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陕西镐京遗址发掘鳄鱼骨板 史前巨鳄是真的?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99
转发:0
评论:0
陕西镐京遗址发掘鳄鱼骨板史前巨鳄是真的?,1月12日消息,陕西镐京遗址发掘鳄鱼骨板,史前巨鳄是真的?由于地壳的运动,有

  1月12日消息,陕西镐京遗址发掘鳄鱼骨板,史前巨鳄是真的?由于地壳的运动,有很多地方之前是海洋,而现在却变成了陆地或者高山,陕西西安西南一带就被考古学家推测曾经这里湖泊连绵,水草茂盛,甚至还有鳄鱼出没,而近日考古学家在镐京遗址发掘的鳄鱼骨板更加证实的这一猜测。

网络配图

  镐京遗址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位于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镐京遗址发掘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开始,2012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连续进行考古发掘。在2016年的考古发掘中,一个新发现令考古人员也感到意外。

  去年的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镐京遗址的东部,在挖开的一个灰坑里,考古人员发现了12块鳄鱼骨板,这也是在西安周边古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的鳄鱼的骨板,难怪考古人员也连声称奇。

  灰坑是考古界对古遗址里一些废弃的窖穴、地窟等的统称,发现鳄鱼骨板的灰坑呈不规则形,面积大约有十多个平方米。这些鳄鱼骨板呈深褐色,形状有方有圆,表面有蜂窝状空穴。 “每块有麻将块大小,我们的动物考古专家一看就判断是鳄鱼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镐京遗址考古队队长岳连建说,自己以前也看过相关资料,第一眼就认出那是几块鳄鱼骨板,后经专家鉴定,果然不错。

网络配图

  鳄鱼是一种冷血的卵生水生动物,也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动物之一。中国汉代始知南方有鳄,在一些唐宋典册中多有其记载,明清以来偶见于沿海岛屿,但其在关中地区有活动尚未有记录。

  “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我们由此推测西周时在镐京的东南可能有大面积的水域或者湖泊等。”岳连建介绍,此前在这一区域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有大量的蚌壳,还有陶制的网坠,如果这些推测成立,那么也可以说明在远古时代,关中地区气候温润,湖水茂密,渔业也较为发达。

  “在这样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下,有野生的鳄鱼出没也就不奇怪了。”岳连建认为,丰镐遗址出土的鳄鱼骨板,为研究西周时期鳄鱼的生态分布提供了重要资料。他介绍,在比西安更靠北的纬度地区以前也发现过鳄鱼骨,这样看来,远古至今,关中地区的气候还是发生了较大变化。据此专家还推测,那时候也可能有人饲养鳄鱼,用鳄鱼皮制作鼓等,此前考古也发现用鳄鱼皮制作的鮀鼓。

网络配图

  据了解,去年镐京遗址考古发掘发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另外还有水井4眼、陶窑2座、房址1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类器物遗物。其中陶器有鬲、罐、豆、盂、簋、甗等,多为西周中晚期器物;铜器有鼎、戈(残)、车马器等。另有陶网坠、鹿角器、蚌刀、石斧、砺石、铜镞、铜锥、铜削刀等。

  去年发现的灰坑数量较多,形制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等。在发现的墓葬中,有形制较大的竖穴土圹木椁墓,还有仅能容身没有任何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发掘中还发现一些长方形的窖坑,深度大约7—8米,推测为当时的生活用水井。另外,发现的陶窑形制为圆形竖穴式,由火门、火塘、窑篦、火眼、窑室组成,其中的一座陶窑保存基本完整,窑室壁面已烧成青灰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湾鳄
特征由于湾鳄是鳄目中唯一颈背没有大鳞片的鳄鱼,所以亦被称为“裸颈鳄”。雄性鳄鱼成年后体长可达5米,最大6米以上。雌性成年体长约2.5至3米,最大4米。成年雄鳄体重可达300公斤至400公斤,最大超过1000公斤以上。成年雌鳄最大200公斤左右。幼体呈淡褐色,身躯及尾部有黑色的斑点条纹。成体颜色较深,腹部淡黄色或白色,尾巴底部末端灰色。上颌每侧具齿16-19枚,下颌每侧14-15枚。分布湾鳄为热带及亚热带的物种。原产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印度亦有发现,主要分布于澳洲北部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曾有目睹报告在中国香港、硫磺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及日本海发现。适合生活在不同的湿地,如河口、红树林、沼泽等地和潮汐带。习性具地盘意识。拥有适应高盐度水质的生理结构。湾鳄位于湿地食物链的最高层次。幼体以捕食昆虫、两栖类、甲壳类、细小的爬行类及鱼类为主,成体会捕食体形更大的动物,但主要以泥蟹、龟、巨蜥及水
· 鳄目
特征长吻锐齿、四肢短小、尾巴扁平有力、皮硬厚鳞。栖于热带河流沼泽,并很少离开水过远的地方。食肉为主。卵生。鳄鱼拥有较强的免疫力,能够防止鳄鱼在险恶环境下,与掠夺者搏斗后留下的伤痕产生致命感染。曾有科学家们发现鳄鱼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杀灭艾滋病毒(HIV),研究人员发现鳄鱼血液中所含的某些蛋白质能够杀死对盘尼西林有抗药性的细菌,例如金黄葡萄球菌。鳄鱼的心脏和人类一样有心房(左心房、右心房)和两室(左心室、右心室),是脊椎动物中首次出现的左右心室完全分隔。(两栖动物和除鳄鱼以外的爬行动物都只有一个心室,或没有完全分隔的左右心室。)脊椎动物中只有鳄鱼、鸟类、哺乳动物有左右心室完全分隔的心脏。鳄鱼寿命多在45-100年的范围间,平均为75年。根据部分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古代鳄鱼体长最长达到12米。鳄鱼是一种曾经和恐龙同时存在的动物,但超强的适应力使它存活至今。习性鳄鱼喜欢栖息于河流、湖泊、沼泽中,或生...
· 永远的鳄神
良渚晚期,在浙江余杭钵衣山的羽人分族,有一个叫良羽的小伙子,烧制出了一种颇有特色的陶器——黑陶。把陶器表面磨光,在上面刻画花纹,再涂上漆,特别漂亮。这天,良羽和弟弟良文带着新烧制出来的黑陶壶来到反山,想用它换点生活用品。反山,是当时贵族头领邦戈首府所在地。兄弟俩在反山集市兜了一圈,最后决定用黑陶壶换些织物回家。二人来到了织物柜前,哪知,良羽刚刚拿出黑陶壶,在旁边正看织物的一位姑娘一下惊叫起来:“呀!这是什么东西?从没见过,这个好,拿来瞧瞧……”说着上前就要抢黑陶壶。良文怕她给摔了,赶紧护着。为了多换些织物,良文故意大声炫耀说:“这叫黑陶壶,没见过吧?是我哥烧出来的。”“黑陶壶……你哥?”姑娘一惊,用手指着良羽说,“他就是你哥?这黑陶壶是他烧出来的?”良文点了点头。姑娘立即从手上取下一个玉镯,说:“我用这个跟你换!”良文不认识玉镯,他看了一眼,撅着嘴说:“这是什么?不换。”姑娘说:“那你要换...
· 尼罗鳄
特征雌性尼罗鳄身长2.5至3.9米,雄性体长3.5至5.5米,雌性体重227至300公斤,雄性500至1090公斤,平均寿命达70至100年。吻阔略呈长三角形,上颌每侧有牙齿16-19枚,下颌每侧14-15枚;躯干背面有坚固的厚鳞甲6-8纵列;四肢的外侧有锯齿缘,趾间有蹼。体色背面为暗橄榄褐色,腹面淡黄色,幼体颜色较淡,有黑色的斑点及网状花纹。其下颚第四齿由上颚的V字形凹陷中向外面突出。尼罗鳄非常强壮,尾巴强而有力,有助于游泳。成年尼罗鳄的体重可以重达一吨。分布尼罗鳄出现在非洲东部、中部及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主要栖身于河流及湖泊之中。自公元9世纪开始,它们已经成为人类的猎杀对象,因为它们的皮于当时非常名贵。目前在尼罗河一带,尼罗鳄已经绝迹。习性尼罗鳄喜爱独居,尼罗鳄夜间会在水内,日出时则会上岸日光浴。它们会埋伏在水池边缘,偷袭捕食羚羊、斑马、水牛等,甚至可以猎杀河马(只食用...
· 短吻鳄
特征短吻鳄的特征是有宽阔的嘴部,眼睛长得比其他种类的鳄鱼较侧,有强健的尾巴,既可以用来防卫,又可以用来游泳。它们的颜色多数为深色,并接近黑色,但颜色也非常取决于生活所接触的水。例如,生长于充满藻类的水中会使它们变得较绿色。而水中有许多的单宁酸(来自树木)则会使它们变得更深色。此外当它们把嘴闭上时,只可看见有上颚的牙齿,但其他鳄上下颚两边的牙齿都可见,由于很多短吻鳄颚部畸形,造成这方面的鉴定更复杂。而当被灯光照射时,较大的短吻鳄的眼睛会发红光,而较小的短吻鳄则会发绿光。这个方法可以用来于晚上寻找短吻鳄。美国短吻鳄一般长约1.8米至3.7米,而根据沼泽地国家公园的网站所说,出现于佛罗里达州的最大短吻鳄有5.3米长,而最大的美国短吻鳄是发现于华盛顿湖边植物园北边的湿地岛和路易斯安那州,有5.8米长。少许巨型的样品有被度过重量,最大的可超过1吨重。中国短吻鳄的外形和美国短吻鳄差不多,但比美洲短吻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