康等人要演出中篇《玉堂春》,缺少两个女演员,一个演苏三, 一个演皮氏大娘,于是把侯莉君和徐琴芳两人借去排练、演出。侯莉君扮演苏三,在《起解》一回书中,就她一人演唱,唱词是根据京剧的,略有改动。京剧《起解》是用 “西皮流水”板式,评弹怎么办呢?她试用“俞调”、“蒋调”都不大适合,也曾琢磨采用“琴调”、“丽调”等诸多唱腔特色,同时又从苏三所处的环境、人物性格特征 等方面,进行不同的唱腔处理,多运用中音美声部分,加强小腔变化,加上节奏快慢处理,有时高音低吟,有时拖腔三拍。她不懂乐理,不会记谱,想到一句腔就到琵琶上 去揿、摸、拨、弹,边哼边记,一个音、一句腔定下来后,然后弹熟、记牢,这样逐步把《起解》这大段唱腔定下来。当《玉堂春》中篇在上海一流书场“米高美”( 书场)演出时,侯莉君的演唱受到听众们热烈欢迎,几乎每句唱腔都获得台下掌声。这次演出成功给侯莉君极大的鼓励,也是她艺术人生的一个转折、一次飞跃。此后,她 根据这次“侯调”始创的雏形,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炼、完善,终究使委婉动听的“侯调”流派唱腔为广大听众所接受、欢迎,在评弹界广为流传。

   评弹界的流派形成,是创作融入又弹又唱的实践之中,先是模仿,广泛吸纳,进而创造,融为一体,熟而生巧,巧而成格,“侯调”的形成也遵循着这个规律。

   侯莉君幼年困苦,在继承上没有优厚的家传,但她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孜孜不倦、刻意创新,为评弹艺术作出卓越的贡献,深为人们所敬慕。她所创始的“侯 调”流派将千古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侯君集是谁侯君集的战绩侯君集是怎么死的?
侯君集怎么死的?隋唐时期著名英雄侯君集,是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为人勇武,有智有谋。隋唐英雄中侯君集谋反了,那么,侯君集是什么样的人,侯君集真的谋反了吗?是怎么死的?侯君集简介侯君集一生经历侯君集,是豳[bīn]州三水人,在今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以有材且雄健著称,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是个胆大勇武的世家子弟。在隋末天下大乱的背景下,侯君集得识明主,投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之中。他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被封为全椒县子,受到了李世民完全的信任。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爆发了,在这之前,侯君集出谋划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跟随李世民进入玄武门,诛杀了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赐邑千户,升为右卫大将军,而此时的李靖,食邑才有五百户,可见当时在李世民的眼里,侯君集比李靖重要...
· 古文观止作者之一吴调侯简介资料
古文观止作者之一吴调侯简介资料吴调侯,为清朝康熙年间人,籍贯属绍兴府山阴县。与其叔吴楚材二人均饱览经典,皆不宜仕途而埋没民间;都长期从事私塾教学,因合编《古文观止》而留名后世。人物生平《古文观止》的原编者吴楚材、吴调侯,系叔侄,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们均是塾师,以课业授徒为生,只具中等学历,在清代文坛和学术界算不得是入流人物。乘权,字楚材。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康熙十五年(1676年)就在福州辅助先生教伯父之子学习古文,后竟以授馆终其一生。除参与选编《古文观止》外,他还同周之炯、周之灿一起采用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过一个历史普及读本——《纲鉴易知录》。大职,字调侯,也是嗜“古学”而“才器过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教书。三个世纪以来,《古文观止》一直是知名度最高的图书之一。虽然学人常以普及读物看待《古文观止》,但它的内容典雅不俗,所选诸篇语言琅琅,佳言警句层出不穷,均...
· 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等。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
· 侯君集
家庭高祖父:侯恕(魏北地郡守)曾祖父:侯欣(泰州刺史、奉义县公)祖父:侯植(骠骑大将军,肥城县公)父亲:侯定(车骑大将军、潞国公)女婿:虞部员外郎、朝散大夫、简州长史唐逊女婿:贺兰楚石相关条目唐击吐谷浑之战松州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
· 莉雅·宾特·侯赛因公主
生平1986年2月9日出生的莉雅公主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她母亲是侯赛因国王的第四任妻子。公主在英国的大西洋书院完成中学课程并在爱丁堡大学修读国际关系及日语的课程。她亦曾在日本的立命馆大学留学一年。公主现在日本工作,但也会间中回约旦出席各种场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