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9
转发:0
评论:0
王与马共天下: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导上朝时,成帝都要起立相迎。所以"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有着实际的历史含意,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这就是晋元帝。在这以后,晋朝的国都在建康。为了和司马炎建立的晋朝(西晋)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东晋。晋元帝登基的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晋元帝见到王导,从御座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大为吃惊。晋元帝认为他能够得到皇位,全靠王导、王敦兄弟的力量,所以,对他们特别尊重。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王敦掌握军权,自以为了不起,把晋元帝不放在眼里。晋元帝也看出了王敦的骄横,另外重用了大巨刘隗和刁协,对王氏兄弟渐渐疏远起来。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内部就出现了裂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晋时的王与马共天下是指什么?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後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王导每次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所以"王...
· “王与马共天下”中王与马分别是指的是谁?王与马共天下起因
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有人不清楚“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其实在字面上理解王与马共天下的意思是非常的简单的。这是指当时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和皇帝力量势均力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可见当时琅琊王氏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晋元帝司马睿王与马共天下起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皇族争权,重臣王衍却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他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退路,推荐弟弟王澄为荆州刺史,族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并对王澄、王敦说:“荆州有长江汉水的坚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险要。你们两个镇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师,就可以称得上狡兔三窟了。”不过这一举措,并没有使王衍保全性命,最后还是被石勒所杀,但是狡兔三窟之计却对以后的东晋局势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后来琅邪王氏在东晋声势显赫,一时号称“王与马,共天下”,不能不说跟王衍没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政治局面呢?晋元帝司马睿与琅邪王氏之间,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从司马睿的祖父被封为琅邪王开始,自然是要结交辖内...
· 晋的王朝——王与马共天下
晋愍帝司马邺被带到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汉赵国都城)受尽凌辱。汉赵帝刘聪出去打猎时,让司马邺手持画戟担任先导部队。刘聪和群臣喝酒的时候,让司马邺斟酒、劝酒,并刷洗酒杯,刘聪起身要去厕所的时候,让司马邺打着伞盖。尽管这样,太子刘粲一再劝说刘聪杀死司马邺,断绝人民期望。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十二月二十日,晋愍帝司马邺在平阳遇害,年18岁。建武二年(公元318年)三月七日,晋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康(今南京市),晋王司马睿痛哭流涕,他穿上白色丧服,住到简陋的屋棚里,为愍帝守灵。三月十日,司马睿不再推辞,登基为帝,史称司马睿为晋元帝。司马睿穿上龙袍,端坐龙床,文武百官在两旁向皇帝跪拜。司马睿一抬手,说:“诸位爱卿平身。”然后看着中书监王导说:“王爱卿请上来做到朕的身旁。”王导一听,连连摆手,说:“这可使不得!”司马睿坚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司马睿这就要起身来拉王导上来,王导噗通跪倒,说:“如果太...
· 东晋时期的王与马,共天下”是什么意思?
“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进入极盛时期。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後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王氏兄弟权倾内外,司马睿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登基大典那天,皇帝司马睿突然拉住大臣王导同升御床,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表示愿与王氏共有天下的意向。但天无二日,王导吓了一跳,连忙推辞说:“太阳岂能与万物同辉,君臣名分是有区别的”,晋元帝才没有勉强他。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王导每次上朝,晋元帝都要起立相迎。所以"王...
· 细说历史——“王与马,共天下”
?西晋亡后的次年(317年)三月,琅邪王睿在建康即位称晋王,改元称建武元年。东晋开始了。建武二年三月,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康,晋王才改称皇帝,他就是晋元帝。这时,晋元帝到建康已经有好几年了。事情该从更早的时候说起,也该从司马睿的身份说起。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和惠帝、怀帝同一辈分,世袭琅邪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荡阴之战后(见第五篇),惠帝被挟持到邺。司马睿也到了那边。成都王颖恨东安王繇曾劝他不要与皇帝对抗,把他杀了。司马睿是东安王繇的嫡亲侄子,怕遭连累,连忙逃走。成都王颖对此早有防备,他已经下了命令,一切关口、渡口都不准贵人通过。司马睿尽管换了装束,但到了黄河渡口,还是被拦住不让过河。幸而从者宋典见机,把马鞭朝主人身上一拂,笑道:“舍长(看管房子的小吏),官禁贵人,怎么你也被拘留了?”守渡口的吏信以为真,就把他放过去了。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越起兵讨河间王颙和张方(见第五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