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肇庆高要学宫

2015-03-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5
转发:0
评论:0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肇庆高要学宫,明肇庆高要学宫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又称文庙,肇庆府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初,元末遭兵

肇庆 高要学宫 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又称文庙,肇庆府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初,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后经多次重修,规模日臻完备。学宫四周筑以石栏,连接东西街,树牌坊四个:“嵩山起凤”、“端水蛟龙”、“崇儒”、“贞教”,中间为青云路,路尽处两旁有贤关、圣域两坊,连接入学宫通道。头门称文明门,二门上榜书“黉宫”。泮池上建三孔桥,通大成门。门内为丹墀,丹墀北面高台上是大成殿。殿前东西两侧为庑廊。殿后有尊经阁、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敬一亭等。民国13年(1924年)开马路,黉宫门及其以南的石栏等建筑物全部拆除。民国22年在原黉宫门建围墙,上榜书“文庙”二字。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机轰炸,大部分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学宫现仅存大成殿和西庑,另有碑记10多通。占地面积为3037平方米。大成殿建筑面积448平方米,面阔五间23.5米,进深五间20.8米,高12.3米,重檐歇山顶。全殿竖36根大楠木柱,微侧脚,柱础为石质花篮形。上檐斗栱24组,下檐斗栱32组。下檐正面除柱头铺作外,当心间置补间铺作2组,次间置补间铺作1组,梢间不置补间铺作。斗栱用足材,外施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殿宇高大庄严,雕梁画栋,结构复杂,是广东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1959年和1986年,先后对大成殿台基和大殿进行加固维修。

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肇庆高要学宫
明肇庆高要学宫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又称文庙,肇庆府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初,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后经多次重修,规模日臻完备。学宫四周筑以石栏,连接东西街,树牌坊四个:“嵩山起凤”、“端水蛟龙”、“崇儒”、“贞教”,中间为青云路,路尽处两旁有贤关、圣域两坊,连接入学宫通道。头门称文明门,二门上榜书“黉宫”。泮池上建三孔桥,通大成门。门内为丹墀,丹墀北面高台上是大成殿。殿前东西两侧为庑廊。殿后有尊经阁、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敬一亭等。民国13年(1924年)开马路,黉宫门及其以南的石栏等建筑物全部拆除。民国22年在原黉宫门建围墙,上榜书“文庙”二字。抗日战争期间遭日机轰炸,大部分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学宫现仅存大成殿和西庑,另有碑记10多通。占地面积为3037平方米。大成殿建筑面积448平方米,面阔五间23.5米,进深五间20.8米,高12.3米,重檐歇山顶。全殿竖36根大楠...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兴宁兴宁学宫
明兴宁兴宁学宫位于兴宁市兴城兴民中学内。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从士子请改建学宫,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至清末学宫规模如下:中为大成殿、后为崇圣祠,再后为尊经阁。东为明伦堂及教谕训导廨。再东为文峰书院及墨池书院。殿前为月台、台上有丹墀、两旁为东西庑、南为戟门、门左为名宦祠、门右为乡贤祠、门外有宫墙、墙外为大池。大成殿是是学宫的主体、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高踞于9级石阶之台基上,红墙绿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工艺精巧、美丽壮观。大成殿内现仅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颁的“万世师表”匾1块。其余已失无考。尊经阁是学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大成殿后面。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县史懋文改建尊经阁、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应史之请撰写了《惠州府兴宁县重建尊经阁碑记》。1962年4月重修大成殿。1987年11月重修学宫。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兴宁兴宁学宫
明兴宁兴宁学宫位于兴宁市兴城兴民中学内。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按御史徐□从士子请改建学宫,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至清末学宫规模如下:中为大成殿、后为崇圣祠,再后为尊经阁。东为明伦堂及教谕训导廨。再东为文峰书院及墨池书院。殿前为月台、台上有丹墀、两旁为东西庑、南为戟门、门左为名宦祠、门右为乡贤祠、门外有宫墙、墙外为大池。大成殿是是学宫的主体、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高踞于9级石阶之台基上,红墙绿瓦、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整个建筑工艺精巧、美丽壮观。大成殿内现仅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颁的“万世师表”匾1块。其余已失无考。尊经阁是学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大成殿后面。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县史懋文改建尊经阁、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应史之请撰写了《惠州府兴宁县重建尊经阁碑记》。1962年4月重修大成殿。1987年11月重修学宫。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清雷州海康学宫
明、清雷州海康学宫位于雷州市雷城镇中西街北侧。又名县圣宫。元至顺三年(1332年)始建,原址在雷城镇迎恩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迁今址,现为雷城镇第一小学使用。学宫建筑原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现仅存大成殿及东、西庑。大成殿面宽、进深均五间,建筑面积372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梁架,回廊用石檐挑出,将拜亭与重檐殿身组成为一体,丰富的屋顶变化,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殿前为祭台,三面绕以石栏。建筑格局和部分用料,仍存明代遗构。
· 岭南文化―学宫书院―明普宁普宁学宫
明普宁普宁学宫位于普宁市洪阳镇。明万历三年(1575年)始建,后历经数次扩建修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大修后,规模略备。民国期间,为县立第一中学使用;抗日战争期间,改设乡镇保甲长训练所。现为洪阳镇联中校舍。学宫后依前山,前临小溪,座北朝南,建筑面积达2262平方米,由照壁、棂灵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组成。大成殿建在0.7米高的台基上,石雕围栏,梭形石柱,抬梁式木结构,庄重古朴大方。1961年普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