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少林寺救李世民故事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相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59
转发:0
评论:0
少林寺救李世民故事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相,少林寺救李世民故事,在历史中有关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大家是否对十三

  少林寺救李世民故事,在历史中有关唐太宗李世民的传说有很多,其中大家是否对十三棍僧救李世民的故事听说过呢?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十三棍僧救李世民的经过,对此不清楚的可以进来看看。

  十三棍僧救唐王

  少林寺原本是翻译佛经的清修之地。自从传说中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后,这里的僧众除了每日禅修,开始研习武术。住持寺庙的高僧还邀请天下武功高手来到少林寺传授僧众武艺。从那时起,少林寺传统优势不仅仅是传习佛经,还加上了自成一体的少林武学,并逐渐形成了一支保护寺院不受侵扰的僧兵队伍。

网络配图

  隋朝时期,少林寺僧兵从来没有引起过当权者的重视。在朝廷眼中,只是几个懂得舞枪弄棒的僧人,而且,仅仅局限在寺院范围内,并不会对社会局势造成什么大影响。出于对少林寺悠久历史的尊重,隋文帝还将洛阳与少林寺之间的柏谷坞赐给少林寺。这个地方在洛阳城郊外15里,距少林寺约50里,地势险要,是连通各处官道的必经之地。

  得了这处田产,少林寺便安排一些僧人前去种植、打理,为寺庙增加了可观的收入。未料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一直被视作兵家必争之地的柏谷坞不复往日宁静,少林寺也深受其扰。

  唐高祖李渊称帝的第二年,王世充在洛阳称帝,立国号为郑,企图与李唐王朝分庭抗争。李渊哪里容得自己的卧榻之旁还有人酣眠,立誓要铲除王世充。

  王世充也知道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以与唐朝抗衡,于是精心安排了战略部署。鉴于柏谷坞的重要地理优势,王世充将之定为军事要塞,改为州,派侄儿王仁则带军驻守,与自己拥兵坐镇的洛阳城遥相呼应。

  少林寺眼睁睁地看着本属于自家的千亩良田被糟蹋改造成了军事基地,少林寺的僧人莫说继续耕种、打理,就连在此地停留都不可以。兵荒马乱多年,少林寺的施舍已日益稀少,几乎就仗着寺庙田产自给自足,勉强养活全寺上下老老少少数百口。如今,良田被占,这不仅给少林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军队驻扎离寺庙如此之近,一旦战争爆发,全寺的僧众与古老的建筑物都可能被殃及,到那时,损失恐怕就不是田产的问题了。可面对十几万强悍凶残的军队,区区几百个僧众纵然武艺高强,也难以抗衡。何况寺庙中的大部分僧人都以修习佛法为主,真正修炼武艺的僧兵少之又少,不过数十人而已。一番权衡之后,少林寺住持劝阻了跃跃欲试的僧兵暂且忍耐。

  忍耐两年等待时机

  这一忍就是足足两年,僧兵们将无尽愤恨和不满统统投进一招一式的练习之中。他们相信住持所说的“合适的机会终将到来,我们一定能赶跑不义之师,收回寺产,恢复少林寺内外的安宁祥和”。

  公元621年,少林寺僧众听闻唐高祖李渊派出大军前来讨伐王世充,都认为这正是他们等待多时的大好机会,于是密切关注着唐军的行动。

网络配图

  当时,秦王李世民是这支讨伐大军的统帅。正值壮年的李世民此前已经为李唐王朝打了无数大胜仗,这一次,他也是运筹帷幄,信心满满。初始,李世民确实一帆风顺,过关斩将,将王世充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可惜好景不长,就在王世充兵败如山倒之际,突然间插进了一个窦建德,这个农民起义出身的草莽首领率兵十余万赶来增援王世充。这一下,原本简单的战局变得复杂而艰难,唾手而得的胜利果实转瞬间竟变成了费牙难啃的硬骨头,这令李世民措手不及,吃了败仗。

  和内心焦急的李世民比起来,少林寺里也有一群急得团团转的僧兵,眼看唐军即将剿灭王世充,如今却突然陷入了僵局。僧兵们忍无可忍,决定出其不意,助秦王李世民一臂之力,早点结束这场战争。

  助李世民击败对手

  公元621年4月27日这一天,少林寺僧兵经过数日精心准备,正式行动起来。那么,到底有多少僧兵参与了这项秘密行动呢?史书上对此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记载十三位主要参与者的身份与名字,他们分别是少林寺上座善护、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

  他们预先联络好王仁则手下的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一举夺取了州城。王仁则得到紧急通报,还没有回过神来,志操、昙宗率领僧兵犹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他面前,三五下便制服了他身边的护卫,将其五花大绑,打开城门,送至李世民营帐前。

网络配图

  突如其来的大好消息令李世民喜出望外,立即派将领入驻州城。同时亲率大军围击窦建德军队,在武牢关打垮了其主力,并生擒窦建德。失去了有利军事屏障和强大外援的王世充知道自己气数已尽,只得宣布投降,李世民终于胜利完成了此行的任务。

  为了感激少林寺僧兵的鼎力相助,李世民派下属李安远持秦王令前往少林寺,赐诸位僧人僧袍各一袭,除了归还柏谷坞的田产,还特别赠送了一具水碾。李世民特别赏识僧兵们高强的武艺,除将昙宗封为大将军外,其余僧兵“时危卿作将,事定复为僧”,意思是在危急时刻,他们就是投身沙场的将士,和平时期他们的身份仍是普普通通的僧人。这便是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真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太宗被少林十三棍僧而救,历史上真有其事么!
传说中的少林寺十三棍僧真的存在吗?他们是否救过李世民?如果不曾得到他们的相助,为何李世民对他们恩宠有加呢?少林寺原本是翻译佛经的清修之地。自从传说中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后,这里的僧众除了每日禅修,开始研习武术。住持寺庙的高僧还邀请天下武功高手来到少林寺传授僧众武艺。从那时起,少林寺传统优势不仅仅是传习佛经,还加上了自成一体的少林武学,并逐渐形成了一支保护寺院不受外界侵扰的僧兵队伍。隋朝时期,少林寺僧兵从来没有引起过当权者的重视。在朝廷眼中,只是几个懂得舞枪弄棒的僧人,而且仅仅局限在寺院范围内,并不会对社会局势造成什么大影响。出于对少林寺悠久历史的尊重,隋文帝还将洛阳与少林寺之间的柏谷坞赐给少林寺。这个地方在洛阳城郊外15里,距少林寺约50里,地势险要,是连通各处官道的必经之地。网络配图得了这处田产,少林寺便安排一些僧人前去种植、打理,为寺庙增加了可观的收入。未料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一...
·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围魏救赵的故事
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围魏救赵的故事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谁?围魏救赵的主人公是孙膑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孙膑的简介:孙膑,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孙膑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明末清初有以孙膑、庞涓生平为原型的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使孙庞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
·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厘王派大将晋鄙率兵救赵国。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厘王说:“邯郸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厘王被吓唬住了,连忙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按兵不动。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厘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厘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侯嬴说:“你们这样上赵...
·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窃符救赵是什么意思
在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取得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胜利,方便的地位。于是就开始盛行养士的风气。当然里面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魏国的信陵君,养士的数量基本上都达到了三千人以上。而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也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佳话。在这段故事中信陵君就是依靠他身边的侯赢和朱亥俩人才获取到了兵符,夺得了兵权,最后终于打败了秦军,使赵国才得以转危为安。当时楚国派兵救赵的时候,魏国也收到了赵国的救援请求,并派出大将率兵救援赵国。可谁知魏昭襄王听到魏楚两国要发兵,于是亲自去督战,还告诉魏安釐王,说邯郸迟早要被秦国打下来,谁也不能去救。结果魏安釐王被吓住年了就连忙派人告诉大将晋鄙不要发兵。赵国的赵孝成王很是着急,于是叫平原君给魏国攻子信陵君写信求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所以两家是亲戚关系。信陵君得知后命令大将晋鄙派兵。可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于是信陵君决定就算魏王不出兵攻打赵...
· 二十四孝故事:扼虎救父的故事简介
《二十四孝》:“晋,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于害。”杨香是晋朝的山东人,杨丰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不容易,既当爹又当娘,吃了很多苦头。因此,她对父亲非常孝顺,可以说是关心备至,体贴入微。杨香14岁这年,曾随同父亲杨丰去田里割稻,突然蹿出一只,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难。这则故事让人感叹不已。一个小女孩,徒手搏虎,并从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其孝心和勇气真令人赞叹。爱的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