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康熙的师父南怀仁发明了红衣大炮为何一直不用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69
转发:0
评论:0
康熙的师父南怀仁发明了红衣大炮为何一直不用,如果说法国人白晋是全方位且直接地赞美了康熙大帝,那么南怀仁、张诚、洪约翰等则

  如果说法国人白晋是全方位且直接地赞美了康熙大帝,那么南怀仁、张诚、洪约翰等则是通过他们亲身经历的细小之事,从不同侧面描摹了康熙大帝。  比利时人南怀仁是清初最有影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他精通天文历法,擅长铸炮,深受康熙大帝的宠信。1682年,在康熙巡视东北时,南怀仁随同巡行,并写下《鞑靼旅行记》。在这篇旅行记中,他除了记载辽东地区的风貌、途中的狩猎活动以及康熙祭拜长白山外,还记述康熙大帝是如何亲民的。

网络配图

  南怀仁写道,他亲切的接近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为他们的皇帝是从天而降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异常的喜悦……对他们来说,皇帝亲临此地是从不曾有过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兴于臣民们赤诚的感情流露,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们展示祖先传下来的质朴精神。

  骁勇善射

  法国人热比雍,汉名张诚,与白晋同时在康熙时期供职于朝廷。他除了给康熙帝讲授西方天文学、数学等知识外,还曾8次随康熙或大臣出行蒙古和关外地区,在1689年中俄边界谈判中,曾被任命为使团翻译。1691年5月至9月,张诚曾跟随康熙参加多伦会盟。他描写康熙在途中狩猎的经过。“皇帝不扶缰绳,快马疾驰,穿过高地低坑,满弓发射,动作十分骁勇,技术相当娴熟,头三发就射中了两只被困而疾驰逃跑的狍子。”张诚写道,皇帝练习射击弓弩作为消遣,他左右开弓,命中率都极高,宫廷大臣中无人能与之匹敌。皇帝对追猎毫不知疲倦,不断张弓射箭。他每天要更换8到14匹坐骑,每到一地都要准备15匹马备用。

网络配图

  在一次狩猎过程中,众人发现了老虎,据张诚描写,皇帝射击三四发,但距离太远,老虎只受了点轻伤,而后仍是不慌不忙地卧在荆棘丛中。过了一会儿,老虎突然跃出,以极快的速度冲向皇帝所在之处,但刚刚到山脚下,就突然转向,窜回它最初藏身的森林中。皇帝骑马越过山谷,紧追老虎。在清楚地看到老虎后,他射击。仅射两发,老虎便被击中丧命。众人一起围拢过来,看到这只威猛的倒地毙命,都对皇帝钦佩不已。

  充满学习热情

  另一位法国传教士洪约翰则在写给法国另一位神父的信中,详细叙述了康熙大帝对于西方科学知识,如算术、实用几何学、哲学等学习的热情,而教材是几位传教士编写的。教士们每天都进宫讲解,上午讲两个小时,晚上讲两个小时。讲课时,康熙让他们坐到御座旁或者他的身边,以使他们讲课更为自在。即使康熙住到郊外的畅春园后,也从不中断课程。在教士们离去后,康熙还会自己复习讲过的知识,重看那些图解,有时还叫来几个皇子,亲自给他们讲解。如果他对所学的东西没有弄明白,就一定会一直钻研到弄明白为止。

  康熙时期北京天文台的设备,许多设备由南怀仁所监造。

  康熙帝就这样一直勤奋学习了四五年,期间没有一天耽误上朝,没有丝毫怠政。他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比如,讲到固体的成分时,他就会拿起一个球,精确地称出它的重量、测量其直径。然后,他会算出同样材料、直径不同的另一个球的重量,或者算出另一个比较大或比较小的球的直径该是多少。计算出来后,康熙会拿来相应的直径、重量的球,来证明实际情况是否与理论相符。有时,康熙会亲自用几何方法测量距离、山的高度、河流和池塘的宽度等。之后,他再命人测量实际距离。每当他的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的数据符合时,就会非常高兴。

网络配图

  宽容天主教 同意建教堂

  胸怀宽广、对外界事物持开放态度的康熙帝,通过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的接触,了解天主教教义,并对此持开放态度,允许教士们传教,甚至还同意建教堂。北京有一个著名的西什库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的4个高高的尖塔,3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教堂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高16.5米,钟楼塔尖高约31米。其前身要追溯到康熙时期。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因为两名天主教传教士治好康熙的疾病,应张诚的请求,康熙在皇城西安门内蚕池口一带划出一块地方,并拨款项兴建天主教教堂,这所教堂便是今天西什库教堂的前身,当时名为救世堂。教堂在道光年间被查封,同治年间重新在西什库这个地方兴建新的教堂。

  小结

  从上述西方人的描摹,离我们相距遥远的康熙大帝的形象更加丰满,中华历史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人格高尚、具有帝王胸怀、关心百姓且具备卓越政治才能的君王而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熙南怀仁红衣铜炮汤若望与南怀仁关系如何
康熙南怀仁红衣铜炮讲的是在一六七四年,康熙命令南怀仁制作一种比较便于携带的大炮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年轻时的康熙画像康熙年间,战乱频繁,康熙急需要破坏力强的重武器,所以命令南怀仁制作便于运输携带的大炮,制作成功之后还要亲自检验效果。南怀仁接到命令之后便致力于研究,最后终于成功的发明了一款红衣铜炮,不仅相对比较亲遍,火力也比较足。康熙在卢沟桥试验之后也觉得非常满意,所以便让南怀仁着手投入生产。而之后生产的几百门炮也在康熙评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因为这一发明,康熙对南怀仁逐渐重用,任命南怀仁为工部侍郎,官至正二品,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以说南怀仁在清朝廷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因为这一门火炮的发明,如果没有这一次的立功,很可能南怀仁的才能便被埋没,或者推迟一段时间才能被发现。康熙南怀仁红衣铜炮虽然说的是一则故事,但是这则故事所表达的确实康熙为什么重用南怀仁,以...
· 康熙年间南怀仁奉旨铸威大炮
[清・神威将军铜炮]康熙十三年(1674),康熙命治理历法的南怀仁造火炮应军需之急。于是,南怀仁尽心竭力,制造出轻的火炮。次年五月,火炮铸成,康熙帝往卢沟桥炮场检验。这种炮炮身小,火力强,命中率极高,可放置在骡马背上行军,非常轻便,容易运输。康熙帝对此大加称赞。从此,这种火炮大量生产,一年内铸造约350门。清军将士称此炮为“得胜炮”。康熙二十年(1681),康熙帝将其定名为“神威将军炮”,并用它武装部队。此后,南怀仁又制造了其他型号的火炮,并对旧炮加以修理。康熙帝为表彰南怀的功绩,加封他为工部右侍郎。
· 山东一废品站发现康熙年间红衣大炮,古人是怎么处理垃圾的?
近日,在山东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发现了疑似文物的大炮。经专家鉴定,两门红衣大炮属真品,皆是康熙八年的文物。这次文物在垃圾站被发现反映着多数民众可能并不认识文物,所以多当做垃圾处理了,好在这个大炮被发现了。我们现在有专门处理垃圾的地方,可回收,可集中焚烧处理等。那古代是怎样处理垃圾的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最近几年垃圾回收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更有某些地区的垃圾分类细致到民众不知道怎么分。我们现在工业生产发达,所以产生的垃圾也比较多、种类也杂。那可能有人疑惑,古代能有什么垃圾呢?图源网络其实古代的垃圾也不少。在古代进入奴隶制社会之后,古人就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矿石、木材等堆积在一起就成了很庞大的垃圾。再者,封建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垃圾和污水也随之产生。因着这些个垃圾,古代朝廷从殷商时期就要相关的法规了,只不过那时的法规主要是针对连丢垃圾的人。据《韩非子》记载...
· 南怀仁得宠之谜:南怀仁因历法推算获得康熙信任
南怀仁生前是清朝的工部右侍郎、二品大员。死后康熙亲自为他撰写了条文和碑文,赐谥号为“勤敏”,并派国舅佟国纲等大臣至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个外国传教士,怎么成了康熙朝廷的高官显贵呢?在北京阜城门外车公庄附近,有一个外国传教士的墓地,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这里已经静静地睡了三百多年。1657年,南怀仁受欧洲天主教耶稣会的派遣,来中国传教,1688年死于北京。他生前是清朝政府的工部右侍郎、二品大员,死后康熙亲自为他撰写了条文和碑文,赐谥号为“勤敏”,并派国舅佟国纲等大臣至墓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个外国传教士,怎么成了康熙朝廷的高官显贵呢?南怀仁,耶稣会传教士。字敦伯,一字勋卿,比利时人。生于皮坦,学神学于塞维尔。1641年入耶稣会,1657年随卫匡国(1614-1661)神甫来华,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抵澳门。次年,被派往陕西传教。十七年(1660),奉召进京协助汤若望纂修历法。康熙...
· 解密:康熙皇帝为何会给传教士南怀仁等发绿卡?
14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到16世纪路德和加尔文时期达到顶峰,基督教内部由此发生了巨大震荡,失去了欧洲北部辖区的罗马教皇损失惨重。但一部分知识分子出生的基督徒徒站在了教皇一边,决定以自己的努力挽回颓势,赴东方传教和扩大影响力,将在欧洲的损失从别的地方挽回来,由此建立了不少组织,其中耶稣会是最大的男修会。该会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在巴黎大学创立,1540年得到教皇保罗三世批准。罗耀拉先后在巴塞罗那阿尔卡拉和萨拉曼加等大学、巴黎大学攻读,创办了罗马学院和德国学院。他的经历决定了其宗教活动具有尊重科学知识的眼光和条件。经受了宗教改革猛烈冲击的天主教也在反思自己的过失,从内部完善和改革。比如罗耀拉不满罗马教会僧团的腐朽无能,他按军事组织原则建立自己的僧团。耶稣会不再奉行中世纪宗教生活的许多规矩,如必须苦修和斋戒、穿统一制服、过隐修生活,而可以渗入社会各个阶层,参与各种活动。如开办学校、医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