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蒙古契丹族起源与白马青牛的传说故事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5
转发:0
评论:0
蒙古契丹族起源与白马青牛的传说故事,横贯辽宁和内蒙有两条古老的河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西拉沐沦河起源大兴安岭

  横贯辽宁和内蒙有两条古老的河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西拉沐沦河起源大兴安岭的南端,老哈河自辽宁的医巫闾山西下,两条河交汇,流入大辽河,是辽河的上游。西拉沐沦河,契丹语[潢水]之义;老哈河,[土河]之义,两河为大辽河上游,契丹族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  

  白马青牛的石像

  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觉得云霄之上的生活枯燥寂寞,她乘云来到人间,坐着一头青牛来着的车,从“平地森林”这个地方,顺潢水顺流而下。

  一位“神人”,乘着一匹白马,从“马盂山”顺土河向东走来。坐青牛车的天女和骑白马的神人在潢水和土河的交汇出[木叶山]相遇。天女和神人,松开白马,叱走青牛,满怀喜悦,相对走来。  

  白马青牛的画像

  此时,天降花雨,地生灵芝,白花齐放,白鸟争鸣。万里蓝天,祥云飘荡,群山披翠,大地升起一片祥瑞之气。天女和神人在这普天同欢的日子里,携手相亲,花香传递心声,鸟语倾诉情怀,男欢女爱,天作之合,这就是契丹族关于自己始祖的传说。

  契丹人非常重视这个传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在[木叶山]建“始祖庙”。奇首可汗[神人]在南庙,奇敦克汗[天女]在北庙,岁岁供奉,祭祀不断。每有战争,必祭告于此,以求战事捷顺。

  其他关于契丹民族的传说

  契丹的一个首领叫喎(wai)呵,头上戴着野猪头,身上披着猪皮,住在帐篷里。后来他的妻子偷了他身上披的猪皮,喎呵就从此不见了。契丹群众又推举了一个首领,叫昼里昏呵,他养了二十头羊,一天吃十九头,留下一头;第二天仍然有二十头羊,他又吃了十九头,留下一头。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他还是有二十头羊。  

  白马青牛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很离奇,当然绝不会是真事。不过从这两个故事里可以看出契丹族那时正从狩猎生活向畜牧生活过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蒙古契丹族与白马青牛的美丽的神话故事
横贯辽宁和内蒙有两条古老的河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西拉沐沦河起源大兴安岭的南端,老哈河自辽宁的医巫闾山西下,两条河交汇,流入大辽河,是辽河的上游。西拉沐沦河,契丹语[潢水]之义;老哈河,[土河]之义,两河为大辽河上游,契丹族就在两河流域繁衍生息,并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白马青牛的石像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觉得云霄之上的生活枯燥寂寞,她乘云来到人间,坐着一头青牛来着的车,从“平地森林”这个地方,顺潢水顺流而下。一位“神人”,乘着一匹白马,从“马盂山”顺土河向东走来。坐青牛车的天女和骑白马的神人在潢水和土河的交汇出[木叶山]相遇。天女和神人,松开白马,叱走青牛,满怀喜悦,相对走来。白马青牛的画像此时,天降花雨,地生灵芝,白花齐放,白鸟争鸣。万里蓝天,祥云飘荡,群山披翠,大地升起一片祥瑞之气。天女和神人在这普天同欢的日子里,携手相亲,花香传递心声,鸟语倾诉情怀,男欢女爱,天作之合,这就是契丹族...
· 蒙古部族的起源和兴起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告结束,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至于蒙古民族之族源,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公元前3世纪末,形成东胡人的部落联盟,与匈奴为敌,不断向西侵袭。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时,匈奴遂强,东袭东胡,东胡各部,大掠其民众及牲畜。东胡各部均受匈奴人统治达3个世纪之久(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世纪末)。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势力衰落。乌桓、鲜卑乘机而起。乌桓、鲜卑是东胡人的后...
· 酒的起源与传说
猿猴造酒说唐人李肇所撰《国史补》一书,对人类如何捕捉聪明伶俐的猿猴,有一段极精彩的记载。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野林中,出没无常,很难捉到,经过细致的观察,人们发现猿猴“嗜酒”。于是,人们便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上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流连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蘸酒吮尝。时间一久,终因经受不住美酒的诱惑,而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捉住。这种捕捉猿猴的方法并非中国独有,东南亚一带的群众和非洲的土著民族捕捉猿猴或大猩猩,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猿猴不仅嗜酒,而且还会“造酒”,这在中国历史的典籍中都有记载。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述中有“琼州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酒以稻米与百花所造,一百六轧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的记载;清代的一本笔记小说中也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 蒙古族介绍蒙古族的起源和文化特色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传奇色彩的民族。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蒙古族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文化,草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蒙古族独特的草原文化又包含些什么特点呢?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一直游牧、生息于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这片苍茫大地上。每当提起她的名字,人们便会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歌谣,眼前便会呈现出蓝天白云、碧野红花、羊群斑斑、肉乳飘香的广阔无垠的草原,浮现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叱咤风云、纵横欧亚、英勇善战、气吞山河的伟岸雄姿!蒙古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十分广阔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现有人口480多万人。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多分布在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新疆、青海、河南、四川、贵州、北京、云南等地。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
· 蒙古族服饰蒙古族刺绣的起源和发展介绍
刺绣是民族传统文化,每个地方的刺绣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刺绣文化都有所不同,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蒙古族的刺绣饰品是远近驰名的,特别是装饰物,都是非常精美,丰富的,而且蒙古刺绣与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下蒙古族文化是如何经久不衰,源远流长的。1、历史渊源据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等有关文献记载,在13世纪下半叶(元朝)之前,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并且应用范围很广。蒙古族的祖先结合自己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创造了适合自己民族需要的衣冠靴帽和器皿家具。在蒙古族的衣、食、住、行中刺绣的使用很普遍,蒙古包自古以来就是蒙古民族居住的一种帐幕,蒙古包的顶部和边缘装饰以及门帘都要用贴花刺绣方法装饰,地下铺的密缝毡子也要绣出各种图案,成为一种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品,使牧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和舒适。蒙古袍和生活中的长坎肩的“前襟花”、“衣侧花”以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