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寻宝历险记:揭秘“金银岛”上的宝藏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7
转发:0
评论:0
寻宝历险记:揭秘“金银岛”上的宝藏,导读: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有一部十分畅销的小说叫《金银岛》。在这篇小说里斯蒂文

  导读: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有一部十分畅销的小说叫《金银岛》。在这篇小说里斯蒂文森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探险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吉姆在无意中间从死去的海盗船长比尔那里获得了一张寻宝图,于是他便与人结伴带着这张地图开始了惊险刺激的寻宝经历。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故事人物间斗智斗勇的过程固然让我们心潮澎湃,但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文章的结尾作者有意识留下的一个悬念,在结尾处作者暗示仍有一大批财宝隐藏在荒岛的某一处。

网络配图

  其实《金银岛》是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题材写作的,书中荒岛的原型据说是距离哥斯达黎加海岸480千米处海域中的一个叫科科斯的小岛,这里曾是17世纪海盗们的休息站、中转站,海盗们将掠夺的财宝在此装卸、埋藏,众多海盗和宝藏的传说也为这个无名的小岛凭空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有传言称这个岛上至少埋有六处宝藏。而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还是秘鲁利马的宝藏。

  在1535年西班牙殖民头子皮萨罗带领着六十多人的骑兵占领秘鲁到1821年秘鲁独立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利马始终是南美西班牙殖民地总督的驻地。在长期的殖民统治期间,殖民军大肆杀害印第安人,并从他们那里搜刮了大批的金银饰物,聚敛到利马,然后定期装船运回西班牙。所以,利马号称富甲南美洲,甚至吹嘘连大路都是由“金银铺砌而成”的。

  但随着拉美解放运动的爆发,利马的财宝也成了殖民者最担心的巨大包袱。1820年南美解放者科克伦勋爵在海上击溃了西班牙人的三桅战舰“埃斯梅拉达”号和其他26艘战舰。拉美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之一的圣马丁将军,很快就带领部队逼到了利马城下。驻守在利马城中的西班牙达官贵族们惶惶不可终日,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他们纷纷准备逃离利马。然而谁也不肯放弃多年来掠夺的财宝,至少也要把能带走的东西尽量带走。

  但是,当时只剩下一条海路可以逃出利马,而可以横渡大海去西班牙的就只剩下爱尔兰船长汤普森的一条富丽堂皇的双桅横帆帆船“玛丽·迪尔”号了。正巧,汤普森这时也正准备起锚避开一触即发的战争。

  于是,利马的西班牙达官贵族们便不惜重金租下了“玛丽·迪尔”号帆船。为了将利马城中能带走的贵重物品都装上船,他们在战况紧急的情况下整整搬运了两天,可见财宝的数量之庞大,其中有属于私人财产的古金币、首饰、珠宝、金银餐具,还有属于教堂的各种圣物盒、金烛台和祭祀用品,也有相当数量的珍贵图书、档案和艺术珍品……

  财富总是太容易蒙蔽人的眼睛,包括汤普森船长,在那些西班牙贵族忙着搬运财宝的时候,汤普森早已被不断装载的这些无法估价的财宝弄得神魂颠倒了。在“玛丽·迪尔”号满载着乘客和贵重物品起航后,汤普森船长便下定决心,不将此船开往目的地或者任何其他西班牙港口。这些原以为可以回老家再次过上奢侈生活的西班牙贵族怎么会料到自己已危在旦夕,而努力搬运的财宝,竟然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

  汤普森驾驶着庞大的“玛丽·迪尔”号径直朝北驶去。一天晚上,他终于在自己船员们的协助下把船上的乘客统统杀死后扔进了大海。“玛丽·迪尔”号从此便成了一艘名副其实的海盗船。经过一番考虑后,汤普森决定将船开往海盗们的中转站——科科斯岛。几个世纪以来,科科斯岛都因其与世隔绝的优越地理位置对于摆脱海上监控和追踪十分有利,已成为南美洲海盗们的避风港。

网络配图

  “玛丽·迪尔”号靠岸后,汤普森小心翼翼地将船上的主要宝藏埋藏在岛上,为了掩饰,他又命人毁掉了“玛丽·迪尔”号帆船,并与船员们分乘小艇去了中美洲。回到陆地后,他们便谎称自己的船队在海上遇到了无法抗拒的狂风暴雨,船触礁沉没了。

  尽管汤普森大肆宣扬了很久,但最终他的海盗行为还是被识破了,他的同伙们在酷刑下供出了实情,并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19世纪初,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国际规定表明要对那些从事抢劫活动的海盗处以死刑。然而,汤普森本人却巧妙地溜走了,在这次脱险过程中他的财宝帮了很大的忙,他可能是用大量的金币贿赂了有关人员才得以生存下来。

  此后,他又辗转去了加拿大、新爱尔兰。而在此期间,他很可能回过科科斯岛,并从中取走了一部分财宝。但是,由于他的行动并不是十分自由,加上自然条件的限制等种种原因,“玛丽·迪尔”号船上的主要财宝并没能被取走,而是依然被埋藏在了科科斯岛上,但从“金银岛”上取回的少量财宝就足以维持汤普森富足的生活了。

  在汤普森临死前,也许是为了摆脱良心的谴责,他向自己的好友基廷透露了科科斯岛上的藏宝秘密,并给了基廷一份平面图和有关藏宝位置的详细资料。

  基廷按照汤普森所说的,先后三次登上过科科斯岛,并带回了价值五亿多法郎的财宝。但是“玛丽·迪尔”号上的主要财宝却始终没能找到。后来,基廷又将科科斯岛的秘密告诉了好友尼科拉·菲茨杰拉德海军下士,也许是这位海军下士实在太穷,没能找到一条船去往科科斯岛,只能守着财富的秘密过完了自己的余生。

  菲茨杰拉德在临死前,决定将自己知道的藏宝秘密告诉给曾经救过自己性命的柯曾·蒙上尉。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份宝贵的原始文件,这是菲茨杰拉德于1835年写给柯曾·豪上尉的埋藏在科科斯岛上的“玛丽·迪尔”号船的财产清单。这份清单是这样写的:“我们每隔四英尺在红土层里放着货物箱,第一只货物箱内有金钱缎锦用品,以及圣体盒、圣体显供台、圣餐杯和1244颗宝石。第二只货物箱内有两个金圣物盒,重120磅,以及654颗黄玉、光玉髓和纯绿宝石,12颗钻石。

  第三只货物箱内有三个浇铸圣物盒,重160磅,里面有860颗红宝石和其他各种宝石以及19颗钻石。第四只货物箱,内有4000枚西班牙多布朗(西班牙古金币)、5000枚墨西哥克朗(墨西哥古金币),以及124把宝剑、64把匕首、120副肩带和28个圆盾。第五只货物箱,内有八个银匣子,3840颗已经琢磨过的宝石,4265颗未经琢磨的宝石,以及戒指。

  在西北28英尺处,在黄沙底下8英尺处,有七只货物箱,内有22个金的和银的大烛台,重250磅,以及164颗红宝石。在西边26米处,在红土底下10英尺处,有一尊2米高的带童年耶稣像的圣母金塑像以及王冠和重780磅的宝石胸饰,嵌有1684颗宝石的金祭披。胸饰上有三颗4英寸大的纯绿宝石,王冠上有六颗6英寸大的光玉髓宝石,还有钻石十字架。”这就是汤普森埋藏在科科斯岛上的财宝,这些财宝足以令世人咂舌,这也是现在所知的世界第二大宝藏。不过,柯曾·蒙上尉也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成科科斯岛。

网络配图

  就这样,有关科科斯岛上藏宝的资料年复一年地遗赠着、传递着,后来还被盗窃过、交换出售过。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海员和旅游者俱乐部”里,保存着一封菲茨杰拉德根据基廷提供的情况写成的一份资料,描述了几名探宝者潜入水中,却一无所获的经过。这些记载虽然很详细,但有着明显的矛盾之处。有关藏宝地点的说法莫衷一是。

  1927年,法国托尼·曼格尔船长从悉尼“海员和旅游者俱乐部”复制了这份资料。他带着得到的这些资料,曾于1927年和1929年两次前往科科斯岛上寻过藏宝。托尼发现,汤普森标出的有关藏宝位置的数据是错误的。汤普森是在1820年埋藏这笔财宝的,他当时用的是一个八分仪。这种八分仪在1820年就被回收不再使用了,因为它测定的数据存在很大偏差。托尼根据1820年到1823年的航海仪表资料校正了汤普森的数据。托尼认为,汤普森的那笔财宝就埋在希望海湾南边和石磨岛西北边的海底。托尼在那里还确实找到了一个在落潮时可以进入的洞穴!

  然而,由于他“犯了一个不谨慎的错误,是独自一人去科科斯岛的”,在那个地方,水流特别急。正当他在水下竭力排除洞外杂物时,越来越多的水涌到了洞口,差一点儿把他淹死。他拼命挣扎了半天总算回到了岸上。他以为“这是对藏宝寻找者的诅咒”,从此便再也不敢去那里冒险了。

  随后,1931年,一个叫贝尔曼的比利时人,根据托尼·曼格尔的资料,在希望海湾找到了一尊2米高的金圣母塑像。这尊金圣母塑像被贝尔曼带到了纽约,并将它以110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

  汤普森的宝藏不像别的宝藏那样总是让人毫无收获,它的确给一些人带来了一点儿甜头,因此人们十分确信在这个岛上肯定存在着价值不菲的宝物。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岛上除去汤普森的宝藏外很可能还埋藏着好几笔总价值高达二百多亿法郎的巨额财宝。这里不可能不成为寻宝者的天堂,当然来到这儿的人还是最希望能发现汤普森的宝藏,毕竟这个号称“世界第二大宝藏”的地方着实令人神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科科斯岛藏宝的资料也越来越多,并且每个都自称是最可靠的材料,令人真假难辨。曾有很多人对这些所谓的可靠材料深信不疑,美国洛杉矶一个有钱的园艺家詹姆斯·福布斯就是这其中的一个,据说他拥有第三份平面藏宝图,他也曾经带着现代化的先进器材五次去过科科斯岛探宝,但遗憾的是每次都一无所获。到底这些藏宝图哪些才是真的?还没等人们有机会一一验证,1978年,哥斯达黎加政府就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将科科斯岛封闭了,并严禁任何人在此岛进行挖掘。从此科科斯岛便成为寻宝者心目中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人们只能拿着手中的寻宝图望“岛”兴叹。

  一个世纪以来科科斯岛一直是梦想发财者的天堂,但众多手捧寻宝图的人怀着虔诚的心来到这里,又总是无功而返。我们禁不住想问问,汤普森船长的宝藏到底还在不在科科斯岛上呢?或许它们仍然在小岛的某个神秘角落里等待着真正的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英国寻宝猎人发现1000年前维京海盗宝藏(图)
英国寻宝猎人达伦-韦伯斯特展示维京海盗的臂环。在兰开夏郡的锡尔弗代尔,他发现了维京海盗宝藏一枚维京海盗银币,上面铸有“阿尔瓦杜斯”(Alwaldus)这个名字,可能是指阿尔弗雷德大帝的侄子韦伯斯特展示维京海盗的臂环韦伯斯特发现的维京海盗宝藏,包括大量银币和珠宝饰品英国温彻斯特的阿尔弗雷德大帝雕像北京[注: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时间12月19日消息,在午休时间,英国寻宝猎人达伦-韦伯斯特使用金属探测器发现维京海盗1000多年前埋葬的宝藏——大量银币和珠宝饰品,装在一个铅制容器中。毫无疑问,在将这些财宝埋入地下时,维京海盗一定想着在结束下一场战斗后返回埋藏地点,取走这些财宝。但由于盎格鲁[注:简介盎格鲁、撒克逊是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分支,原居北欧日德兰半岛、丹麦诸岛和德国西北沿海一带。...
· 骑鹅历险记
小说情节故事描写了一名叫尼尔斯的14岁小男孩的故事,他家住瑞典南部,不爱读书学习,调皮捣蛋,好作弄小动物。一个春天,尼尔斯的父母去教堂,他自己独自在家,因为戏弄一个小精灵而被精灵用法术变成一拇指大小的小人儿。正在此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尼尔斯骑在家中的一只鹅身上一起随着大雁飞。从此,他骑在鹅背上,与大雁一起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故事主要写了他在各地的种种经历,最后改掉了自己欺负动物的缺点,培养了自己的优秀品德。作品影响斯德哥尔摩-阿兰达机场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主题木雕作品出版后,立刻获得教师们的好评和孩子们的欢迎。不仅学生们争着看,连大人也争着看,这部书很快风靡全国,有立刻流传到斯堪的纳维亚和欧洲大陆各国。这部作品被誉为“20世纪安徒生童话”。在瑞典,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上自国王、首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每个人都自幼阅读过这本书。瑞典20克朗纸币上,印有尼尔斯骑鹅飞越斯科讷的图画。...
· 地心历险记
剧情简介1863年五月德国汉堡的地质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本编年史中,发现了一封密码信,经过多日的解读后,但知该信是一个冰岛的炼金术士所写,信中表示冰岛的其中一个火山口能通往地心,教授得知后随即带同侄子阿克赛尔出发。在路上,他们在冰岛上聘请了一名当地的导游汉斯,三人千辛万苦终于跟随前人的足迹从冰岛的史奈非捷酷尔火山下去到火山底部,他们沿着熔岩的通道前进,在地底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海岸生长了超巨型的植物,而海底里更生存了第二纪的古生物,他们又发现了古人类的骸骨。继续前行的途中,他们遇到巨石的阻碍,他们使用炸药炸开通道,但亦在海岸炸开一个缺堤,三人随海水冲到更深的地底。不过激烈的震动引发了火山爆发,他们被火山的气流喷出地底。回到地面时,他们已经身在意大利南部的史坦布利火山旁边。
· 美国神秘墓穴惊现骷髅宝藏身披数万金银珠
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6日报道,自称“印第安纳骷髅”的考古探险家保罗在一处神秘的天主教墓穴中,发现了已有400年历史、镶满珠宝的骷髅收藏。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些骷髅当中,有一部分据说是早期基督教殉教者的。如今,这些骷髅的照片将首次被印刷在保罗撰写的新书中,揭示装饰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骷髅宝藏16世纪,在罗马教廷的命令下,这些殉教者的残骸被分别安置在德国、澳大利亚和瑞士。在1500年掀起的宗教改革热潮中,这些骷髅被送往天主教教堂和隐修院,以替换那些被损毁的文物。作为一种病态文物,基督教殉教者被误认为是“地下墓穴圣徒”。事实上,根据严格的天主教教义,他们无人具备此种资格。但他们的残骸能成为警示后世的精神财富,也说明天主教会在昔日的清教徒区是一股新兴的力量。骷髅宝藏据悉,每一名殉教者身上被精心装饰有价值数千英镑的金银珠宝,然后在教会壁龛里陈列展出。其中,有的骷髅的装饰工作耗时长达5年之久。
· 张保仔的宝藏究竟藏在哪里?上川岛上真的藏有藏宝吗?
中国有很多关于藏宝的传说,不少人不以为然。然而,近期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已被证实为真,一些打捞沉银的犯罪分子被捕,这再一次引发人们对于历史上这些藏宝传说的关注。在广东,关于张保仔巨量宝藏的传说,流传甚广,有板有眼,让人感觉绝非空穴来风。但是,张保仔究竟藏宝何处,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张保仔其人其事张保仔大名张保,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1786年,广府人昵称其“张保仔”。其出生地,有说是新安,有说是新会。当年,渔家少年张保仔的父亲因为拒绝清兵水师的勒索,渔船被毁。他被海盗郑一拐带。凭着聪明伶俐,张保仔尽得真传,练得一身好武功。一个海盗头子的跟班当成大老板其实并不容易,郑一死后,其妻郑一嫂继承夫业,成为女海盗头子。渐渐地,郑一嫂和张保仔来了一场姐弟恋,索性将小情人推出当大佬,张保仔就这样成了珠江三角洲一带威风凛凛的海盗船长,极盛时期拥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十万之众。1809年,清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